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最近黛西提出想跟我一起去扫街,所以我利用她过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个宝丽来,顺便又送了她一部 Konica C35 EF。当初买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它长得好看,而且相比全手动相机,这款机器操作上简单不少,更适合胶片新手。虽然是送给黛西的礼物,但这机器到手之后还是我用得最多,胶卷也装的是我常用的黑白卷。
Konica C35 EF 拥有数档光圈及快门速度,最大光圈为 2.8,但不能手动调节,相机会根据机内测光自动调整两者的组合。正是有了这样的半自动特性,相机在低照度时就很依赖闪光灯的补光。因此,Konica C35 EF 成了历史上首款搭载了闪光灯的 35 mm 紧凑型相机,其名字中的「EF」就是「electronic flash」(电子闪光灯)的缩写。
这款机器的闪光灯开启过程相当解压——按动机身正面的小开关,闪光灯就会弹起并进入蓄能模式。闪光灯蓄能时会发出高频的声音,蓄能完毕后,机身上的橙色指示灯亮起,这时按下快门,闪光灯就会自动同步打亮。
Konica C35 EF 还是一款旁轴取景的相机,其对焦采取估焦模式,可以手动调整近、中、远、无限远四个焦段。和纯手动对焦相比,估焦(zone focusing)这个概念对数位相机用户来说更加陌生,也是黛西拿到机器后适应最久的部分。其实估算目标距离是个对于街头摄影(street photography)来说很重要的技能,使用这部相机刚好可以锻炼锻炼。
C35 这个系列自诞生以来衍生出了许多型号,我在购买时就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购买它的姊妹款——自动对焦的 C35 AF。另外,由于以 Woody Allen 为代表的一票名人都用过这款相机,导致这部机器近期似乎有成为网红的趋势。好在用过它的人不是权志龙,我购买时也并未遭遇涨价。总地来说,Konica C35 EF 值得一玩,即使单纯拿来收藏也挺不错。
其实早在去年的 618 我就想买这个躺椅了,但是因为 MUJI 不能延后发货,那会儿又还没搬家小出租屋里塞不下,就另买了更小巧一点的豆袋。MUJI 的豆袋初坐时的确是和传闻中的一样舒服,但所谓的「坐下去就不想起来」我认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它实在是太难起身了,所以纠结了一年后还是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这个椅子有多舒服呢,过去一年里我去了好几个城市,但凡有逛商场的时间我都会去 MUJI 试坐一番,但没有哪一次上面是没有长了人,即便当我鼓起勇气请他们让我体验一下,我试坐的几十秒里他们都会在旁虎视眈眈的盯着我——所以内向如我从来没有体验超过一分钟。买了之后我在上面坐了俩小时,真的是纯坐,没有看电视也没有玩手机,就闭着眼瘫在上面——这才是舒服,我只想永远这样瘫下去,即便轻轻一挺就可以起身,但我不想。
这款躺椅包括椅身和脚踏的填充全部是聚氨酯泡沫和聚酯纤维,说人话就是「软一点的泡沫硬一点的海绵」,所以坐下之后你会陷入温暖的怀抱,但依然能感受到有力的支撑。
椅子的可调节部分包括背撑和颈靠两个部分,说来有趣的是其实我不总是需要一个躺椅,但它生而为躺椅是不可以调直背靠成为一把正经椅子的,它永远只能让你瘫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椅子椅身和脚踏包括它们各自的套子都是需要分别购买的,也就是你需要下四个单——以至于你一开始会觉得很贵,毕竟光套子就要一千块(原价),但如果你经历过新房买家具,又回觉得两千多买这么一套极度舒适的躺椅并不是多么过分的开支。
我买的椅套是「棉聚酯纤维花式织」款, 说人话就是棉与涤纶混编的材质,因为我很喜欢质感粗糙的用具,包括沙发和床单被套我都是买的这种糙糙的材质,而这种混编又将粗糙感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我也考虑到了家里养猫的原因,涤纶混编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它的耐磨性。
我们都需要一个舒适的沙发,但又不爱总是坐沙发,所以这么一个可以尽情无压力瘫着的躺椅想必是每一个躺平者的绝配吧。
这是一个很让人伤感的事实:家里的两只从三四个月大就开始养的猫,现在已经分别是 10 岁和 11 岁了。看着还是小宝贝,但的确已经是老猫了……
所以现在给她们买猫粮,我都只选老年猫粮。我们买猫粮不会只买一个牌子,因为从一开始医生就告诉我们猫粮牌子最好轮流换,这样可以避免猫猫挑食,也能避免单一进食导致某些猫体元素失衡。也许是因为贯彻了这一做法吧(无法求证),也也许是因为运气,我家猫这些年都没出现过健康问题。就只有一次英短阿明尿路感染,不过属于外部因素。
最近选择的是冠能专为七岁以上老猫设计的猫粮,含充足的维生素E、亚油酸等成分,有助猫猫维持健康体态——其实主要就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猫猫的牙齿和消化机能逐渐退化,优质的、专为老年猫设计的猫粮可以更好地帮助她们进食和吸收。如果你也有同样的需求,可以试试比较有口碑和历史的牌子,其实也都差不多。
最近的身体似乎都不太健康,就想践行一段数字健康生活看看又找到了买新手机的理由。说起来看了切里的 视频 是有预备尝试索尼手机的,但比较奇葩的是索尼的 Xperia 1 系列和 5 系列其实本质上都是旗舰机种,而对于我这样只是想要浅尝辄止的用户来说,上代的中低端 10 系列是比较理智的选择(这代的 10 系列其实更优秀,只是现阶段在淘宝上价格虚高),并不推荐购买我这款。
一台用来数字健康的中端机能有什么值得期望的:4GB RAM 与 128GB 的上古 eMMC 芯片,你很难想象索尼居然在 2020 年推出了 2017 年的配置,一瞧 SoC 的 CPU 架构,armv8 A73/A53,好家伙,还真是 2017 年穿越来的。实际运行掉帧随时随地,4GB RAM 我还没有来得及放微信就已经快满了,再也不想碰手机了非常数字健康。
拍照方面,本来买之前还挺震惊,配置如此低端的机种,索尼依旧选择在镜头上不凑数,老老实实配上了 Pixel 都从未能拥有的三镜头。但手机上的长焦实在太尴尬了,光线不好的情况下画质还不如主摄裁切。而索尼一贯的老调性,默认的模式下拍照成像差得可怜,颇有重回青春之感;手动模式下的画质才能勉强一看,且只支持主摄:一言蔽之,就当作是儿童相机玩吧。
另一个我特别想吐槽的点,大厂的中端机似乎都会严重阉割振动体验,这台 10 也不例外,图案解锁的每连过一个点应该都有一次振动反馈,在这台机器上直接连成一次长振动,不干脆也不利落。边框宽得像是 iPhone 11 那么粗暂且不表;单扬声器意外地素质还不错,淋浴还是洗漱时都能有一点点欢快的氛围。
物料成本可能都给了前后双康宁大猩猩 6 玻璃了吧,日厂似乎都很注重防水防尘,这台也不意外有着 IP65/68 认证。21:9 的屏幕比例的确不错,这个大小和重量真是非常适合作为不背包出门的机种,吃饭时点个菜都能比别人多看两行菜品,选汉堡的效率更高了。偶尔拿来看电影的话比例真的好:
在使用了几天后,我开始嘲笑自己当初幼稚的想法。让手机的性能和配置下降并不意味着少用手机,反而是在必要时刻接不到消息(后台被杀)、美好时刻无法用手机相机留住、被频繁的卡顿和掉帧弄得心烦意乱头晕头痛。
如何好好践行数字生活,可能需要下一场生活实验。
苹果此次的「无损音质」升级并不是什么前所未有的让音质凭空更好听的魔法,简单类比就相当于把游戏画面从 1024 重制到 4K。和系统没啥大关系,关键是得有个够劲的「显卡」才跑得动,不然你还得关阴影,关粒子特效,调低帧率……而音频解码器就是音质的「显卡」。
我使用的是飞傲 K5 Pro,一款袖珍桌面解码器。苹果无损音频的最高规格是 192k/24位,它最高可以支持 768k/32位 的解码。「音乐」app 里开启最高无损后,实测 iOS 音质规格可以被解码器自动识别,但 macOS 则需要手动到「音频MIDI设置」里手动选择。更详细的参数大家可以自己搜,说太多怕被说玄学。其实,一首歌是无损还是压缩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听出区别,我能听 CD 音质都很满足了。但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不通过解码器再连音箱,声音的确略显干扁,高低频两端都觉得差了点劲。连我听歌只当 BGM 的老婆都听得出来。
K5 Pro 还有另一个作用是桌面音频中枢。K5 Pro 有着丰富的接口,同轴、光纤、Line In 都有,可以同时连接我的小 CD 机以及电脑。这 CD 机我就暂不介绍了,因为不确定是不是山寨牌子(就是上图那个木头色的东西)。我选它就是图便宜以及支持 SPDIF 光纤接口,而不像普通 Discman 那样必须占用 K5 Pro 唯一的 3.5mm 接口,打乱全盘计划。
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音频中转站,K5 Pro 还很贴心地给面板加上了输入切换开关,可以随时拨到对应的输入源,一键切换 CD 机和电脑的音乐,统一通过前面的音频接口输出到音箱。这样当设备们都连接好之后,就不需要再去碰各种线了。为了让理线更方便,我再加了一个扩展坞(毕竟 MacBook Pro 也的确需要),一头连解码器,一头连电脑,两根线就搞定。有线听歌,并不麻烦。
如今市面上主打拍照的手机真是不少,至少所有的旗舰都是这么说自己的,相机的料一个比一个足,但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到手之后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至少很难主观感受到「这相机拍照真的很厉害」。恰逢前一阵电商平台 618 各大手机品牌都有力度不小的折扣,从来没用过任何「超大杯」的我就入了这款 vivo X60 Pro+。
一款合格的「超大杯」该拥有什么?双扬声器、2K+120Hz、无线充电……哦,不好意思以上那些 vivo X60 Pro+ 都没有,买了之后才发现它甚至没有双扬我也是郁闷了好一会,不过出于对影像能力的好奇,我还是决定用下试试。
先说结论:vivo X60 Pro+ 的照片是那种普通人都会觉得「哦,拍得不错!」的手机,当然这个意思并不是其他旗舰照相不好,而是在直出的情况下,它的色彩实在太讨人喜欢了,不至于过于饱和艳丽,又不会像真实场景中那么寡淡,使用人像模式的 2× 拍摄物体,你能够获得十分自然背景虚化效果,至少对于不怎么懂得影像后期的大部分人,它就是好看且高级的,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手获得。
虽然其他的手机后期一样可以调整,但这种直出就很好看的感觉是能够提升拍照积极性的,我们常说「别人的 iPhone」,也正是因为专业的人会使用正确的工具来对照片进行调整,而普通人看到也就只能嘀咕「我的 iPhone 怎么不行」。vivo X60 Pro+ 能用很低的门槛,帮你拍得更加好看,在我看来就是它最大的意义。(当然,懂行的人也可以拍的更专业,比如果核的这篇 vivo X60 Pro+ 深度影像评测报告)
当然除了色彩调教,拍照好的原因主要还是得益于 1/1.3" 超大底 GN1,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依旧有着较好的宽容度和感光能力,比如这张用自带相机「时光慢门」模式拍的车辆光轨,内置相册简单套了滤镜,效果很棒。这里也要夸一下 vivo 的相机+相册,尽管 UI 谈不上美观,布局也不算合理,但好在功能十分丰富,完全达到了「我可以不用,但它也确实啥都有」的程度。
去年夏天我就买了 icebreaker 懒人冰格给办公室的小伙伴们喝冰水用,当时 icebreaker 在 kickstarter 上刚刚众筹结束,淘宝上正品的代购渠道售价要 200+,确实是过于昂贵了点。前段时间有国内的公司拿到了产品的总代理,也顺利把价格压到了百元价位,我随即多买了一个放在冰箱里交替使用,以保障工友们随时都有冻好的冰块。
就像懒人沙发、懒人支架这类产品一样,懒人冰格也完美诠释了懒才是第一生产力。冰格造型有点像一个扁水壶,打开盖子装水,盖上盖子扔进冰箱冷冻室。冷冻几个小时后取出,按压正反面让冰块合模处顺利断开。打开盖子,两手握住左右两边的把手轻轻一拉,18 粒冰块就脱模分开了。将冰块倒入杯子,再加上喜欢喝的饮料,就可以吨吨吨吨吨了。
与传统冰格相比,icebreaker 懒人冰格加水非常轻松,加满之后往冰箱里冷冻室随手一丢,真的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端着「送进去」了。密封的冰格与冰箱里其他食材不会串味,长期使用后也可以拆开进行清洗。冻好的冰块一拉把手就脱模分开,冰块全程都不会与手接触,直接倒进杯子即可食用。
懒人冰格已经上架 少数派商店,原价 109 元,上新期间折扣价 99 元。有三个颜色可选,冰块一般需要冷冻 6 个小时以上才能完全冻实,短时大量用冰需求推荐购买两件交替使用,炎炎夏日现任买两件可再减 10 元。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很多读者表示自己也有一些希望分享的有趣产品。为了能让更多读者参与,我们决定在「新玩意」栏目最后添加一个新的版块,邀请大家来 Matrix 社区发表文章分享你的「新玩意」,你只需要:
成功入选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抚恤金」🧧。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