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天空创始人和 CEO 沈黎晖在一次采访中说过,如果你不够商业,那可能说明你的艺术还不够好。全世界最卖钱的唱片,Pink Floyd、U2、Michael Jackson、Beatles…这些全世界最卖钱的音乐,都是经过了两三代人的认可,来证明自身价值的。
这句话有它的道理,只是说的比较绝对,我们都知道世界是多元的,并非真的只有好卖的艺术才叫好艺术。本周我们选了一些可能对于很多歌迷都已经有点模糊了的名字,虽然还没两三代的验证,但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好音乐的代表。第一集我们先从华语女声了解一下你可能遗忘或是完全没听过的音乐吧~(点此进入 QQ 音乐懒人歌单)
叶蓓是一个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环境中的歌手。
之所以叫做歌手,那是因为和高晓松、老狼或者朴树这样的内地第一代校园民谣亲历者相比,叶蓓是那个无意中被上帝眷顾的那个懵懂女孩。在之后的多次电台访谈中,叶蓓也多次提到了他的走运:因为一次无意的小样试音吸引了高晓松的注意,原本专业的学院派只是想走传统音乐路子:弹钢琴或者作为一个音乐老师。以至于在合作初期还在怀疑老狼和高晓松「不是好人」,毕竟她是那一堆人中为数不多的女歌手,而也正是被上帝选中的好运气,给刚刚大学毕业的叶蓓带来「走红」的滋味。
而到了 1996,因为那首和老狼合唱的《青春无悔》,叶蓓一下子跃入内地歌迷的视线,空灵而优美的女声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校园风味,她的歌声纯净真挚不夹杂着那种所谓的「社会气」,即便非创作歌手,叶蓓的选歌也带有那个时代的民谣气质——《B小调雨后》、《白衣飘飘的年代》等歌曲也给当时的内地乐坛带来一股新气息,也让叶蓓成为当时内地女声民谣代表人物。
也正是这个时候,叶蓓签约了当时刚刚成立的「麦田音乐」,而顺势成为了当年独立创作概念「红白蓝」中的那一抹「蓝」,那张带有强烈校园民谣风格的《纯真年代》在现在看来似乎成为那个时代校园民谣的一种绝唱,叶蓓那看似风淡云轻的演绎中我却看不到社会新鲜人对初入社会的向往,反之则是对校园纯真生活和感情的留恋,让听者即便在离开象牙塔多年之后,依旧可以思绪万千……
或许也是耳濡目染的缘故,叶蓓在专辑的选曲上就如同印证了那一代内地独立音乐人的想法和品味:独立、自主和遵循内心,而帮其创作的音乐人后来也大红大紫:朴树、高晓松、许巍、马条……甚至在艺术表现上也颇为先锋和大胆——例如新裤子乐队的彭磊曾经执导并制作了叶蓓的《彩虹》的MV,也是内地首部采用黏土动画制作的 MV。
和许多后来在娱乐圈完成自我证明并最终回归内心的女歌手一样,叶蓓很早就回归象牙塔深造并追求自己内心的生活,修行享受生活成为主旋律,所以在 2017 的发行的创作专辑《流浪途中爱上你》距离上一张专辑发行也过了九年时间,音乐则转变成叶蓓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许这种尊崇内心的生活才能够积累成音乐灵感,最终在厚积薄发中成为创作的涓涓细流。
黑的白的紅的黃的 紫的綠的藍的灰的
你的我的他的她的 大的小的圓的扁的
好的壞的美的醜的 新的舊的各種款式
各種花色任你選擇
世纪之初的这首《气球》惊艳问世,那个略带仙气的女孩跳跃在冰岛的海岸线上,手上的气球跳跃飘荡,在银白色的世界中留下属于她的五彩斑斓。
然而,这个女孩的音乐之路可并不像气球那样五彩斑斓,《气球》之后消失不见,而等到第二张专辑《许愿盒》发行已经过了整整六年。
这个女孩就是被称作是「冰乐精灵」的许哲珮。
比起陈绮贞在九十年代末就已经赫赫有名,许哲珮在歌手的角色上并不算得上大红大紫,更多的是其极具个人特点的创作反而更符合「创作音乐人」的定义。相比那些专业的词曲制作人,许哲珮的创作更多的是从女性的视角或者孩童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音乐中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童话般的想象和美好事物的向往,音乐中也不难找到诸如北欧童话、马戏团、精灵等元素。无论是给他人创作还是用给自己专辑,许哲珮的音乐往往都是当时歌者内心的真实写照,甚至在歌者演唱的那一瞬,她的音乐似乎也能赋予歌者一种「特殊的灵魂」。
对于熟悉许哲珮的乐迷而言,许哲珮的个人专辑总不是那么的讨好或者迎合市场,而这也或许是其个人专辑很少获奖或者大卖的原因之一;但从音乐性角度来说,许哲珮的个人专辑又有着非常强的主题性和故事性,在聆听的过程中仿佛在听一场「音乐剧」——这种天马行空但有充满其个人创作概念的音乐,依旧获得诸多独立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如果就创作才华和商业成功来定义最佳华语女歌手,那么戴佩妮当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对于很多内地的乐迷来说,第一次听到戴佩妮的声音可能来自一部 2001 年上映的偶像剧主题歌:
我明白 我要的爱 会把我宠坏
像一个小孩 只懂在你怀里坏
你要的爱 不只是依赖
要像个大男孩 风吹又日晒
生活自由自在
这首《你要的爱》伴随着偶像剧《流星花园》的走红而成为当年的金曲,和很多「金曲创作者」一样,刚刚出道的戴佩妮在当时遇到了「歌红人不红」的窘境,但随着一年一张专辑的发表,戴佩妮的创作才华开始逐步被人认可。出道以来发行超过 10 张专辑,高产的同时也逐步奠定了戴佩妮自己的音乐风格。于其说是风格,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戴佩妮创作的歌曲都有着极高的完成度和传唱度,比起那些更专注于作曲的音乐创作人,戴佩妮可以一手包办词和曲以及编曲,并且最终呈现的作品在歌词上易懂并且旋律朗朗上口,这也使得其几乎每一张专辑都有主打歌成为其代表品,因此就音乐本身也更迎合主流华语音乐市场的审美。
而除了个人创作者身份之外,戴佩妮在 2011 年「跨界」创立了摇滚乐队「佛跳墙」玩起了和个人作品完全不一样的 Rock。对于戴佩妮而言,佛跳墙是她对自我的一种「破圈」,也是对其只会写流行歌的一次强有力的反击。当然在我看来,会写那么多堪称金曲的流行歌已经足够证明其实力,而跨界只是进一步佐证了我的看法:戴佩妮依旧是华语女创作者中的佼佼者。
我第一次接触到珊妮公主的音乐是在 2009 年。
在刚刚开始接触独立音乐的年纪,所有的探索和未知都充满了新奇和刺激,各种信息似乎都在相互连接,而每一次的发现都是一种惊喜。在那个资讯流通并不迅速的年代,追随好品味的我听到了陈珊妮的名字,以及那张由摩登天空引进的《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从此一张新的大门打开了。
相比戴佩妮的流行、许哲珮的童趣十足,陈珊妮可以用「怪」来形容,毕竟女歌手定义下陈珊妮远远也谈不上唱将,而歌曲创作本身上往往也带有非主流的概念性,就像她自己所说,她习惯于在音乐中投射很多想法和隐喻,但从来不会将他们用最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所以解读反而成了陈珊妮的音乐魅力之所在。
所以有的人说,现在的陈珊妮就像华语版的椎名林檎,她总会想出相当多的点子来寻求创作上的突破,早期的音乐中更强调自我意识和亲身体验的投射,而后期则会和很多的音乐人进行合作,而出发点也转变为生活或者社会议题,这也让她的音乐在本质上更加的独特。不进入主流音乐市场的好处在于:可以无视商业市场的需求而违心创作,同时又是自我表达的窗口,喜欢的人也总是会喜欢,毕竟有些歌曲是需要人细细品味和思考的。
第一次知道丁薇的歌,应该和当初大多数歌迷是一样是通过《女孩儿与四重奏》。这首歌以小提琴为基底,配以丁薇清新而跳跃的唱腔,一下征服了当年还在听普通流行音乐的大众歌迷,将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丁薇推上了高峰,也让「学院派」这一名词迅速得到普及。好玩的是,另一位「学院派」的代表李泉,恰好也是丁薇的师兄,以及现在的多年好友。我有幸在 2017 年的上海简单生活节观看过俩人的同台合作,效果非常棒,尤其是将原曲通过现场乐队重新编排过之后。
其实丁薇这张《开始》的曲风非常丰富,以当时的审美而言,甚至另类。《女孩儿与四重奏》在专辑中的效果更像是《那些花儿》之于《我去 2000 年》。比如前两首都是 Triphop 风格的碎拍电子乐和迷离的唱腔。而到了《冬天来了》这首,则变成了大气、沉稳的弦乐流行曲,开头长达 1 分 10 秒的弦乐,对于大众的收听习惯绝对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但与上面提到的几位不同,丁薇后来的发展既不是继续唱歌,也没有「退隐」,而是和丈夫林朝阳一起进入到影视音乐的创作,为很多热门的影视作品如《蜗居》、《手机》(电视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电影《失恋 33 天》制作了配乐,还入围第 49 届金马奖最佳原创配乐奖。顺带一提《失恋》的主题曲《情歌》就是陈珊妮演唱的,而她现在已经是金曲奖的评审主席了。
题图来自 Unsplash
本文 丁薇 部分由 挨石 撰写。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