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码] 我心目中的最佳课堂笔记 App:专注笔记 Focus Note
如果把能够输入文字的应用统称为笔记应用的话,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场景,就能找到许多不同的高质量笔记应用。我们常见的笔记应用实际上瞄准了信息处理流程的三个步骤:收集、整理和输出。它们不需要只针对某一环节,而可以设置为对其中一个步骤强化功能,并且保持其他功能成为流程完整的全结构 App 。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所熟悉的 Notion 完全包含了这三个步骤,应用场景也因此覆盖广袤封杀,所以刚刚上手 Notion 的新用户可能会冒出问号:这东西真好看可是我应该拿它来做什么?
再举个例子,被许多人称为最佳写作应用的 Ulysses 尽管主打写作,也支持了素材收集和成文发布的功能,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把写作留在此洞天。
常常有读者在我派的文章下作出如此评论:我都有 X 了,为什么还要用你派推荐的 Y 呢?连类比物,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给出理性的回答。不同的 app 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主打不同的功能,具有不同的个性。就好比钥匙、铁丝、饭卡都可以用来开锁,但是钥匙开起锁来最顺利。归根究底,还是在于应用的定位能否在特定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当面对特定的场景时,我们就会想要挑选最趁手的利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重讨论我认为在听课环境中最趁手的课堂笔记应用 Focus Note 专注笔记 。本文将按照「基础使用 - 场景应用 - 横向比较」的顺序进行。
挑选趁手的应用,实际上并不需要将市面上所有存在的应用都尝试一遍,反而应该将课堂笔记必须的功能罗列出来,再从满足基础条件的选项里缩小范围观察各应用的独特之处,分析它们是否对实际使用有帮助,从中决定最终的工具。
要注意的是,涉及到信息处理的应用需要比其他应用多谨慎一些,毕竟已处理信息的积累储存量将会给迁移增加很多压力,所以最好是选定之后除非必不得已就不要更改。
讨人喜欢的课堂笔记应用,首先应该有最佳输入方式。课堂笔记所追求的最佳输入方式,应该注重:
作为一种特殊场景,课堂环境意味着讲师总是通过口述配合演示的方式传授知识,对于口述这一方式而言,信息的流动是时序的、一维的、单向的1,所以为配合这种方式。最好的课堂记录结构应是大纲式结构,其他所有内容都作为附件或备注注解于主结构中。大纲式结构保证了知识点的包含关系,但仍旧是以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输入,最大程度地保有了课堂知识的陈述逻辑。
Focus Note 恰恰精准地使用了大纲输入,使用 Markdown 语法的 #
号快速标记大纲锚点并对课堂内容分层,同时点击左侧标记还能够自然展开或折叠该层内容。教师的输出与学生的接受获得同步,学生得闲对教师内容进行咀嚼和消化,当堂内容便可以有效进行粗处理。
便捷输入显然并不仅仅意味着将教师输出原样搬到笔记本上(不然直接使用录音笔课后再转文字效率更高)。趁热打铁,学生同时进行的吸收理解更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记录的同时必须要进行粗处理。
使用纸质笔记本时,我们通常需要直接誊抄板书,然后再将相关要点作为批注记在旁边。这意味着课堂知识的收集就存在两个步骤,一是背景信息,二是对背景信息的粗处理。使用数字化笔记显然消融了第一步骤的阻碍,背景信息不需要通过誊抄,而可以转为以键入、导入或摄像的方式收集;而第二步骤也能够通过添加文本样式获得多于荧光笔在笔记本上的整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多文本样式会比单纯改变颜色提供更丰富的整理效果呢?这是因为,当我们使用不同颜色区分语义时,相当于我们把包括无色在内的颜色区块组成了一条坐标轴,在这条坐标轴上不同颜色可以对应于不同语义:比如黄色代表定义,粉色代表性质,蓝色代表思考等。在这一基础上的加粗加斜等文本样式,则组成了另一条与它垂直的坐标轴,比如加粗表示重点,加斜表示板书,中划线表示吐槽等,把信息处理从一维升至二维,处理的层次提升了,但处理的效率并未降低。
除了广为使用的 Markdown 基础样式,Focus Note 还注意到了颜色的不同使用方式,
实际上,尽管提供了多种颜色使用的可能性,为了高效地使用(即快速将颜色样式与其语义对应),同时使用的颜色或样式不应该超过五种,否则容易出现指意不明或对应混乱的情况,添加不必要的整理工作。
段落和文本样式可以通过右侧 工具栏 或 快捷键 使用,极大提高了粗处理的效率,将课堂知识快速切碎并丢到不同的砧板上等待课后再处理,同时还方便在知识点复述或强调时迅速回溯到关键位置进行补注。Focus Note 提供了独特的多彩笔记主题,适用于多个 H1 标题的笔记,给这些层级提供预设的颜色区分,快速调用后整个页面都使人非常舒服。
在文档页面内部,段落是模块(block)的形式进行排列的,这种热门的段落组织方式显然对快速调整文字结构具有很大作用。使用鼠标对准左侧小手手,就可以上下拖动调整段落位置。
在应用窗口的左侧,可以看到 Focus Note 中对文档的管理是通过「文件夹 - 文档 - 页面 - 子页面」的方式进行的,因此课堂内容也可以从「科目 - 单元 - 课时 - 知识点」进行对应划分 2,结构清晰地帮助学生快速而精确地定位到某一节课上的某一知识点,有效回答了「诶你记得上周四高数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讲的那个积分是啥来着」一类问题。
针对不同学科,输入方式或许会有不同的硬性要求。
以上特殊要求 Focus Note 都可以满足,实际上,Focus Note 以课堂笔记为基础可提供的添加格式远超普通文本记录工具:图片、链接、公式、表格、摘录、页面、音频、代码块、思维导图等。
不同的添加内容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再加上用户可以不断探索新用法,这些内容目前已足以覆盖几乎所有需要课堂笔记的情况。进一步考虑,我们可以根据相对于实时课堂的顺序对这些添加内容进行区分为「预习-学习-复习」所需格式。
摘录实际上非常适合应用于预习阶段。摘录功能是对应于 Focus Note 的 Chrome 扩展插件3的,它能够将页面的选中内容剪藏至 Focus Note 的摘抄板,在文档页面中点击添加摘抄就可以在所有摘抄文段中选中对应素材,直接复制到光标所在位置。
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应用场景,课前老师已经将讲义上传至个人网站任同学们下载,但这份讲义是一份长达 90 页的 PDF 文件,使用摘抄功能就能够在前述的输出输入同步中仍旧进行思考和消化。由于文本被切开了,这种笔记方式相较于直接在页边作批注嚼得更碎咽得更细。
常用格式用于课堂学习自然不必说,课后的笔记整理则可以使用多种添加格式。添加页面对应于日前大热的双向链接功能,实际上是在知识再处理阶段打破一维大纲结构的关键。
利用添加页面,除了按照课时区分的页面,还可以自主创建以知识单元为主的整理页面,将知识聚点以自定义目录(TOC)4的形式串在一起。
摘录实际上也可以用于课后复习环节,比如同学间笔记互相对照补充,或是讲义更新,亦或是自主思考引发的自查资料,从多角度丰富了只能从老师那里听来的知识。
除了以上作为页面内补充的内容外,「思维导图」属于常见、必需、对笔记整理至关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功能,因此被单独摘出来也作为一种文档格式储存于文件夹中,在左边栏进行了标注区分。
思维导图可以独立成型,也可以嵌入页面中,放在文首成为一个张牙舞爪但不具备跳转功能的目录(MOC)。但实际上,相较于前述利用添加页面制作的二维目录,这里的思维导图实际上还是一维结构。
由于不能将不同层级链接在一起,只能把层级无限下放,任意一张思维导图最后都可以缩略为大纲模式,因此本质上是一维的,只是送知识整理的视觉效果上来说,并列的节点位置更清晰,更有助于掌握知识的整体脉络。
除了文本外,节点内也能添加图片、链接、页面和公式,这些内容均以缩略形式存放在节点中,点击放大张成预览模式。页面的预览模式保留了文本编辑和笔记结构,仍旧在此时增删文本内容,展开或折叠层级,但不能修改文本样式或添加其他格式内容。
尽管如此,如果有这一必要,可以从预览页面的左下角直接跳转至目标页面,对于复习回顾查漏补缺时有针对性地编辑内容可以产生实效。
以上就是可编辑文件的主要内容,所有内容的管理存放在左侧边栏。利用「快速笔记」可以直接打开新建笔记直接记录,最大程度减少从坐下到老师开始讲话之间可能被浪费的时间;利用「收集箱」可以查阅使用网页剪藏的所有内容,包括使用「智能提取」或「整个页面」剪藏下来被保存至「笔记」区域下的内容,可以直接生成一张笔记页面;「废纸篓」处理的是近期删除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功亏一篑(页面内也有撤回操作)。
这样一来,课堂笔记的整个流程变得十分圆满,从预习收集素材,课堂实时记录,到课后知识整理,因势利导顺风使帆,学习过程没有了外力阻碍,才更能成为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实际上,在我这个使用阶段,要听的课远少于组会和报告。既然从一开始就把 Focus Note 当成完全为课堂笔记所用的,当下便只参考听报告使用的场景。甫一开始,就可以把讲座所需素材导入,把可能遇到的前沿概念定义通读一遍维基词条,再把最关键的内容摘录至 Focus Note 中,然后根据预告的主题进行讲座报告、演示文件、相关论文的浏览搜索,基本上任意内容都可以找到沾亲带故的兄弟报告。
即使并非完全相同的内容,也至少有不少背景铺垫和前情提要是相似的。讲座不同于课堂,听众的知识水平有可能差距极大,为前沿讲座做好准备就能够为报告结尾的讨论争取一些理解力。
报告开始前提前新建笔记文件。Focus Note 的标题有字数限制,可以选择使用日期、报告主题或报告人作为标题,其余要素作为标签,我通常使用报告主题。在目前线上会议的阶段,演示文件的获取可以靠截屏实现,然后将报告内容和思考理解续下,实时遇到问题快速使用橙色高亮。如果是其他与会人员的答疑通常另辟一段并使用橙色外框与文本独立出来。
报告后再整理笔记,首先把草率简写的内容都补充完整,防止日后遗忘或混淆,然后根据报告内容与相关文章调整顺序,阅读过参考文献后还可以再次浏览补充理解。通常来说,报告结束后三天内重新看一遍有奇效,尤其是当时觉得特别懂的内容可能一下子就不懂了,而完全不清楚的东西竟然豁然开朗。
这是因为实时记录的笔记暂留时间短暂,对于偏难陌生的领域,很难一下子统领全局瞻前顾后,但再次全文通读保证了报告的流畅性,这时的内容是流畅地输入,而非紧张地速记的,故而总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报告积累至一定阶段时,我会根据关键词另开一张目录页串联起来。同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对我而言,由于报告不针对考试,死记概念的用处不大,所以我通常将 Focus Note 作为信息处理的第一步,剩余概念整理可以使用 Obsidian 等应用来完成。尽管 Focus Note 包含了完整流程,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流程都需要在此处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Focus Note 的搜索有两处,窗口右上方的放大镜是对文件标题进行搜索,而页面内「更多」(或 CMD + F
)的「查找搜索」则是针对全文进行的搜索。由于常常需要回顾,使用报告主题命名更方便拾起目标位置。
首先,就功能完整性来说,Notability / GoodNotes 都只有实时记录功能,因此缺失功能无法作比较。在笔记记录这一点上,手写文字不如键入快,但键入公式必然比手写慢。LaTeX 格式复杂,对于使用 KaTeX 的笔记应用来说没有自动填充,如果不使用公式 OCR 效率要低不少,好在移动端可以手写公式5,为这种弱势争了一口气。
在排版样式上,两者都可以调整,但手写笔记可以全局调整,任意搁置,而 Focus Note 由于大纲笔记的特性必然只有上下结构;前者花样繁多,但后者显然更工整精致。最后 Focus Note 的 PDF 导出会按照当前页面状态直接导出,即折叠层级不会展开,超链接也不会保留;这一点与必须压平的手写笔记导出并无二致。
OneNote 具有与 Focus Note 同样的笔记页面结构,可以通篇手写,位置全局更改,在排版上更随意自由当然也更散乱张狂一些。在笔记页面内部,OneNote 没有大纲,自然也没有可以随意跳转的锚点,因此单张页面不好做得太长太大,免得顾此失彼。
再者说,OneNote 具有剪藏功能,但由于 Focus Note 的笔记结构化,剪藏的嵌入也更规整。两相比较,尽管同样是页面,OneNote 更像是速记本,而 Focus Note 接近于自动辞典。
Notion 与印象笔记包含的功能一应俱全,几乎是冲着包揽万物的目标去的,与 Focus Note 在应用目标上不同。从素材收集方面,三者都有剪藏功能,就流畅程度而言相差无几,但 Notion 与印象笔记的剪藏缓冲区是用户自己设置的,因此剪藏也能区分层次,而 Focus Note 的剪藏素材全都放置在收集箱中,积羽沉舟积薪厝火假以时日难以整理,因此剪藏后的素材必须马上利用,仅靠搜索进行的管理仍显吃力。
就笔记记录环节而言,三者不分轩轾,各有特色,难分高下。最后一环则是由于应用目标不同而最终产生区别。Focus Note 虽然也可以作为写作应用,但导出时智能作为 Markdown 导出成文发布最合适,Notion 与印象笔记则具有较完整的导出预览。
综上所述,如果是在寻找最适合使用键盘做课堂笔记的应用,几乎可以敲定 Focus Note。它以其顺滑的笔记记录体验,完整的知识内化流程以及精致的笔记结构样式,足以说服需要课堂笔记的用户,它提供的不仅是基础的「温饱」功能,还通过应用不断更新的动态和团队积极互动的态度对更充实的笔记功能和流程作出了让人满意的保证。
编注:专注笔记 Focus Note 在少数派正版软件商城有售,1 年订阅版售价 ¥118,永久买断版售价 ¥186,你可以在 这里 进行获取。
在评论区说说你对专注笔记的看法和建议,或者你对于笔记 App 的需求,下周三 (03.31) 选择 2 位读者送出专注笔记年订阅兑换码。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