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春节长假已经进入了尾声。在春节假期中,很多朋友都会选择通过追剧、追电影,给因为工作而耽误的剧集补补课。其实,除了时下流行的电影和剧集,那些儿时的经典动画也值得你补一补。这些动画的经典角色和情节虽然诞生已久,但大多已经融入流行文化,甚至有一些还成为了备受年轻人追捧的 IP。
在这篇文章中,我选取了一些「值得一补」的国产动画经典。它们篇幅不长,故事却很精彩。在新年到来之际,希望这些经典可以帮你找回童年。
注:文中插入的海报和剧照均来自豆瓣。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美术风格,许多国产动画也以此为基础展开创作。直到今天,水墨风依然是「中国风」的标志之一,持续影响着国产动画的影像风格和美术创作。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水墨画风格的作品更是精致、美好的象征。
如果只给童年留一个「记忆中的经典动画」名额,许多人的答案都会是《大闹天宫》。的确,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部作品的画风,或者是否看过整部动画,《大闹天宫》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大闹天宫》的制作放在今天依然可以视为高规格。由于成片时没有电脑制作,整部《大闹天宫》都使用手绘逐帧描绘,艺术家们考察了中国传统的绘本、泥塑、壁画、建筑等以寻找灵感和原型,并最终设计出了深入人心的美猴王形象。作为一部诞生于一九六〇年代的作品,这部动画的总投资超过一百万元,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亿元级大手笔,从视觉审美到故事陈述都毫不过时。
《大闹天宫》将孙悟空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片中出现的每个人物——从龙王、玉帝到虾兵蟹将——全都活灵活现。观赏这部影片既可以回顾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传奇故事,也能欣赏到结合了中国水墨画的精湛画工。
「小蝌蚪找妈妈」是几乎每个人童年时都一定听过的故事。故事本身并不复杂:青蛙妈妈生下一窝青蛙卵后就和他们分离了,过了没多久,青蛙卵变成了小蝌蚪,于是这群蝌蚪们决定一起去找妈妈。他们在找妈妈的途中遇到了各种动物,了解到了妈妈的不同特征。小蝌蚪们将这些特征串联在一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动画选择了「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却不复杂的故事。整片都充满了简洁的趣味:小蝌蚪们遇到不同动物,展开一段段对话,了解妈妈的每个特征,直到最终找到真正的妈妈,整个过程童趣满满,但小蝌蚪们找妈妈的执着精神却又无比动人。
近几年来,有关哪吒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从小孩到老人都无法掩饰对哪吒这个形象的喜爱。但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哪吒形象则出自 1979 年的《哪吒闹海》。这部作品不仅代表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还极大地影响了哪吒的民间形象以及后世的影视创作。
《哪吒闹海》选取了《封神演义》中最经典的一段——哪吒从肉球中出生,获得了混天绫和乾坤圈两样法宝,在海边打死了欺压百姓的龙王三太子敖丙,被逼自杀而后复活,最终杀回龙宫,击败四海龙王,为世间带来了风调雨顺。
作为水墨风动画的代表作之一,《哪吒闹海》是入选戛纳电影节的第一部中国动画作品,从画面的表现力到环环相扣的情节都丝毫不输当代热血动漫。
「葫芦娃」系列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童年记忆和网络模因,其经典地位已经无需多介绍。「葫芦娃」系列分为《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两部,前者的最终 boss 是你熟悉的蛇蝎二人组,后一部的最终 boss 则是前一部作品中蛇精的妹妹。整部作品都采用了水墨画加剪纸元素的结合,在美术风格上相当独特。
许多人或许还不知道这个系列有两部作品,或者只看过其中一部却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全篇。如果你有补剧计划,不妨再从头到尾完整看一遍。
在众多童年动画里,我对美术风格和文化背景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九色鹿》。这部作品改编自敦煌莫高窟壁画里记载的故事《鹿王本生》,阐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九色鹿》的制作过程也非常繁琐且用心,制作团队为了更好地还原九色鹿故事与敦煌壁画的关系,在莫高窟的千佛洞住了二十多天,最终在动画片里完美地重现了敦煌壁画的画风,同时融入了适合动画演绎的美术加工。
在撰写本文之前,《九色鹿》的故事详情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整片的空灵、神秘和禅意仍留在我的记忆里。
尽管我们童年看过的动画片大多是面向儿童的作品,但其中许多故事和设定如今回想起来却完全不幼稚。相反,其中不少还让人觉得玄妙、离奇乃至吊诡。这些神奇的好作品,今天仍值得看一看。
说起《崂山道士》,那句「穿墙过去,拿了就走」的歌词早已深入人心。这部作品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小段,讲述了一位书生迷恋成仙入道,在梦中学会了穿墙术,却最终碰了一脑袋包的荒诞经历。
故事传达了非常朴素的善恶观——无论你学得什么神奇术法,只有用在正途才能获得好报。这部作品是无数人「仙侠梦」的启蒙之作,对于「穿墙之术」的美好幻想了种在了许多人的心中。
《怪老头儿》就是一部吊诡的作品。故事的主角小朋友赵新是个调皮的孩子,和大多数小孩一样,他顽皮,贪玩,不喜欢写作业,总因为贪嘴乱吃东西而闹肚子。赵新的人生在无意中遇到一位怪老头后发生了改变,这位老爷爷有许多看似法术又像是魔术的神奇技艺,可以帮赵新实现各种各样的小愿望。
整部作品都充满着荒诞、离奇的意味,直到今天,我仍记得初次看到「怪老头让主角生吞小鸟捉肚子里的虫」的桥段时的震撼。在故事的最后,赵新因为不想写作业而让怪老头给他做了个替身,替身每天扮演自己,好好吃饭、专心学习,自己则到处玩耍,风流快活。但赵新的父母最终爱上了那个听话可爱的替身,不再承认赵新是自己的孩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那种被父母抛弃的绝望以及「两个我哪个才是真的」引发的哲学问题时常走入我的脑中,引发我的思考和怀念。
我如今还能偶尔听朋友们哼唱《邋遢大王奇遇记》的主题曲,「邋遢大王就是他,没人喜欢他」的歌词已经成为形容某人不修边幅、衣冠不整的标准范式,剧中主角的口头禅「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更成为大众常挂在嘴边的调侃之语。
《邋遢大王奇遇记》的主角是一位极其不讲卫生的小朋友,他因为过于邋遢而被鼠国的国王相中,用来制造细菌武器,进而称霸世界。小朋友在喝下老鼠配置的药水后形体缩小,被绑架到了老鼠王国,一段奇异的逃亡和救赎之旅也由此展开。
我一直以为《邋遢大王奇遇记》就是一部为了教育小朋友们要注意卫生而创作的影片,但我后来才知道,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编剧凌纾在考察时经历的一场鼠疫。凌纾希望通过动画片让人们可以重新看待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正确看待老鼠,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真的每一部都不简单。
《魔方大厦》是许多人的童年阴影,我在 B 站、YouTube 平台还见过不少博主推荐和讨论这部动画。动画中有很多奇幻的情节和深层的隐喻,很难想像这是一部为儿童而拍的动画作品,而且是一部改编自郑渊洁漫画的作品。
主角莱克是个调皮的孩子,他有一天冲自己的魔方发脾气,把魔方摔了出去,没想到魔方突然发出亮光,然后将莱克吸入了身体里。由此,莱克在魔方里开启了魔幻之旅,并不断尝试逃离。魔方的 26 个格子是 26 个稀奇古怪的国家,莱克穿梭其间,经历了各种怪人怪事。
《魔方大厦》的画风、剧情乃至人物配音都充满着压抑和离奇,以至于这部动画产生了大量都市传说。《魔方大厦》原定拍摄 26 集,但最终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最终只拍了 10 集,所以莱克最终没能在动画世界里走出迷城,但在都市传说里,有人看到了结局,还由此引发了关于「曼德拉效应」的讨论。
如果说《崂山道士》让许多人首次见识了神仙道法,那《天书奇谭》则很可能让许多人首次接触了中国民间的神鬼传说。故事里的反面角色——三只狐狸精——比故事的主人公更为经典,三个妖怪分别化身老太太、漂亮姑娘和傻娃娃,老太太看似慈祥却诡计多端、姑娘千娇百媚娇艳欲滴、傻娃娃痴傻呆苶却凶残暴戾,三个角色都各有特色,深入人心。
既然反面角色是三只妖精,《天书奇谭》自然讲述了一个捉妖的故事。但故事的背景设定还与中国传统神仙体系结合了起来——看守《天书》的袁公偷偷将《天书》带下凡间造福人类,却破了天条,惹怒了玉帝,因而遭到惩罚。躲在凡间修行的三只狐狸精化作人形,为非作歹,袁公于是差遣主角蛋生——一个从蛋里生出的孩子——前去学习《天书》中的法术,为民除害。袁公将《天书》带给人间的桥段颇有普罗米休斯为人类盗火之意,从蛋里生出的孩子修习高强法术则颇似哪吒的故事。
说来有趣,我第一次知道盐能克鬼就是来自这部作品。《天书奇谭》对狐狸精鬼魅、狡诈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惊悚程度完全不像是儿童作品。不过,整片画工之精致、故事之细腻、角色之生动都达到了当年国产动画之顶峰,即使今天来看也非常出色。
除了华美秀丽的画工和脑洞大开的幻想,还有许多国产动画用生活化但充满趣味的故事带给了我们美好回忆。《黑猫警长》里的警民关系、《舒克和贝塔》里的珍贵友谊、《阿凡提》里的智慧和勇气,它们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也将伴随我们一生。
《老狼请客》是一部每次提起都让我想炖一只鸡吃吃的作品。这部动画更像是一出小品——全长只有十分钟,人物(动物)关系简单,故事也不复杂,但矛盾冲突一波接一波,三位动物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精湛。我小时候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看这部动画,不厌其烦,「简洁叙事和生动表演」甚至还影响了我长大后的电影审美。
《老狼请客》不仅留下了奸诈的狐狸、自作聪明的狼、憨傻的熊三个经典银幕形象,那首「今天好运气,老狼请吃鸡」的插曲更是深入人心。以「狡猾的狐狸」为核心的童话故事和动画作品其实不少,但《老狼请客》无疑是将狐狸的狡诈展现得最为精彩的一部。
阿凡提是个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智慧与欢乐。在《阿凡提的故事中》,他带领人们反抗地主的压迫,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劳苦大众解决困难,深受百姓爱戴。
《阿凡提的故事》是一套木偶逐帧动画作品,制作非常精良,人物的形象与动作也都很生动细腻。我已经忘却了大部分《阿凡提的故事》中的情节,但唯独对「能拉出金币的驴」记忆犹新。阿凡提这个角色的传说尽管来自中亚,但他无疑是中国人民心目中认可度最高的民间英雄之一。蓝皮肤的阿凡达,终究比不过大胡子的阿凡提。
《黑猫警长》可能是大多数人接触的第一部警匪题材作品(笑)。故事的主题非常单纯,就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黑社会团伙头目一只耳纠集了一帮匪徒在森林里搞破坏,黑猫警长则带领众多警士破获案件,最终端掉了一只耳集团。
《黑猫警长》在剧情上的出彩之处在于将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与动画角色相结合,形成了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或行为方式。最经典的自然当属「螳螂杀夫案」,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个故事才知道雌螳螂有吃掉雄螳螂的习性(但严格地讲,雌螳螂在交配中吃掉雄螳螂的几率不高)。
直到今天,黑猫警长这个角色依然是正义的化身。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黑猫警长。
即使你没看过《舒克和贝塔》,想必也一定被「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洗脑过。和上文提及的许多作品一样,《舒克和贝塔》也是一部经典到无需介绍的作品。
《舒克和贝塔》隶属郑渊洁的「皮皮鲁宇宙」,继承了郑渊洁作品重情感、重人性描绘的优点,全篇的重点在于刻画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羁绊——猫和老鼠之间,人和老鼠之间,以及老鼠和老鼠之间。这些不同的羁绊聚在一起,最终构成了一段充满了乐趣和感动的冒险故事。
说个题外话,我在长大之后成了军迷,尤其对空军感兴趣,《舒克和贝塔》对我成为军迷的影响很大。动画里百机腾空的场面一直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桥段之一,拥有一大堆玩具飞机也是我的童年梦想。
《大盗贼》改编自德国作家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的同名作品,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大盗贼》是进口之作,还总赞扬片中的配音很不错,长大之后才知道不是译得好,而是因为这部动画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国产作品。
虽然作品是国产动画,但剧情却是地地道道的德国味儿,这也是这部作品令我震惊和佩服之处。《大盗贼》的原著是童话,所以故事中除了「土匪浪漫主义」之外,还有不少奇幻色彩。
除了讲述大盗贼霍真布鲁斯的传奇故事,《大盗贼》还是个美食剧——片中出现的许多食物都成了经典,诸如土豆泥、蘑菇汤、泡菜配煎腊肠等,让许多孩子们一直挂念到成年。
《大盗贼》的主题曲也是流传度最高的动画主题曲之一,「绿色森林里有树又有花,没有告密者也没有警察」,我至今还会偶尔挂在嘴边哼唱。
除了本文提到的动画,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你童年时期印象最深的国产动画是什么呢?还有哪些文中并未提及,但你很想推荐的国产动画作品呢?欢迎你在评论区和大家聊聊。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