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叫郝海龙,目前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收入主要来自出国考试培训和咨询业务。由于疫情,2020 年基本上都待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2020 年的特殊感想或经历
这个问题真难。2020 年虽然是特殊的一年,但这种特殊是整体性的,因此与大家相比,自己的感想或经历也就没什么特殊而言了。比如,隔离在家这算是特殊时期的常态。
非要说点特别的东西的话,我觉得到今年终于想明白了大家为什么把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放在一起说了。也许是我愚钝,之前我一直不觉得这三观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能放在一起说。
今年早些时候读了 Derek Parfit 的 Reasons and Persons (《理与人》)想明白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实是分不开的,因为你怎么认识自己通常可以决定你认为什么东西更有价值。而就在前两天,我也突然明白了每个人认识世界其实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比如有些人会按照中国和外国来对世界做划分,有些人会用东方和西方来做划分。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你(人生)和世界的关系,同时也会影响你对价值的判断。
当然,我想任何人都不敢说自己彻底想清楚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种底层问题,但只要能多明白一点,面对生活中每天出现的新问题,就能更从容一些。
推荐几个你的年度好物吧
今天几乎没有添置硬件设备,就推荐几款软件吧。
[BookBuddy] by Kimico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记录自己读过的书,BookBuddy 是我目前找到的最佳实现手段。同厂的 MovieBuddy 也很好用,同推荐。
2. [Dictionaries] by 物書堂
词典是我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物書堂出品的 Dictionaries 是我能找到的 iOS / iPadOS 上最好用的电子词典软件(其中的词典需要单独购买),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款软件的忠实用户。
今年该软件引进了《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10版)》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ition,在我看来这本词典可以算是英语学习词典的集大成者,如果你和我有类似的需求,强烈推荐。
[Streaks] by Crunchy Bagel
无论宣称的理念如何,传统的任务管理软件非常容易让人忽视长期目标。为了调整心态,我今年开始尝试让自己每天必须完成某些短期看不到收益的工作,即养成习惯。Streaks 这款软件刚好合用。
[Timery] for Toggl by Joe Hribar
如《走出时间记录的盲区》一文中所讲,我会记录自己做各种事情的时间,Timery 就是主力时间记录软件。不过,自己这种记录更多是一种意识(awareness),而不是希望通过记录促进或改变什么,这样就不会焦虑,但依然有益。
2020 年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当然是成功写完少数派连载专栏《英语自学手册》了。
不,不是的,这只是个玩笑,不过既然是少数派的访谈,无论如何还是要提一下这个专栏的吧,哈哈哈。
今年我最有成就的一件事是自己写的推理小说《死者不在现场》成功闯入中国原创推理星火奖决赛,而且是仅有的四篇跳过复赛直通决赛的作品。成为一个小说作家是我的梦想,这条路上多前进一步,都能让我欣喜若狂。
有哪些事情是你今年开始尝试做的?
如前面介绍 Streaks 时所说,今年我开始试着让自己养成一些习惯。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是,我开始以最终能写英文小说为前提,探索用英文创作的可能性。
大部分留学英语国家(或英语项目)的人应该都尝试过非虚构写作,但是对于一个大学开始才初窥英语学习门径,大学毕业才第一次出国的人来说,用英语进行虚构写作想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能找到的成功案例很少,因此目前也没找到一条能够参考的成熟路径,只好自己一点一点开始摸索,希望功不唐捐。
2020 年最难忘、最幸福或最开心的时刻
今年成功领养到了猫。在不得不居家隔离的时刻,猫咪真的是非常贴心的伴侣。
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能被猫科动物那种强大的自信所感召,感觉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她们每次跳跃失败后,从来都不会沮丧,而是不屈不挠再次尝试,相较之下,觉得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些可笑。
虽然她们的存在经常让我不得不中断工作,但考虑到她们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在睡觉,打断你工作的时刻并不多,正好能让自己避免久坐导致的一些身体上的问题。
推荐一本 2020 年看过的书
经常会在一些访谈或问卷中遇到这个问题,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突然觉得这问题有点意思。其实我们接触信息的媒介并不只有书籍,但问卷里有「推荐一本书」的概率可能要远远大于「推荐一部电影」或「推荐一个视频」。我想这说明书籍在人类的文化传承中,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以,我决定答非所问,我不想推荐一本书。而是,两本书。
首先,当然是前面提到的 Derek Parfit 的 Reasons and Persons。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身份(或者叫「同一性」)有了新的认识。以往的哲学在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时,可能会把我是谁看得非常重要,或者说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我」必然存在,但这本书却颠覆了这种看法,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更符合理性的看法。按我个人的理解,这就好比,比特币是什么?比特币其实并不存在,存在的是账本,账本记录如果是可靠的,其实货币本身并不需要存在,或者说这种存在只是一种符号性的存在。我知道可能有些人对这种底层的问题并不感兴趣,但正如我前面所讲,底层的问题想清楚了,对于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就能看得更清楚,做决定时也可以更果断。需要说一句,这书目前有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本,但也许是过于小众,导致校对不仔细,误译不少。如果你有兴趣,并且有一定的英文功底,建议读英文原文。相信我,哲学书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其实并没有文学作品那么高。
第二本书是一本虚构作品,也是去年大火的路内《雾行者》。这是我近些年来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的当代纯文学作品。这本书词藻并不华丽(可能一些人会觉得文笔不好),但我想也不能用「朴素」或「朴实」这样的词来描述书中文字所带来的感觉。在我看来本书有一种奇妙的节奏感,光是语言的节奏本身,就能吸引你把故事读下去。而故事本身又现实得无以复加:或许你不是文艺青年,或许你也没有从事过书中人物的工作,没有过任何类似的经历,但你也许会奇妙地觉得这些人就是我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书里的世界就是现实的世界。书里找不到的答案,现实中也找不到。这本书的美让我感受到残酷和痛苦,我想如果不是正好赶上隔离在家的清闲,也没有勇气去读它,因此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它。希望我的介绍不要成为你接触这本好书的阻碍。
展望你的 2021
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力比 2020 年再上一个台阶。
> 少数派 2020 年度活动页面现已上线,点击 前往 查看更多「少数派们」的年度推荐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