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周报 035|科研软件、Apple Music 与「专家」的炼成
2020-12-15 18:42:49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44 收藏

Matrix 周报 035|科研软件、Apple Music 与「专家」的炼成

社区访谈

Matrix 已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或体验,但可能并不熟悉他们。为了进一步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这个板块,邀请 Matrix 内活跃的分享者,讲讲他们关于数字生活的故事。本期采访到的事活跃于少数派付费文章和酷安的 @Fairyex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大家好我是 Fairyex,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应该对我感到很熟悉,我经常在少数派、酷安等平台发表一些关于各平台玩机技巧,还有科普知识与科技新闻的文章,偶尔也会发一下自己剁手产品的开箱和数码产品评测。有很多平台的小伙伴也能经常看到我发一些设计作品,还有好看的壁纸啥的,估计能猜到我的本职工作:没错,我的本职工作就是奥特曼😜。

哈哈开个玩笑,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 平面设计师,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酷安官方开发者 PY 大师,给无数出名或者不出名的应用/网站/公司设计过产品、UI、宣传图等等物料,平时也喜欢弄些壁纸给自己用。此外我还是一名半职业的新媒体作者和全栈攻城狮,半吊子应用开发者(也就是说只能开发一半应用🐶)还有三语翻译,偶尔翻译一下文章视频。

给酷安做的壁纸

另外由于兴趣过于广泛,本人已经成功进化为超强收集狂,擅长收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资源(无论是文档书籍音乐电影还是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周杰伦歌曲分轨伴奏啥的),基本上只要某些玩意在地球上存在我基本都能找出来。所以我业余了开拓万事屋业务,欢迎各位找不到自己心爱之物的朋友随时各平台私信我,有机会满足你的愿望(当然,需要小钱钱)。

是怎么一步步成为「Android Windows 全领域 360 度专家」的?

这个问题 Too Young,我又不能无可奉告,于是只能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搜索引擎是最好的帮手」。专家嘛都是从砖家过来的,当我在初中拿到第一台智能手机华为 C8650(不知道还有人记得这玩意儿吗……)的时候,咱也是一个分不清运行内存和内存的鲜嫩小白。

大家的生活都非常充实忙碌,很多人把这些数码产品只当成工具,能辅助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就完事儿了,所以即使有人从小到大都分不清运行内存和内存,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对于数码产品有着「满月抓周都能抓台手机」级别的兴趣,那么成为砖家就是迟早的事。

练习和实战是最好的进步方法,懒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兴趣那自然得有目的,我最初倒腾手机电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迎合个性

以手机为例,只要你对折腾数码产品有兴趣,那么一定离不了感觉周围数码产品的界面怎么看怎么别扭(丑)的阶段,于是便会尝试着去寻找能够美化自己手机的办法,这样一来便离不开各种 Root/越狱 和使用各种插件,同时这些折腾还会带来无数的坑,比如各种奇奇怪怪的 bug 和手机变砖等,这个时候便会强迫着你去了解各种奇奇怪怪的名词和奇奇怪怪的技巧。

现在高玩一般用 KWGT 自由打造自己的桌面

除了迎合个性,解放自己也是主动去折腾很重要的原因,如同算盘到 Excel 的进步,研究各平台系统和自动化可以一步步解放自己,让自己从一些枯燥重复繁琐的操作中脱身 —— 比如晚上睡觉关灯,也能让自己更加方便地养成一些好习惯 —— 比如时间记录和记账。就像各种机器、数字支付和智能家居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的便利一样,每当我们用自动化又把自己从一项枯燥工作中解放出来,那种感觉就很爽,不太理解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被人诬陷入狱十年在狱友帮助下成功越狱然后被神探福尔摩斯追杀最后探出真相洗清自己罪名并把诬陷者送进监狱」的感觉🐶。

有兴趣和目的作为基础,加上这个时代「搜索引擎能解决你 99% 的问题,买新的能解决剩下的 1%」的背景,我的技术水平便在一边挖坑一边填坑中,在搜索引擎和旁观老白撕逼的帮助下飞速成长,逐渐逐渐就成为周围人口中的专家了。

语音自动记账

电脑方面也是类似,至于为什么是 Android Windows 而不是 iOS MacOS,一个是穷学生之前的确买不起(:з」∠)另一个重点是,买得起之后买了用了发现觉得还是不太适合自己,对于把手机电脑当辅助工具的人来讲可能比较合适,但我觉得用起来还是太拘束,没有那种彻底 Free 的感觉。

Ps:最近对 M1 芯片 MAC 比较感兴趣,加上我对于 Apple 现在大一统的策略是非常有信心的,现在买个设备也不像以前一样需要吃土,以后可能头衔可能真的要加个 iOS MacOS 了(笑)。

在少数派写了超多的付费内容,这些内容是怎么炼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感觉收获最大的事情?

其实没有超多哈哈,产出付费内容的前提是我对这方面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而且有对用户比较有价值的切入点(不一定是真正实用,也可以是满足好奇心之类的),然后安排好内容和结构。

其实写作中最难的并不是你要写什么,而是你不要写什么。其中有两点我觉得最为主要,一个是揣度难度深浅,其实有很多大佬对于某一方面了解非常深非常牛逼,但是他们的内容给小白的印象大多是「不明觉厉」,即使很多内容的目标用户就是小白,也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代入小白的视角,往往只是自己觉得浅显而不是真的深入浅出。要么就是语言深入浅出,但是讲解的知识太过深入,甚至超过了读者需要的范围。

另外一点则是不要放飞完全自我,除非自嗨不然我们产出的内容最终都是给读者观众看的,一定要考虑到他们能接受的叙述、节奏、编排等。这一点其实很多小说读者感受会很深刻,有时候不能只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然自己越写越开心,读者越看越懵逼,到最后人都不剩几个了。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读者有时就喜欢作者的个性,有些体裁也比较适合放飞自我(比如这篇采访😃),付费内容就相对属于那种以读者优先的体裁,毕竟读者花了小钱钱就是想让自己看得舒服同时有所收获。

付费内容写作,除了给我带来上面很多类似上面这两点的经验,对自我提升也很有帮助。有个经验是当你去教别人的时候,你自己对于相关知识记忆理解反而最为深刻,因为理解才能转化为合适的语言去教授别人,同时还要有能力回答大家防不胜防的提问。

手上的设备中你最喜欢哪一台?为什么?/可以展开讲讲吗?

手机是我最喜欢的数码设备,能在手机上完成的工作,我绝对不会用电脑,所以现在除了一些专业软件(比如 Ps Ai 这类)离不开电脑,剩下的工作学习都是在手机上完成。

纯纯写作几十万字

我自己现在在用的是三星的 Galaxy Note20Ultra,Z Fold2 已经正在路上,但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台还是之前在用的白色三星 Galaxy S20+。

在我发在酷安的一加 8 Pro 对比三星 S20+ 评测里面也有提到我对它的喜爱。我是一个经常换手机的人(从上面的换机频率也能看出来),S20+ 可以说是能够很好推荐给所有人使用的手机。

至于推荐的点也很明确:

  • 非常好的做工,三星的手机永远都能给人一种上手就觉得是高端的感觉,做工非常扎实,无论是和其它家的高端机还是 Apple 来比都不落下风。
  • 无与伦比的手感,虽然不是最薄,但是 S20+ 在重量、三维、厚度和电池之间做了最佳的平衡,能保证绝大部分人上手都会觉得这个手机握持是非常舒服的(首次上手手感真的是能令人发出 WOW 的赞叹),同时保证了合适的续航能力。
  • 超棒的相机,虽然我在用 Note20Ultra,但是无时无刻都在想念 S20+ 的相机。没有巨大的摄像头突出,没有大底奇怪的虚化边缘,依旧保持三星优秀的旗舰拍照水准。

除了没有笔,我觉得这台手机实在是全方位秒杀老大哥 Note20Ultra。我的习惯是使用韩版手机,重点是我使用手机必须 Root,不然实现不了很多自动化操作和骚功能,国行 Root 之后 Pay 和安全文件夹等很多地方用不了,这样买国行和韩版就没什么区别还能便宜很多。不过,我对即将到手的 Z fold2 非常有信心,可能以后最喜欢的设备会变成它。

聊一聊自己爱读的书 / 爱听的音乐 / 爱看的电影?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我的兴趣过于广泛,所以接触的书,音乐和电影游戏都非常非常多。这样也导致我喜欢的书,音乐电影游戏种类非常多样(比如喜欢的音乐就有 5000 多首,不是那种随手点红心的,而是真的记得所有歌曲名字歌手而且专门一首一首去找无损的那种喜欢),基本上涵盖了各门各类。

我甚至还专门使用 Memento 这类的个人数据库来管理自己的喜爱的各类事物……

我的个人数据库

加上我本身学了几门语言,没有太多的语言阻碍,所以能够看到听到玩到的东西更多了,基本上平台上能找到的分类都能勾起兴趣,喜不喜爱主要还是看内容。现在的时代是类型融合的时代,不同类型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估计以后像我一样没有特别喜爱某样类型(或者说最爱变得特别快的)的人会越来越多。

中文书籍的话我很喜欢大刘的各种小说和科幻世界上的经典故事、O 开头的野生动物编程书、民法典(没错没骗你,我真的经常看……也推荐大家经常看)、不单纯为了爽的小说(《诡秘之主》、《异常生物见闻录》等)。

书籍

音乐的话我喜欢混搭风格的,比如 Jazz Hithop 或者 Future Bass 混搭 Blues 等,喜欢的音乐里大多数都是纯音乐居多,纯音乐里则是电影动漫等 OST 比较多,比如 Hans Zimmer 和泽野弘之等都不用我推荐了。我喜欢的音乐里还有很多小语种,比如越南语希伯来语啥的,大家平时也可以比较多关注小语种的音乐,会有惊喜。

音乐

电影番剧的话我喜欢的电影番剧大多很经典,属于那种大家都看过的,这里就不再过多推荐了。

本周社区热榜🔥

《阅读、讨论和记录,这是我的科研软件流》

作者:正弦定理

另一个让我比较喜欢的功能就是简洁的字段管理了。因为 Zotero 本身虽然可以通过 Group 的方式来区分不同子领域的文章,但是实际上当你加入的文章比较多的时候,你的眼睛其实很难检索你脑海中的一篇文章。

但是,实际上我们对文章记忆比较深的,除了 idea 本身以外,更多的是文章的 short title/short name。这个 short title 在 Zotero 中有专门一个字段「Short Title」,相比于其它的软件,确实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生活,作者积累了几个在科研学习中使用较为趁手的软件与应用,并分享了自己的几个小技巧,新手们不妨了解一下。

《「用好」Apple Music,这些是你应了解的》

作者:Baka

Apple Music 上线多年,其发展道路无疑是曲折前进的。它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入局,试图与各大流媒体巨头分羹。经过几年的沉淀,它在洪流中站稳脚跟,赢得了部分用户的青睐。

在 2018 年,我也许对 Apple Music 抱着爱恨参半的态度。参差不齐的曲库、缺失滚动歌词、「不顺滑」的 App 使用体验······还有很多我曾经想要吐槽的。但在 2020 年,我一定会向你推荐它。经过几年的用心打磨,它的体验无论在 Apple 设备上,或是在 Android 设备上,都达到了「优秀」的程度。逐渐丰富的曲库、定价低廉的国区、跟手的使用体验······这些都是我推荐它的理由。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无论是 iOS 还是 Android 平台,Apple Music 的应用体验终于上升到的一流水平,这也意味着其成为跨平台、全生态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作为行业巨头出品,想要用 Apple Music 享受音乐生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本文可认为是 Apple Music 入门指南。

《为了将 iOS 上的提醒事项同步到微软日历,我做了这些事》

作者:PiEgg

此前我用的是奇妙清单来管理我的日常工作和计划。奇妙清单的日历订阅可以同步各个平台。后来奇妙清单被 Microsoft 收购,我也换成了 Microsoft TO DO。总体上来说,两款应用在使用上几乎没有区别。不过在同步日历项这件事上,真是非常痛苦。我喜欢在工作一开始时规划整天的工作,然后回家后可以在日历项里看到自己一天内完成的项目,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过换成了 Microsoft TO DO 后,无法同步日历项成为了心中永远的痛。

我的设备分别是 Apple 手机、Mac 笔记本以及 Windows 台式机。平时工作用的是 Mac,回到家里常用的是 Windows 。同时,由于通过 Siri 添加一个提醒事项实在是太方便了,但是 Windows 平台无法使用。我就想着能否将 iOS 的提醒事项和 Microsoft TO DO 打通,然后再想办法把待办事项记录到日历中。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非常明确的需求,打通 iOS 提醒事项与 Microsoft To Do,并将待办事项放进日历中。这应该是全平台通吃的方案,实用至极,对跨平台用户极为友好;同时这也满足了许多人想要将待办事项与日历同步的需求。

《在 M1 芯片 Mac 上使用 Homebrew》

作者:PlatyHsu

Homebrew 是 Mac 上管理软件包的最实用工具之一。但截至目前,它还没有对搭载 Apple silicon 的新 Mac 机型完成适配。根据维护者在 GitHub 上发布的说明,Homebrew 正在积极适配新架构的过程中,但目前还面临一些较大障碍,如缺少基于 ARM 架构的持续集成框架、很多软件包依赖的框架或编译器(go、gcc、qt)未适配等。

但是,Homebrew 目前在新 Mac 上仍然是可用的,并且已经发布了原生支持 ARM 架构的实验性版本。本文总结我在设置过程中探索出可行、相对实用的做法。

阅读全文>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Matrix机器人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4060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