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字稿:
在中国,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脏骤停毫无征兆地倒下,即刻进入猝死的倒计时。
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通常只有十分钟,可医护人员往往无法在这段时间内抵达。
保持冷静,也许在当下,你,可以救他一命。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心脏骤停是怎么发生的。
这是一颗正常跳动的心脏。心脏的跳动节奏由窦房结主导,电流信号率先从这里发出,沿传导系统刺激心房、心室收缩,将心房里的血液挤压进心室,紧接着推动血液向主动脉和肺动脉流动。每分钟心脏跳动 60-100 次,称为窦性心律。
而当心脏电信号异常,就会打乱原本正常的节奏。
比如心室肌细胞出现快速而不协调的收缩,导致心室无法向动脉泵出血液,颤动频率达到每分钟 200-500 次,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也叫室颤,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要让室颤的心脏重新恢复正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电除颤。
给心脏施加一注脉冲电流,仿佛一声令下喝止所有电活动,令心肌细胞去极化,就能结束当下异常的心律,等待窦房结重新发放正常的「指令」。
而在医院之外,这一注关键的脉冲电流来自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你可以在机场、地铁、商场找到它。
怎样让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也会用 AED?
AED 很容易操作,它由两块电极片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打开电源,将电极片牢牢地贴在胸前的对应位置,接着,它会自动检测心律,在 5-15 秒内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并给出语音提示。
需要注意,电极片的位置非常重要。一片贴在患者胸骨右侧第二肋间,另一片贴在胸骨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也就是当我们面向患者时,电极片大致是左上右下的位置。
不过,在真正的心脏骤停抢救中,光靠 AED 是不够的。
面对一个突然倒下的人,首先,确保他脱离了危险环境,如车祸、火场。
如果你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那么接下来,你要用力拍打他的肩膀并呼唤,快速判断他是否失去了意识和呼吸。如果没有反应,呼叫 120,并让旁人快速取来 AED。
与此同时,你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以每分钟 100-120 次的频率按压胸部 30 次,至少向下压深 5 厘米;接着开放气道,按额头抬下巴,清理他的口腔异物,如食物、假牙;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吹气时捏紧他的鼻孔,吹气后手指松开。
如果你没有接受过人工呼吸的训练,也可以只进行单纯的胸外按压。
直到 AED 到场,听机器指令在每次除颤后立刻进行 CPR,让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驱使血液流动。
依据《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在 2015 年的更新,如果你手头边正好有一台 AED,可以在呼叫 120 之后就直接使用。
结合多项研究,美国心脏协会(AHA)也在《指南》中点明,在室颤发生的第一分钟内进行除颤,存活率高达 90%,每拖延一分钟施救,存活率就会下降 7%-10%。
AED 的作用毋庸置疑,可问题是,我们的 AED 够用吗?
目前,深圳、海口、上海是国内 AED 资源最富饶的城市,每十万人拥有超过十台 AED。
但这远远不够。对比美国的 700 台、日本的 276 台、以及专家建议的「每十万人配置 100-200 台」的标准,国内 AED 的缺位尤其明显。
此外,现有 AED 的投放也存在不合理。以北京东三环为例,这里的 AED 通常相隔 2 公里左右,再加上寻找时间,很难在十分钟内完成急救除颤。标识不明显、安装场所不全天开放、工作人员不会操作……同样削减了它的功用。
不过,也有好消息。今年 10 月 27 日,北京地铁正式启动 AED 配置工作。预计今年年底,这 7 条线路的 104 个车站每站都有 1 台 AED,最终在 2022 年年底前,覆盖北京所有地铁站。
今年九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带来了最新的数据,相比上一年,大约增加了四千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国人,而它的死亡率,一直高居榜首。
千千万台 AED,或许能将不断拔高的死亡曲线拽向低处,通过无数个你我的接力,将生的希望和勇气一并延续下去。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