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全面变「云」 ,这或许是你重拾它的好时机
2020-11-04 17:32:58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42 收藏

Evernote 全面变「云」 ,这或许是你重拾它的好时机

自中国区宣布独立运营以来,《印象笔记》和《Evernote》渐行渐远。如今,两者已经几乎完全不是一个产品了。在此期间,《印象笔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功能升级和革新,但《Evernote》一直稳扎稳打,没什么变化。直到这一次,《Evernote》迎来了近几年来最大的一次产品升级。

此次《Evernote》的核心变化在于从之前的本地笔记加云端同步模式完全转向云端。不过,尽管底层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Evernote》在设计风格上却并未大变,大部分功能菜单和按钮也都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对于老用户来说,大更新的新功能很容易上手,不会带来交互上的困惑。

接下来我们将对全新升级的桌面端和移动端功能进行盘点,并说说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功能点。

新版《Evernote》的重要功能点

本地笔记全面云端化

「本地笔记加云端同步」一直是《Evernote》的基本存储逻辑,也是许多用户至今仍愿意使用《Evernote》作为主力笔记管理工具的主要原因——由于数据存放在本地,文档存取都无需加载,查看文档的效率更高。

但在本次更新之后,《Evernote》的整体架构全面云端化,本地客户端成了和《Notion》《Slack》《Trello》等一样的「web 版套壳」。相应地,笔记本不再有「离线下载」的概念,但本地缓存依然有效。完成云端化改造后,《Evernote》的启动和运行整体都轻快了不少,也减少了本地存储空间的占用,也为模块化笔记的新特性做好了铺垫。

模块化笔记终于到来

笔记模块化是近年来的新趋势,《Evernote》在完成云端化改造后,也加入了笔记模块。老版的《Evernote》可以插入图片、表格、分割线、附件等元素,而在新版《Evernote》中,这些元素都以模块为单位存在,调整不同模块的位置也只需要选中对象并拖动即可。

新设定有个隐藏操作需要发觉并适应:和图片、表格等元素一样,文字也以模块的形式存在,但如果你想以模块的方式拖动文字,则需要选中文字内容(无需选中一整段,选择任意文字、段落皆可),然后长按左键并拖动,文字才会变成模块并移动。

我猜想《Evernote》的这个设计是为了让文字内容便于选择和编辑。在《Notion》中,每个文字段落都是一个模块,所以编辑文字时如果在当前行按 cmd+A 就只能全选本段,只有在空白处执行相同操作才能选中全文,在《Evernote》中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支持 Markdown 语法

Markdown 语法支持一直是用户对于《Evernote》呼声最高的功能点。本次更新中,《Evernote》也终于支持了 Markdown 语法和标题分级。

新版《Evernote》的部分 Markdown 语法支持情况,不算乐观

不过,《Evernote》对 Markdown 的语法支持并不完整,目前仅标题、有序及无序列表、代码块、分割线、链接等几种可用,标题仅支持到三级,而加粗、斜体、删除线等语法则完全不支持,调整样式需要和原来一样点按功能菜单。这个设定着实有点奇怪,尤其是像加粗这样既简单又常用的语法却不能直接靠纯文本输入来实现,降低了排版效率。

新增笔记模板

配合此次云端化的新变化,《Evernote》也提供了数个笔记模板,其中包括 To-Do、会议纪录、周计划等,模板数量并不丰富,内容也非常简单。就目前来看,这些模板更多地承担指导新用户之用,老用户则可以在灵感到来时调用一个模板并快速进入纪录状态。对于需要更加复杂结构的场景而言,这些模板内容显得太过基础。

内置模板中的「三省吾身」「餐食计划」和「写作大纲」,内容都很简单

优化内容可读性

老版《Evernote》的排版也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尤其对于中文使用者来说,虽然老版《Evernote》允许用户自定义字型、字号等排版样式,但其默认排版效果并不算好,导致可读性(readability)不佳。新版《Evernote》对此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不再允许用户使用本地字型,而是提供了默认字型库,行间距、段落间距等更加合理,还新增了笔记宽度选项。

新版《Evernote》的可读性比老版本有了大幅进步

高亮标记支持多色

从数年前使用印象笔记开始,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互联网上搜索过「印象笔记+多色高亮」这组关键字。倒也不是要完全复刻「六色荧光笔工作法」,但我需要至少两种颜色的高亮标记,以实现不同的标记组合,譬如「高亮原文加高亮自己的笔记感想」,或者「文字段落加故事线索」。然而,《Evernote》此前只有黄色一种高亮,导致我转而用「改变正文样式(加粗、下划线)加高亮」的方式来标注重要内容。而现在,我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使用高亮功能了,开心!

另外,尽管老版客户端依然没有多色高亮,但在新版客户端进行的高亮标注可以同步回去,也让我计划的「新老客户端并行使用」更具可操作性。

终于步入「现代」的搜索功能

《Evernote》的搜索精度一向很高,速度也不慢,而且还支持全局 OCR 搜索,但其高级搜索功能不仅入口藏得深,使用体验也不够符合直觉。由于我的笔记数量不少,只要搜索相对简单的关键字就会导致搜索结果里充斥着大量关联卡片且卡顿严重。

旧版本的「高级搜索」

而新版《Evernote》终于实现了更「现代」的搜索体验。《Evernote》的良好搜索体验分为两部分,一是智能搜索建议,让「搜索」并不再局限于「搜索」,搜索框新增了「转到」(Go to)选项,可以快速跳转至最近打开的笔记、笔记本及标签,并支持快捷键呼出。另外,《Evernote》还会根据输入的内容实时提供搜索建议。即便有拼写错误,它也能模糊定位到最近似的选项。

新的搜索框会给出搜索建议,并允许你快速跳转至最近笔记或笔记本

二是「筛选器」终于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上,可以一键呼出。筛选器包含「标签」「包含文件格式」「创建」和「修改时间」四个选项,四个项目可叠加使用。在第一点描述的智能搜索建议中,也会包含添加某个筛选器的建议,点选后在右侧搜索界面以蓝色小胶囊的状态展示,并可点击胶囊右边的叉删除某个筛选器。

与此同时,旧版本的语法搜索未被摒弃,例如你依然可以通过「tag:xxx」搜索你想要的标签。另外,桌面端目前已经支持保存搜索关键字,方便对同一项目中的特定内容进行反复搜索。

搜索的体验提升之后,标签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关键字」,而正式成为一个搜索维度,标签的存在感和地位也大幅上升,可以鼓励到我更频繁地整理和使用自己建立的标签体系。

其它小功能

除了上文提到的重要功能,新版《Evernote》还在一些细节体验上有所提升, 这些全新的细节也让这款产品更好用了。

合并笔记

在老版本中,合并笔记功能如同玄学——总是调不对次序、只有合并完才知道最终结果如何。而现在,你可以在合并笔记时调整次序,对合并的笔记次序和效果心中有数。同时,针对老版本合并后原始笔记全部消失的局面,新版也提供了「保留原始笔记副本」这样的后悔药选项。

内部笔记链接

此次《Evernote》还将笔记内链和外链整合到了一个菜单项中。笔记内链是我在《OneNote》中非常喜爱的一个功能,虽然内部链接不能在应用以外的场所打开,但可以实现笔记内的关联和快速跳转,相当于手动生成的双向链接。

现在进入「复制笔记链接」可得到「Copy app link」和「复制网页链接」两个选项,前者即为内链,后者是可以在浏览器中打开的外链(也是打开共享状态后的分享链接)。目前的《Evernote》还不能生成某个模块的内部链接,暂时只能靠区分不同笔记来分割。

不同类型的链接示例:

微调了笔记本跳转逻辑

新版本对一个细微的产品逻辑进行了修改:老版本中点击编辑器上方的笔记本按钮,将触发移动笔记功能,而我有时只是想前往那个笔记本,并不想移动它。

新版客户端中则将两个按钮分了开来——点击笔记本名称会跳转到那个笔记本,而点击笔记本右侧出现的「移动笔记」选项才是移动笔记。

在新版《Evernote》中,点击编辑器上方的笔记本(橙色区域)会跳转至该笔记本,如需移动则要点击专门的按钮(绿色区域)

新版本的问题

新的底层架构除了为《Evernote》带来新的特性和功能,也为这款笔记应用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下面这些问题比较明显:

再也没有离线笔记本了

正如前文所言,新版《Evernote》完成了云端化转变之后,已经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离线笔记功能,非常好用的「按笔记本离线同步」功能也一并消失。其实《Evernote》并未完全抛弃本地笔记——如果某条笔记你已经查看或下载过,其内容(包含图片、附件等)都会缓存在本地,仍可以离线查看;离线状态下创建和修改的笔记也会在联网后自动同步。但由于没有了正经的离线笔记本,你已经无法在离线状态下查看那些未曾打开或下载过的笔记,这一改变极大地限制了笔记的使用场景。

笔记网页化,字型无法自定义

云端化改造还将《Evernote》的所有笔记都变成了在线的 html 页面,之前很好用的本地自定义字型功能已经无法使用。《Evernote》提供了几个固定字体,但目前针对汉字的优化还差得很远,无论设定为哪个字体,中文字符都永远是系统默认的字型(譬如在 macOS 上就是苹方)。如果未来《Evernote》不专门针对中文进行优化,「字型调整」这项功能对于中文用户而言将形同虚设。

例如之前我给《Evernote》搭配了好看的冬青黑体,令我的笔记体验大大提升,而在新客户端上打开一看,就变成了苹方。不过,老版本中已保存笔记的字型不受影响,如果你还想使用自定义字型功能,就只能在老版《Evernote》中编辑文字。

笔记列表不再体现月度时间刻度

在旧版《Evernote》中,卡片视图的笔记列表会以月为单位陈列所有笔记,十分清晰明了。而在新版本中,这一设计被取消,所有卡片平铺呈现。因此,当你想进行「看看去年 6 月我都写过什么」这样的操作时,新版的笔记呈现形式不及旧版清晰。

略显卡顿的云端写作体验

由于全面云化,新版客户端在搜索、拖拽等功能上的体验更流畅,但在具体写作时还是能感受到「实时保存」带来的些微卡顿。旧版客户端的逻辑是「不操作当前卡片时才进行同步」,在书写时不会被打断,但也存在同步不及时的缺憾。

因为日常写作时我对于同步速度的要求不高,所以我更倾向于使用旧版客户端进行大段文字录入工作。

另一点就不算是缺点了,反倒能算一种「坚守初心」——《Evernote》依然将自己定位为个人笔记应用,多人共同编辑的能力很弱。在实际体验中,多人协作的文章大纲还因为同步冲突而生成了多个版本,这也导致这篇原定应该用《Evernote》协作完成的稿件最终使用《Dropbox Paper》完成了创作。

移动端的新变化

新版《Evernote》对 iOS 客户端做了减法(截至完稿时,Android 版《Evernote》尚无大变化),曾经「臃肿」的大象终于不再臃肿,反而轻巧得有点可爱。

不过 Android 端未更新的理由也好理解,此次 iOS 端的更新采用了 Material Design 设计体系中的 bottom app bars 搭配 extended FAB 设计,以至于整个界面和 Android 端无比近似。页面主体中只保留笔记卡片和添加笔记的按钮,原本放在桌面端侧边栏的笔记本、收藏、快捷方式等选项也被折叠在移动端的侧边栏,通过点击导航条或者从侧边滑动唤出。整个笔记界面和操作体验都显得无比清爽——需要编辑最近的笔记就在主界面寻找,需要查找笔记就使用和桌面端相同逻辑的「筛选器」进行。

就查看单个笔记卡片的体验而言,《Evernote》认准了移动端「查看大于编辑」的需求优先级,打开笔记后的默认模式是「只读」,只有点击了悬浮在底部硕大的编辑按钮,才可以编辑当前笔记。对于常常查看数年前的笔记,又不想因为误触导致笔记更新时间改变的我来说,这个只读模式实在让人觉得舒服。不过,目前这个功能目前实现得依然有些怪异——点击空白处开启编辑模式,看似合理的编辑按钮就此形同虚设,期待此后它能真正发挥效用。

《Evernote》也略微提升了移动端的写作体验,底部快捷菜单、暗色模式、双向撤销按钮(当初我选择 Evermemo 的重大理由)等各项功能完备,让手机写作不再是大问题。

未来我会怎样使用它

此次《Evernote》全面云化的大更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们的使用习惯。这不是一次完美的更新,但总体上我们还是喜欢更新后变轻巧了的大象头。

@三羊

我很难舍弃使用本地字库的美好体验,所以不会卸载旧版本客户端,而会让新老客户端并行。之后应该会在旧版本写作,新版本进行搜索和后期编辑操作。目前两者并行的问题不大,同步体验算不上「无缝」,但稍微等一下就可以(只是这个使用方法,总让我想到隔壁家的《OneNote》)。

此外,使用新版客户端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账户兼容:如果你使用的是国区《印象笔记》账户,此次更新后的《Evernote》不再支持登录(桌面端和移动端都是),请不要升级。如果已经升级,则可通过 这个链接 找回老版本的客户端安装包。
  • 订阅服务:由于取消了离线笔记本,同步笔记对流量的要求倍增,所以如果你的笔记体积较大或者每月需要大量同步笔记,请考虑购买高级版的订阅服务。

@Nick

Hmmm⋯⋯事情开始向着微妙的方向发展了。

我两三个月前重新启用《Evernote》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本地笔记非常好用,在管理各类文档、附件时可以随意拖入拖出、即时查看,不需要像《Notion》一样,所有附件都要下载到本地才能使用。云端化之后,《Evernote》的附件管理倒是依然流畅,但仍依赖网络环境。我更新到新版《Evernote》的这两天刚好出差,网络时有时无,查看旧笔记就很不方便。

就目前来看,我会调整《Evernote》在我工作流中的定位——我会把更多的自创内容甚至文章写作放在《Evernote》里完成(譬如这篇文章),而 PDF、图片、网页抓取等内容则逐步迁移到「本地管理加云盘同步」的工具内。迁移对象我还在寻找,《DEVONthink》和《Eagle》都在考虑范围内。

总体来说,这次大更新不会改变《Evernote》在我心中「天下第一笔记应用」的地位,但我肯定会借着全面云端化的契机改变自己使用它的方式。


你更新了 Evernote 客户端吗?新版的客户端是否吸引你?你又将怎样使用它?欢迎在评论区进行分享~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路尼克

I have nothing except talent. 微博:少数派的尼克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3456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