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 | 你还会关注「双十一」吗?这些是少数派编辑们的购物节消费观
2020-10-23 17:26:10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68 收藏

一派 | 你还会关注「双十一」吗?这些是少数派编辑们的购物节消费观

自从淘宝在 2009 年 11 月 11 日举办购物促销活动以后,「双十一」已经成为了每年固定的购物狂欢节。有人在双十一狂花数百万、还声称自己赚到了,但也有人觉得双十一只是平台和商家的噱头,并没有实质的优惠。

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会关注「双十一」活动、并在此期间购物吗?如果会,你一般会购买哪些产品?如果不会,原因是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少数派的编辑们展开了讨论。

Clyde:我想好买什么了,但不是现在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平日里我甚至不怎么用淘宝 —— 需要什么买什么,而真的需要什么的时候,京东自营第二天就能到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前些年每逢「双十一」打开各大电商平台 App 凑凑热闹。

但今年我是彻底「无欲无求」了,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那些个光棍图标背后藏着的花花世界我真的看不过来了。有意思的是因为写得相对比较晚,发现编辑部其他几位同事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类似的心态。

与其在「优惠」和「羊毛」的世界里徜徉,疯狂领取各种优惠券然后享受把它们的作用压榨到极致的快感,不如老老实实规划下自己口袋里的钱、以及接下来一定会购买的必需品。想好要什么再打开电商平台有目的地消费,应该会省下很多。

我已经想好了,Google Pixel 5 要到 10 月 29 日才发售,最佳购买时机应该是「黑五」。

别的都没什么需要,四等边的 Pixel 是最近一定要买的。图:The Verge

路中南:消费不一定要「斤斤计较」

其实「双十一」刚出来那会儿抢得可开心了,直到大一那一年的「双十一」,和新认识的好朋友们一起抢着买,其中有一件优衣库的衣服打折从 ¥799 到 ¥599,反反复复抢到没货又补货、补货又没货,终于在凌晨三点抢到了并在一周后收到了快递。

问题就在于又过了两周我发现这件衣服恢复原价就是 599 元。我当即就觉得自己是个蠢驴并在此后的好几年都在「双十一」的深夜中安然早睡。说起来物流爆了去找其实也挺麻烦的……

后面我的消费观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买东西不一定要奔着实惠去,而是自己觉得想要了时机对了喜欢了爱了就果断下手,所有那些犹豫「要不要等一个优惠」的东西其实过几天就会「退烧」。

另一个变化是越来越喜欢去线下逛,第一是线下的优惠力度(无论是不是遇到购物节)都比较可观,而且基本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规则(难道这就是「见面更真诚」?);第二是见到了实物我会更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想要这个东西,看了百八十篇测评都不一定有亲身体验来得强烈。

消费从来不是一件必须要斤斤计较的事情。

挨石:选择越多越应该好好选择

昨天看了下记录,我的第一笔淘宝订单下在 2005 年 11 月,四舍五入距离现在刚好整整 15 年,老「打工人」了,也算是看着「双十一」这个概念从无到有的。彼时,它的名字还叫「光棍节」,订单号只有八位数,可能比各位读者的 QQ 号还短。

「双十一」刚出来那几年真的是像过节一样,熬夜掐点抢着下单,因为平时光顾的小店真的有在正儿八经地限时降价——限时、限量,但的确是实实在在地打一折、两折,抢到的话简直比加薪还开心。但是后来嘛大家也知道,优惠越来越不实在,商家平台套路也越来越深,往往还没搞懂有什么优惠就已经烦得不行,好不容易搞懂之后发现才便宜几毛钱…… 再加上同质化的「节日」越来越多,这个月某宝抢不到下个月某东又来了。

而且随着年纪增大,自己的消费观也……越来越成熟了吧,知道什么即使贵一点也该买什么再便宜也不必买,所以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真正关注过「双十一」,甚至都记不起家里上一次因为购物节而获得实在优惠的商品是哪个了。

现在到了「双十一」或者 618 之类的购物节,我都不怎么看购物软件首页主推的各种活动,而是直接搜自己平时会买的日用品,比如五号/七号电池、猫粮猫砂、速冻食物、沐浴洗衣用品等等,然后观察一下商铺页面和宝贝页面有没有领券,看看有没有比平时划算、划算多少,觉得不错就下单。那些什么邀请多少位朋友立减五块钱什么的,我是从来不弄的。

这 15 年里各大购物节给我的最大感受,应该就是让我明白了「选择越多越应该好好选择」吧,同时不要因为各种蝇头小利开太多的借贷渠道。一张信用卡就够了,它就是你真实的消费水平。

说起来真的很巧,15 年前我的第一单淘宝是一盒叫做《The Cure: Trilogy - Live in Berlin》的盗版 DVD——80 块钱——花了我人生第一份兼职工资的三分之一。15 年后的今天,真的是 literally 写下这些文字的今天,我从美亚海淘转运的全新未拆正版蓝光碟送到了,售价加运费合共人民币 160 元。

waychane:不会特意关注优惠活动

之前的观点 一样,我不会特意关注各种购物节有哪些活动,一方面是规则复杂不想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不少不必要的支出。当然,如果真的遇到了优惠活动,肯定也不会拒绝;比如狗粮、各种用纸等几乎 1-2 个月就会进行购买的产品,既然快到购物节了,不急的话不如等一等看能不能享受优惠。

今年也一样,「双十一」目前只买了狗粮、咖啡豆等生活必须品,还有几个月前预购的 Fellow ODE Brew Grinder 磨豆机,也没有关注具体规则。接下来还看中了几个关注品牌的服饰产品,因为在微博看到了主理人发布的活动预告,准备等 11 月 1 日平台满减活动上线后进行购买。

路尼克:买是肯定会买

「双十一」期间很多东西的确有优惠,所以我肯定多多少少也会买点东西。就我的观察来看,双十一期间囤家居生活用品最为划算,这些洗洗涮涮的东西本来就不贵,所以平时折扣普遍不高。而且日化产品基本不用抢,也没有太多套路玩法,直接丢进购物车,优惠开始后一波结账即可了事。

除了日化用品外,咖啡、茶、饮料等消耗品也可以在「双十一」期间补给一波。

日化产品不怕放久了会坏,所以洗手液、纳米海绵、牙膏之类我基本都会囤一年的量,洗衣液、洗发水等用得快的产品也会买够三个月的。不过,由于近年来购物节频率变高,各电商平台为了促销开始想尽办法在每个月都编个理由弄个购物节出来,所以这两年我「双十一」的囤货量开始下降。

总体而言,如果你双十一期间忙着抢大件,记得别忽略了能实实在在提高生活水准的小东西。另外,你也可以借双十一优惠尝试一下生活用品的消费升级,试一试自己平时不会买的洗发水、牙刷之类,保不齐有惊喜。

Microhoo:双十一最便宜,但不一定是线上

今年因为装修房子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买,在此之前的刻板印象也是网上一定更便宜,购物节更甚——但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先说大家电,我有一些强安装的家电比如新风和地暖锅炉,考虑到后续的安装和维护成本,所以很早期就决定在本地实体店买,第一个买的是松下的新风,我倒是单刀直入直接和商家说我不太擅长讲价,东西哪儿买都一样,你只要不高于线上价格(官方线上旗舰店)我就在你这儿买,没想到商家很爽快的就同意了。有一个小意外是之后和商家了解空调的报价,他错把进货表发给了我,上面有经销商的进货价,我也没有为难商家,首先表示不会外传,其次说希望能够在进货价上浮 5-10% 给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打动了商家,后续我在松下买的好几个大小家电他都只是多收了一两百块,因为松下的产品线太多,大部分经销商都只负责一条,例如我买蒸烤箱的时候是需要从本地的松下厨电经销商买,新风老板也是直接现场给我问价然后在厨电经销商的报价上加了两百块钱卖给我。

因为我认识松下品牌的 PR 人员,同时我有麻烦他们帮我联系一下代理商看能不能拿点折扣,同样的产品他们给到的价格其实比新风老板给的还要高 10-20%。除此之外,因为新风店在本地一个很大的集合家居卖场里,我买其它一些水槽淋浴隔断的时候他还出面带我去找别的店家拿一些折扣,总之我家里的家电和大型软装都是在实体店买的,也都是低于线上价或者持平,而且后续的维保也比线上方便得多。

其次是苏宁,我的电视洗烘设备等是在本地的苏宁线下店买的。当时是朋友拜托了店长帮忙,由店长带着我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买,我是 6.18 当天买的,在线上下优惠同价的基础上,还享受了店长的特别优惠:

  • 商家给店长的特别折扣;
  • 店长在本店的固定优惠额度,店长手里有一些例如满几千减几百的有限通用优惠券;
  • 店长特有的满一万返一千通用券特权,结账的时候店长把我买的产品的商家全部召集在一处,先组合成一个一万块,拿了一千的返券后再结算下一个一万块。

后面我有咨询店长,他们其实是乐于做这件事的,因为他们自己也可以拿到一些商家给的返点,但是要大额一点的采购他们才愿意抽时间带着买,因为至少在我体验下来,真的太辛苦了,陪着我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逛了一天,后面光是结账就花了两个多小时,因为要协调、组合还有开单。而且苏宁买家电只要你付款了东西就在仓库里,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提前一天安排送装。所以买大家电除了建议找线下经销商外,还建议你联系一下本地苏宁的店长。

但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双十一期间购物都一定是最便宜的,包括我购买过的线下商家都说他们每年最大的三次折扣:6.18、双十一和春节。所以我以后大额的采购还是会尽量留在购物节里买,只是不一定都迷信线上了。

三羊:我有在购物节附近把库存用完的天赋

虽然总说理性消费,但每次购物节还是会凑凑热闹。我觉得购物节适合采购的是买价格密度大的标准化产品,即价格/体积(重量)的值比较大、且能通过标准参数选购的产品,这样一般能获得更多的优惠,「囤货」的物件也不占地。

第一个代表品类是护肤品。护肤品的单价不低,在天猫旗舰店购入不用甄别货源,不用凑单就能轻松享有满减,还常有买一送一的优惠,价格令人满意;每逢购物节,店铺送的小样也会比较丰富,试用或短期出行用都很合适。据我以往几次的下单体验,到货也算及时,应该是除了电子产品外最适合在购物节间进行的采购。由于护肤品的消耗周期比较固定,而一年两大购物节刚好相差半年,撞上夏天和冬天两种皮肤需求,所以每次会在购物节购入不同质地的护肤品,每次快用完时就发现又快到购物节了,算是一种良性循环……吧。

另一个每逢购物节就会买的产品是隐形眼镜,隐形眼镜单价不高,但大批采购也会费点钱,购物节的价格能差出将近一半,买回来后又不占什么地方,一次囤半年用量特别合适。

一个反面案例…… 发现低价时没有囤够,到「双十一」反而要用稍高价格购入,价差接近一半

今年还会关注一下耳机、显示器和升降桌这几个品类,因为刚好有购买需求,单价也不低,如果能凑上一些折扣何乐不为?另外也会关注实体店的折扣优惠,我的一台戴森冷暖风扇是在某年「双十一」线下店购入,直接享受九折且当场提走,当时就有种「买东西还是这样才对」的感觉。

至于年轻时喜欢在购物节买的衣服,现在则很少会在双十一网上下单了,因为能对眼缘的衣服其实有限,购物节总难免硬凑,之后就难免要退货,太麻烦啦。

只要在「双十一」买衣服,退货就是永恒的主题……

文刀:东西先放在购物车里冷静冷静

我有等东西降价再买的「坏习惯」,购物车里常年放着想买的衣服和电子产品。这类东西永远都算不上刚需,并且都有降价规律,逢年过节都会有折扣。真的特别急用的,早就买了,也无关乎是「双十一」还是 618。不急的基本上都是等好价格再入手。

另一方面,把东西放购物车/收藏清单也是为了缓解消费冲动,放着冷静一段时间。有好几样 9 月份已经想买的东西,想着临近「双十一」了,所以一直放到现在,说不定放着放着就不想买了。

我的「双十一」监控物品(不一定买):

  • 两块 2TB 希捷 NAS 硬盘,组 RAID 1 用;
  • 机基地立式无线充电底座;
  • 一对 HomePod mini(和双十一无关);
  • 米家智能猫眼;
  • TOPSPORTS(滔搏运动)里的鞋,往往比 Nike、adidas 官方旗舰店有更大的折扣;
  • 还有一些书和图册。

你还会在双十一期间购物吗?如果会,你一般会购买哪些产品?如果不会,原因是什么呢?今年双十一,你购买了哪些产品、为什么?欢迎你通过评论与我们进行分享。你也可以参与 Matrix 社区讨论,还有机会赢取 少数派定制充电插头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

> 获取特惠、正版、高品质软件,尽在 少数派数字商城·正版软件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少数派编辑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3264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