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虚拟货币案洗钱超1.1亿美金!美国重拳出击,宣布制裁东南亚诈骗集团
美国财政部制裁缅柬实体因虚拟货币诈骗;受害者多为美国人,黑产集团通过壳公司和金融机构洗钱;案件显示虚拟货币犯罪跨境化、产业化;美国通过跨部门执法和区块链技术打击犯罪;呼吁加强合规与技术监控以防范风险。 2025-9-11 04:0:0 Author: www.freebuf.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7 收藏

图片

9月8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九个缅甸实体和10个柬埔寨实体,指它们强迫被贩卖者进行虚拟货币投资诈骗活动。美国财政部负责反恐和金融情报事务副部长赫利发表声明说:"东南亚的网络诈骗活动不仅威胁美国人的福祉和财务安全,还使成千上万人沦为现代奴隶。"他说:"美国财政部将动用所有工具,全力打击有组织金融犯罪,保护美国人免受这些诈骗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害。"

虚拟货币的"匿名性"与"跨境性",正成为跨境金融犯罪的"温床"。美国司法部曾披露两起虚拟货币洗钱大案,合计涉案金额超1.1亿美金,不仅暴露了黑产集团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更牵出多家金融机构与主流交易所的合规漏洞。

案件详情

先看两组关键数据,直观感受虚拟货币犯罪的规模与危害:

案件1 (2024年5月): 嫌疑人 Daren Li与 Yicheng Zhang 被控通过壳公司洗钱至少 7300 万美金。资金源头为被称为 "杀猪盘" 的虚拟货币投资诈骗 —— 黑产集团以 "高收益投资" 为诱饵诱导美国投资者投资加密货币并转账至平台,随后通过数十家壳公司账户拆分资金,掩盖非法来源。最终,这些资金被转移至巴哈马 Deltec 银行账户,并兑换为 USDT 进入嫌疑人控制的虚拟货币钱包。目前两人均被指控共谋洗钱及多项国际洗钱罪,若罪名成立,每项罪名最高可面临 20 年监禁。

案件2 (2025年9月): 39 岁的加州拉蓬特居民 Shengsheng He 因参与国际虚拟货币诈骗被判 51 个月监禁,需向受害者赔偿 2687 万美金,该案合计涉案 3690 万美金。诈骗窝点位于柬埔寨,操作模式与前案高度相似:受害者资金先归集至美国壳公司账户,再集中转入巴哈马 Deltec 银行旗下 "Axis Digital Limited" 账户(He 曾是该公司联合所有者),经 He 等人协调兑换为 USDT 后,流向柬埔寨诈骗窝点钱包。截至目前,已有 8 名同谋认罪,包括 Axis Digital 的另两名管理者 Jose Somarriba 与 Jingliang Su。

两起案件的受害者均以美国投资者为主,黑产集团通过"虚假高收益投资"诱导受害者转账,再通过多层资金转移掩盖非法来源——这种模式正是当前虚拟货币犯罪的典型套路,而更值得警惕的是,两起案件共享了同一个"洗钱中转站"。

巴哈马Deltec银行

梳理两起案件的资金链路,一个名字反复出现。

在 Daren Li 案中,法院文件明确提到:受害者资金先转入数十家美国壳公司账户,随后由 Li、Zhang 指挥团伙将资金转移至 Deltec 银行的指定账户(其中一个账户由Li协助运作),最终这些资金被兑换为USDT,转入包括Li控制的虚拟货币钱包。

而在 Shengsheng He 案中,资金流向高度相似:3690万美金受害者资金从美国壳公司账户,集中转入 Deltec 银行旗下" Axis Digital Limited "账户,再由He等人协调将资金兑换为USDT,最终流向柬埔寨诈骗窝点的钱包。

作为一家受巴哈马监管的国际银行,Deltec 银行本应承担严格的反洗钱(AML)义务,但两起案件中,它却成为黑产资金"从法币到虚拟货币"的关键跳板。这背后反映出部分离岸金融机构的合规漏洞——对账户实际控制人、资金来源的审核流于形式,间接为跨境洗钱提供了便利。

从执法力度看美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

两起案件的侦办与判决,更凸显了美国对虚拟货币犯罪的重拳打击力度,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1. 高层重视,明确监管立场 美国司法部长 Martin Estrada 直接指出:"'杀猪盘'等金融诈骗威胁所有美国人的财务安全",并呼吁公众提高警惕;副司法部长 Lisa Monaco 则强调"虚拟货币诈骗虽跨地域,但犯罪分子逃不过法律制裁"——高层表态释放出"严打虚拟货币犯罪"的明确信号。

2. 跨部门联动,构建执法网络 两起案件的侦办均由多部门协同完成:美国特勤局(USSS)主导调查,国土安全调查局、海关边境保护局、缉毒局(DEA)、甚至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执法机构全程参与。这种"跨国+跨部门"的执法模式,正是破解跨境虚拟货币犯罪的关键——毕竟黑产资金无国界,执法也必须打破地域壁垒。

3. 专门机构攻坚,聚焦技术溯源 值得注意的是,两起案件均有美国司法部国家虚拟货币执法团队(NCET) 的参与。NCET 成立的核心目标,就是应对虚拟货币领域的非法活动,不仅具备区块链溯源技术能力,还能联动国内外机构、交易所,切断黑产资金链路。数据显示,仅 NCET 所属的 CCIPS 部门(计算机犯罪与知识产权科),自2020年以来就已定罪180多名网络罪犯,追回超3.5亿美金受害者资金。

BlockSec MetaSleuth溯源

在 Daren Li 案件中,DOJ 的法律文书中提及了一个关键线索——"TRteo 地址"。BlockSec 利用自研情报库,结合AI算法和模糊匹配,迅速锁定到其中一个犯罪地址: TRteottJGH5caJyy9qFuM8EJJGGCpDaxx6

通过对该地址的区块链数据进行全链路分析,我们发现了其惊人的活跃:

交易规模: 累计发生超1万次转账,与超过700个地址产生交互,总流入流出资产超3亿美金;

资金特征: 平均每笔转入金额约3万美元(符合散户受害者分散转账的特征),平均每笔转出金额达13万美元(体现黑产集团"资金归集"的操作逻辑);

图片

**关联主体:**该地址与 Kraken、Binance、FTX 等主流交易所,以及Telegram 黑市常用的"汇旺支付(Huione Pay)"均存在百万美金级别的资金交互。且该地址与部分交易所仅 1 跳距离的交互未被及时发现,暴露出情报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同时,该地址存续时间长且与汇旺支付存在频繁交互,进一步反映出对地址的持续监控、持续筛查机制存在明显漏洞。

这一发现体现出当前主流交易所的风控短板:即便这些平台有合规机制,但面对"壳公司转账+多地址拆分"的黑产操作,仍存在明显的风控滞后性——资金已完成流转,风控警报才触发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给黑产集团留下了可乘之机。

图片

如何筑牢虚拟货币安全防线?

两起案件并非个例,而是虚拟货币犯罪"跨境化、产业化"的缩影。对于企业、投资者与监管机构而言,防范此类风险需要"技术+合规+意识"的三重保障:

1. 企业:强化区块链溯源与合规能力 无论是交易所、钱包服务商还是金融机构,都需借助专业工具提升风险识别效率。

2. 投资者:警惕"高收益"陷阱 两起案件的受害者,均因"虚假高收益投资"被骗。在此提醒:任何承诺"稳赚不赔""超高年化"的虚拟货币投资,大概率是诈骗;若不幸被骗,需第一时间向当地执法机构举报,并保留转账哈希、聊天记录等证据,为后续溯源与追赃提供支持。

3. 监管:加强跨境协作与技术赋能 虚拟货币犯罪的跨境性,决定了监管必须"全球联动"。未来需进一步推动各国监管机构共享黑产地址库、协作溯源;同时,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也至关重要——通过区块链分析工具,实现对虚拟货币资金流的实时监控,让黑产资金"无处遁形"。

虚拟货币本是中性的技术工具,但当它被用于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不仅会伤害普通投资者,更会冲击行业信任。


文章来源: https://www.freebuf.com/articles/448251.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