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本期《派评》。你可以通过文章目录快速跳转到你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发现了其它感兴趣的 App 或者关注的话题,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
Pocket 和 Instapaper 曾是最负盛名稍后读工具,但这两款产品的命运都可谓是颠沛流离。几经转手后,Pocket 在 2017 年被 Mozilla 收购、最终于今年 7 月正式关闭。而作为 Pocket 和 Firefox 的前员工,开发者 Nick Chapman 也开始着手自己打造一款稍后读工具 Folio。
目前 Folio 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款全新的稍后读工具有哪些功能,以及有哪些地方还可优化的空间。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Folio 一开始就做了全平台的规划。目前,Folio 已经推出了 iOS 和 Android 客户端,在桌面平台上则推出了网页版和 Chrome 浏览器插件,这让用户在移动端和桌面端都可以无缝使用 Folio 来进行保存和阅读。
Folio 在稍后读的功能设计上也一脉相承了前辈 Pocket,在移动端上通过共享菜单,以及在桌面端上通过浏览器插件,都可以直接将文章保存到 Folio 中。当然你也可以把文章的链接粘贴到 Folio 应用中来保存。
Folio 的应用设计得也非常简洁,打开后只能看到三个标签页,分别是探索、文库和设置。顾名思义,探索就是 Folio 推荐的一些文章,点击可以直接在应用内的浏览器中浏览和阅读;文库就是我们保存文章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对保存的文章进行分类管理和阅读;目前设置部分提供的选项较少,只能管理账户以及从其他服务导入数据。
保存到 Folio 的文章会自动抓取全文,不过我测试下来发现目前在抓取图片上还是有些问题,希望 Folio 能尽快改进。在 iOS 客户端上,Folio 完全抓不到图片,在 Android 客户端上 Folio 可以抓到题图,但是抓不到正文中的图片。
在文章详情页面的右上角,Folio 还提供了一个朗读全文的功能,还可以调整语速,不过目前我在测试时发现 iOS 客户端上加载语音包也有问题,Android 客户端上可以正常使用朗读功能,但目前朗读功能还是主要面向英文的文章,在朗读中文文章时明显声音很奇怪。Android 用户可以尝试替换系统自带的 TTS 服务看看能不能改善。
Folio 也提供了一个高亮操作的功能,但操作的逻辑有点奇怪。如果你是长按并且拖动光标来选中文本,那么界面上会出现一个高亮的按钮。如果你是先选中了部分文本,然后通过拖动光标来选中更多的文本,那么高亮的按钮就不会出现。
最后,作为一款阅读工具,Folio 也提供了一些样式调整选项,比如说字体更改、字体大小、行间距、内容宽度、文本对齐等。
总的来说,Folio 目前实现了一个稍后读工具的大部分基础功能,但是在图文抓取能力、客户端的体验一致性、API 开发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Folio 肯定不能单纯复刻 Pocket、Instapaper 这些前辈的功能,还是需要在当前的 AI 时代做出自己的特色,不然下场和 Pocket 无异。
你可以在 App Store、Google Play 商店免费下载 Folio 客户端,也可以直接访问网页版使用。目前 Folio 无内购或者付费买断选项,所有高级功能都可以免费体验,官方也未透露之后的付费计划。
Android 本身的应用管理总归不是那么方便,所以很多时候,我更喜欢用第三方的应用管理工具。今天介绍的这款 Thor 不仅支持 Split APKs 打包分享,更棒的是,它自带类似冰箱一样的功能,冻结应用也非常方便。
开源项目当然要遵循着标准的开发规范,Thor 就完全适配了 Material You 设计,并且支持动态主题取色功能,因此即使它需要展示各类名称长短不一、图标形状各异的内容,也不会觉得过于杂乱。
功能方面,Thor 确实没有 Skit 这种老牌产品面面俱到,不过它支持我们比较常用的 APK 分享功能。而且对于以 Split APKs 形式安装的应用,Thor 不仅可以给出明显提示,而且在分享时可以自动帮你打包好。
在冻结的功能标签里,Thor 展示了所有处于冻结或深度休眠状态的应用。想要冻结或者解冻某个 App,只需要在列表的弹出菜单中操作即可。当你也可以在列表中长按选择多个 App,就可以批量冻结或者解冻 App。
需要注意的是冻结功能需要 Shizuku 授权,而与其他同样使用 Shizuku 完成冻结操作的工具相比,Thor 的优势在于它还能当做一个应用管理器,也算是一举两得。
你可以在 Google Play 和 IzzyOnDroid 免费下载 Thor。
什么是好的工作环境?有个优美的窗外美景,又或者是宽敞明亮的现代空间?当我们把视线从当前的电脑屏幕挪开,抬头依然是单调乏味的办公室格子间,窗外则是钢筋混凝土打造的灰色城市森林。实在难以让人心情愉悦地工作。
比起如同候鸟一般可以自由挑选工作环境的「数字游民」,作为上班族的我们该如何获得沉浸式的工作空间呢?
Shakkei 是一款基于 Mac 的桌面背景+环境音软件,它可以将我们的 Mac 打造成一个虚拟的办公空间——你的 Mac 桌面背景可以是露营车的床,面向的是丘陵、晃动的芦苇以及缓缓流过的小河;可以是日式的庭院,举目便是窗外小桥、寺庙和流水;也可以是玻璃窗外纷飞的大雪,为燥热的三伏天带来一丝凉意。桌面背景变换的同时,四季也会变换。
除了不断变换的风景,不同的背景下还会有舒缓的声音陪伴,包括环境中的水声、风声,已经轻缓的音乐,让我们无论是工作、学习都能有更好的氛围环境。
当然 Shakkei 不仅仅是桌面背景+环境音组合应用这么简单,你也可以通过快捷指令来设计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你可以设置当你打开某个写作应用时打开某个特定环境背景。
有了 Shakkei,坐在格子间的我们也终于可以「随时」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你可以在大雪纷飞的玻璃房内进行编程、也可以在日式庭院内禅修冥想、在绿色的草坪前放空想象。换个心情,工作会更有趣。
你可以在 Shakkei 的官网免费下载并试用,试用版只能使用一个场景,你可以付费解锁全部 8 个场景,个人版售价为 12 美元,一次付费终身可用。
是的,又一款任务管理应用。尽管手机上的任务管理应用甚至已经多于了任务数量本身,但大家使用习惯不一,或许下一款就能打动你。
Super Productivity 称自己为一款「高级」待办事项应用,集合了时间盒和事件追踪功能,围绕日常可能出现的待办事项 Super Productivity 基本上都能很好地搞定。
Super Productivity 的任务添加体验非常流畅。打开应用,点击加号便可快速添加任务,在添加任务界面输入框的右上角,还可以点击「加号」来快速完成当前任务输入并无缝输入下一项任务,无需频繁点击;而切换箭头则对应了将当前任务添加至列表最上方或最下方。除了能够快速添加应用外,Super Productivity 还支持在任务输入框键入「#」号来快速添加标签而无需额外点选。
添加好相应的任务后,Super Productivity 会将所有任务默认放置在 Inbox 当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情况来为任务进一步添加不同的属性,也可以为任务添加不同的子任务、自定义任务的预估完成时间或记录已经花费的时间。
如果我们希望得到相应的提醒,或是进行进一步的时间安排,则可以点击「计划时间」来为任务添加截止日期和时间。在这一界面,除了可以手动选取日期外,我们还能在最上方通过点击相应图标来快速将任务安排至「今天」「明天」「下周」或是「下个月」。Super Productivity 还支持重复功能,并允许我们自由设置重复间隔,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为任务添加笔记,从而方便回溯或是补充任务细节。从这些设计来说,Super Productivity 的确像是经常和 GTD 打交道的人才能做出来的 app。
回到主界面,所有添加的任务会显示在界面上方,当天完成的任务则会被显示在屏幕下方。如果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视图来查看应用,只需点击展开侧边栏,Schedule 会以周视图或月视图展示所有任务,Planner 则会将我们的任务以列表形式串联起来;另一边的 Boards 则集成了四象限和看板功能,我们只需要为任务添加相应的标签便能完成相应的分组。
此外,Super Productivity 的使用可繁可简,上述的基础功能基本上能满足个人的简单任务管理需求,如果你有任务集成或是多端同步等需求,Super Productivity 亦提供了进阶功能,譬如连接 Google Calender 或是 Outlook 365 等,并支持与 GitHub、Jira 等服务集成,详情可以通过其 GitHub 页面查看,此处不再展开。
如果你对 Super Productivity 感兴趣,可以通过 F-Droid、Play Store 或是此 GitHub 页面下载体验,应用同时提供多平台版本,开发者承诺应用将维持开源且永久免费。
Apple 全平台支持的视频播放器 Infuse 更新了 8.2 版本,带来了多账户支持、iCloud 串流、AI 视频增强等功能。
首先是多账户支持。将于今年秋季发布的 tvOS 26,为 Apple TV 带来了多账户支持功能。使用 Apple TV 的家庭成员可以拥有各自独立的主屏幕布局、订阅应用等。在 Apple TV 被唤醒时,屏幕默认出现「个人资料选择器」,家庭成员点击自己的头像即可进入专属的 Apple TV。
Infuse 在这里率先做了适配。在 tvOS 26 中进入自己的专属 Apple TV 后,Infuse 也会通过 Apple 账户及 iCloud 连接,同步 Infuse 页面布局、网络共享、观看历史和 Trakt 账户等。所以即便 Infuse 本身并不支持多账户,通过 tvOS 26 现在也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在一个 Apple TV 上共同使用了,多设备间同步也变得比以往更加轻松便捷。
除了浏览和播放已下载到本地的 iCloud 文件外,Infuse 现在还支持直接从 iCloud 串流播放视频。在 iOS、iPadOS 端,我们可以在点击应用的「新增文件来源 - 文件」,应用会调用 iCloud Drive,找到视频直接播放;在 macOS 端,也可以在「添加本地文件夹」中实现同样的功能;但在 Apple TV 上,尚不允许在浏览 iCloud Drive 文件。不过我们可以将 iCloud Drive 文件的链接添加到 Infuse,然后在 Apple TV 上播放。
通过 iCloud 串流播放,我们无需占用设备本地存储即可观看内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下载文件以便离线观看。
评分方面,继 TMDB 和 Trakt 之后,Infuse 现在也加入了 Metacritic 的评分数据,可以在你选择观影内容时提供额外评分参考。最后是 AI 视频增强功能,Infuse 现可以在播放低分辨率视频时通过 AI 渲染显示更清晰锐利的画面。根据官方信息,尽管现在 Apple TV 4K 也支持这项功能,但效果有限,更出色的画质提升需要 A16 芯片或更新版本的 Apple TV 上才能实现。
Infuse 可以在 App Store 和 Mac App Store 免费下载使用。
近期,地图标记应用 Placify 推出了 0.2 版本更新,相比于初上架的两个版本在地图标记、路线规划等核心功能上的大幅演进,这一版则重点将「技能」点在了优化用户体验上。
新版最核心的优化是智能照片关联,由于照片信息中的地址数据会受到地图提供方和定位精度影响,此前你导入照片后,大概率需要手动编辑地点名称或调整位置,才能确保照片素材匹配你的收藏规则。在新版中,你可以直接标记一个去过的地点,应用会自动从本地相册中整理出相关照片。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删或收藏操作,大幅提升你的整理效率。
在照片墙中,你还可以手动切换展示至最远周边 1km 内的所有照片,无论是前期路线规划,还是在活动或旅行后进行总结,Placify 都可以帮你拓展一些关联。
在上周更新的 0.2.1 版中,Placify 还增加了对 Live Photos 的支持,应用会在大图查看时自动播放,你也可以手动按住图片再次播放。
新版在充分利用照片拍摄时间和地点数据的同时,也对相机、光圈、快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了充分露出,无需跳转系统相册,就可以了解每张照片使用了什么设备或配置了什么参数。此外,Placify 还为每张照片都提供了简单的文字备注功能,让照片成为带有故事的记录。
如果你是一个乐于「怀旧」的人,Placify 新增的每日地点回忆推送,可以在系统照片的幻灯片之外,再为你提供一条回忆的路径,帮你重拾那些年的日常点滴。
最后,0.1 版新增的「路线规划」功能,本次更新适配了桌面小组件,点击小组件可以一键打开路线页,或直接跳转对应路线详情,方便你快速开启新的行程。
Placify 采用了「免费 + 内购」的付费策略,你可以按 12 元 / 月 或 98 元 / 月 的价格进行订阅,或一次性支付 128 元买断,付费后可以解锁无限地点、无限路线、无限视图等功能。年度订阅提供 7 天免费试用,可以在试用后再行决定是否付费。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