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班才应该是你的副业,真正的主业,应该是你能掌控的事业。
我以前一直以为职场的路是没有尽头的,要一直在格子间干活干到白发苍苍,我躁动的心不安于这种生活。
后来,我失业了。我觉得生活不应该也不能够只是从一份工作跳到另一份工作,做着永无止境的交换。
于是,我把副业发展成主业,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
上一份工作中,我有幸遇到过一位能让我这个 INTJ 打心底觉得还不错的的领导,当然人无完人,但我对他的印象很好。周会的时候他时常告诫我们:低头走路的时候,要记得抬头看路。
“低头走路的时候,要记得抬头开路”——这句话我在很多文章里写过,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我理解的意思是,工作时既要低头踏实做事,也要抬头看清方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反正我是听进去了。有段时间我下班跑步,路过腾讯大厦,回想这句话以及之前在腾讯的日子,真的觉得是在这里虚度了 4 年。
现实中,也许很多人其实都将上班视为获取收入的唯一途径,全然没有搞副业赚取收入的意识,当然可能也有,只是我不知道。我在关注一些个人事业、副业赚钱或者流量变现等公众号的时候,总能看到我有几个好友也在关注的提示,这些人真是悄咪咪搞钱,不像我,现阶段我认为我需要高调。
我始终觉得,我不会被 AI 取代,AI 无法取代一个有创造力和执行力的人,这样说可能有点大言不惭,但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是你的职位,不是每月到手的工资,而是我们创造的东西。
上班,你是别人的螺丝钉,除了工资,什么都没有,包括你的私人时间;副业,你才是自己的老板,你在运营一切,你经历的、收获的,都是属于自己的。
一个程序员的副业,可能是独立开发者;一个教师的副业,可能是知识博主;一个设计师的副业,可能是自由接单。
种一棵树最佳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丹比萨·莫约 《援助的死亡》
无论过去怎样,现在正是最好的开始,我们不应该被年龄和时间限制,只要愿意从当下开始,从未来来看,这也是最好的。倘若你尚未失业,那么当下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探索副业的绝佳时机。
发展副业越早越好,不要等到你失业了才着手准备,这一点十分重要。
只要有空就思考能发展什么副业,并且尝试去做,假设现在 30 岁,经过 30 年的不断尝试与失败,到退休时基本上就能掌握赚钱的技能。拿 30 年练习一件事,我觉得不成功都说不过去。这样即使退休了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才能毫无顾虑地消费,过上充实幸福的退休生活。
主业都做不好就不要惦记搞副业了。能在副业上风生水起的人,主业肯定一样出色。你的主业代表着你的专业技能,那是你最擅长的技能,副业是要根据你擅长的事去发展的。
成功做好副业的人本质上是能力的迁移,很多副业大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把自己擅长的能力拿出来,迁移应用到了副业当中。比如演讲的能力,科研的能力,英文的能力等,通过做自己擅长的事来赚钱。
副业的核心始终是围绕自己擅长的事展开,并且最好的方式是将你最擅长的事,以别人最需要的方式去做。通常我们擅长的事情,就是我们喜欢的事情。
理想的副业既能帮你精进主业也能带来更多收入,最好的副业应该是与你主业技能相关的,并且能源源不断地产生被动收入,那些边际成本为零、无需持续投入大量人工精力就能盈利的项目,才是我们应全力追求的目标。一个好的副业,不仅可以带来被动收入,还能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相辅相承。所以结合你的专业能力去探索可能的能产生被动收入的副业是最佳方向,把自己的能力产品化。
程序员凭借自身的 IT 技能优势,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程序员,寻找副业方向时,不妨从自身兴趣出发,或是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需求,结合 IT 技能,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对于非程序员,如果你想,也可以借助 AI 一边实践一边学习。
发展副业,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解决自己的需求也可能就是在解决别人的需求,如果你还没失业,可以任意尝试,哪怕是自嗨的伪需求,但如果你已经失业,请谨慎选考虑你的这个需求是否具备普遍性。另外,也可以把简单的感官兴趣或者你擅长的事发展为可供谋生的职业,比如你擅长做手工,那就做手工出来在网上卖,也可以线下卖,也可以以此作为自媒体素材搞自媒体,哪怕及其小众,你也可以将它发展为副业。
多实践才能出真知,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打造出爆款产品,许多成功的开发者在取得成就前,都积累了无数经验。所以,有志于从事独立开发的程序员,初期可通过副业或兼职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全职投入,这是最稳妥的方式。
不管是搞副业还是开发产品,希望你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与技能提升,而非赚钱,尤其是你还有工作,有工资给你兜底的时候。这样会让你有更好的心态面对失败,因为大概率会失败。如果一件事这么轻易就成功了,还要那么多励志故事做什么?
很多朋友认为市面上已经有了同样产品,或者别人已经做了并且做的很好,自己即使想做也没必要做了。
但我不这么认为。以学习试错的心态去做,而不是抱着一定会赚钱的心态去做,有一个好的心态,可以让你更容易坚持。在坚持实践的过程中,也许这条路不通,但在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点子,源源不断的点子,把他们都实现,就当练习学习,也许这种无心插柳的行为,最终就为你带来了副业收入,这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
总之,行动就胜利一半。
我们习惯将上班称作主业。然而,打了多年工后我逐渐意识到,这种认知大错特错。从国家层面看,科技自主创新关乎国家命运,若缺乏核心科技,必将受制于人;对个人而言,无法创造自主收入,就永远被工资“卡脖子”。
去公司上班,本质上是通过出卖时间与精力换取金钱,当然,若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成长,那自然是锦上添花。上班更像是生活的“低保”,为我们争取时间去探索、实践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真正的立身之本。若在职场中既没有得到上级的提拔重视,又未持有公司股权,那这份工作很难称之为自己的事业。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更多是将我们培养成标准的打工人,以维持社会的稳定运转。为了获得更好的打工机会,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刷题、背八股文,可这些努力的意义究竟何在?难道只是为了换个地方身不由己继续出卖劳动力?与其如此,不如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不应仅仅为了别人的利益、贬值的货币以及上级廉价的夸奖而活。
我从不主动追求升职加薪(能加薪当然也是高兴的),对 PPT 文化更是深恶痛绝。那些渴望升职加薪的人,在努力攀爬的过程中,务必留意脚下的“梯子”所倚靠的“墙”是否稳固。一旦行业或公司出现危机,所有努力可能瞬间付诸东流,那时,我们的退路又在哪里?这些都是残酷真相,我也只有脱离了职场才敢毫无顾忌地表达这些观点。
经历 2023 年的裁员潮后,人人自危,我才深刻意识到,一份随时可能失去的工作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感。优厚的薪水容易让人沉醉于虚假的安全感中,尤其是没有失业意识的人,举全家收入背负各种贷款的,一旦失去工作,损失将难以承受。当失业的危机降临,尤其是遭遇中年危机,安全感瞬间崩塌,家庭不稳定的,可能妻离子散,年纪大点的,则需要漫长的时间重新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甚至可能就此迷失。
多数人将主业与副业本末倒置,这便是人与人境遇千差万别的根源,有人成为老板,有人沦为员工。但普通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不被现有体系轻易束缚?我认为,积累与年龄、身体无关的技能,将技能转化为产品,通过产品创造收入,打造属于自己的“小生意”,才是立身之本,才是真正的主业,这才是我们应投入主要精力的方向,而不是一份随时可能失去的职位,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即使你职级再高,当你不再匹配公司利益的时候,你就是一颗弃子。
因此,我对主业的定义并非收入高的工作,而是能创造并发展被动收入的事业。多数情况下,普通打工人应将上班作为副业,用这份副业收入来为我们追求真正的主业提供经济支持与时间保障,以及让我拥有一个从容心态,将上班作为我们实现个人事业的一个辅助。
对于想发展副业的人,我的建议是,初期切勿辞去日常工作。副业是我们职场的退路,是一步失业的后手。如果不愿意牺牲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那就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不投入就想有收获,建议做梦。打工是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一生做的事,并非一定就要走点异于常人的路。
在副业起步阶段,我们相当于身兼两份工作,一份为老板打工,一份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且短期内副业可能收益甚微或毫无收入。
坚持这样的状态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久,但当副业收入足以支撑生活时,便可将其转为全职工作,这是我认为的最佳发展路径。如果上班工作还不错也可以继续上班,有副业收入可以让你更硬气,少受些职场上的窝囊气,甚至还能让你提升职场满意度,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去体验生活,在面对失业时,也可以从容不迫。
当然,如果实在厌恶上班,且没有房贷、车贷等经济压力,当副业收入能够维持生活,不妨辞职,选择成为全职奶爸或家庭主男,回归家庭,享受别样人生。
不过,无论如何抉择,获得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毕竟,只要能实现经济独立,收获财富,自然会赢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
或许你仍然认为,副业赚不了几个钱,不仅鸡肋还是对主业的背离,是不务正业。但现实残酷又真实,有几个非体制内的打工人能有真正的“安全感”?你现在能拿到多少工资、享受多少福利,终究不能保证未来的稳定。
副业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找到一个理想的副业,它为你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更是对未来的掌控感。发展副业,虽然起步艰难,但它也是一个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祝大家副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