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年多时间,「插混+增程」占有率就翻了一番,增速远超纯电。
作者 | 周永亮
编辑 | 靖宇
「插混只是过渡技术,纯电才是未来。」这是不专业汽车人曾经的判断,但如今看来,这一判断彻底错了。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 年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126.2 万辆,同比增长 35.6%,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4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表现尤为突出,销量达到 451.9 万辆,同比激增 85.2%。仅用了三年多时间,「插混+增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就翻了一番,目前已经超过了40%。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型销量为 673.8 万辆,同比增长仅 15%。虽然插混销量仍低于纯电,但其增长率高出纯电车型约 70 个百分点。首先简单介绍下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策略。自 2001 年起,中国便制定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三纵三横」技术路线,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策略的「三纵」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以及燃料电池汽车(FCEV)。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混动(EREV)是两种主流的混动技术路线。它们都配备充电接口并支持外部充电,但其核心技术有所不同:PHEV 的发动机可直接驱动车辆,而 EREV 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或直接为电动机提供电力。插混和增程在很长时间被视为过渡技术,尽管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其定位仍然尴尬,似乎游走在传统内燃机与纯电动车之间的「夹缝」中。和纯电一样,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的早期推广,主要依赖政策推动。为了符合新能源政策,很多车型采用了「小电量+降低发动机排量+不涨价」的策略。虽然这样可以满足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牌照的要求,使消费者能享受政府补贴,但这种「政策驱动」的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电池容量过小,续航不足,充电不便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油耗问题。增程汽车遭受非议更多。理想汽车在 2018 年推出首款增程式汽车后,不时被炮轰「技术落后」,属于「智商税」,「脱裤子放屁」。2024 年 5 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布了第五代 DM 的关键指标 | 图片来源:比亚迪转机出现在 2021 年。当时,比亚迪发布 DM-i 超级混动技术,并带动了混动车型一路高歌猛进。插混和增程车型提供类似纯电车的驾驶感受,同时消除了里程焦虑,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而在电池价格上涨8倍的背景下,纯电车型成本较高,插混车型显得更具性价比。数据显示,2021 年插电混动总销量超过 57 万辆,增速远远超过整个新能源大盘市场,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燃油车与纯电动汽车之间的市场格局。随着比亚迪的 DM-i 技术取得成功,越来越多车企跟进推出插混车型。广汽的 GMC、长城的 H4-T、长安的蓝鲸 i-DD、吉利的雷神、奇瑞的鲲鹏等技术相继问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增程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新战略选择。阿维塔、小鹏、小米、蔚来、埃安、智己等原本以纯电动为主的品牌,纷纷加码增程产品布局,展现出强烈的市场趋势。采用增程的理想的 L 系列 |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如今,插混和增程已成为当下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各自占据着独特的市场位置。2024 年,多个插混与增程车型成为热销代表,其中比亚迪的秦/宋 PLUS DM-i、宋Pro 新能源、海豹 06 DM-i,理想的 L 系列,问界M9增程版等车型在销量榜单中稳居前列,成为消费者热捧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 10 月,宁德时代推出了具备超快充能力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该电池具备超过 400 公里的续航能力,并支持高达 4C 的超充技术,在 10 分钟内可为车辆充电增加 280 公里续航,满足市场对长续航和快速充电的双重需求。这一切表明,插电混动与增程式技术已不再是过渡选择,它们已经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与纯电并行发展的主流技术。摩根大通预测,到 2030 年,插电混动车和增程车的销量将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60%,这一预判也验证了二者在市场中的深远影响。插电和增程走向主流,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偏好的显著变化。早期,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用户群体为科技爱好者,他们愿意尝试纯电车型,追求创新与环保。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接近 50%,消费者群体逐渐多元化,尤其是传统燃油车车主成为了主要的购车群体。这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更多集中在无续航焦虑和便利性上,而插电混动车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数据显示,2021 年是纯电和插混都高速发展的一年。当时,纯电车型销量达到 291.6 万辆,同比增长161%,市场份额超过 82%,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插电车型销量为 60.3 万辆,同比增长 140%,增速也十分显著。然而,随后几年插混车型的增速持续超越纯电车型。2024 年前 11 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 959.62 万辆,渗透率达到 47.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 555.2 万辆,同比增长 21.9%,占市场份额的 27.4%;而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达到 404.43 万辆,同比增长 80.2%,占市场份额的 20%。零跑 C11 增程版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另一方面,从车企角度来看,插混和增程相较于纯电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插电和增程车型配置的电池容量远低于纯电动车,减少了电池采购和生产成本,为车企提供了更大的定价空间。据业内人士表示,一套主流增程器的成本大约在 1 万元左右,结合增程车型的电池系统,整体成本大约为 4 万元。而纯电动车,尤其是 30 万元级别的车型,电池容量通常在 80-120kWh 之间,成本则高达 8 万到 13 万元。这一差距使得增程车型在成本控制上占据了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和市场竞争中,增程式电动车的性价比更为突出。理想汽车通过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今年销量突破 50 万辆,核心差异化并非仅依赖「冰箱沙发大彩电」等硬件配置,而是其产品「空间」足够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采用增程方案,理想的每辆车可以省掉相当一部分的电池成本(当年的电芯可比现在贵多了),而这部分成本,恰好可以用来对这辆大房子进行「精装修」。三排六座的家庭用车就这么做成了。除了成本优势,混动车型在全球市场的成功也是重要考量。近年来,插电混动车型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车企拓展海外市场的首选技术路线。数据显示,2024 年 1-10 月的新能源车份额达到 19%,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 12.2%,而插电混动达到 6.8% 的汽车比例。这一比例较 2022 年的 3.3%和 2023 年的 4.5%均有显著提升。对于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车企来说,纯电车型受到关税和充电基础设置不完善等原因推广难度较大。相比之下,插混、增程车型因其兼具内燃机与电动驱动系统,在续航、加油便利性及充电设施配套方面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全球范围内更易推广。时至今日,插混和增程技术已从「过渡方案」转变为主流产品。这也带来一个重要启示:技术创新不一定要从一开始就「颠覆」现有体系,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的技术不必完美,逐步迭代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往往更能获得认可。很多创业公司过于追求「颠覆性创新」,忽视了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市场适配性。插混与增程的成功,正是通过渐进式创新应对市场需求,最终获得广泛接受。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小米 SU7 第一次交车:雷军千亿总裁开车门上热搜,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wNDMwODQ0MQ==&mid=2653071591&idx=1&sn=0c7845c3926572609df65cb14a26fc82&chksm=7e57d55149205c474e5cb0d9fb65a7c1998ed57b645734a40ae9e88782ae91c95890e2929fbb&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