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周报:第 002 期
2020-04-08 17:44:41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361 收藏

Matrix 每天都会有不少的优质文章发布,我们将在每周为你总结上周 Matrix 值得关注的好文章,让你第一时间了解 Matrix 里的新鲜事。

最受欢迎

微博、抖音刷不停?我用这 4 种方法夺回被侵占的注意力

作者:包几君Pro

精彩节选

突然间,我恨透了这样浑浑噩噩的自己,捶桌大喊: I want better me!然而第二天,依旧睡过了头,直接切回原有模式。微博朋友圈,反反复复进进出出,好像昨晚根本没做过这个决定。直到下一次,下一件事情又触动了我,我再一次下定决心,又再一次被拽回原地。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越来越贫瘠。有人说,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也有人说,你的心神散乱,多从自身找问题。但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在资本追求无止境复利的背后,有人在引导我们的行为。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不知从何时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以用户的在线时长为指标」的产品,用精心安排的算法、永无止境的瀑布流、侵入式的推送、吸引人眼球的热搜,来榨取用户的每一点注意力。作者立足于日常的手机使用习惯,从系统设置、推送、阅读体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夺回被侵占的注意力」的技巧。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带来灵感,避免让自己成为互联网时代资本逐利的牺牲品。

社交媒体和新闻 app 发达的今天,邮件通讯为何再度流行?

作者:PlatyHsu

精彩节选

放眼科技行业,近年无数新技术和平台都以「赋能」(empower)为使命,声称自己为用户和创作者提供了亟需的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然而,支撑着这种赋能叙事的,是一种「无能」的假定:用户没有能力自主找到需要的信息,而是需要算法来推荐和投喂;创作者没有能力自主和受众建立关系,而是需要平台和竞价「优化」来牵线搭桥。

邮件通讯和 RSS 等古旧技术的复苏有力地证伪了这种假定。它们表明,只要保障信息的自由流动、组合、处理——各种早期技术的普遍特征——用户就有能力搭配出符合兴趣且优质的信息「食谱」,创作者也有能力和用户建立直接、亲密的联系。相比于「赋能」,用户和创作者更需要的或许是「还能」,夺回他们被复杂技术以「赋能」名义攫取的独立获取或传播信息的能力。

但也正因如此,在使用和推广邮件通讯这样的「复古」技术时,应当避免对于其在形式、渠道的过度强调。邮件通讯没有什么特殊的形式,而是抛开了各种不必要的形式,把信息不加包装、直截了当地送达读者;不是什么特殊的渠道,而是开辟了一个替代渠道,让用户在信息轰炸中获得自主掌控的空间。把握了这一点,不用拘泥于电子邮件的形式,也可以实现对信息区隔和分流的效果。反之,邮件通讯也可能被异化和商品化,为用户本就饱和的信息摄入徒增另一重负担。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蔚然成风的当下,邮件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交流方式已经逐渐被人淡忘。本文着力于发掘邮件作为资讯聚合工具背后的隐藏价值,分析了邮件通讯的适用场景。如果你厌倦了不请自来的资讯推送,同时又想保证高质量内容的传达,不妨回过头来尝试一下「邮件」。

带上 iPad,用 GoodNotes 做一份好看的游记手帐

作者:Kostya

精彩节选

旅行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一次新奇的体验,还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放松?这大概和每个人自己的目的有关,但有一条确实是每个旅行的人都不可能忽略的,那就是随着自己的脚步而来的自由与快乐。而利用更加现代的方式把这种自由与快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书写在电子屏幕上,也的确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才能体会到的科技与人文的交汇。

当然,GoodNotes 5 所能做到的不仅仅是记录游记。无论是课堂笔记还是日常想法,它都能胜任 —— 工具可以被用来做很多类型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有这个想法和心意去用它完成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从第一次在 Apple Store 看到 GoodNotes(那时候还没有 Apple Pencil)到如今每天都能够用到它,它也就这样见证了我数字生活的点滴变化,它也将继续陪伴我接下来的无纸化生活。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随着硬件设备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无纸化生活」逐渐成为当今非常热门的话题。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旅行途中使用 GoodNotes 写游记的各种技巧,也注入了自己对旅行意义、对科技时代人文关怀的独特思考。如果你对用电子笔记来代替实体纸张有着同样的兴趣或执念,那么这篇文章不容错过。

值得关注

在抖音和 ins 上为自己定制爆款宝可梦滤镜

作者:BlackBoXo

精彩节选

很多朋友前阵子可能在各大平台上看到过一款滤镜「你是迪斯尼的哪个角色 whichDisneyAreYou」,其实这是 Instagram 平台的一款滤镜,但并非官方推出,而是用户自己制作,那么如何制作自己的 Instagram 滤镜呢?今天就来全方位教你!

在 网站 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滤镜被多少人观看、拍摄和分享。这是我的滤镜现在的数据,虽然称不上 「爆款」,但你做的滤镜一定可以成为爆款!点击这个链接 可以直接在 Instagram 使用这款滤镜。

这个编辑器里还有许多功能可以探索,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该完整项目已上传至 Github,可 前往查看和下载 。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还记得 Instagram 最近非常火的 「你是迪斯尼的哪个角色」滤镜吗?不妨自己来做一个「你是哪个宝可梦」滤镜吧!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此为案例,手把手分享了爆款 Instagram 滤镜的制作方法, 文末还附上了这款滤镜的「抖音版本」。希望你可以在 DIY 滤镜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乐趣!

时间给出了答案,为什么我最终对「断舍离」感到失望

作者:包几君Pro

精彩节选

不得不说,断舍离类的学说在「人与物」关系的处理上很有价值,主张从「被物质侵占的时间与精力」中抽身出来,夺回生活主导权。它准确的说出人们一种真实并且相当普遍的愿望,只要是对物质现状不满,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感到手足无措,我们就很有可能去响应这种号召。

但某些作品在追求传播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刻意忽略生活中最有挑战,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只要做减法,人生就会好起来」这样的咒语对生活真的太具破坏力。久而久之,你很难很分清楚哪些减法是在闲云野鹤享受人生,哪些是在逃避问题消极面对。最终结果,必然带来失望与自我矛盾,然后你为了解决问题又会消费更多的断舍离产品,因为你会觉得是不是自己断的还不够好。

断舍离类的作品是「此中有真意」我们还没解开,还是生活不尽人意的涂脂抹粉?或许,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断舍离」是一种极简生活方式,也是一个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然而,有时候实行了「断舍离」,却无法让当下的生活得到改观,这也是它不断被部分人认为是「玄学」的原因之一。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将断舍离的宗旨抽丝剥茧般清晰地呈现出来。如果你在追寻「断舍离」的过程中有时也会迷失自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DEEPL:来自未来的优质翻译器

作者:王禹效

精彩节选

提到翻译时,大家可能常常想到信达雅,确实如此。但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做到信达雅需要对本土文化的充分理解,以及对地区用词的熟练掌握。我曾在给 FiLMiC Pro 做本地化翻译时,花去了二十几个小时翻译一小段宣传文字,并请香港台湾地区的朋友帮我检查繁体的翻译。

在这次翻译中,我认为几乎完美的简体中文翻译稿在本地人眼中漏洞百出,比如我们熟悉的「应用程序」,在台湾地区习惯的说法是「移动程式/软体」,类似问题十分频繁。即便中文是我的母语,我的翻译在考虑到地区差异时也会沦陷。

一开始看到新闻说有个新的翻译器,它的结果秒杀 Google ,亚马逊,微软等的翻译结果时我是不信的。但当我试用后,被它深深震撼。DEEPL 甚至,出乎我意料的,翻译有点朝着信达雅的方式前进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有如围棋里的 AlphaGo 一样,真的会诞生完美的机器翻译。

DEEPL,就很像是那个来自未来的翻译器,为众多机翻软件亮起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阅读全文>

编辑荐语:提到翻译工具,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第一反应便是 Google 翻译等老牌的工具,甚至不曾想过还有其他选择。本文就介绍了 DEEPL 这样一款比较小众、但是质量过硬的翻译工具,在某些情况下几乎达到「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程度。文章分析了 DEEPL 与传统翻译工具的优劣对比,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总之,DEEPL 不失为人机翻译的一个新选择。

作者群 AMA

AMA 是 Ask Me Anything 的简称,我们想知道大家关心的科技圈的问题或者想要寻求的帮助。机器人向我们的 Matrix 作者群收集到了一些大家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被转发给少数派编辑部的各位编辑,他们将会选择部分问题进行回答,被回答的问题和答案将会公布在每一期的 Matrix 周报中。

Unclefish:文章的图片可不可以外链到自己的库?

BeckMint:现在的编辑器可以将图片粘贴过来使用,但不建议这样做。直接上传的话会保存到少数派的 cdn,以便读者加速浏览。以前有很多实用的精品文章,是由于作者自己的图床失效,无法看到完整内容的,十分可惜。

pcrab:少数派编辑的工作内容,一直很想知道少数派的编辑们平时都是如何工作的?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OscarLiu:写稿和审稿,然后就是……向作者催稿。

SunsetYe:少数派的各位编辑是用什么思路来平衡工作/生活/感情等等不同线上的事情的?例如:对于 UGC 作者如何平衡日常工作、生活的同时尽力稿?学生如何边谈恋爱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学习质量?另外,还想看 @路中南 老师录汉堡王 vlog。

路中南:这个问题好宽泛啊!我就说说我的思路吧,我前阵子一直用「意志力」来衡量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很多时候工作过分忙碌、生活中碰壁、感情不顺心的时候会让自己的意志力殆尽,就需要做一些事情来让自己缓过来,也许是吃一顿好吃的,也许是书影音,也许只是什么都不干……但这份开支与收入不是固定的,甚至有点难以琢磨,也许自己才是最难了解的那个人。设立这套体系的目的在于恢复意志力来面对第二天,可以尝试去做各种不同的事情来取悦自己,而这套体系的评估也完全在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有合理的自我暗示也很重要:写稿到底是自我表达的宣泄,还是赶在死线前的任务?对做的一件事看法不一样,可能对于意志力的消耗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许多事情在做之前我们是没办法知晓其意义的,但这不是我们停滞的理由,不妨以乐观的心态尝试下去,就当它是一种另类的冒险。关于学生恋爱和学习质量这件事情,我想恋爱这件事情的难点在于没有办法准确预估或者是控制投入的精力,但换个角度可以看看是否有助于自己的意志力恢复?想要兼顾学习质量同时付出一部分的精力让自己的意志力得以快速恢复,也能反哺给学习吧?可能这就是朋友圈里面的「恋爱的力量」吧。关键在于这样良性的循环怎么建立了。汉堡王 vlog 不打算拍,吃汉堡很没劲。

阿振:我派编辑怎么评价曲面屏手机、瀑布屏手机?曲面屏的领路人三星开始逐步减小曲率,可是国内品牌的旗舰们为了差异化,或者某种「高端印象」,还是坚守着曲面屏。我从 S6e 开始就不喜欢曲面屏,除了第一眼的惊艳,实际体验并不舒服,想听听各位编辑们的感受和看法。

OscarLiu:具体一点就是外观好看,但其实对设计的要求更高了,我用的曲面屏手机都会遇到曲面处反光的问题,这个很影响屏幕的观看体验。我自己没办法接受,所以我要卖了小米 10 换相对没什么曲面的三星。

社区访谈

Matrix 已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或体验,但可能并不熟悉他们。为了进一步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这个板块,邀请 Matrix 内活跃的分享者,讲讲他们关于数字生活的故事。本期我们请到了热门文章《做完这个网站,终于知道任意位置的公交都通向哪里了》中开发 公交线路辐射图 的 @daibor 老戴。

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各位少数派大家好,我是老戴。去年电子专业本科毕业,现在是一名待业在家的前端开发者。

突然发现能描述自己的身份标签不多,用过去的作品来展开介绍吧。

我平时有很多有趣的小灵感,着眼点通常是提高生活、生产效率或关注人本身。很多想法没什么商业价值,但我非常享受把它们落实后的成就感。曾经做过帮助陌生人收寄明信片的小程序「明信片地址本」、鼓励用户每天回答「今天过得好吗」的小程序「每日的我 DailyMe」等等。这次获得少数派扶助的「公交线路辐射图」也属于被落实的灵感之一。

我对生活和社会有比较敏锐的感受力,组织过沿京杭运河全线骑行的社会调研、也参与过「用一幅画来描绘生命」的 VIVA 项目,公众号「闾里杂说」和 博客 也是我偶尔输出思考的地方。

在开发这个工具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有哪些?后续的改进和开发计划可以透露一下吗?

坦率地说,公交线路辐射图目前阶段的开发并不复杂。无论是高德还是百度地图,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功能和开发文档,我只是在这些开放数据上做了点微小的聚合工作。和很多独立开发者一样,对我来说最大的难点反而来自运营层面的推广留存,以及产品层面复杂功能下的信息架构问题。少数派的扶助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此表示感谢。此外,在上线后收到了很多租房、购房者,甚至建筑、交通等行业专业人士的推荐和建议,也令我非常感动。

考虑到产品在租房场景下使用频率可能最高、用户最多,因此正针对租房过程中的租房区域选择、寻找房源、房源信息对比这三个环节,开发更高效快捷的功能。例如基于目的地(公司),快速锁定租房区域,不必挨个房源搜索;能一键了解房源周边超市、市场等生活设施;同时展示到多个目的地的导航规划等等。预计本月内可以上线大部分功能。目标是能让用户能感受到:除了房子本身必须实地考察之外,别的信息公交线路辐射图上都能非常方便地了解和对比。

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思考的答案是:我们早已对地图软件的使用习以为常,也非常清楚上面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但很多信息尚未被以高效的方式展示出来,只是非常原始地告诉人们就在那里,你自己找吧。所以长远的计划是:能针对一些细分场景,利用可视化地图给用户提供实际的帮助。

平时主要是使用什么硬件/软件/应用?

生产力工具是一台联想小新 Pro 13 + 二手显示器 + Bose QC30,降噪耳机能让我快速获得安定、沉浸在自己情绪中享受,甚至在夜晚行走时获得身处电影世界的感觉;

移动设备是已战数年的 iPhone 6s 16G + iPad Air 2 + AW5,前者因为内存太小反而让我过上了只安装不足 15 款第三方应用的「APP 极简生活」,转而重度使用 H5 版和原生应用,至于淘宝之类的软件则在 iPad 上使用;

软件上力求快捷简单,不会干扰到要做的事情本身:

Drafts + 快捷指令

前者记录、分发平时有很多字数不多的想法、灵感。后者利用 HTTP 请求,将这些内容发送到自己的「b言b语」网站上,既不用担心因为话痨打扰了订阅者,也逃避了点赞评论带来的社交兴奋。

印象笔记 + Notion + MindNode + Margin Note 3 + Typora

分别用于收集资料、生产自己创作的结构化内容、深度阅读和输出写作。

极光词典 + Picsew

非常高效地满足一个特定需求,商业模式也足够简单:用户掏钱买断功能,仅此而已;

前几年非常痴迷于把玩各种 APP ,但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被「工具而非工具要完成的事情」占据精力,于是开始尝试一切从简,最好就是 Good enough 的状态。

除此之外,平时还喜欢做哪些事情?

真是个艰难的问题,甚至开始百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先用通常的答案来排除一下……

不喜欢唱、跳、运动、绘画、娱乐节目、烹饪甚至不喜欢吃饭(因此还和女友争论过若饭这类产品的哲学…)

我似乎对「摄取信息」和「把自己想法创造出来」这两类事情外,都很难提起兴趣。属于第一类的读书、看电影或许是比较得体的回答。值得说明的是,生活中本人又往往觉得前一类事情浪费了后一类事情的时间而放弃。

除此之外,或许平时常做又很喜欢的事情大概就是熬夜和观察人间了(手动狗头

本月月底就是读书日,推荐一本最近看过的书?

正在啃《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豆瓣评分 9.4 ,书很厚,读起来也很吃力,但绝对能让读者对数学、绘画和音乐三个领域的认识有所深入,并品味出存在于人类文明中的共性美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侯世达在写作此书这件事情本身,也在力求表现这些美感,使用了很多「精妙的文字游戏」,令人感动的是译者也尽力在中译本中对此予以了转换。

这本书是我收听播客 Blow Your Mind 时被主播 brofeng 推荐的,当时他转述了这样一条评价:「每每想到此时此刻就有人在死去,而其中的很多人尚未读过本书,都会使我潸然泪下。」推荐本书给大家,希望能有更多人从中感受到文明的力量,正如书名中的「谐音梗」——集、异、璧(GEB,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三字所述,这正是一块收集了数块各异璧玉之书。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59883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