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征文 |「狐狸」的成长:兴趣杂、难坚持,如何找到精进之路?
编注:本文是「2023 年度征文:分享你的关键词」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本文参加 2023 年度征文活动。我的 2023 年度关键词是:平衡。
古希腊诗人阿基洛克斯有句诗,叫:「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这句简短的箴言有各种解读,其中最有名的,来自英国哲学家、史学家以赛亚·伯林1。
伯林把「刺猬」和「狐狸」看成是两种不同的人格。
这个解读在生活中给了我很多启发。
比如我们身边,有些人会早早就认准一件事、非常坚定地走下去,他们的成长路径往往比较专精,持续在一个领域发力——显然,这是刺猬型的人。而有些人时常会犹豫、变化,会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成长路径通常是多兴趣的、跨领域的,杂学型的——这类人更接近狐狸。这两种人在理解世界、自我成长的方式上差异很大,但二者之间并没有高下好坏之分,在不同领域也都各有成就。
这个划分也帮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狐狸型人——兴趣广泛、对世间万物充满兴趣、包容各种价值观念,尊重社会的多样性。相应的缺点是,我始终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主线,像刺猬型人那样坚定地、毫不怀疑地把它坚持下去。另外,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上,我挖掘得也不够深入。每当想咬紧牙关,把一件事长期做下去时,又很快会被新的兴趣分散了精力。到头来,大多流于浅尝辄止,难以形成有效积累,更无法从中提炼出自己的长期志业,和人生职业规划相结合,因此有很强的挫败感。
过去的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正是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克服自己「狐狸」型人的短板,把自己喜欢的几件事聚合在一起,坚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最终取得了欣喜的成长。这篇文章,我想通过自己 2023 年的成长故事,尤其在语言学习上的收获,梳理一下其中的方法和思考,帮助同为「狐狸」型人的小伙伴更好聚力,找到值得追寻的人生方向。
首先介绍一下我这只「狐狸」在过去几年一直很想做的几件事:
我去过日本好多次,但几乎不会日语。早年尝试学过,每次都持续不久,水平大概在掌握了五十音图之后,至多是 N5 的菜鸟水平。我也学过其他的小语种,花钱上过语言班,用各种方法尝试背单词、学语法,但都很难坚持,效果不算满意。
因此,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有趣、有效的方法,自学提升日语能力,目的是日常交流,听说为主。这是我的核心目标。
影视剧我一直看得很杂,美剧英剧日剧电影都看,阅片量不算少。但有不少问题:
因此,我希望更深入地欣赏某个国别或类型的电影,不光是娱乐放松,能看出更多的门道,还能坚持下来,记记观影日记。
阅读时代,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思考过去和未来的世界——这是个非常宏大的主题。
随着这几年持续的经济下行,我逐渐意识到早先经济高速腾飞时,印刻在大家脑海中的思维模式——比如「进步思维」,明天一定会更好;比如「结果导向」,认定任何努力都要回报,比如「自我责任」,成功或失败主要在个人——可能对未来不再奏效。不但无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运行的逻辑,还会频繁导致自己的心态屡屡受挫。
因此,我想通过观看大量的社会纪实、社科研究书籍、影视、新闻等内容,去思考真实的社会样貌。在未来几十年,我们这代人会经历怎样的社会转型,在不同人生阶段需要做哪些准备,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这一点毋庸多言,我想很多少数派小伙伴和我一样,想要去用文字或任何内容载体记录自己的成长。无论是否公开发表,无论是否以此为副业或主业——创作出高质量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毕生追求的目标。
以上这份成长清单并不特别,和不少朋友的兴趣大同小异。作为一个狐狸型人,困扰我的,不在于这些兴趣本身的内容,而在于执行的过程。
我想做的、喜欢的事情都有很多。虽说都尝试过,但很少能够坚持下去,水平也停留在业余水准。随着时间的积累,时常感到困扰。不光是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法成长为深度玩家。哪怕只是当做兴趣,追求快乐,也会因为能力不足而触及天花板,半途而废。而且无法和人生志向联结。我想很多人都希望把「热爱」变成「事业」,但这个目标并不轻松,需要不断精进,达到专业水平。样样兼顾,只会失去发力的方向,最后样样不精。
所以,2023 年初,我依旧靠着雄心壮志,早早订立「年度规划」,并且拆分成「每日计划」,打算把上面的几个任务按照明确的时间规划,每日、每周、每月推进。比如:
不出所料的是,没过一个月,这些计划就全线崩盘,像一根鞭炮,从炸开那一刻起就开始扭曲变形,炸开没多就,就失去了预期的模样。比如:
循规蹈矩的「每日计划」,靠着年初一腔热血来推动自己的愿望,被证明对我不太起效果。我一度觉得就这样吧,稀稀松松地往下推进,反正往年每年的计划不也都是这样嘛,加起来有三四成的完成度就不错了。
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契机,让我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契机说来很平常。去年春节,百无聊赖的我刷到了一部日剧,大名鼎鼎的《逃耻虽然可耻但有用》。意外发现老婆新垣结衣颜值逆天,男主星野源演技在线,剧本扎实故事高甜,探讨的就业、家务等问题也相当深刻。
一不留神间,我竟把这部剧连刷了三遍。对于很少回看影视剧的我来说,可谓是破天荒了。
恰好那段时间,不少朋友推荐用影子跟读法(Shadowing)学语言。书中分享说反复跟听、跟读一部电影,每天一遍,重复 100 遍,语言水平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提升。我灵光一闪:既然《逃耻》那么好看,我能否选择一集每天坚持看一遍,反复跟读,哪怕只有 10 遍、20 遍,会不会对日语学习有提升呢?
因此,借此契机,我以新方法开启了日语学习。以《逃耻》第一集为样本,只看日语字幕, 0.75 倍速,每天一遍,扎扎实实地跟听跟读了两周,差不多 20 遍。当然,作为狐狸型人,我自知很难坚持 100 遍,而且当时日语水平太差,这部剧的语言又偏难,囫囵吞枣跟了下来,完全没管语法细节。但不要小看这两周的跟读尝试,我的语感的确有明显提升,因此对「跟读」这个方法的效果也有了信心。
更有趣的是,当同一部剧看到第五遍、第十遍的时候,原本从未留意的演员演技、微表情、场景布置、叙事节奏、道具意象、配角设计……一下子直观地进入到我的视野里,每次看都有新发现——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种感觉啊!不得不说,这部剧也确实优秀,禁得起看那么多遍。我的第二个愿望,影视欣赏,在追剧的过程中,似乎也获得了之前「纸上谈兵」没有找到的收获。
另外,我在上野千鹤子作品里看到的主妇研究,如家务劳动价值、女性就业问题,在这部剧中变成了具体的场景。《逃耻》的编剧野木亚纪子非常优秀,在改编这个爱情轻喜剧的过程中,夹带了很多的社会观察。差不多到后面,我开始理解到编剧想要讲述的社会问题。对照上野的书,做了很多阅读的对照笔记。第三、第四个愿望,社科阅读、把思考记录下来也相继在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自然进展。
简单小结。在精心设计的「每日计划」失败后,以一部喜欢的剧作为契机,我尝试了「反复跟读」这个语言学习方法,不经意间,获得了多个角度的正向反馈,并且在语言学习上明确了思路:利用有兴趣的影视语料,进行重复练习。于是,我趁热打铁,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核心目标:学日语,尤其是锻炼听说能力。
次要目标:
- 理解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思路,多角度观影观剧;
- 思考剧作背后的社会议题,以日本近十年社会为样本;
- 养成定期记录的习惯,不限于观剧的任何角度。
主要方法:重复观看日语影视,反复跟读,强化语感。不强行规定重复次数,越多越好。
日常习惯:看剧、跟读、记录、拓展阅读。
通过影视剧来学外语从来不是一件新鲜事。这个过程的重点不在「观剧」时长或数量,而在以同一部剧作为语料进行「反复练习」的次数,并且要耐着性子,加入「跟读」这个枯燥费力的步骤。因此,为了让这个目标有可操作性,我设计了一些约束自己的游戏规则,确保不会变成一味看剧、消遣娱乐:
首先是做减法。对看片类型和观影方式加入一定的限制:
其次是正向激励。鼓励自己多回看、多关注语言学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进行上述观影步骤的同时,自然推进日常的记录习惯。当一部影片看了很多遍之后,一定会有一些观察角度需要记录下来,比如说:
总而言之,自此以后,我不再缺少记录观影日志的动力。很多时候,迫切想要理解一部影片、思考分析的欲望推动着我,去赶紧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让我获得了持续整理和记录的动力。特别是不定期地回看之前的观影笔记时,常有一种见证自己一步步成长的感觉。
从 2023 年初至 2024 年初,整整一年,我在各个任务上都有一定的进展。这段内容较多,不感兴趣的朋友请直接跳转到下一版块。
首先是日语学习。因为没有考试、升学等硬性目标,我主打一个佛系学习。从结果上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是收获。遗憾也有不少。如前所言,我「跟听」做得比较扎实,「跟读」还是偷了不少懒,所以现在口语一般,日本旅游时候还是张口脆,所以,我下一年的努力目标就是在语法的强化后,以单句为单位,再去强化影子跟读。今年要把口语提升到现在听力的水平,就很满足了。方法上,如果能用难度更大的「听写」来学习日语,自然会有更大的提升,但怎么找到一整套方法把这个目标持续下去,也是我新一年的挑战。
另外,在几个次要目标上,我也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是影评。我今年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做了近百部电影或剧集的笔记和简评。
另外,经过一年的观剧积累,我在 2024 年初也开始系统地从书籍中去了解日本社会,做社会纪实类的主题阅读。有些书在回看过程中,比之前多了非常多「临场感」「问题意识」比之前泛读要清晰很多,尤其对贫困问题、养老问题都有深入得多的理解。当然,目前我主要依赖中文译本,希望在以后有机会通过原版书进行阅读。
在写作上,我也更加聚焦。除了常规的笔记整理、日记之外,我打算今年聚焦在「东京」这个主题进行一些专题写作。通过集中分析和东京这个城市相关的影视、纪事作品去观察泡沫年代之后这个都市的发展和人的心态变化,从而更好地为思考自己的未来找到借鉴参考。这都有赖于我去年的阅片、阅读帮助我整理出的线索。
有朋友会说,这只是个人经验,能否适合语言学习之外的目标?身边也有「刺猬」型朋友,吐槽我的设计太复杂。对他们来说,靠着强大的毅力,就能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不会让自己的目标像我这样过于分散。
但对我这样的「狐狸」型人来说,上面的组合计划确实有效。我在过去三到五年一直断断续续、难以坚持的事情,终于收束在一起,像树一样往上蓬勃生长。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干涉,反倒是相互促进,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格外丰富。
总结一下,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因素,帮我坚持了下来:
如果做一件事有清晰、明确、硬性的外在目标,自然会有动力。比如明年要去日本留学、获得一个外企工作机会,那么日语学习的方向会更清晰。
但是,在个人兴趣发展、副业探索上,目标往往是由我们自主设定的、相对自由随性。所以,很多时候一旦遇到阻力,就容易全盘否定,从根源上找原因:是不是方向出错了,是不是不适合自己,是不是要换一个赛道。久而久之,反倒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频繁变道上,得不偿失。
跟着影视剧学日语,最初我也是心存疑惑的。偶尔也会犹豫,是不是该报个培训班,是不是应该跟着课本练习。语言学习还有许多其他有效的方法,比如拓展阅读、每日读新闻等,我也没有多花功夫,逐一尝试。
之所以中途没有放弃、坚持下来,是因为「目标组合」起了作用。在我看来,哪怕在日语学习上失败了,也会收获相应的其他目标——既能够提升阅片量,也能更广泛地了解日本影视剧作中的社会议题。这些目标共同形成了合力,帮我逐渐明确方向,不来回折腾。
想要提升其他兴趣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类似方式组合,比如说:
当然,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借助外在目标,比如升学、就业、赚钱等方法进行激励,自然效果更好。
明确目标,有了前行的动力后,就要进入具体的执行环节。这时,花一点功夫,看一看专业的论文、找到可靠的方法论,有助于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避免看似勤奋的无效努力。
比如,不少朋友问,不学语法、不背单词,只有基础的语言知识,可以利用影视剧学语言吗?当然可以,但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此外,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太过强调努力(或毅力)对学习的价值。随着对脑科学的认知,我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遵循客观的学习规律,比如有意提升自己的专注力、疲惫时主动休息;合理设置学习难度,不挑战太难的任务;及时创造成就感,经常和朋友分享获得肯定,等等。这些都为自学提供了科学上的保障。
我反思过,这次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不是全靠看剧、靠兴趣带来的快乐。不过,联系自己早年失败的学习经验,我觉得「快乐」只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不是全部。
没错,看剧本身就是乐趣,偶尔一阵子有些荒废,也不会陷入完全的停滞,大不了再找部新剧就可以。但是这样的快乐学习,最大的陷阱就是变成为「纯粹的娱乐」:原本想用这部剧学语言,结果剧情太精彩,忍不住打开了中文字幕,也忘记「影子跟读」,看完这部还不过瘾,又迫不及待地打看新剧,如此循环往复——快乐是拉满分,语言学习也废了。这也是在把兴趣变专精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
所以,需要加入一些规则和制约,才能把玩和学平衡在合适的位置。既能借助「玩」制造的动力,往前推进,又能每次真正有提升,确保有学习收获。
结合第四节详述的学习规则,仍以我的日语学习经历为例,试着给做一件事的快乐程度打个心理分:
我的观点是:只要快乐值为正,就尽量选学习效果最好的方法。喜欢看的片子,能尽可能多听多跟读,看到不想看为止;能不看字幕,就少看字幕,尽量多练习听力等;语言简单的片子,就多试试脱离字幕等方式。如果快乐值明显为负,难以坚持了,也没有必要过多跟自己较劲。隔一阵子等记忆淡化,或者有别的契机想要回看时再复习,反而能重新获得不错的体验。
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榨取学习的正反馈。尤其在没有考试、升学的硬性指标下,通过自学把「趣味」和「学习」放到一个平衡状态中,在快乐为正的前提下,尽可能往学习上多加点砝码,这样才有长期的可行性。
上学的时候,导师就曾指出我的问题:书没少读、知识面也不窄,但深度欠缺,尤其缺少持续钻研一个话题的定力。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上面说过,我是在看到「狐狸」和「刺猬」的区分后,才算是和自己达成和解,但问题依旧存在。
要说我在去年最深的感触,其实就是一个特别朴素的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到学一个语言点、看一部片子、读一本书,大到钻研一个领域、探索一门新知,想要只看一遍就把所有要点给扎实掌握,纯属幻想。没有重复研读、持续练习、间歇记忆作为基础,什么事情都只能学到皮毛。不断追逐新知,把旧有的东西抛在脑后,看似在努力,实际上往往会陷入无效的学习——这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的诅咒吧。
对我来说,这个重复的契机是看到一部喜欢的影视剧。当然,这个重复的契机也可以是:
无论如何,请珍惜让想要重复去做、持续在上面花时间的任何一件小事,或许它就是激发自己达成一个硬核目标的重要契机。
最后也要感激之前花了很多时间,捣鼓的笔记软件、搜集的片单片源、收藏的语言学习插件,还有一直以来在少数派读到的、写过的阅读、记录、写作等经验方法(尤其感谢 @Theia在路上 在语言学习方法上写的各篇文章)。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助力,我很难立刻找到趁手的方法去推动学习。
再次感慨一句,目标是道,方法是术——理想状态下,只有明确了方向目标,工具手段才能更好地绽放价值。但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未必是能先准确无误地先找到那条道,所以在此之前持续努力积累,也没有白费的功夫。这也算是狐狸型人的自我安慰吧!
回看前两年在少数派写的几篇文章,数量很少,主题也很分散,一度因为兴趣点太分散而感到迷茫。不过,现在思考起来,功不唐捐,或许我能更好地把之前这些散点连缀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成长脉络:
新的一年,希望我还能不断精进,找到让自己满意的成长方式,也希望这个创作清单会越来越长,和更多少数派朋友交流分享。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