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男妈妈」都有的 emoji,成了价值几千万美元的「呈堂证供」
2024-1-6 12:24:49 Author: 爱范儿(查看原文) 阅读量:6 收藏

2023 年火了很多表情包,各个都是精神代言人,我们用「吗喽」感慨打工的卑微,以「水豚」为榜样劝自己平心静气,借「Loopy」抒发想怨不能怨、敢怒不敢言的心情。
每火一个表情包,几乎都能写一篇洋洋洒洒的分析文章,仿佛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得到高分要比作者本人还懂他在想什么。
不过,哪怕是表情包资源极其丰富的现在,当我看到微信比蒙娜丽莎还神秘的「微笑」,仍然下意识虎躯一震,先确认对方是长辈,再回以两朵「玫瑰」。
诞生 20 多年的 emoji,朴实无华但杀伤力不减,当「阴阳怪气」早已成为互联网冲浪文明,它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证明,用错表情比不用表情更加可怕。
每个 emoji 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如果一个 emoji 顶一千个字,那么它也可能在诉讼中价值数千美元。
最近让彭博社发出这句感叹的,是眼前这个看起来欲言又止、眼睛乱瞟的黄色月亮,官方命名为「Full Moon Face」(满月脸),很难想到,它搅动了价值几千万美元的血雨腥风。
2022 年 8 月,某家居连锁企业的一条负面报道被发布在 X(原 Twitter)。Ryan Cohen 是这家企业的大股东,并在 X 拥有近 40 万粉丝,用「满月脸」评论了这条报道。
看似平平无奇的 emoji,其实是把媚眼抛给「懂行」的人看,它指向一句投资市场的流行语——「To The Moon」,暗示股价将会上涨,家人们赶紧上车买进股份。
然后 Ryan Cohen 增持了股票,股价也因为市场乐观情绪飙升,但他很快又高价卖出了所有股份,赚了 6000 多万美元,消息传出股价应声暴跌。
跟风买在高点亏了几百万美元的散户们,以「证券欺诈」的罪名起诉 Ryan Cohen,浓眉大眼的 emoji 被列为其中一项罪状。
律师百般辩护,说这不过是个卡通月亮何必当真,但在 2023 年 7 月,意见被驳回,法院认为结合语境看,emoji 并不清白,应该对误导投资者负责。
愿打愿挨、水深慎入的股票交易之外,买卖纠纷也是 emoji 常常摊上的金钱麻烦,用户往往贪图方便或者好心办了坏事,最普通的 emoji 反而最容易让人中招。
2023 年 6 月,一名江西男子因为微信回了个「OK」emoji 成了债务担保人,然后又因为担保对象没按时还款也成了被告。
无独有偶,加拿大一位农民和这位江西男子同病相怜,当一个买家向这位农民发去采购合同,并在聊天界面要求对方确认,农民回复了一个「竖起大拇指」的 emoji。
买家没有按时收到货物,起诉农民违反合同,农民也觉得委屈,他发送 emoji 不代表同意这笔买卖,只是确认收到了消息。
2023 年 7 月,他们闹到了法庭,法院裁定「竖起大拇指」emoji 与电子签名同等有效,命令农民赔偿约 6 万美元。
农民的辩护律师质问:今天「大拇指」能签合同,那么常见的「碰拳」和「握手」是不是也可以,闸门一开,法院还要不要忙活其他事了?
法院还真这么觉得,他们不能也不应该阻止 emoji 的普及,也准备好了应对随之而来的更多挑战。
其实小众的 emoji 同样有风险,并且早有判例。以色列一对打算租房的夫妻,给房东发了一串表情:笑脸、彗星、香槟酒瓶、跳舞女郎、胜利手势,还有一只花栗鼠。
房东以为这是同意租房的意思,就把房屋信息撤下,结果这对夫妻不再回复,房东怒而将其告上法庭,法官也支持了房东,虽然这些 emoji 不构成具有约束力的合同,但传达了极大的乐观情绪,判被告赔偿房东约 2200 美元的租金损失。
除了股市风云和买卖纠纷,emoji 还出现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案件里,贩毒、贿赂、性骚扰,甚至谋杀。
这些语境下,emoji 成了遮羞布、潜规则、黑道规矩,「糖果」「酒杯」代称违禁药品,「茄子」「桃子」「红唇」可能带有性意味。
和毒品有关的 emoji 黑话.
2016 年,法国一家法院判处一名 22 岁男子三个月监禁,原因是他给前女友发的短信用到了手枪 emoji,法庭认为这是「真正的威胁」。
不知是否和案件有关,「手枪」emoji 经过了多次改动,2016 年苹果率先把杀伤性武器改成了人畜无害的水枪,2018 年左右 Google、三星、微软、Twitter 等也纷纷效仿。所有人的快乐,建立在小李子一个人的悲伤之上。
江苏高院曾在 2022 年提醒,2018 年以来,全国共有 158 起将 emoji 作为证据的案件,「点赞」「OK」「太阳」等 emoji 已经被写进了判决书,emoji 成为了合法的文字形式。
全球共此凉热,圣克拉拉大学法学教授 Eric Goldman 也发现,仅仅是 2023 年,美国就有 200 多起和 emoji 有关的法律案件,相比之下 2016 年仅有 25 起。
emoji 被视为互联网的通用语言,但在实际情况中,它们并不总是简单的「看图说话」,理解沟通时的意思,还得取决于语气和语境,「翻译」emoji 比较主观,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是让法官们最头疼的地方,但也是破局的地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OK」在这个法院这个案件可能是表示同意,在那个法院那个案件就不一定。
emoji 的学问博大精深,法官也要从头学起。
Dictionary.com、Emojipedia 等词典或表情符号网站,往往会指出它们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法官判案既要看上下文,也要像翻法条一样,参考这些定义。
无论表情是啥意思,最好别随便理解意思,本来是为了意思意思,以后尽可能多用点心思,记得用文字补充意思,避免让法官拍板意思。
emoji 容易被误解,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抛开乱用 emoji 的人类不谈,emoji 自己就没一点错吗?
回到一切的缘起,emoji 起源于日本,由日语的「絵」(e)和「文字」(moji)组合而成。软银在旗下一款手机内置的 90 个黑白字符,被认为是最早的 emoji,可以在发短信时替换文字,但在手机失败后便鲜为人知。
1999 年,emoji 之父、日本设计师栗田穰崇,从漫画、汉字和街道标志获取灵感,为所在的电信公司开发了 176 个 12 x 12 像素的彩色图像。它们指代天气、交通等日常事物,很快流行起来,也为后来的 emoji 奠定了基础。
2010 年左右,emoji 因为苹果的 iOS 5 推出表情符号键盘才在北美和全球普及,并由 Unicode 联盟负责标准化,每个 emoji 从此有了唯一的字符编码,以便实现不同系统、设备、平台的兼容。同时,该联盟也负责每年审批和添加新的 emoji。
然而,emoji 在不同地方的画风并不统一,因为 Unicode 联盟只提供 emoji 的参考外形和文字说明,苹果、Google、微软等按照自己的设计指南微调,然后通过系统或软件更新推出新的 emoji。
误解也可能在这个过程里形成,比如「皱眉的人」emoji,苹果和 Google 的版本愁眉苦脸,但三星的版本看起来火气很大,好像随时要干架,好在 2023 年 10 月做出了修改,愁容满面地加入了这个家。
从上到下依次是苹果、Google、三星.
不过,不要太高估人类的理解能力,就算看到相同画风的 emoji,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同样的意思。
任何人都可以向 Unicode 联盟提交自己的 emoji 方案,所以其实每个申请文件都写明了 emoji 的初始意思,但到广大用户手里后,解释权不一定在设计者自己了。
你或许不知道,「男妈妈」emoji 的原意如此直白——「腹部肿胀的男人」,除了代表跨性别男性等群体,其实也可以传达吃撑了的意思。
也有设计者在 emoji 普及后才发现,考虑得不够周密,自己的心血被大多数用户误解了,但悔之晚矣。
日本的「温泉」emoji,被很多外国人看成了热茶、热汤甚至餐厅。日本政府痛定思痛,举办东京奥运会前就考虑往里面再加三个泡澡的人,但目前也没能推行,Unicode 联盟一般也不会接受 emoji 的底层更新。
「书呆子」emoji 存在类似的问题,被代表了多年的用户回过味来,才发现了不对劲。「书呆子」最初的各个版本,几乎都戴着眼镜、长着龅牙,但考虑到涉嫌刻板印象,Google、Meta 等去掉了龅牙,但苹果、三星、微软等仍然沿用龅牙设计。
2023 年 11 月,英国一名 10 岁的男孩对 iPhone 的「书呆子」emoji 心生不满,觉得它把戴眼镜的人描绘成了兔子或者老鼠的模样,并发起了线上请愿,要求苹果做出调整,但尚未得到回应。
和年年更新的流行语类似,emoji 不孤立存在,跟随文化而迭代,普通的 emoji 也可能在某种语境下造成冒犯。
让韩国男性破防、涉嫌嘲笑某部位尺寸的「捏手」emoji,2023 年闹出了很多风风雨雨,一家动画工作室还被逼道歉。不管是游戏宣传片、广告海报还是日本动漫,只要有一点嫌疑的,都遭到了他们显微镜扫射和集体声讨。
其实,找到「捏手」emoji 官方说明文件可以发现,它确实有表示某物小或少的意思,比如钱包不鼓、时间不多、离当场去世就差一点点。
只是情绪激动的韩国网友又将它送到了艺术的新高度,从此「捏手」emoji 泛指变成了特指,是进军韩国市场不得不避让的「那个手势」。一劳永逸的办法,可能只有不画手了。
文字通货膨胀了,emoji 也不能让人好好说话了
emoji 其实还有一个「远方表亲」emoticon,后者起源于美国,是「情绪」(emotion)和「图标」(icon)的组合词。
1982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家 Scott Fahlman 用标点符号创造出的 :-) 和 :-(,被视为 emoji 的纯文本「祖师爷」。
Scott 看到,发帖人有时候会和他人起冲突,因而建议用 :-) 表示笑脸,表示开玩笑或者讽刺,用 :-( 表示哭脸,用在严肃的消息,减少误读的情况。
虽然 emoji 和 emoticon 起源不同,但都可以看作互联网时代的「象形文字」,融合了图像和文字的特性,可以更生动地在聊天时表达微妙的情感。
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初衷是用来让人「好好说话」,在无法面对面的时候,为短信或电子邮件弥补了不足。曾有研究者指出,「积极的 emoji 就像录音设备上闪烁的灯」。
现在的我们又有了更加生动的自制动图和表情包,但出发点很好的计算机科学家没有想到,人们越来越不能好好说话了。
很多互联网行业的打工人,很可能患有「文字讨好症」,对谁都尊称老师,「收到」后面跟着「~」,结尾能用「啦」就不用「了」,如果对面是领导的话,再加上「抱拳」和「玫瑰」。
以前 emoji 是用来填补情绪,现在似乎是在表演和再造情绪,谁没有过回复一串「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满脸冷漠的时候?当一个词被用得多了,反而不够真诚,要发明新的表达或者重复更多次,才能显得自己不那么敷衍。
我们已经离不开 emoji,未必是让自己更友好,而是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友好。
国外也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办公沟通软件 Slack 基于 9000 多名受访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没有 emoji,信息就显得不完整。
图片来自:Slack
同时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借表情包发疯才是主旋律,那似乎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社交媒体的算法也在导向这个结果,大家都带着情绪上网,观点和立场太多,而事实太少。
Facebook 的研究发现,人在愤怒的时候,会更积极地回帖、消费、点击广告。在微博也常常看见一些点赞数很低、回复数很多的「升血压」评论,让人看到乳腺增生。
大概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表情,微博 emoji 怎么看都是「脸上笑嘻嘻心里 mmp」。
不管从日常交流还是法庭判例层面,emoji 已经脱离了最初的「所见即所得」,要么毫无意义,要么万物皆可阴阳。
回归初衷,它本该是互联网的通用语言,用于更好地传递信息,但现在风险有余,作用不足。互联网非法外之地,emoji 很贵,请不要让人误会。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gzMTAwODI0MA==&mid=2652321051&idx=1&sn=984a97f2d29e21896e759fb8f6fa1f6d&chksm=9abbca69125557a780151e610f277e697b94cfcadfeb7e7212bdd27ea22cc9f17cae755a00b2&scene=0&xtrack=1#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