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之前,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将事倍功半,使用RPA工具也是这样,而基于其特性,一般目标都会围绕以下一点或者几点展开:减轻员工工作量的压力,加速流程,提高数据准确性,提高流程可追溯性。
那么反过来看,遇到什么样的痛点时可以考虑RPA呢?那就是员工重复工作量大,流程缓慢以及数据时常录入错误等,其中工作量压力和其他痛点往往是相关的,如果工作量很小,往往其他问题也不会很大。
所以在第一次接触RPA工具时,应当以节省工作量为主要目标,并且工作量是一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标准,领导更容易看见成效,而员工的体验也会比较直观。在熟悉RPA工具的效果之后再专注体现其他部分的价值可能更加合理。
RPA灵活性很高,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我们不可能第一次使用RPA就去调研所有场景,必须有的放矢,而基于前文的分析,首先应当把目标放在节省工作量上,故而相匹配的场景就会是当前人工工作量大的流程。
哪些流程工作量比较大呢?无论是频率高还是单次耗时长都可以称得上工作量大,故而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做调研,无论是以调研问卷的方式还是当面访谈,都应当以这两个问题为核心:
事实上,初步收集场景列表时,要确认的是场景的以下信息:
从场景列表中挑出价值高的,可行性强的场景后,就可以深入调研以确认实施顺序了
在深入调研,了解人工操作的详细步骤时,应该细到每一个动作,例如操作SAP就可能包括:打开SAP GUI,双击目标系统,在登录框输入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
有了这些步骤之后,如果该步骤涉及数据,还需要标明数据来源,例如创建销售订单时需要填写的数据很多,有些来自Excel,有些来自其他系统,所以最好是每个数据字段都标明来源
确定了步骤和数据来源后,其实我们就可以大概分析出流程耗时长的根本原因了,有些时候需要的数据没有接口所以只能选择RPA;有些时候是因为数据来自照片或者不规则的对账单,无法通过系统识别;有些时候是因为开发力量有限暂时还没有实现自动化。
在真正启动开发流程之前,还有几件事需要额外考虑。
首先是启动方式。RPA一般分为手动启动和自动启动,但对RPA真正熟悉之前,推荐使用一台RPA专用电脑加上手动启动的方式来部署机器人,这样能避免用户电脑环境的复杂性,同时可以对RPA流程保持人工观察,在确认运行稳定之后再切换至定时/API启动。等大家对RPA的运行模式都熟悉了,再将机器人分配给用户自用电脑去使用,否则的话很容易出现运行不稳等问题,导致大家对新技术快速失去信心。
其次是错误处理机制,流程发生通用错误时是否需要通知IT管理员,还是先通知业务用户,通知的方式是邮件还是钉钉,企微等
最后是流程痕迹的保存,可以以本地文件或者系统日志的方式记录流程涉及的数据,来保证所有痕迹都是可追溯的。
选择适合的RPA自动化场景是成功实施RPA的第一步。通过了解业务流程、评估规模和频率、确定规则性和标准性、识别人工错误和审查任务、考虑ROI和投资回报,您将能够明智地选择自动化的任务,为您带来显著的效益。祝您在RPA的旅程中取得圆满成功!
关于本文内容有任何问题或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如果时间紧迫,也可以直接联系到我 [email protected],感谢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