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简史|PowerPC 10:烽火连天 颓势初显(下)
2023-12-11 19:46:46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1 收藏

PowerPC 在嵌入式、超算等领域再次崭露头角,面对英特尔的多媒体指令集 SSE 也力压一筹。只可惜,这大概是 PowerPC 阵营的最后一次大胜了,随着 500MHz G4 的交付事故,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已然快走到尽头。

前文提要:乔布斯鼓吹的 G3 受到了英特尔的奋起直追,摩托罗拉自身的财务困局则为 PowerPC 阵营增添了变数。局势紧张之际,IBM 取得铜互联工艺突破,让苹果扳回一局,更让 PowerPC 成功「破圈」飞向太空。

 

以小见大

除了在工艺和航天领域大有长进,PowerPC 还相继推出了随着专用于嵌入式、支持 64 位且更易定制化的 Book E 标准,以及 PowerPC 405 和 440 系列。高低搭配,PowerPC 在嵌入式、超算等领域再次崭露头角。

不同于此前 PowerPC 项目由驻扎在萨默塞特的 IBM、Motorola 工程师合力领导完成,新的嵌入式项目一直由 Thomas Sartorius 一人在 IBM 统筹安排。这位杰出的芯片架构师将带领 PowerPC 400 系列走向辉煌。

Thomas Sartorius,曾任 PowerPC 400 系列的首席架构师,后又为高通骁龙系列的首席架构师

先看 PowerPC 405 核心,其代表芯片 PowerPC 405GP 于 1999 年发布,在架构设计上有了大幅改进,首次加入了 CoreConnect 总线,其由处理器本地总线、片上外设总线构成,从此奠定了未来嵌入式 PowerPC 内外总线的基础架构。为了扩大影响力,IBM 将 CoreConnect 免费、免版税提供给工具供应商、核心 IP 公司和芯片开发公司。

405GP 的架构图,其最大的改进是加入了一系列外设控制器以及 64bit 的 CoreConnect 总线

而在性能层面,405GP 也大幅改进,相比前代 403 仅为 50MHz 的频率,其能在 200MHz 下运行。IBM 宣称其运行速度比前代快了 3 倍,并且在 250nm 工艺生产时,Die 面积仅为 49mm²,整体功耗只有 1.1W。

PowerPC 405GP(左)及其 Die shot(右)

这样一款单颗芯片售价仅 41 美元的高性价比芯片带来了新一轮采购热潮。小到 Dilog、Dreambox 等各种品牌的机顶盒、大到用于服务器的磁带库控制卡,甚至 PlayStation 2 slim 中的 I/O 控制器上,到处都有 PowerPC 405GP 的身影。

使用 PowerPC 405GP 的 Dilog DT 550 机顶盒(左)以及 SUN 的 StorageTek SL8500(右)

PowerPC 405 已经足够惊艳,其后于 1999 年推出的 PowerPC 440 核心则更上一层楼,其代表产品 PowerPC 440GP 最初就能在 400 MHz 下运行(后来最高可达 800MHz),已与新 G3 不相上下,性能相比 405GP 更是有了三倍提升。

440 的内部也有了大升级。不仅支持 DDR 内存、处理器本地总线由 64bit 升至 128bit,带宽翻倍,微架构流水线级数提升至七级,使之更容易在高频下运行,64KB 的 L1 缓存容量甚至等同于 G3,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标量、乱序的桌面级核心。

PowerPC 440GP 的内部结构(右)及其 440 内核(左)

而在功耗、成本方面,得益于 180nm 铜互联工艺,在 400MHz 运行时功耗只有 1.4W,Die 面积由于去除了浮点单元仅为 59mm²,单芯片售价低于 100 美元。

用于苹果 Xserve 的 PowerPC 440SPe(左)及 440GP 的 Die shot(右)

如此强大的芯片让各界为之疯狂,PowerPC 440 系列成为了 IBM 最受欢迎的嵌入式芯片之一,并赢得「微处理器报告」杂志的「1999 年进步最大的嵌入式架构奖」,采用它的设备不计其数。

整个 1999 年,IBM 与 Motorola 分别卖出 500 万、共 1000 万枚嵌入式芯片,是 1998 年 490 万的两倍多,1997 年 350 万的近三倍。

但显然 IBM 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一大批超级计算机正席卷而来。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IBM 自家的蓝色基因系列。在首款 L 系列产品中,IBM 别出心裁的将两块 700MHz 的 PowerPC 440 放在同一主板上。超宽的总线让对称多处理成为可能,一台 16 层蓝色基因 L 机架就囊括了整整 1024 个计算节点。

包含两个计算节点的计算卡(左)及其机架一层所容纳的 16 张计算卡(右)

2004 年 11 月,一个包含 16 台机架的蓝色基因击败 NEC 的地球模拟器,成功摘得「世界上最快计算机」这一桂冠,并保持了三年多,直至 2008 年 6 月才屈居第二。此时,其机架数量已为 104 台,峰值算力已达 596 Tflops 之巨。

蓝色基因 P 对算力的暴力堆砌

而第二代蓝色基因 P 系列则如法炮制,一个计算节点包含了 4 颗 PowerPC 450(经过稍微修改的 PowerPC 440),峰值性能高达 13.6 Gflops,甚至被用于模拟大约 1% 的人类大脑皮层。

蓝色基因 P 超级计算机

在赢得举世瞩目性能的同时,IBM 表示这款超算达到了 371 Mflops/W 的惊人能效,在能效榜中排名第一。

2007 年 11 月的超算能耗比榜单,可见蓝色基因 P 系列包揽了前五名

超算的性能,尽在手中

1999 年 8 月,在 Seybold 研讨会上,乔布斯意气风发。在回顾了近 8 个月来 PowerMac G3 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后,用一句 What’s next 预示新产品即将到来——而接下来的幻灯片却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给你超算的性能

只见一个巨型超级计算机展现在众人眼前。乔布斯表示,随着多媒体的盛行,图片编辑、视频编码等任务对性能的需求已经动辄数十亿的运算量,与航天局、中情局等国家机关以前的需求相比肩:以前单纯的整数、浮点单元已经难以应付如此庞大的数据流,急需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

先发制人

只不过,更早意识到了这一点的,是对面的英特尔。在大家都还在比较纯粹的整数、浮点性能时,英特尔率先于 1996 年宣布了 MMX 拓展指令以及 MMX 单元,又于 1999 年 2 月发布了全新的奔腾 III 芯片。与此同时,营销机器全面启动,砸下了近 3 亿美元来说服开发者重写软件以利用 SIMD 单元。在其不遗余力的宣传下,奔腾 III 在发售时已经有 300 个软件适配完成,让拓展指令对多媒体加速的必要性家喻户晓,在这场多媒体战争中已先下一城。

使用 Slot 1 插槽的奔腾 III

分道扬镳

反观 PowerPC 阵营,在多媒体的拓展指令方面的发展却坎坷不堪。为了应对英特尔 MMX 指令的强大优势,萨默塞特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也早早地开始研发专属于 PowerPC 的 SIMD 指令,Motorola 称之为 Altivec,IBM 称为 VMX,苹果称为 Velocity Engine。

不过,在 AIM 联盟中,IBM 对此却并未像其他两家那样上心。毕竟,其 POWER 系列产品主要面对的是服务器等大型机市场,对能够加速多媒体的拓展指令兴趣不大。然而,过去几年 IBM 大量精力又都被用在了 PowerPC 研发上,POWER 项目屡次拖延:POWER3 等了整整五年才于 1998 年发布,且频率欠佳、性能堪忧,难以与 21264 等竞品相提并论。对 Velocity Engine 这种 IBM 不感兴趣的领域,他们实在不想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POWER3 及其 Die shot,初代频率只有 200MHz
击败棋王的「Deep Blue」超级计算机,配备有 30 个 200MHz 的 PowerPC 604e

随着双方在这方面的分歧越来越大,1998 年 5 月 17 日,即乔布斯否认 AIM 内部有矛盾的两个月后,Motorola 把 IBM 撇在一边,单方面宣布了 PowerPC 新芯片的计划,一个月后,IBM 与 Motorola 正式分道扬镳:IBM 将萨默塞特的股份全数售给了 Motorola,自身则退出新芯片的研发,全力以赴设计 POWER4,只负责继续给苹果提供各种工艺下的 PowerPC G3。

IBM 的退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被 Motorola 全资拥有后,象征 AIM 联盟的萨默塞特研发中心淡出历史长河,再不被媒体关注、不被人提起,最终在 Motorola 重组、拆分的风风雨雨中逐渐停止运营。至此,能推进 PowerPC 向前的只有苹果与 Motorola 了。

讽刺的是,面对巨变,双方在新闻稿中都表现得极为冷静,声称将继续支持 PowerPC 的发展,市场也认为这一做法三全其美:消息放出后,苹果、IBM、Motorola 的股价均有上涨。

画面切回乔布斯的幻灯片。IBM 的中途退出影响了新芯片的研发进程,而今,一年多之后,萨默塞特研发中心遗作的 PowerPC G4 虽迟但到,与英特尔奔腾 III 的恶战即将到来。

多媒体之争

英特尔奔腾 III 虽然依旧采用从奔腾 Pro 一脉相承来的 P6,但为了加强其在多媒体领域的话语权,加入了全新的 SSE 指令集(为了赶时髦称为「Internet SSE」),相比 MMX 有了极大增强。

奔腾 III、II 与 Pro 的对比,可见微架构几乎没变,主要变化在于增加多媒体扩展指令

之前英特尔的 MMX 指令虽然已经「技惊四座」,但仍存在诸多缺陷:不能加速浮点运算,只能进行整数运算,且宽度只有 64bit,并且运行时要占用 8 个 80bit 的浮点寄存器,即 MMX 指令与浮点指令无法同时执行,效率低下。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rime/story/ppc-history-10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