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阴影之下的中国社会
2023-10-23 00:5:19 Author: www.solidot.org(查看原文) 阅读量:18 收藏

MIT 斯隆商学院的黄亚生教授谈论了科举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今年有近 1300 万人参加高考,约 260 万人参加公务员考试(录取名额只有 3.71 万个)。高考和公考都源自隋朝的科举,清朝在 1905 年将其废除。在这之前,科举是帝国官僚机构的主要选拔途径。科举纯粹是背诵,是基于儒家经典。而儒家经典有 40 万个字和短语,男孩通常 3-5 岁起就开始背诵。科举只对男性开放,竞争非常激烈,明代有 100 万人定期参加各级资格考试,只有 400 人进入最后的会试。明代乡试的平均通过率为 4%,比被哈佛录取还要难。科举产生的文凭主义今天仍然盛行,很多官员都声称拥有博士学位。科举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需要男性人口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认知投资。国家垄断了最好的人力资本,间接剥夺了社会获得人才的机会,巩固了帝国的专制制度。科举是早熟的产物,是反流动性的流动渠道,将所有的向上流动性集中在国家所占有的一个渠道内。社会被排挤,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本,社会开始萎缩。这是专制力量的根源。科举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在明朝真正的文盲可能少之又少。但与此同时,帝国从未出现过有组织的知识学派,类似英国皇家学会之类的机构。宋朝的东林书院随着起创办人的去世而消失,明朝的东林党被宦官镇压,只存在了 22 年。帝国有很多知识分子,但缺乏知识阶级。科举是中国不成熟社会的早熟产物,它垄断了考生的时间和精力。明朝的数据显示,通过会试的考生平均年龄为 32 岁,而当时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要比今天短得多。以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5日)为例,他 34 岁通过乡试,59 岁才考取进士,64 岁去世。对他以及许多人来说,科举是一生的事业。

https://aeon.co/essays/why-chinese-minds-still-bear-the-long-shadow-of-keju


文章来源: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76413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