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意 162|少数派的编辑们最近买了啥?
2023-10-19 17:38:38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2 收藏

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路中南:Anker 胶囊充电宝 Type-C 版

  • 购买渠道:天猫自购
  • 参考价格:¥150

我其实很早就种草了 Lightning 版,但是想到 iPhone 迟早 C 口化就准备等等,结果前几天一看早就上了,下单了一黑一白两款,还凑单买了他们家支架版的 MagSafe 无线磁吸充电宝(也挺推荐的:支架的使用场景比我想象的广泛;而且可以搭配 Standby 新功能;充电 C 口在侧面,可以常驻桌面当充电支架使用)。

买的时候觉得这个是超便携、不用另外带线还可以边充边用的充电宝,这效率不比什么 MagSafe 要高?但收到货之后「边充边用」这一点幻想有些破灭,比我预想的要大一些也重一些,重心下沉不少,而且也无法平放在桌面上。边充边用的话也不是不行,对于握持不是很稳的手机要用上双手才会稳固,同时会感觉这胶囊充电宝有些突兀,没办法像超小型移动电源或 MagSafe 无线充电那样整体性强。

我购买之前就有朋友劝我:与其幻想它边充边用,不如返璞归真、从包里延出一根线给手机充电,毕竟手机本身就已经很难拿了。我认为有道理,供派友们参考。

如果说这点小失望是因为我购买前的预期管理问题,那么后面它带给我的惊喜也同理。这款充电宝好玩就好玩在它自带的 C 口不分公母均可以同时输入输出。这一点在宣传图上也有展示:

买的时候没有想很多,买回来后意识到这个特性本质上就是 C 口宇宙的任意「转接器」:比如挂在 C 口充电器上,再延出一根线,这样出门的时候可以确保设备都充满电,有点类似 Anker 能量棒分拆了的感觉;这样出门的时候可以确保胶囊充电宝是一定满电的,毕竟这种便携向的充电宝本身容量就不高,出门用的时候如果不是满电状态的话就更鸡肋了。

另一种用法是「增加一切可边充边用电器的电量」。比如之前购买的一些桌上用小风扇,本体是用电池供电的,夏天的时候会放在餐桌上使用,但总有电量不济的问题;再比如电推子这种很容易被遗忘的设备,往往要用的时候没有电还挺烦人的,这个时候接上个胶囊充电宝先应急也没啥问题。

@一只索狗:Oisle Apple Watch 便携充电器

  • 购买渠道:淘宝自购
  • 参考价格:¥69

我目前正在佩戴的是 Apple Watch S7,在家里使用搭配原装的充电器可以实现快充,非常的方便快捷,而出门的时候原装线缆却不是那么的便携,所以我一直使用的是线头分离形态的 Apple Watch 充电器,虽说没了快充功率也就在 2W 左右,但出门在外能充到比能充快重要很多。恰好之前使用的那款产品坏掉,于是就购入了这款类似形态的 Oisle Apple Watch 便携充电器。

这款充电器依旧采用了线头分离的设计,主体只有充电板,插入 Lightning 接口进行供电,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点是,它在保持了体积小巧的同时做成了一个挂饰的形态,而挂绳竟然是一条 USB-A to Lightning 的便携数据线,尽管我更习惯用自己的线,但这种有备无患的复合形态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应个急。

@Lotta:咖啡糖

  • 入手渠道:淘宝自购
  • 入手价格:¥12.9

我算不上是一个爱吃糖的人,许多糖果对我来说都显得过分甜腻,甚至就连许多人特别钟爱的「白色恋人」对我来说都有点太甜了。这也导致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适合吃糖的人,直到前段时间尝到了这款咖啡糖,似乎又唤醒了我对糖果的记忆。

不久前偶然间在朋友家吃到了这个咖啡糖,当时就觉得味道不错,咖啡味浓郁又不至于太甜,朋友当即抓了一把给我,吃完后我就去淘宝上找到了同款咖啡糖,是产地在广东汕头的香港品牌糖田米田。糖的外型类似咖啡豆,香味非常浓郁,作为不会粘牙的硬糖,非常适合餐后含来清口,特别是在吃了带蒜味等味道比较大的食物后,可以很好地起到遮掩味道的作用;也很适合馋咖啡味又不敢一天五杯的人群(bushi。

这款咖啡糖一共有 6 种味道,出于好奇,我选择了的混口口味。不同口味的糖果味道分明,比如酸奶柠绿味可以清晰地品尝到咖啡味中混着一点酸奶和柠檬的酸甜(虽然我不喜欢这个味道),不会像有的糖果那样虽然写着不同味道,但放到嘴里却总是相似的甜腻。我个人比较喜欢黑咖啡味和原味,因为咖啡味更浓郁,和其他口味比起来甜度也没那么明显。

一袋里面有 100 多颗糖,个人感觉 19.9 元 / 袋的售价还是挺划算的。除了我买的混合口味外,单一口味也是一样的价格。对于和我一样不喜欢那种「甜腻」味,又吃腻了传统的薄荷清口糖的人,这款咖啡糖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尝试的。

@Tp:一些小玩具

此前与女朋友在逛一些中古店的时候,经常能在店里看到一些有趣的小玩具,这些小玩具往往都有着「一眼种草」的属性。最近在淘宝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此前关注过的一些小玩具都能以合适的价格入手。于是在某个冲动的夜晚,我按下了「立即购买」的按钮。

假面骑士 66 Action 系列

  • 入手渠道:淘宝
  • 入手价格:平均 ¥30 左右一只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陆续接触过不同价位的假面骑士小比例可动人偶,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让我特别满意的存在。下到食玩的掌动系列,上到 S.H.Figuarts 的真骨雕系列,要么就是廉价感十足,要么就是太过金贵让人不敢把玩。直到发现已经停产的 66 Action 系列,反而让我有种「一见倾心」的感觉。在 6.6cm 的高度下,不但有相对可爱的头身比,全身的可动关节也基本都配齐了。在入手之后,它的体验确实还挺惊艳的。

66 Action 在造型上基本做到了对角色的还原,大体上的印象色并没有缺失。部分细节的分色也在零件表面留有起伏,简单补色就能获得非常不错的效果。但令我最惊讶的,要数角色复眼处所使用的透明零件了。在如今占据主流的掌动、装动等低端可动系列上,可是几乎见不到透明零件的,透明零件 + 内部银漆打底所呈现质感要远远好于简单的涂装。

左:补色前,右:补色后

在可动设计方面,66 Action 虽然推出的数量不多,但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变化的。光是我入手的 4 只,可动设计都有所不同。登场于第一弹的 Decade,肩膀关节采用了类哑铃球的关节,提供了小范围的前后摆动幅度,第三弹的 Eternal 则取消了这个设计。第四弹的 Drive 则优化了脚部关节,极大地提升了左右的接地性,并且在大臂增加了平转关节,到了第六弹的 Kuuga 则在此基础上将肩甲改为了嵌套式设计,并且还加入了腰部的前后关节,对造型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可动设计的进步意味着可以摆出更多造型。早期的 Decade 因为可动表现一般,基本只能摆出不同的站姿,而到了 Drive、Kuuga 则可以轻松摆出各自的标志性动作。

比较可惜的是,这个系列只出到第 7 弹就销声匿迹了。所幸 66 Action 目前的价格并没有被炒得太高,如果有喜欢的角色,倒是也可以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入手一只把玩一番。

孩之宝 BOTBOTS 盲盒

  • 入手渠道:淘宝
  • 入手价格:¥6.9 / 只

这个系列是我无意中在首页刷到的一个小玩具,简单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它居然是《变形金刚》IP 下的衍生作品。在设定上,这些被称为 BOTBOTS 的机器人原本是某家购物中心里的商品,在某次意外中变成了可以转换形态的机器人。正因为 BOTBOTS 可以是爆米花、相机、电脑,甚至是马桶搋子等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孩之宝在每一系列的 BOTBOTS 玩具中都塞进了数十款可供收集的形态。

BOTBOTS 的变形结构非常简单,基本在 3-5 步之间就能完成变形,每个机器人在变形的设计上也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单反相机的变形则是将右侧机身和镜头变成左右手,左侧机身则变成左右脚,掀起镜头就能看到机器人的脸,还是挺有趣的。

相比起它的变形玩法,它最吸引我的其实是「小巧摆件」的属性。因为设计取材自真实物品,所以一堆 BOTBOTS 摆在一起并不显违和,比如爆米花 + 可乐,就足够让人联想出一幅电影院的画面。再加上变形之后彼此之间还能有所互动,平时拍照的时候拿来当小道具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对了,虽然 BOTBOTS 并没有严格的比例大小,但实测非常适合 6 寸可动人偶,尤其是一些非写实比例的。比如我在 新玩意 0928 写过的这只人偶就非常适合,由于本身并非写实比例,因此相机即便有些大也并不显违和,反而给人带来一种真实之外的可爱感。

因为 BOTBOTS 采用了盲盒的形式,对于想要收全套的玩家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主要是淘宝店家库存不足的压力)但如果只是买一些来简单把玩一番,6.9 一只的价格可以说是非常亲民了。同时在售的还有 5 只的套装,其中 4 只为特定款式,还有一只以盲盒形式发售,单只的平均价格会更低。

@PlatyHsu:立式双槽笔记本支架

  • 入手渠道:1688
  • 参考价格:¥35 - 45

立式笔记本支架是很经典的配件了,主要面向长期合盖使用笔记本的场景,最初定位还不低。例如,知名苹果配件厂商 Twelve South 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为 MacBook 做的立式支架 BookArc。只是这种支架后来被大量仿制,才变成了如今几十块随便买的寻常配件,还出现了能支起多个设备的双槽、三槽设计。

但常见立式支架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卡槽的宽度是固定的,因此只能用于有限型号的设备,否则就放不进或夹不稳。后来一些改进型号加入了螺丝或卡扣固定的可调节卡槽,但操作起来仍然比较麻烦,也不容易调到合适的松紧程度。因此,我之前买过的立式支架都没能服役太久,随着设备更换就去吃灰了。

最近又想把桌面上东倒西歪的几台笔记本和平板收纳一下,于是去搜了搜,结果意外发现了这个又土又聪明的设计:

显然,这个设计最聪明的地方在于把卡槽的侧翼变成了一个「夹子」,当放进设备时,底部的横杆被重力压下,牵动侧翼向中间收紧,夹住设备。这样,既实现了可变宽度,又省去了手动调节。除了有两个这样的卡槽,两侧还额外延伸出一个凹槽,正好可以横放一台手机(并且倾斜角度可以触发 iOS 17 的横屏组件),确实是没浪费一点空间。虽然这种三无产品的发源一般不可考,但不管是谁想出来的,我觉得都值得脱帽致敬……

至于为什么又说「土」,其实并无贬义,主要是为了反映它在设计上不加掩饰的实用主义。这个支架几乎没有在功能层面之外上下任何工夫:从头到脚都是塑料材质,拿在手上轻飘飘的;侧面和底部的活动组件直接裸露在外,看起来张牙舞爪,只是因为使用中会被设备挡住才不那么明显。试想如果换一个更注重设计的品牌来做,大概会换用更多金属材料,将底座部分包裹起来,形成更一体化的视觉效果。当然,那种做法的价格可能就直接高一个数量级了,所以土有土的开心。

关于购买渠道,这种产品在 1688 和淘宝上都可以搜到,但似乎因为主要是做跨境渠道,卖家数量不多;取决于商家,可能会找到卡槽数、配色、尺寸各有差异的规格。1688 上的价格大多是 35—45 元,较贵的是因为涂了一层金属漆(建议多花这几块钱因为确实卖相好一点);但一般不包邮,并且需要两件起订(但可以随便找一个同店里的便宜玩意凑单,或者安利给朋友拼单)。如果在淘宝上,虽然能包邮,但一般会直接贵二三十,并不划算。(美亚卖 25 刀,不客气。)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83702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