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群讨论 | 降价后的应用,买还是不买?
2019-11-28 19:00:54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87 收藏

Matrix 群讨论 | 降价后的应用,买还是不买?

在第 20 场「和派聊聊」Matrix 作者群讨论活动中,作者们分享了自己如何关注降价的服务和软件,在出现订阅制、应用平均价格增高、值得关注的新 App 越来越少的今天,他们如何看待 App 消费这件事?机器人为大家整理了本次讨论活动的精选内容,一起来看看。

> 大家也可以到「和派聊聊」讨论文章 的评论区详细推荐你现在对于 App 的看法,或者是值得分享的好价应用。参与讨论,还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 50 元京东 E 卡。

@Brick713:工具类应用最乐意付费

🔗 查看 TA 的作品

自从工作后限免和降价现在关注的少了,毕竟不像当年穷学生时代那样了,有了自己的收入后碰到使用的 App 就直接买了,感觉犹豫的会把它加入 Google Play 的心愿单中,等降价再入。

对于开发商的各种促销我觉得是划算的,拿我自己来说我会在双十一黑五的时候买一些软件和续费一些订阅服务,比如 AdGuardMWebReederEvernote 等等。在促销时期还是能省不少钱的。

我自己在买应用的时候,最先考虑的就是实用性,工具类的应用我是最乐意付费的,因为这些应用是必备的,比如 绿色守护捐赠版钛备份 等等,其他的应用我基本上不会付费。我自己是个非手游玩家,移动端的任何游戏我几乎不碰,少数是玩一阵子就搁置了,所以不太会在手游上花钱。

因为历年黑五和双十一基本上把该收的 App 都收了,今年的话可能会买 Poweramp 或者 Pulsar 这两款 Android 播放器的 Pro 版本,因为流媒体版权的问题,必须下很多应用才能听全歌,今年逐步回到从前自己手动管理歌曲,这两个应用对我来说还是需要的。

@Clyde:买应用大多数是冲动消费

🔗查看 TA 的作品

限免当然是会收的,白给收集喜加一为什么不关注,万一哪天发现能用上恰好自己已经「买」了岂不是意外惊喜?🤦‍♂️

降价/限免是基本不看的,就算 AppSales 有推送。Android 平台该买的应用我都买了,一次又一次发现降价的都是我看不上,久而久之 AppSales 的推送就直接清除不看了……

促销活动不划算,根据 Google 的计算方法,首发定价不叫定价,感恩节、黑五和圣诞促销才是真实价格。

买 App 其实大多数都是冲动消费,在定价本身不高的前提下,颜值高的应用、对胃口的游戏,几乎都是必买,买了不仅能为 Play Points 攒攒分,还能为家庭组成员的共享库「喜加一」(毕竟都夸我的家庭组是 Google Play Clyde Pass)。

今年黑五真没看到什么想买的应用,事实上 Android 应用打折的都好少,倒是刚刚上架的 GRID: Autosport 很想买,可惜首发定价 9.99 刀有点贵,等等我上面说首发定价什么来着🌚……没错,我就是等等党。

(机器人🤖️:群讨论结束的当晚,Clyde 就已经入手了这款游戏。)

@UnnamedRoy:不花钱买,只用开源应用

🔗查看 TA 的作品

统统不关注。

首先我从不花钱买 App。虽然用着 Mac,但我作为(原)程序员除了浏览器和微信,所有工具都是用命令行下开源的。那我自然不会关心什么限免。

普通商品的降价我也不追,只在双十一和过年这些肯定有优惠的日子进行线上或线下的大肆采购。平常被种草了会自我解毒,因此不至于买到高溢价的东西。

就好像我以前沉迷少数派,折腾一大圈提升效率节省出来的时间大多又浪费回了方法本身。追逐优惠信息却消耗了时间精力,这让我觉得并不划算。人到中年我想专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stevapple:买 App 前先扪心自问

🔗查看 TA 的作品

限免?当然是要关注的。

最初关注限免只有两个目的:短期是满足喜+1 的快感,短期是囤 App 应对自己没有支付方式、无法购买付费 App 的不足。印象特别清楚,当时用的主要 App 是搞趣网和金山每日免费。后来还有(还未转型自媒体的)AppSo。

当年囤的 App 有什么特点?在那个订阅制还未成主流的年代,很多 App 限免的原因都是:开发者实在懒得维护了,或者用户实在太少了。当年限免囤到的 App 里,现在还在使用的几乎不存在,能用的大多只剩了游戏。倒不是因为开发者不够良心,而是行业的竞争太激烈,洗牌太无情了。

后来终于有了支付宝、银行卡,就开始关注「降价」信息了。Price Tag 这样的历史价格软件帮了很大的忙。一般遇到「比较香」的 App 降价信息,我都会问自己:

  • 我用得到它么?这是不是伪需求?
  • 它值得我付费么?有没有更好用的免费或低价 App?
  • 它的口碑怎么样?还有哪些痛点待解决?
  • 它的降价频率有多高,我真的需要这次降价期间购买吗?
  • 这次降价是史低吗?往年这个时间是否有降价,降价力度是不是最高的?

关于第一、二点,需求判断因人而异。在功能相近的情况下,我更愿意为界面更美观、更新更频繁、用户数量更多的 App 付费,即使价格可能更高。这样一来,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更容易被解决(通过用户社区或者给开发者发邮件),更养眼、效率也更高。

第四、五点:历史规律,这可能是很多人会忽略的。通过查看降价频率,我可以将一些不紧迫的需求适当延后购买。一般而言,如果一个 App 每次折扣幅度越来越小或者很少打折,那就直接买了吧。如果折扣很频繁而且力度不一,那么达到史低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心买下。此外,如果折扣越来越频繁,或者力度越来越大,就需要掂量:万一跑路了呢?

特别地,需要警惕「内购」陷阱。确实有一部分 App 虽然收费,但部分宣传的特色功能还需要内购或订阅,无内购的体验甚至不如其他免费 App。这些 App 当然不会吸引到很多付费购买本体的用户,但可以通过频繁限免或超低价「忽悠」到新用户,然后诱导用户为内购额外掏腰包。

此外,还需要关注很多新 App 上架的信息。这可能有点跑题,但是,很多 App 的首发价格往往可以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是永久)保持史低,尤其是一些从不打折的 App。如果开发商口碑良好(包括稳定的功能更新和 bug 修复频率,用户支持响应及时有效,过往 App 「破发」较晚等),App 定位也契合需求,不如在首发就予以支持。

P.S. 人体解剖学图谱 是我见过的幅度最猛的降价之一,作为一个医学类专业 App 竟然可以雄踞 App Store 付费榜榜首数日。但就当大家觉得这是圈了钱就跑路或是永久降价的前奏时,开发者竟然在几周后恢复了原价并且一直保持更新到今日……

@HarveyJanson:应用配齐,游戏继续

🔗查看 TA 的作品

降价和限免太久没关注过了…原因有很多方面吧。首先是国区付款手段开放之后,不用充卡就可以直接买 App 了,自然限免就没那么关注了;其次就是 App 中影响力集中导致最好用的 App 就那几款,这么多年来逐渐都配齐了,甚至觉得新 App 都没有必要了,自然也不会去格外关注什么 App 在降价/限免了。

但这是 App(狭义)啦,游戏还是会继续紧盯降价/限免的😂毕竟一来价格不在一个段位,二来能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自然是希望损失越小越好。除了某些游戏可以无脑原价预定终极版,其他的估计就只能等降价的时候了。

@張奕源 Nick:专注播客和音讯制作

🔗查看 TA 的作品

我來借勢安利一個 黑五大包 吧,群裏有做播客或者音訊製作的少年們抓緊入一波。

這個包裏包含了我超推薦的 RX 系列插件,幾乎每個都超好用。

@思考问题的熊:物有所值即可

🔗查看 TA 的作品

现在日常重度使用的服务和工具已经比较固定,可能不超过 10 个吧。一部分是买断制的不涉及限免和降价问题,其它一部分其实基本上已经摸清了降价的套路,国内主要的几个时间点就是双十一,年初,年末和开学季。一般会在这几个时间点留意一下官方推送。比如现在在用的 Xmind ZEN 是某次开学季有优惠当时入手两年,微博会员就是每年双十一在某宝上五折买一次等等。国外的几个时间点就是黑五前后以及年初,比如 inoreader 就是去年年初有一次比较大的优惠。另外几个非常重度使用的应用其实买着买着现在已经屯了三五年的高级会员。对于新上手的应用和一些订阅服务,主要关注的就是教育优惠或者拼车。

其实现在应该不存在关不关住应用降价限免的困扰,在我派的圈子里,很多关于应用价格变动的信息,想不知道都比较难。

软件和工具终究是拿来用的,我个人的观念是只要物有所值就可以。即便坚果云基本没有直接打折的活动,但是到期了还是乖乖买,因为使用比较重度。还有一些工具,比如 Xmind 可能原价一年 300 多,但是如果我用两个思维导图给自己带了三五百的额外收入,那当我画第三个思维导图的时候我感觉就已经赚到了。一些付费课程,即便两三百没有折扣,只要其中一两篇文章甚至一两句话对我有帮助,这个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别太在乎花了多少钱,尤其是在工具和软件上,还是多想想怎么用它们创造更大的价值

@正弦定理:再便宜的东西,没有用也不要买

🔗查看 TA 的作品

限免肯定还是要关注一下滴,但对我来说他们各自的意义不同。

Steam 限免:纯粹是为了获得购买那一刻的一丝丝快感,幸好它能够在手机端直接登陆账号买,毕竟里面的游戏时长都是零,我连客户端都没下载。有一次同学看我账号游戏数多说我有钱,我差点笑了。

iOS 限免:这么多年,我只等到过一个 Reeder3 限免。基本上,你要用的时候没有限免;你不用的那些,下载了反而徒然增加已购买项目的长度增加回溯成本。现在基本上理性了,只下载高口碑的备用。

Switch 促销:这个我就没有理性了,小程序中好玩的小游戏都关注了,史低的时候就入手,两三好友一起打多人小游戏比纯打第一方游戏乐趣高多了。

最后还是附上我在少数派文章看到的一段话互勉,忘记出处了,请大佬认领:

「记得小时候,家人曾经教育我,再便宜的东西,没有用也不要买;贵的东西,如果有价值也应该用。虽然粗浅,但是现在看来依然适用。可惜的是,包括我在内,可能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点。」

(机器人🤖️:文章为少数派 2017 年年度征文作品《入手 iPad Pro 半年,它已经成为我的工作流的一部分》

拓展阅读:

> 想要参与 Matrix 作者群和作者们一起讨论?申请成为 Matrix 作者

Matrix机器人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57609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