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仓,在超短交易者的节奏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能否做到空仓、是否在合适的时候空仓是考验交易者自制力及预判能力重要标准之一。
股市流传一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空仓的是掌门!
那么,八年一万倍的赵在这一点上做的如何呢?
通过对赵4届比赛期间的交易分析,有点吃惊:空仓?不存在的!无论大盘涨跌强弱,赵几乎每天都交易。
问题来了:
一边是无数投资者认可、强调的“空仓很重要”“空仓是掌门”的观点!
一边是15个月,每天交易不空仓,从243万至1547万近7倍收益的实盘成绩!
到底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空仓的原因;大体有3种:
1. 预判大盘有系统性风险(可能会大跌、甚至暴跌),而主动性空仓回避。
我认为这里存在2个问题。
首先,你对大盘的预判正确性如何?很多时候可能你的预判是错的,而一旦你判断错了(你以为大盘会大跌,大盘却大涨),随后你就不得不被动追涨,被两边打脸的概率极大。
其次,超短一般做的是热点板块及强势个股,它们经常会出现逆大盘走势,很可能你预判对了大盘走势(它确实大跌了),但你因此而放弃交易的个股却大幅上涨了,这样对心态、情绪的打击也是比较大的。
因此,我个人不太认可这种空仓模式。除非有长期的事实证明你对大盘的预判准确率在80%以上(这基本不可能的),才值得放弃个股机会来回避大盘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2. 因为恐惧或节奏错乱,而不定时无规则的的空仓。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没有价值。
3. 因为没有符合自己模式的个股或买点,无视大盘涨跌,而选择坚决空仓。
我认为这种空仓是交易者自制力、纪律性的完美体现。它拒绝了模式外交易、防止了冲动及计划外交易。
这才是“空仓是掌门”的掌门!
那么不空仓的交易者又是什么原因呢?
大家都知道,超短交易是以概率取胜、以复利取胜。
而无论概率、复利,都需要多频次、大样本的交易,越多才越能发挥作用。
超短交易的目的就是尽量缩短持股周期、增加资金利用率(和商业上的提高资金周转率相同),以尽快增加复利积累。
如果一边缩短持股周期来提高资金利用率,一边又经常性空仓而闲置资金,这就形成一个矛盾。
所以,其实不仅是赵老哥,我研究过其他很多的超短交易成功者,绝大多数是基本不空仓或很少空仓的。
不过,这个提高资金利用率,应该是有效的资金利用率。而不是仅仅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而在期望值不合理(即胜率与盈亏比结合后,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依然盲目交易、冲动交易、频繁交易。
这就涉及到一个有效交易机会的问题(所以为什么我会把交易机会与空仓这2个看似不相干的词合成一个关键词)。
那些成功的交易者显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选择的交易模式、交易手法都是受大盘影响较小,在大多数交易日都会出现模式内的交易机会(交易机会越多,收益分布就越平滑、越接近系统的预期收益;而交易机会越少,收益就波动越大,偶然性越大。比如一个交易系统,一个月只有很少的几次交易机会,那么即使在历史测试中的成功率很高、收益很好,但在实际交易中只要出现一次意外的大幅亏损,整个月就可能出现明显的亏损)。
所以,一个好的合理的交易系统,不仅要考虑胜率、考虑盈亏比、还要考虑交易机会(交易机会的多少与复利累积直接相关)。
因此,我的结论是:
空仓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果需要这一手段来达成目的(回避风险、稳定收益)时,空仓就是最佳的选择。当不用这一手段,也可达成目的(回避风险、稳定收益)时,空仓就是不必要的。
无论空仓或持续交易,都应该是完全执行交易系统的结果。符合系统的模式没有交易机会时,就必须空仓。符合系统的模式一直存在交易机会时,持续交易才是最佳的选择。
之所以把这4个词写在一起,是因为每个投资者的最后收益都是由这4个因素决定的。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胜率及盈亏比?
因为如果不能找到胜率及盈亏比对自己有利的交易模式。而是随机入市的话,交易结果对交易者是非常不利的。
不利到什么程度呢?很可怕!
假设一位投资者随机入市,盈亏概率各一半(50%对50%),每次交易的盈亏结果都为10%(盈利则盈10%、亏损则亏10%);连续交易下去结果会怎样呢?
有人可能会说:保本呗。
也有人可能会说:因为要印花税及交易佣金,最终会小亏。
那我要告诉你:即使不考虑印花税及交易佣金,随机入市的交易者的结果也是持续亏损!最终大幅亏损!
假设他总共交易100次,盈亏各50次,每次盈亏比例都为10%:
最终净值=1.1*0.9*1.1*0.9*1.1*0.9......(共50个1.1及50个0.9相乘)=0.605
大吃一惊,是吧?一个盈亏概率及每次盈亏比例都相同的交易策略,看起来应该保本,最终却很快大幅亏损40%。
有人可能会说,你怎么断定他就是连续间隔盈一次又亏一次这样的顺序呢?他可能先连盈50次、再连亏50次呢?或者先亏20次、再盈50次、最后再亏30次呢?可能结果就不同了吧?
好,请看:
1.1*1.1*1.1(先乘50次1.1)*0.9*0.9(再乘50次0.9)=0.605
0.9*0.9(先乘20次0.9)*1.1*1.1(再乘50次1.1)*0.9*0.9(再乘30次0.9)=0.605
无论他的盈亏顺序如何变化,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大亏40%。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证明,因为根据乘法交换律:多个数字相乘,无论如何交换相乘的顺序,结果不变!
看到这个,是不是觉得交易很可怕?是不是又觉得自己以前亏的钱不怨?该亏!
因为看起来应该保本的随机入市,盈亏概率各半(即胜率50%,何况很多人还达不到盈亏各半呢)、每次盈亏比例相同(即盈亏比为1)的交易策略,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幅亏损,如果考虑到印花税及佣金的影响,就会亏的更快更多!
那既然随机入市的策略不可行,那交易者怎么才能从交易中获利呢?
只有想法改变胜率及盈亏比,让自己在胜率及盈亏比上取得相对优势。具体大概有3种策略:
1. 提高盈利的概率(即胜率超过50%);
2. 提高盈亏比(让盈亏比大于1);
3. 同时提高胜率及盈亏比。
继续聊聊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交易机会。
胜率是什么:胜率就是在多次交易中,盈利交易次数占总交易次数的比例。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赢的概率。
胜率=盈利交易次数/总的交易次数
盈亏比又是什么:盈亏比是指所有盈利交易的盈利平均值除以所有亏损交易的亏损平均值所得到的比值。这个平均值可以是盈利或亏损金额,也可以是盈利或亏损的百分比(盈利或亏损金额/本金)。我觉得百分比更好一些
例:假如某人交易100次,盈利60次,平均盈利比例为6%(或者60次共盈利3.6万元,每次平均盈利600元);亏损40次平均亏损比例为3%(或者40次共亏损1.2万元,每次平均亏损300元);则:
胜率(用P表示)=60/100=60%;
盈亏比(用R表示)=6%/3%或600/300=2;一般说盈亏比为2比1,或盈亏比为2都可以。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胜率为50%(盈亏各半),盈亏比为1(平均盈利比例与平均亏损比例相同)的情况下,长期交易下去结果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我们想要交易获利,就必然要提高胜率或盈亏比。
提高胜率:比如胜率提高到60%,而盈亏比不变(为1),长期持续交易下去则必然获利。
提高盈亏比:胜率不变(50%),盈亏比提高到2,长期持续交易下去也必然获利,。
同时提高胜率与盈亏比:胜率提高到55%,盈亏比提高到1.5,长期持续交易下去也必然获利。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样提高一项,另一项持平,我也知道长期会获利。但如果一个模式的胜率与盈亏比不是这样的简单形式,而是复杂一些,比,如有2种交易策略:
1. 胜率60%,
这就牵涉到数学期望值的问题。
数学期望:是指随机变量实验中每次可能结果的概率乘以其结果的总和。简单说就是多次结果的平均。
在交易中的数学期望值就是指多次交易结果的平均值。可以通过对多次交易结果中胜率及盈亏比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每次交易的大致结果,从而判断自己的交易模型从长期来看有没有胜算,能不能获利。
那交易中的数学期望值(用S表示)怎么来计算呢?
很多人常用:数学期望值S=(R+1)*P-1 其实这是错误的!!!
因为这个公式只是一个简化的公式,只适合赌场(亏损时下注本金全部亏光)的情况。而交易时显然不是这样的。
交易中的数学期望值S=盈利概率(即胜率)*平均盈利比例-亏损概率(即1-胜率)*平均亏损比例。
上面第一个例子:胜率60%,盈利时每次平均盈利比例为5%,亏损时每次平均亏损比例为10%,盈亏比为0.5;
它的数学期望值:S=60%*5%-(1-60%)*10%=-0.01=-1%
负的1%,什么意思?即你长期多次交易下来,平均每次交易要亏掉本金的1%。你越努力,交易的越多,就亏的越多。
一个数学期望值为负数的交易系统,显然是失败的,不可行的。
上面第2个例子:胜率40%,盈利时每次平均盈利比例为10%,亏损时每次平均亏损比例为5%,盈亏比为2;
它的数学期望值:S=40%*10%-(1-40%)*5%=0.01=1%
期望值为正的1%,什么意思?即你长期多次交易下来,平均每次交易要盈利本金的1%。交易的越多,你就赚的越多。交易100次,即使不考虑复利,你也应该能翻番了。
(注:数学期望值只是一个长期交易的平均结果。只有交易的时间越长,交易的样本越多,最终的平均结果才越无限接近这一结果。在实际交易中,盈亏交易的分布是随机的、不均衡的;既可能盈亏不停地频繁间隔出现,也可能中途出现连续多次盈利或连续多次亏损。而交易者能不能度过这种持续亏损期,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往往是交易者最终成败的关键。
而如果交易者知道自己的交易系统具有正的数学期望值,即长期是必定盈利的。无疑会增加他度过交易亏损期的信心与决心,帮助他坚持到盈利转折的到来。
这可能是一个拥有正的数学期望值的交易系统的价值所在)
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胜率可高可低(相对随机入市的50%的胜率),盈亏比也可高可低(相对随机入市的盈亏比1)。都没问题。
但胜率与盈亏比结合后一定要结果对自己有利。即数学期望值一定要大于零。数学期望值越大,交易系统就越可靠,长期收益也越高。而数学期望值是由胜率与盈亏比决定的,胜率越高、盈亏比越大,数学期望值自然也越大。
那么可能有人就想,那我研究一个胜率为80%、90%甚至100%,盈亏比为5、10甚至100的交易系统,不就能天天稳稳地赚大钱吗?
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即使要单方面提高胜率或盈亏比已经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很多人穷尽心力也未必能达成目标。而胜率与盈亏比之间具有相互的约束性,要同时大幅提高更是难上加难。何况,还有交易机会的多少(直接影响长期交易的收益)这个变量也与胜率及盈亏比更是互相约束互相牵制。想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这么容易呀。
接前面,最后聊一聊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交易机会。
前面说过,要取得持续稳定的正收益,要么提高胜率,要么提高盈亏比,要么两者同时提高。
但是胜率、盈亏比、交易机会3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的。任何一个数据的提高都有可能导致另外2个数据的下降。
比如说我想找到一个胜率80%,盈亏比5比1的交易模型。
首先,这基本不可能。胜率大幅提高,盈亏比必然相对降低。同理,如果盈亏比大幅提高,胜率也会随之下降。
退一步说,即使有万一人找到一个双高(胜率高、盈亏比高)的交易系统,也必然对应着交易机会次数的下降。
如果一个交易系统,过去30年,10次交易机会,8次成功,每次平均盈利50%,2次失败,每次平均亏损10%。胜率80%,盈亏比5比1!超牛逼了!是不是?
可是3年才有一个交易机会,就算这一次盈利达到50%,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交易机会太少,你很难实现复利增长。
更关键的是在交易样本太少的情况下,这个胜率与盈亏比都是不可靠的、不稳定的。只要随机多出现一次亏损的交易,胜率与盈亏比都会直线下降。
那怎么办?还是来看看万倍赵老哥。
从2010年3月底至2011年6月底:
共交易407次;盈利243次。亏损164次。(注:这个大致统计,可能有点小误差,因为偶尔有时会加仓或做T,不太好计算)
胜率59.7%。不到60%。
而很多人想象中,8年一万倍至少应该有70%、80%甚至更高的胜率。
并且,这个59.7%的胜率还包含大量微利的交易。如果以单次盈利5%以上盈利才认定为明显获利的交易。那这个明显获利的胜率又是多少呢?
不到30%!!!
大吃一惊!是吧?强如赵老哥,盈利5%的交易居然不到30%?
看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嘛。只要努力,好像每个人都应该能做到。是不是?
那你可能会问,既然赵的胜率并不太高,他能赚这么多,肯定盈亏比超高吧?
一般认为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盈亏比2:1至3:1是比较正常的,超过3:1可以算是高盈亏比。
对照下来事实是:赵的盈亏比并不高。!!!
计算下来,赵的243次盈利交易平均盈利率约4.3%,164亏损交易平均亏损2.4%。
盈亏比=4.3%/2.4%=1.79(即1.79:1)
不仅与3以上的高盈亏比沾不上边,连2至3的正常盈亏比都达不到。
那么你可能会想:胜率不高,盈亏比也不高,既然赵的总收益这么高,那么单次平均收益(也就是数学期望值)肯定很高。(其实数学期望值就是由胜率与盈亏比决定的,胜率与盈亏比不高,就决定了数学期望值不会太高)
数学期望值=胜率*盈利比例-失败概率(1-胜率)*亏损比例
=59.7%*4.3%-(1-59.7%)*2.4%
=0.025671-0.
这绝不可能!!!绝不可能!!!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都不高,怎么可能最后盈利这么多???
可这是事实!!!这是事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最大的秘密就在于交易机会!!!交易机会足够多,就会创造收益奇迹!!!
赵15个月交易407次!
请注意:他是分仓的(当然如果不分仓,每次满仓一票,15个月,即使每天换股最多也只能交易300次左右)。
假如以满仓一股交易407次,平均每次收益1.6%来算,最终是多少呢?
1.016的407次方,大概等于640。640倍的收益!!!
如果一个人每次满仓交易407次,每次平均收益1.6%,他将取得约640倍的收益!!!
现在赵在分仓模式下,用了407次交易,以59.7%的胜率,1.79:1的盈亏比,平均每次仅仅约1.6%的收益,从243万做到1547万,约6.4倍!!!
太震惊了!是不是?可能有的人脑袋还有点不清醒,还不相信。太不可思议了:每次这么一点点的盈利,最后却是这么巨大的收益!不可能!
那我再假设一个简单的交易模型:满仓策略,盈亏各一半,即基本盈一次亏一次(胜率50%);每次胜时盈利2%,败时亏1%(盈亏比2:1)。等于2次交易下来才赚约1%,平均一次盈利还不到0.5%,这太平常太不起眼了吧,一般人根本看不上,是吧?
但交易400次(胜败各200次),结果怎么样呢?
1.02的200次方*0.99的200次方=52.48*0.13398=7.03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毫不起眼的策略,交易400次后,收益7倍!!!
写到这里,可以写点小结了:
1. 成功的交易系统(或策略),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太高的胜率或盈亏比。因为那些一味追求高胜率或高盈亏比的策略,会大幅降低交易机会的次数。而从长期看,交易机会的多少才是决定最后收益高低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因为长期来看没有谁是靠一次或几次交易决定最终的交易结果的(特别对超短交易,更是如此)。
2. 胜率或盈亏比其中单一因素可高可低,但是胜率与盈亏比结合起来以后,一定要有优势。即必须有一个正的数学期望值。
3. 这个优势不需要很大,即这个数学期望值虽然必须是正的,但不一定要很高。可是必须有足够多的交易机会,来不断的一步步积累这个优势,最后形成巨大的收益。
4. 这些交易机会是在交易系统(或策略)的规则约束下、符合条件的交易机会。而不是冲动的、杂乱的、盲目的交易机会。
其实这就是复利的魔力。
只是一般的情况下虽然每个做交易的人都知道复利的重要,但总归感觉有一点抽象。
而赵的交易,用数据、用事实、用结果,直观体现与完美阐释了复利的精髓。
回撤可以说是交易者的终极命门,也是很多交易者的死穴。
所有的交易者都知道控制回撤有多么重要。也都知道能否控制回撤对最终的收益、最后的成功具有关键而重大的意义。几乎每个交易者都为了控制回撤而殚精竭虑费尽心思。
但是,绝大多数交易者最后还是过不了这一关。甚至很多在某一阶段表现非常优秀收益极高的交易者,看起来成功似乎已经是近在眉睫、唾手可得,最后却也因为没有控制住大幅回撤而功亏一篑、折戟沉沙。不得不黯然神伤回到起点甚至被市场扫地出门。淘股吧里广为人知的实例就很多,不用一一列举了。
那么控制回撤为什么这么难?回撤控制在多少才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通过对赵4次实盘比赛的收益走势分析,发现非常重要的2点:
1. 在此期间,他多次出现10%左右的回撤;
2. 期间没有出现过20%以上的回撤;
这里可以说明2个问题:
1. 回撤本身并不可怕。正常的回撤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经常性的。再优秀再成功的交易者,他的收益曲线也不可能直线陡峭向上,而是反复上行。就像波浪起伏一样,但应该一浪比一浪高。所以我们控制的不是回撤本身,而是要控制大幅回撤。
但多大的回撤才是大幅回撤呢?
2. 在一般情况下,20%的回撤是一个很关键的位置。出现20%以上的回撤意味交易出现了比较大的风险,可以说是大幅回撤。因为回撤20%,随后要回到高点就必须至少要获得25%以上的收益。这对一般的投资者,在短时间内并不容易办到。
所以,我认为:一个交易者必须具备这样的思想准备及心理素质,就是能接受经常出现的小幅回撤(10%左右);因为这是避免不了的账户正常合理波动,不必过于在意与纠结。但应该尽量把回撤控制在20%以下,以避免账户重大缩水风险。
当然,上面说的是一般情况,适合大多数的短线交易者。但并不是绝对标准。
具体来说,回撤多少才合理,还是要与收益结合起来对比。
比如,我观察到去年的实盘比赛中。有获奖者回撤超过20%甚至30%,但是他的收益很高,经常几个月内出现一轮翻倍以上的收益。那么相对上一轮100%的收益,20%-30%的回撤也是合理的。(但100%的收益,50%以上的回撤就不在合理范围内,而是重大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回到起点甚至本金亏损)。
还有超高收益的比赛者,收益惊人,最高收益超过2000%,但随后出现50%以上接近60%的回撤。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超高收益必然对应着高波动性,但只要回调波明显小于(短于)上升波,总体依然大幅获利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无论多高的收益,100倍也好,10000倍也罢,都不能出现100%回撤。只要出现在100%的回撤,就意味着归零与失败)。
总之,一个真正成功的交易者,一个健康的账户收益走势。每一轮的回撤不应该吃掉上一轮的利润,即回撤后的低点要高于上一次的低点。就如一个长线牛股的K线图,低点及高点都不断抬高。波动上行,不断创出新高。
大幅回撤影响的不仅仅是交易者的帐户资金与钱袋。
更要命的是影响交易者的心态。
大幅回撤后,一部分交易者会出现恐惧心理。出现模式内的买点却不敢入场(就像狙击手总是瞄准目标,却迟迟不敢扣动扳机一样)。结果错失获利机会,然后在悔恨交加之下失去了买点又去高位追涨。以致明明应该赢利的交易却变成了亏损。
另一部分交易者则在大幅回撤后出现报复心理,想报复市场,尽快的把亏损夺回来。以致在报复心理之下不断冲动交易,引发连环亏损。
所以无论是恐惧或报复心态,都会形成恶性循环,急剧加大亏损,直至把交易者推入深渊。
止损是交易者的安全带。能保护你在不利情况下受到的伤害最小。
毫无疑问,止损是超短交易者工具箱中必备的工具之一。
没有谁可以保证每一笔买入交易都能永远正确。再高明的交易者也不可能。何况交易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的意外、偶然、及不确定。
为避免短线突发或意外事件引起的价格大幅波动、或应对判断失误等不利情况,以把单次交易的亏损尽可能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在某些时候,你必须要适时而坚决地止损。
无论怎样强调严格止损都不为过。只要你严格执行止损纪律,即使你建仓方向(指期货)错误、建仓价格错误、或者突发意外情况都不会给你造成灾难性的损失,能让你避免被市场扫地出门,保留继续交易的本金,以保证你在市场中长期存活下去。
不过止损价在更多时候的作用并不在于提供实际保护(触发并执行止损),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心理保护(即在尽可能不触发止损的情况下让你安心持仓、等待获利)。这就必须依靠止损价的合理设定。
如果建仓后的止损价总是被频繁触发,而经常性地执行止损,那一定要重新检查思考:要么是止损价格设置不合理,要么是建仓方向与价格不对。
止损价设置过窄,你就会频频被洗出局,然后再看着价格朝你预期的方向一路前进,你却只能与本该到手的盈利擦肩而过。止损价设置过远则达不到控制风险、保护资金的目的。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能否设置合理的止损点与入场价格是否理想直接相关。可以说没有合理的入场价就不可能有合理的止损价,没有好的入场价就不可能有好的止损价。
如果建仓后有了部分浮盈,此时,在盘中对止损价进行适时合理的顺向调整对降低风险与及时锁定部分盈利都至关重要。
止损价的设定需要技术、经验、盘感的结合。
上次聊了一下止损。今天再具体聊一聊止损的设定与执行。
一.止损的设定:
首先,止损的设定要符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就是不能超过自己单笔交易的最大风险承受能力。比如你心理上在单笔交易能承受的最大亏损是-5%,那么你的止损设定就不可能搞-6%。而是一般应不到-5%。
其次,止损的设定要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要考虑自己模式的盈亏比。比如,你的模式下,交易成功了,一般盈利在8%左右,那么你就不应该去设定一个-10%的止损价(盈亏比不合算)。而如果你成功的交易平均收益能达到30%,那么-10%的止损就是合理正常的。
不同的交易者,可能在设定止损价时的标准及参考都有差异。但不管标准是什么,止损的设定都应该满足上面2个条件。
比如,一个交易者单笔交易的最大亏损承受度为-5%,他设置止损一般以支撑位为参考。现在有一个标的,当前价格在支撑位价格之上超过6%,那么此时他就不可以建仓(因为此时建仓,止损设定就会超过他的最大风险承受度)。他要么放弃,要么等待价格下移到不高于支撑位5%之内再建仓。
当然,还有一些止损方式,不一定是固定的百分比。也可以是不及预期就出,或持有一定时间不涨就出。适合自己就好。
二.止损的执行
止损的设置可以标准各异、方法有别。但止损的执行只有一个规则:到了止损价(或其它非价格的止损设定条件),就坚决、彻底、
赵老哥就是这么干的。他的原话是:错误的交易,第二个(次交易日)集合割,效果最好。
正是这个铁血的止损纪律,让他被人称之为“赵老割”。也正是这一招“赵老割”,割出了八年一万倍的奇迹。
很多交易者都听说过、也知道要遵循交易的一致性。
但到底什么是交易的一致性?
交易的一致性包含那些方面?
遵循交易的一致性有什么必要及优势?
交易一致性的的敌人是谁(或者说什么东西会阻碍我们遵循交易的一致性?)?
这些,都找不到一个完整系统的阐述。
龙大少认为,交易的一致性,简单来说:就是在交易规则的约束下,保持交易行为的持续、一致、稳定。
在有规则的前提下,还有很多交易者无法执行,做不到交易的一致性;如果连规则都没有,交易的一致性就更加是空谈。
所以,系统的、明确的规则是交易一致性的前提。
那么交易的一致性包含那些方面(或者说这些规则要包含那些内容?)?
1. 交易对象的一致性。
2. 交易模式的一致性。
3. 交易手法的一致性。
4. 入场条件的一致性。
5. 止盈止损的一致性。
6. 资金管理的一致性。
7. 仓位策略的一致性。(很多人以为仓位策略与资金管理是同一回事,其实是有差异的)。
8. 情绪管理的一致性。
9. 最后,规则本身的一致性。
注:也许有些天才的交易者,期货股票外汇、长中短线、低吸追涨打板样样做的得心应手。就如科学史上也有达芬奇这样的全才(画家、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生物学家、发明家、地质学家、作家......)。但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天才全才、而是普通人。所以交易的一致性及专一性就非常必要。惟精惟一,大成之道!
交易对象的一致性。
就是说你在什么市场交易?交易的是什么东西?这个要有一致性。
比如你是交易期货?股票?外汇?
不同的市场,它本身有不同的交易规则、不同的波动频率、不同的走势趋势、不同的参与群体、不同的风险等级;这些你都要去了解它熟悉它适应它。
就是在同一个市场中,也有不同的细分交易对象。
比如在股票市场,有人主攻蓝筹绩优股、有人专搞重组股、有人擅长埋伏ST赌乌鸡变凤凰、有人只盯短线强势股。
还有,同是做期货的,有多年如一日专攻期铜终于大成的“中国铜王”冯成毅;也有主攻
今天继续聊一聊交易一致性中的:交易模式的一致性。
虽然成功盈利的交易归根到底就4个字:低买高卖(期货做空也一样,只是把顺序反过来,先高卖后低买)。但通过什么途径或者说什么方法去预判这个低与高?在时间与空间上怎么去确认与锁定这个低与高?不同的交易者会有不同的标准,从而出现不同的交易模式。
有看基本面的,通过行业前景、公司经营状况、盈利变化等等来判断股价相对公司实际价值的低估与高估。
有技术分析的,通过趋势、形态、量价关系等等来预判股价的低与高。技术分析里面又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流派:道氏理论、江恩理论、波浪理论、缠论、对称理论、
假如两个交易者:A(长线交易者)、B(短线交易者)
例一:
A问B:股票C(现价10元),位置高还是低?会不会涨?
B回答:低位,会涨。接下来几天,C涨到11元(或11.5元);随后,C长期连续下跌,1年后股价为3元。
例二:
B问A:股票D(现价10元),位置高还是低?会不会涨?
A回答:低位,会涨。接下来几天,D跌到9元(或8.5元);随后,D长期持续上涨,1年后股价为30元。
在这2个例子中。回答都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另一人据此操作,都将出现明显亏损。为什么?因为这2者交易的时间结构完全不同。因此,他们对股价高低(涨跌)做出判断时所依据的时间结构也就不相同。
如果一个人问另一个人某股票价格高还是低?(或会不会涨?)。首先,问者答者都要明白这个问题讨论的时间结构。否则,就无法回答(或者说回答了也没有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交易有长线、中线、短线模式分别的原因。不同时间周期的交易者的思路、风险承受能力(或忍受持股价格波动的程度)、对个股走势的判断,这种差别可能要以光年记。
所以,交易模式的一致性,就是交易者根据自己的性格、XI惯、风险偏好、认知差异、擅长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交易模式,然后持续、一贯、稳定地长期执行。
从分析方法上来说,你基本面分析能力扎实,就用基本面分析的交易模式;你技术分析功力深厚,就用技术分析的交易模式。
从交易周期上来说,你擅长做长线,就做长线投资模式;你中线有心得,就可用中线波段模式;你短线玩的溜,就做隔日超短模式。
找出自己最合适最擅长的模式后,其它的交易通通砍掉、放弃。惟精惟一。
对于想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齐飞,长线、中线、短线共赢的贪大求全者。结局只能是失败。(前面说过了,极少数天才不在讨论之列)
另外,交易模式的一致性。还应表现在出入场规则、标准的一致性上。不能买入用一种模式、卖出却用另一种模式。
比如,你用基本面分析买入了,随后却想用技术分析来找卖点;
或者同是用技术分析,你用波浪理论买入了,后面却想用江恩理论来找卖点;
还有,你用长线分析买入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想用短线技术来找卖点;
等等这些,都是违反了交易一致性的行为表现。它的后果会导致你的思想、心态、交易出现矛盾、纠结、混乱、冲突。最后无所适从,亏损也就顺理成章。
今天继续聊一聊交易的一致性:资金管理的一致性
资金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资金管理是对资金的计划、调度、使用、分配、结算、运作的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以实现资产的合理有效配置及保值增值。大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一个账户都需要有效的资金管理。
比如一个家庭的动产与不动产的配置、不动产中(股票、期货、
这里我们不讲这么大的,只探讨单账户的资金管理策略。
一个账户良好的资金管理策略应该有3个特点(或者说要达到3个目的):
1. 能把亏损及回撤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至于出现重大亏损甚至账户破产清零。
2. 在控制亏损及回撤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账户收益的最大化;
3. 能有较高的资金利用率,不会长时间大规模使资金处于闲置浪费状态(比如长期或经常处于低仓位状态)。
具体的资金管理方法,因交易者的交易水平、性格特征、市场认知、风格及风险偏好不同,而会体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
不过一个总的原则是:赢后加仓、输后减仓。而不是相反。
但很多人都是反着来,输了不服气嘛,加仓!越输越不服气(我就不相信一直这么不走运的,继续加仓!输了这么多次,这次肯定能赢了,终极加仓!一把梭哈!)于是越加越大(这在赌博上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越输越颠”)。这种资金管理的结果几乎没有例外:巨亏、输光、破产。
而赢后加仓为什么可行?盈利,特别是持续盈利,说明此一阶段市场强势具备赚钱效应(或者市场不那么强势,则说明你的交易模式交易手法非常契合当前的市场)。这时候加仓(无论是单次交易的加仓,还是整体账户的加仓)就是顺势而为,而顺势交易恰恰是交易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输后减仓,包括降低交易频率出手次数、减少整体持仓比例。
对于执行力较弱,容易冲动交易,而难以有效执行减仓策略的交易者,可以实行亏损后强行出金策略。比如:整体亏损达到10%,账户出金30%;如继续亏损10%,再出金50%。(当然,规则中同时也要明确随后盈利入金的条件。触发条件,重新入金)。
但是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资金管理策略。都应该保持资金管理策略的一致性。
不可随心所欲、朝令夕改。比如我上次亏损10%,出金30%;而这次亏损10%,我主观判断大盘行情来了,于是不出金。或上次我盈利10%后,仓位从50%加到80%;而这次我盈利10%后,反而仓位减小到40%。这都是不严谨、不科学、不理性的资金管理策略。违反了资金管理一致性原则,最终的负面反应一定会体现账户的收益曲线上。
前面谈了交易对象的一致性、交易模式的一致性、资金管理的一致性。
这些一致性的要点都是要完全遵守执行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下保持交易的持续性、稳定性、一贯性、可复制性。
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交易规则本身的一致性问题。
如果交易规则本身就随心所欲、朝令夕改。而不具备持续性、稳定性。那么即使一直完全遵守规则,交易也会失去一致性。
所以:保持交易规则的一致性,是交易一致性的前提及根本。
最后,请记住:
保持交易的一致性确实非常非常重要。
但这绝不意味着你在交易上永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固步自封。
随着交易经验的积累、市场认知的提升、交易水平的提高、资金规模的增长,对交易系统、交易模式、交易手法进行一些升级、优化甚至改变是必然也是必须的。
这看起来似乎与交易的一致性互相矛盾。
其实不然。
违反交易一致性的那种改变是随性的、冲动的、频繁的、没有标准的。而交易系统交易模式的升级、优化是经过实战积累的、回测验证的、思考总结后的一种阶段性的质的提升。前者是毒丸、后者是蜜糖。
前面已经讲了这么多,基本上把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需要考虑的变量都涉及到了。
但说一千道一万,要获得满意的投资收益,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每一笔具体的交易上来。
而具体到每一笔交易,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标的选择。也就是股民们常常问的:给个致富代码,到底买什么票?
标的选择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后的交易结果是盈还是亏?亏多少或盈多少?
而因为超短交易模式追求的是立即获利。甚至是立即大幅获利。
那么标的选择的方向只有而且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热点板块;强势量价形态。
具体到个人偏好不同,有人重点关注热点板块分析,而有人则更侧重于量价形态分析。
量价形态是判断一只个股后续走势的重要依据。强势的量价形态应该是:趋势向上、形态良好、量价健康、交易活跃(包括波幅活跃、成交活跃)。而找出这类个股的方法就是我一直强调的“量价异动”。
热点板块是短线交易的核心,是牛股聚集地、黑马集中营,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这一点也已经成为所有短线交易者的共识。
但怎么去判断当前的热点板块呢?
很多人只用一招:看涨停(涨停数量多、涨停梯队多)。当大盘出现大的热点板块,盘面表现非常明显,涨停扎堆、梯队分明(也就是大家说的高潮阶段),每个人都能看到感觉到时,这一招也确实是管用的。但此时也往往已经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操作难度加大,一不小心,就可能接下最后一棒。
而有些时候,板块强度并不那么明显。主要有两种情况:
1. 板块体量小,板块内个股不多。那么即使板块出现很多的强势特征,也往往因涨停个股不多,而被人忽略。
2. 虽然板块体量较大,但当时还处于萌芽启动状态,虽然表现出一些强势特征。但涨停数量及梯队还没有引发大多数人的关注。
这2种情况,其实是极佳的介入时机。安全又有暴利机会。收益风险比特别高。但这种机会注定只属于少数敏锐果断的投资者。因为大多数人根本都发现不了,操作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能否先人一步发现热点板块,是超短交易者是否能握有先手、掌握交易主动权、抓住高收益风险比交易机会的关键。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依然是我一直强调的“量价异动的技术分析方法”。
我在今年3月中旬开始就一直在发文中反复提示农业板块的交易机会(而市场大多数人是在3月底4月初才关注到农业股)。
去年4月底5月初在大盘连续大跌中,我也反复发文提示(
这是2019.5.10日的盘后截图。(当时市盈率5倍以下的个股)。其中的 600368 、 000850 、 600587 、 600626 、 600287 、 603508 ,在2019年4月底到5月初的大盘下跌时都有很好的逆势获利的短线交易机会。 这2次,都是运用量价异动的分析方法提前锁定热点板块的成功实例。一直认真看我文章的朋友我想应该都会有印象。 总之,超短标的选择,就应该坚决抓住2个关键:量价异动(形态)+热点板块。而热点板块也可以通过量价异动来先人一步发现。
但如果不用量价异动的分析手段,而是用普通的板块分析方法,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些机会。
利用量价异动提前捕捉热点板块的方法,以后专门发文再讲。
所以,无论个股或板块分析,“量价异动”都是重中之重。
十个关键词,己经全部解析完毕。只有“时间结构与持股周期”没有单独讲。 因为“交易的一致性(二)”中己经谈了交易的时间结构。而持股周期就是根据自己交易的时间结构来确定的。所以不必再重复了。 复盘赵的交易。就会发现,无论是交易模式、交易手法、止损执行、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完全遵循了交易一致性的规则。 结束
而在标的选择上,他更是一直紧紧围绕 热点板块+强势异动个股来操作。
总之,正是在10大关键词上,深刻理解了交易的本质,遵循了那些交易的普遍规则。赵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高收益,成就了八年一万倍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