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海洋还没被「圈养」之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2023-4-21 14:55:9
Author: 爱范儿(查看原文)
阅读量:10
收藏
1970 年,纽约人民在「世界地球日」走上街头,倡议人们关心地球同一年,「阿波罗 13 号」带着全人类的祝福成功升空,然而氧气罐爆炸使得太空船严重受损,虽然最终成功返回地球,但这也让人类开始思考太空竞赛的意义,把人类的关注度重新拉回至地表。也就是从那时起,在「世界地球日」的带动下,我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人类失去唯一的地球,抢着上太空又有何意义。明天是 4 月 22 日,也是第 54 个「世界地球日」,不久前我们与星球研究所、OPPO 一同前往海南三亚,穿过人山人海,去看了看那个被海洋淹没、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地表世界。当地向导跟我们说,海南的旺季现在已经过了,但我们周五一早乘上蜈支洲岛的登岛船,发现座无虚席,脑子还在回想向导说的话,但我的眼睛已经被碧蓝大海吸引住了。海的蓝色,比此时的天空更甚,我想应该也不输晴空的天蓝。这里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珊瑚修复基地,我们抱着看到珊瑚花园的期待来到这里,但可是现实与我们想象的样子不太一样。而为了记录这次难得的旅程,我们提前做足拍摄准备......但不多。以往,我们如果遇到水下拍摄的任务,通常会带上专业运动相机,再给相机带上专用的防水壳,还要有专人进行操作,水下拍摄的难度,与常规摄影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但这次我们只带了一台手机:OPPO Find X6 Pro,设备「减配」,我在水下的机动性更添几分。在下水之前,我也给手机套了个防水壳,虽说市面上大部分旗舰手机都实现了 IP68 的防护级别,但防水不代表防海水,为了顺利拍摄,还是安全第一。早上十点半,我与两位同行,穿戴好水肺装备,在「一对一」名教练带领下,缓缓潜进海洋研究所保护海域。游在水底,传进人耳朵里的,只有呼吸时产生的气泡声。周围都安静了,人的注意力也都集中于眼前风景。水下风光,不同于陆地,因为海水呈现蓝绿色,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也都是蓝色的,相机看到的也如此。说实话,我在海里看不清周遭环境和生物的细节,但得益于 Find X6 Pro 的暗光性能,它便成了我的「眼睛」。Find X6 Pro 所摄,动图有所压缩,原片惊艳按下快门,就能拍出清晰细腻且宽容度高的图片,只要稍加处理,水底世界原本的色彩就被我们还原出来了。越往深处走,鱼儿越是新奇,但同时也有许多珊瑚的尸体。
面对珊瑚,有人说是植物,也有人说是动物,某种程度上,它两者皆是。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仅占地球海洋面积的 0.2%,但就是这 0.2% 面积的珊瑚礁,却是近 1/3 的海洋鱼类的栖息之所。而珊瑚本身,是无数珊瑚虫聚集而成的族群,而珊瑚虫又与虫黄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共生关系:虫黄藻将 95% 的光合作用产物(糖类、氨基酸、氧气)提供给珊瑚宿主,而后者受此「恩惠」,便将二氧化碳、氮、磷等代谢物提供给虫黄藻作为养分。2017 年,彼时正火的 Netflix 推出过一部纪录片,叫《追逐珊瑚 Chasing Coral》。片名耐人寻味:珊瑚又没长腿,为什么要用「追逐」这般激烈的动词作为标题呢?我们不是追逐珊瑚本体,而是跟时间作战,追逐珊瑚的生命。近年来,全球变暖对环境极为挑剔的珊瑚礁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酸化、水温升高,使得全球近 1/3 的造礁珊瑚濒临灭绝,珊瑚白化是其中最明显的负面影响。珊瑚外界环境日益恶劣,迫使虫黄藻排出珊瑚虫体内,原本和谐的共生关系被打破,珊瑚白化,化成「白骨」。珊瑚所具备的碳汇功能,也不复存在,地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被打破,全球变暖便进一步加剧,海洋生态困境雪上加霜。珊瑚白化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但极易被忽略的影响:在珊瑚礁栖息的鱼群,也会像失去亚马逊雨林的美洲虎、海牛那样,逐渐走向灭亡。另一个影响海洋健康的人因则是塑料,更准确地讲是废弃海洋塑料。夏威夷海洋生物学研究所的 Jessica Reichert 博士发表过多份关于微塑料对造礁珊瑚的影响的论文,微塑料进入海洋后,部分会被珊瑚吸收沉积,有数据表明,每年或有多达两万吨微塑料被储存在珊瑚骨骼中,如此庞大的数量,依然仅占每年被排入海洋中塑料总量的 3%,无需我多言,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此处我用「仅占」一词,更多是表达一种无奈。微塑料被珊瑚摄入,但珊瑚不能自行分解塑料,于是吃下塑料的珊瑚,最终会因饿死而白化或组织坏死。2018 年《国家地理杂志》6 月刊,这期内容很特殊,封面如下,海面之上是冰山,水底是我们常常用到的塑料袋。与以往内容不同,《国家地理杂志》在这一期刊物里,没有放壮美的地球风貌,没有抚慰人心的人文故事,也没有奇特的动植物,只有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地球母亲被污染的照片。地球很美,但如果人类继续糟蹋着地球,美丽将不复存在。往大了说,不负责任的人类会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不再纯洁;往小了说,《国家地理杂志》以后也拍不到好看的风景了。故事总有结局,或 HE 或 BE,珊瑚群的结局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我日常每一次抉择。在我们正式潜入海底的前一天,教练向我们教授了一些基础的水肺技巧和手势,同时跟我们交代了上面那句,避免下水后我们动作太大踩坏了原生珊瑚,得不偿失。好在一切顺利,在教练陪同下,我们顺利「游到了」苗圃处植下几株鹿角珊瑚,这是最常见的珊瑚种类,但即便常见,它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 (NT, Near Threatened)。用绑带把珊瑚「种在」苗圃上,在水温、洋流、微生物都适宜的环境中,这些珊瑚短枝会重新生长,养育三两年,时机成熟后再将它们移植至合适海域,静候佳音。这片苗圃的守护者之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浴阳当初选择将「种珊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一来是从小在海边长大,喜水;二来因为十几年前在西沙目睹了严重的珊瑚退化现象,加上他有过在澳洲研究珊瑚的经历,机缘巧合下,他成为了这片海洋的守护者。基本上这就是张浴阳职业生涯的缩影,他见过珊瑚长势喜人的情形,譬如在人时地利人和的东锣岛;也见过 2020 年极端天气下,种下的珊瑚被一锅端的险境。他还是继续坚持着,坚信自己种下的不仅是珊瑚,还是未来的希望。我移植的珊瑚,并不简单是带着他长大的感觉,而是珊瑚通过自己的力量生长,我只是帮助他给他更好的机会。听过张浴阳的故事,我想我们不该辜负他们的努力,不只是为了珊瑚,也为了人类自己,我们是时候做出改变了。这次陪伴着我一起入海的 OPPO Find X6 Pro,已经开始「丢掉了」盒内部的几乎所有塑封包装,转而用再生纤维材料,减少原材料消耗,同时实现了包装 100% 可自然降解,这是 OPPO 预想中低碳发展路径中的其中一步,目前这一步已经夯实。智能云数据中心部署浸没液冷 GPU 集群、自建数据中心使用 100% 清洁能源、建立完整的产品回收体系、在工业园区铺设屋顶光伏,这些碳中和项目也井然有序地推动着。OPPO 智能云(大湾区)数据中心 2022 年投入使用以来,合计使用绿电 6.178 千兆瓦时,相当于向地球减少了 3600 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数据中心回收雨水用于冷却系统循环使用,每年帮助中心节省约 30000 吨水资源。
OPPO 设想在 2024 年实现碳达峰,到了顶峰,之后就是「走下坡」,只不过这里指的「下坡路」,带来的是正面的影响,OPPO 的终极目标是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以「直接减排优先于消除,消除优先于抵消」的方式,做着一家良善的大公司的应尽之事。然而生而为人,我们是小个体,没法像大厂那样举上下之力完成庞大的目标,那就从小事做起吧。不购买珊瑚骨骼制作的工艺品、用物理防晒代替化学防晒、不要破坏海底生长和裸露上岸的珊瑚礁、少浪费一张纸、把空调开高一度、自带杯子去买咖啡、选择更低碳的出行方式。这些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事,就能帮助地球母亲「返老还童」。而我更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后依旧可以看到那美丽的蓝色世界。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gzMTAwODI0MA==&mid=2652254473&idx=1&sn=83298a49df57a9b532179d24862f9b98&chksm=9b60a796ac172e80510226fa9f6756188df3fb627bb58d4052939690afea83481c1fc8b5033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