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之间的大厂较量:从 Galaxy S23 换回 Google Pixel,我都想了些什么?
2023-3-19 15:0:0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32 收藏

Others 之间的大厂较量:从 Galaxy S23 换回 Google Pixel,我都想了些什么?

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朋友给我的众多标签里,一定有一个跟 Google 高度相关。以前是「谷粉」,最近则是「谷黑」。

Google Pixel 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聊,因为这个原因,近两年我也尝试过很多其他品牌的 Android 手机,从小米到 OPPO、从 vivo 到三星。有的是个人兴趣使然、有的是工作要求,但每台手机我都无一例外地插上 SIM 卡、作为主力机好好体验过,体验时间短则半月、长至半年。

遗憾的是我的主力机还是会回到 Google Pixel 这边来——对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来说——去年从 S22、S22+ 到 S22 Ultra 的「升杯之旅」之后如此,今年的 Galaxy S23 之后也是如此。

兼听则明。相比普通用户更为频繁地换机,自然也让我对 Pixel 的看法有了包括但不限于上面提到的「无聊」之外的更新。碰巧不久前好友 Noah 已经分享了一份基于 Galaxy S10 老用户的 Galaxy S23 升级体验,思考我的文章该补充哪些细节之余,转念一想不如还是从结果出发——聊聊为什么我要从三星 Galaxy S23 换回 Google Pixel 7 Pro。

阅读提示:

  1. 和之前一样,以下内容均为个人体验,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如果你觉得我说得不对,以你的看法为准。
  2. 标题中的 Others,是指三星手机在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

Galaxy S23 做对了什么

去年应该是我尝试「戒断 Pixel」时间最长的一年,那段时间的经历也让我对今年的 Galaxy S23 有了更多的信心。

如果你对「Android 的体验本应/可以是什么样子」这种话题并不感冒,我可以先把结论放在前面:Galaxy S23 是一款值得你认真考虑的手机。

Galaxy S23 它是一款审美正常、颜值在线的「小屏旗舰」,更重要的是,相比 S22 它也终于没有了续航焦虑

和小米、Google 这类小厂不同,作为 Android 旗舰「老大哥」的三星在设计语言上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正面视觉等宽的边框加上背面「大道至简」式的直排水滴式后摄模组,让 Galaxy S23 成为了继小米 13 之后又一台外观出挑的好手机。

虽然是直屏、直角边缘中框的设备,Galaxy S23 握在手里倒没有去年使用 iPhone 13 Pro 那种「硌手」的感觉,一部分原因是中框主体其实略有圆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材质更轻、手机整体也更小巧。6.1 英寸的屏幕在当今手机市场虽然只能算是相对意义上的「小屏」,160g 的重量拿在手里确实也算不上什么「负担」。

选购时还可以留意的一个点是,浅色「装甲铝」中框在部分款式上除了能提升质感,还可以让正面屏幕边框在视觉上显得更窄。另外我手里这台电源键略显松垮,轻轻按压并上下推动时能感受到一种像是「吱呀吱呀」但没有对应声响的手感反馈,不知是否是通病,如果在意这类问题可以选择去店里当面提货并多多留意。

至于续航,去年我因为 Galaxy S22 糟糕的续航和对超长焦体验的好奇,一路升杯到了 Galaxy S22 Ultra。今年再也没动过类似的想法。

在台积电工艺、特别定制版高通骁龙 8 Gen2 处理器的加持下,重度使用场景下 Galaxy S23 能为我提供 5 小时左右的亮屏时间,轻度使用时则可以一天都不用太担心需要充电这类问题——如果你的使用习惯是后者,打开电池设置中的「性能配置」选项中的「低功耗」模式来进一步提升续航。开启后作为重度手机用户我没察觉到明显的续航提升,偶尔倒会遇到启动器动画掉帧的情况。

关联阅读:我想要的可不是这个「中杯」:三星 Galaxy S22 评测

相机方面,能够应对日常拍摄需求的全焦段影像配合 ExpertRAW,也能满足对「拍照」有一定要求的朋友

Galaxy S23/23+ 相比 S22/22+ 在后摄硬件方面几乎毫无变化,基本面我们也不多说了。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成片模糊/对焦问题确实存在,三星据说会在 3 月的更新中修复相关问题。

主摄样张
3x 样张
3x 样张
3x 样张(开启照片柔化/关闭算法锐化)

个人最喜欢的长焦体验方面,除了原生的长焦镜头 3x 拍摄时还可以手动开启 5000 万像素模式,调用画质更优的主摄;去年上线的 Camera Assistant 官方小工具现在也直接整合到了相机设置当中,方便我们根据个人喜好进一步定制拍摄体验,比如关掉我最反感的强制镜头切换、调节锐化强度等等。

当然,个人最喜欢、在我看来也是三星 Galaxy 系列最有特色的部分还得是 ExpertRAW。

如果说自带相机 app 的拍摄体验和成片是用来摸清 Galaxy S23 后摄下限的,那 ExpertRAW 则是用来提高上限并增加摄影趣味的。我依然记得 2021 年公司在云南团建的那些夜晚,相比公司里的「像素党」,当时 @北鸮 用他的 Galaxy Z Flip3 拍摄星空的过程相当吃力:手动控制选项过于基础、长曝光时长有限制、偶尔还需要额外下载星图 app 来辅助辨识……

关联阅读:彩蛋|一人一张图,回顾少数派的 2021 大理团建之旅

ExpertRAW 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如今的 ExpertRAW 除了提供基础的手动拍摄设置,还将天文摄影和多重曝光这样的设置直接整合了进来,其中天文摄影模式除了最长 10 分钟的拍摄选项外,还内置了一个可以直接叠加在取景器内的星图,用起来比第三方 app 又要更加方便一点。作为一名 Pixel 用户,在中、长焦和天文摄影方面我基本上是没什么好羡慕的。但此前卖掉 Galaxy S22 Ultra 之后那段空窗期,ExpertRAW 却是让我十分怀念。

泡在同样的算法和成像风格里总会觉得腻,在国内厂商都开始注重直出风格的当下,完善的手动拍摄模式和 RAW 格式支持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使用 ExpertRAW 拍摄

最后按照惯例本该聊聊系统体验,但这部分的变化不多,并且就像文章开头所说:这部分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我从三星 Galaxy S23 换回 Google Pixel 7 Pro 的原因。并不是说 One UI 5.1 有什么大问题,恰恰相反——功能丰富、稳定可靠加上业界最长(4+3)的更新保障,其实更值得换机频率较低的消费者考虑。虽然来到 Galaxy S23 需要用户跨越的「说明书」门槛更高了,但个人依然不太喜欢 One UI 的主要原因依然和使用习惯有关。

所以想要了解 Galaxy S23 的读者看到这里其实就已经可以了:续航不错的小屏、焦段够用的相机以及长期维护、功能丰富的 One UI,这三个优点构成了 Galaxy S23 的黄金公式,如果我不是 Pixel 用户,我或许真的会考虑自此成为 S 系列「中杯」的忠实拥趸。

那 Pixel 究竟有哪些地方让我念念不忘?

Pixel 的那些「难以割舍」

从 Galaxy S23 换回 Pixel 7 Pro,第一感觉是每一个有文本的地方都长得「眉清目秀」。默认字体字重的缺失,导致 One UI 大部分界面的字体都是「扁平」的:几乎没有粗细的区分,即便有粗体也是机械渲染、效果差劲的「伪粗体」。

虽然 Pixel 7 Pro 这边在 Google 重视这个问题之前其实也是同样的体验,但我们还有 Magisk——安装来自社区的、包含多字重的字体模块后,中文界面也能像英文界面那样拥有粗细分明、清晰锐利的字重区分。这便是使用 Galaxy S23 的过程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中文字重、MiPush 推送,这些在 Pixel 上自己动动手就能获得的体验,在三星这边总得因为悬在头顶那个 Knox 熔断机制而反复纠结。

通过模块实现的可变字重支持

事实上,Pixel 7 Pro 应该是目前少有的、依然对玩机用户十分友好的 Android 机型了。Google 官方在工厂镜像页面就提供了针对自家机型的 Bootloader 解锁教程,并且不会像小米那样设定一些无聊的解锁门槛。除了对国内用户而言「变砖」之后比较头疼的售后问题,Pixel 几乎没有压力的玩机体验,或者说那种能够自己动手「修补」系统体验不完美之处的能力,是 Galaxy S23 很难满足的。

Pixel 7 Pro 让我「放不下」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本地搜索。和大多数定制 Android 系统一样,One UI 在本地搜索功能的体验上与 Google Pixel 相差甚远——即便后者还不支持 T9 拼音、中文首字母等更加符合国内用户的搜索方式。

在 One UI 5.1 中,搜索框的入口主要位于多任务界面和应用抽屉,并且都放在屏幕最顶部的位置。在不使用 HomeUp 小组件的前提下,使用这个搜索框的唯一方式就是「伸手去点」,对于一个习惯通过搜索功能快速查找、打开应用的人来说相当不友好;同时 One UI 的搜索功能也和大多数国内定制系统一样(但还是比至今)与启动器存在明显的割裂感,不仅响应速度慢半拍,在动画和交互提示上也缺少与启动器的自然呼应,点击之后更像是启动了一个名为搜索、呈现样式为全屏悬浮窗口的独立应用,而非通过启动器的内置搜索进行索引。

在类似的定制系统中,在搜索界面中进入多任务我们也确实能够看见搜索应用被当成一个独立应用来处理了。

Google Pixel 的本地搜索体验则做得非常好,接近 macOS Spotlight 或 iOS 的 Siri 搜索那种好:从主屏上滑进入应用抽屉,搜索框从底部变为顶部的位置转换非常符合整个操作的动画逻辑;开启「一律显示键盘」选项后,进入应用抽屉的同时输入焦点就会自动切换到顶部搜索框并打开键盘,找应用更加方面;而无论是点击主屏底部的搜索框还是打开应用抽屉自动弹出键盘进行搜索,与启动器之间自然、流畅的动画效果衔接都不会给人「拉扯」或「跳跃」的感觉,仿佛搜索本应就是启动器体验的一部分。

Pixel Launcher 的搜索体验

在 Android 12 引入 Material You 动态主题和主题图标后,One UI 也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进。但就像我在 One UI 5 具透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在同一套色彩科学体系下,三星的「调色板」取色方案相比 Pixel 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样一张壁纸、选择同样的取色策略时,One UI 5 的配色方案会让主题图标在壁纸上的辨识度更低,Pixel 的色彩选择则能同时保证图标观感和可视化需求。

所以尽管目前整个主题图标和 Material You 都已经开源,Pixel 依然是运用得最好的那一个

除了上面提到的色彩方案问题,Google 对主题图标何时用、何时不用的理解也非常值得 One UI 借鉴:开启主题图标后,One UI 会在主屏、应用抽屉、系统设置的应用管理等几乎所有界面中将应用图标替换为单色图标,看上去是一种更加完善、更加到位的做法,但如果你认为主题图标存在辨识度不高的问题,这种问题就会因此扩散至整个系统。

Google Pixel 的思路则很清晰——除了主屏,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主题图标,即便应用抽屉也不能。换句话说,主屏采用主题图标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为了「辨识度」,而是为了好看。在能够彰显使用者个性的主屏上,允许用户设置与壁纸风格相近的主题图标来保证主屏观感;但在需要检索、保证应用定位效率的应用抽屉和其他界面,则保留原始的图标设计来保证辨识度。

在展示所有应用图标的应用抽屉里这种选择会造成灾难

从这个角度来说,One UI 对 Material You 和主题图标的适配还真的是只得其表不得其精髓。

最后,具体到 Galaxy S23 和 Pixel 7 Pro 这两款机器,还有一些个人决策上的细节也值得一提

比如前置摄像头挖孔在状态栏位置上的垂直居中,在部分状态栏半透明而非全透明的应用中,前置摄像头挖孔在视觉上不会和状态栏下边缘相切。这种小细节除了 iQOO 这样的厂商之外几乎没有厂商在意,但对 Pixel 用户来说却是一个一旦出现问题就一定会要求 Google 修复的地方(比如下图这次)。诚然,这种适当增加状态栏高度,牺牲一点点屏幕空间来保证美观的做法可能并不能为所有人接受,但对美学细节的追求从来都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

来自某个海外的 Pixel 用户频道

Pixel 7 Pro 的 local HDR 支持也是一个「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因为这个特性的存在,HDR 视频可以在「画中画」模式下与 SDR 内容分别以正确的亮度显示,全屏观看 HDR 内容的过程中,字幕、播放控件等元素也不会因为亮度强制提升而变得瞎眼。遗憾的是 Galaxy S23 作为现阶段最顶级 AMOLED 屏幕的持有者并不支持这一特性。

因为这一特性,HDR 视频的字幕也不会瞎眼了

另外就是一些本身不值一提但的确会影响个人选择的「玄学」因素了:同为 120Hz 刷新率,Pixel 7 Pro 总感觉处处流畅,Galaxy S23 尽管处理器更好,偶尔还是会在这里或那里掉一下帧。这里的问题可能与 Pixel 的独门调度机制有关,也可能得 One UI 一直以来在动效方面的短板「背锅」,但总体使用感受上来说,Pixel 依然拥有现阶段市面上最流畅的 Android 系统。

小结

和往年不同,Pixel 一骑绝尘的影像能力早已不再是不可超越,Galaxy S23 在续航、影像体验和系统功能实用程度方面对比 Google Pixel 7 Pro 甚至做得更好。Galaxy S23 是那种让我感叹「要是能刷 Pixel 的系统就好了」的好手机——如果你不在意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并且在越来越少厂商愿意投入的当下依然喜欢「小手机」,这一代就真的该支持一下了。

关联阅读:

> 分享你与少数派的「独家记忆」,赢取限定徽章和精美周边,来一派好好聊聊?🎂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8919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