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如今我们的生活被太多的内容填充,过多的体验反倒让很多值得被玩味的细节掩盖掉。我较多使用 Apple 设备,在上周末我在一个新闻网站看到了一张有趣的照片:
这是 Apple 为零售店开发了一款全新的 iPhone 展示解决方案(目前正在过度中),使用了 MagSafe 无线充电底座,在此之前都是非常杂乱的。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默默伴随在我使用设备过程中的 MagSafe 其实在扮演着比我想象中更有趣的角色,或许它是一种构建无线世界的具象中介。
于是我试着从 Steve Jobs 重回 Apple 以后的那一段时间,讲了讲这个悄然伴随 20 多年的小磁铁。
2007年 1 月 9 日,在 MacWorld 大会上,Steve Jobs 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银光闪闪的小手机,并宣称将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当时的手机厂商对 iPhone 的看法并不理想,许多人认为它是一款过于昂贵的产品,不过是一个嬉皮士拿来搅局的小玩具。
如今回过头来看,iPhone 和与之配套的 iOS 操作系统深深影响了如今的手机行业是不可否认的,甚至辐射到了与之相关的各行各业,并还在持续不断扮演着引领者。对于移动设备和网络革命的远见,也许是 Apple 公司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原因,有人说是创意让 Apple 与之不同,有人说是技术让 Apple 引领先锋。但人们常说“恶魔藏在细节中”,许多人没有注意的一个小小磁铁,却悄然贯穿着 Apple 公司 20 多年的兴盛发展。
磁铁,曾经是数字领域最可怕的东西。磁铁的磁性会擦除软盘和磁带的数据(不知道多少人已经不记得什么是软盘了🤷),甚至是硬盘。当你拿着一块强磁铁靠近一块硬盘的时候,里面的无数 0 和 1 就已经随着强磁场的影响泯灭了,当然也没有人会这么干。
那磁铁怎么还能成为故事的主角呢?请闭眼想象一下,家里的冰箱上,那奇奇怪怪的,不知所谓的冰箱贴,是不是感觉拿起来很方便,放上去很安心呢?或许,磁铁从来都不是数码领域的敌人,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
1997 年,得意洋洋重回苹果的乔布斯在黑板上的画出了那张著名的四象限策略图,将普通用户、专业用户、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分列在 X/Y 轴两侧,然后说:
我们会为这四个群体制造一款产品,其它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产品都可以砍掉。
这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形态臃肿,似乎逐渐成为下一个「IBM」的 Apple 回光返照。1999 年发布的初代 iBook G3,也是 MacBook 的前身之一,则成为了当时苹果面向普通用户的笔记本产品。
当时市面上普遍流行的笔记本电脑大多都又黑又重,为了强调时尚和个性化,Apple 在第一代 iBook 上使用了全新的聚碳酸酯外壳。这种彩色的半透明机体配合略微有些夸张的大圆弧外壳,让这款设备在当时冷冰冰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市场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亲和力,至今仍然是苹果最经典的产品之一,也让那个绚丽的广告留在了每个看过他的人的心里。
但我们这次的关注点在于 iBook 的闭合设计上。当时,主流的笔记本电脑都会在屏幕上方设计一个卡扣,也可以称之为「闩锁」,目的是为了让笔记本在闭合时能更好地贴合在一起,也有为抗跌落和安全性考虑。
一个粗糙的塑料滑块,或是按钮,按下以后才能开启屏幕,显然不是如此华丽的第一代 iBook 愿意妥协的事情。与其他笔记本使用的钩子和锁扣不同,iBook 通过一个弹簧铰链和磁铁来闭合屏幕。这让这位新秀即足够坚固,又可以方便携带。这样的设计还带了一个好处是用户可以直接扣下屏幕会自动待机而无需关机,转轴处的霍尔传感器会检测用户是否合盖。
不过那时的用户似乎并不买账,一方面是当时的电源管理于磁盘管理并不能很好的让这个华丽的「小贝壳」安静的待在包里,另一方面许多用户也只想接着外接显示器来工作。甚至专门有一个网站来介绍 iBook 和 后续的 MacBook 系列磁铁的位置,好让用户「自行想办法来屏蔽」。
Robert P.Munafo 在他的网站中写道,初代 iBook G3 的磁铁位置在屏幕的上半部分,距离左侧 3.4 英寸距离顶部 1.3 英寸处,而感应器则在下半部分电池充电器板附近,虽然在 Ethan Goldberg 的拆解下发现磁铁与传感器的位置其实并没有对齐,但由于传感器的感应范围非常大,所以要覆盖更多的「罐头铁皮」或「锡纸」。
也许是太过仓促的将磁铁应用在了这样激进的家用电脑,导致用户的满意度不高,这种设计苹果只使用了一代。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变成熟了,在之后的 iBook G3 Snow 中,苹果重新转向硬朗的设计风格,还把闩锁带了回来。
不过磁铁并没有消失,而是与闩锁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个小钩子会在显示器即将闭合的状态下被磁铁吸出来;在用户按下开盖按钮抬起屏幕时,这个小钩子又会被屏幕上的磁铁吸进去,只是为了更好的避免这个万恶的钩子出现在用户眼中。
在 iBook 后续的系列中,这种磁铁依偎在显示器周围的框架中,默默完成着吸附和脱离微小工作。这一切对使用它的用户来说,都是无感知的。
告别了 iMac G4 经典画框设计,2004 年发布的 iMac G5 则更接近了如今一体机的模样,只不过与当时市面上的电脑相比,大胆的白色与造型都使它恰似一座艺术品。
当时 iMac G5 配备了 Front Row,可以在房间的另一端欣赏电脑上的电影、音乐、照片和 DVD。
Front Row 究竟是不是用来对抗微软当时的 Media Center,这就是另一段故事了。但它的巧思是在于与之附赠的遥控器。这个设计看起来有点像 iPod,这同时也是 2007 年 Apple TV 发布时随赠的遥控器。它很简单,很容易使用,甚至可以盲操作。
遥控器并不比 iPod nano 大多少,像这样的小玩意很容易在沙发垫缝里丢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Apple 在遥控器里背面和 iMac G5 侧面放置了磁铁,无中生有的提供了一个整洁的存储位置。
磁性的吸附让遥控器可以时刻在人们的视线中,又不受影响地存放。轻轻抓起它来打开 Front Row,结束后再把它放回去吸附住,如此浑然天成。
但仅仅存在在硬件上,恐怕只是体验的一半,没人愿意一边享受着轻巧方便的磁力吸附,一边还要狼狈不堪的把电脑打开,慌忙又着急的找到 Front Row。
iMac G5 机身内部的霍尔传感器检测遥控器是否在吸附状态,让遥控器可以在拿起之时,唤醒电脑。按下遥控器按钮时,直接打开 Front Row 界面。正如 Front Row 的图标一样,一切的目标就是为了让用户可以舒适得如同坐在 Octane Seating 的 5095 剧院座椅系列一样。Thom Holwerda 在 OSNews 上甚至认为这是 iMac 最具决定性的功能。可惜 Thom 没有想到的是,7 年以后,Front Row 下线了,那与之配套的小小遥控器和那没人注意的磁铁,也就夭折了。
磁铁的故事结束了吗?
这块初次在 Apple 产品线上诞生的小磁铁,虽然是伴随着的是一个尴尬返场和一个不适时宜的 Front Row 而出现,但他之后的舞台要比此时更大更广。因为几个月后的 1 月,Apple 发布了其首款基于 Intel 芯片的笔记本电脑,15英寸 MacBook Pro,以及一种新的磁性技术,名字叫 MagSafe。
在一个喧嚣的咖啡馆里,你坐在找了半天才找到的那唯一的一个充电口旁一个狭小的角落,给电脑插上电,点了一杯无比苦涩的速溶咖啡,打开那个被返稿了第六次的设计稿,开始了今天与甲方的鏖战。
一个慌张的年轻人,没有看到那地上细细的一个白线,那匆忙的小腿径直划过了你与那充电口,悲剧即将发生了。咖啡要洒了吗?设计稿要重做了吗?电脑要摔坏了吗?
并不会,因为有 MagSafe。
2005 年 9 月 26 日,一份名为「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电子设备的磁性连接器)的专利文件出现在美国专利局的文档中。专利文件中晦涩的描述着它的用途和关键数据,粗糙的线条暗示着它可能的模样。
2006 年 1 月 10 日,在旧金山 MacWorld 会议与博览会上与 MacBook Pro 一同展出的还有一个专利文件中已经是老朋友的 MagSafe。正如专利文件中所描述的那样,MagSafe 透过磁力固定,因此即使在用力拖拉——例如在某人绊到电线的情况下,只会安全地从插口上移除,不会对桌上的电脑造成损坏或拖跌,只要把充电线靠近笔记本的充电区域,它就会自动吸上去给笔记本充电。
在 MagSafe 出现之前,苹果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是外壳和插座/针脚排列,或叫做同轴电源连接器。iBook 系列使用了一种类似于迷你立体声插头的充电器,带有一个额外的金属环。第一代 iBook 充电器只是有一个银色的插头体,后续系列的充电器引入了一个变色的照明环,来显示充电状态。
但如果意外绊倒 iBook 电线或以某种角度拉出电线,可能会使连接器内的弹簧触点弯曲,或使连接器下面的焊盘断裂,导致笔记本电脑在连接到电线时无法充电,这听起来非常惨烈。
熟悉 MagSafe 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电源插头在很小的侧向力时,便可轻松取下。而在正对插头方向拉扯,却很难有丝毫移动,这或许是避免电脑被人绊倒的最佳方案。
MagSafe 的接口脚位经过设计,使其长方形的插头可从正反两方向插入,两面的 LED 会在电池充电时显示「琥珀色」(正如官网中所描述的),及于充满时显示绿色,让用户来辨识充电状况。之后在 2010-2012 年,还曾短暂发布过一款适用于一些个别电脑型号的「L」型充电口。
不过,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原创于 Apple。MagSafe 这样稳定连接但又不会连带扯下的基本概念其实源于自 21 世纪初以来许多日本油炸锅和烹饪设备的磁力电源连接器——为了避免意外绊倒导致锅里的热油伤人。
这次闪亮登场的小磁铁并没有如上一次那样,MagSafe 首次亮相时受到了普遍好评。人们赞扬它的创新、实用性和安全性。2010年,苹果推出了 MagSafe 2 磁性连接器,用于 MacBook 电脑。MagSafe 2 比原版 MagSafe 更薄、更轻、更方便携带。
由于苹果的专利限制,至今仍未被其他厂商复制。
在第一代 iPad 开始销售之前,Steve 就已经在思考 iPad 2 上该有什么了。它需要加上第一代缺失的前置和后置摄像头,也需要更加轻薄。但是,Steve 在思考一个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原本 iPad 经过设计的美丽线条,被厚实的保护套遮盖了。精美的金属手感和细腻的屏幕效果如同被斑驳的厚玻璃阻挡,一切的美好体验都因此消失,这一切不应该如此发生。
大概就在那个时候,Steve 读到一篇有关磁铁的文章,剪下来交给了时任 Apple 首席设计师的 Jony Ive。因为技术的进步,磁铁的吸引力可以被精确地聚焦在一个锥形区域里,这也许可以用于连接一个可随时分离的保护盖。那样,保护盖就可以覆盖 iPad 的正面而无须包裹整个设备。之后的某一天,Ive 的团队里有位同事研究出了如何用有磁性的合页连接一个可分离的保护盖。
2010 年 12 月 17 日,一个名称简单的「Foldable accessory device」(可折叠配件设备)专利公布。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科技,只是纯粹的机械应用,但是它着实很有趣。这是乔布斯追求端到端一体化集成的一个例子:保护盖和 iPad 是一同设计的,磁铁和合页可以无缝连接。
这个名称定为「Smart Cover」的保护盖以磁力吸附在设备的侧面并覆盖了正面。从结构上有三折,将保护壳分为四个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折叠它来为平板电脑创建一个支架。而这个支架,通过颠倒位置,达到了既可以用于将 iPad 支撑到适合打字的角度,也可以用于看剧时的直立位置。
“我们做这个产品那么久,我可不想错过今天。”2011 年 3 月 2 日 iPad 2 发布会上乔布斯缓步走上舞台时说。他此时因为胰腺癌的折磨瘦得吓人,却带着欢快的笑容。那时的他还有七个月不到就去世了。当时观众爆发出欢呼声,全体起立鼓掌。他在发布会上说: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保护套了,它是与 iPad 2 一同设计的。这个保护盖上的微纤维会在你每次合上它时都会清洁屏幕,令人难以置信!
随着这「Smart Cover」一同发布的还有众多专利,其中的「Peek Mode」通过光线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是打开保护盖还是仅仅「瞟一眼」屏幕。多种握持和摆放的可能,硬件和软件的双重配合,让用户们对这如此「Smart」、如此「简单」的保护盖赞不绝口。此后,磁铁也一直延续着作为 iPad 机身内藏着的小秘密。
太完美了,是吗?
要说 Apple 是一个绝妙的创意家,恐怕会有争议,但如果说 Apple 是一个狡猾的小偷,各位一定会心一笑。
早在 2000 年,RCA 发布的 REB1200 电子书阅读器使用了柔韧的皮革保护套,并嵌入磁铁,将盖子固定到位。盖子在打开时会自动从待机状态打开设备,并在合上时将设备置于睡眠状态。不过就像 Steve 曾经一度遗失的采访里说的那样: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好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窃取
Steve 从不否认 Apple 窃取好的创意,甚至到现在也如此。不过 Steve 认为拿来的并不是自己的,应该把 Steal 替换成“使它成为我自己的”,这是 copy 和 steal 的分界线,这也是苹果 DNA 之一…
不过有趣的是,这些话不知道这句话让 1979 年夏天的施乐帕克实验室听到,还会不会忍痛邀请 Steve Jobs 来提前参观那用户界面(GUI)的 Demo 了呢?
无线(Wireless)一直是 Apple 追求的目标之一。2014 年 9 月秋季新品发布会,苹果发布了 iPhone 6 & 6 Plus 两款手机。在发布会上,出现了曾经 Steve Jobs 经典的 “One More Thing”,也就是盛传已久的 Apple Watch 登场。
现任 Apple CEO Tim Cook 首先介绍了这款产品的外观,然后播放了这支长达十分钟的介绍短片。回顾苹果过去十几年的产品介绍短片,很少有达到 10 分钟这个等级长度的。这支视频被众多网友评为史上最佳电视广告之一。
抛开 Apple watch Series 0 这款产品是否成功,这是 Apple 进军无线充电领域的第一步。如同 MagSafe 第一次出现时,那个小小的磁铁被封存在充电口那里,这一次的磁体被放在了用户的手腕上——Apple watch 表盘的底部,不过不同的是,那裸露在外的五个触点变成了一圈圈线圈。
Apple Watch 的充电方式可以说十分方便,只需将磁力充电线圈的凹面对着Apple Watch的背面,两者即自动吸附进行充电。Apple Watch 底部的凸起正好对应充电座上面的凹陷,磁铁的作用则是用过磁力引导用户放置手表,并且即便充电底座倾斜和移动,也不会与之脱离。这是 Apple 首个「无接口」设备,作为一款穿戴式设备,为了能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防尘防水等级要求也就更高,所以磁吸式充电在 Apple watch 上是一种必然的出现,或许也是传承 MagSafe 最好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第一代 Apple Watch 继承了 2006 年的 MagSafe,那么 2016 年 9 月 7 日,一个样貌宛如洁白鹅卵石的无线耳机则是 1999 年第一代 iBook G3 无「闩锁」设计和 2004 年那个昙花一现小遥控器的结合品。
伴随着 iPhone 7 107 秒快闪视频 AirPods 亮相。这是首次在 Apple 自制视频中,专为简体中文而重制和优化的视频版本。快节奏的文字和视频衔接,高对比度的图形和动效,如同病毒般的传播到大街小巷,此后类似这样的快闪视频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
在另一支宣传片中,御用 Apple 声优 Jony Ive 用他低沉的声音说道:
我们相信,未来将是一个无线的世界。这,只是我们迈向真正无线未来的一小步。
也确实如此,虽然 AirPods 直到 2016 年 12 月中旬才正式对外发售,但市场为之狂热。因为供不应求,当时的运送等待时间达到至少 6 周之久。
尽管下一代 AirPods 才支持第一代 Apple Watch 拥有的无线充电技术,但这次的磁铁,用在了更有趣的地方。AirPods 体积不大,可爱的尺寸放在手心确实称手。打开藏着两只无线耳机的盖子,会有一个恰当的磁吸力,这个力量的感觉像是第一代 iPhone 发布会时,Steve 为观众展示的下滑回弹一样——一个曲线的反馈。两只耳机的长柄和耳机盒内的凹槽处,也有数块磁铁用来固定着耳机不会晃动和滑落。
这样的设计,让用户在打开和关闭耳机盒,拿起和放下耳机时产生一种独特的安全感。与一同到来的 Wi-Fi/蓝牙技术的迭代,Apple 迈向无线的步幅里,打开了无线的大门,又避免了无线的困扰。
伴随着 iPhone 7 取消 3.5 毫米耳机孔的骂声中,另一个角落里,无线耳机市场的产业正在慢慢崛起,其他那些手机厂商也开始擦掉了下一代手机设计图纸上的耳机孔。
2018 年,伴随着塞了 102 块磁铁全新设计的 iPad Pro 的,还有一根第二代「铅笔」。此时此景,恰如当年的 MagSafe 和那个小遥控器。不过这根笔并没有夭折,还伴随着一个全新的技术,将硬件中的磁铁,软件中的图形,无线传输中的数据结合,灌入在一个简单的「把笔吸在 iPad Pro 旁边」这一简单的动作里。
第一代 Apple Pencil 那个「不雅」充电姿势和容易消失的「笔帽」随着第二代 Apple Pencil 发布时用户的喝彩而消失。iPad Pro 系列也成为了目前 Apple 系列中,磁铁最多的产品。
2020 年,Apple 更进一步在 iPhone 12 中引入了 MagSafe 技术。与先前 iPhone 8 发布时的无线充电不同,此时的 iPhone 背部,也埋下了那一圈小磁铁,在对应的磁吸环上快速对齐使其无线充电,精准对齐的无线电线圈也能最小的泄漏磁场损耗,尽最大程度地为其充电。在官方提供的 MagSafe 充电器或是认证的第三方充电器上使用,在被磁力吸附的那一刻,屏幕上会弹出一个灵动的,包含了剩余电量绿色圆环。
那个可爱的,宛如鹅卵石的 AirPods 的老大哥 Pro,也在 2022 年 9 月 8 日加入了适配 Apple Watch 充电器的磁铁,除了在开合和拿取能体验到非线性的磁吸力,在充电时也能省事省力的丢在充电器上。
随着这手机、手表、耳机「随身三件套」进入无线领域,第三方的设计厂商也参与了进来,无论是被叫做「Apple 干儿子」贝尔金设计的小几千元充电器,还是淘宝不到一百的三合一充电支架,磁铁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2021 年,Apple 为零售店开发了一款全新的 iPhone 展示解决方案,使用了 MagSafe 无线充电,以消除线缆杂乱,让 iPhone 更贴近顾客。
Apple 的最新解决方案完全取代了原本需要手动对齐的充电基座,取而代之的是安装在不锈钢臂上的四个MagSafe充电器。新设计将 iPhone 从桌子上抬高,使从正面看起来像是漂浮起来一样。这让每部 iPhone 都更容易拿起和放下,并且可以以任意角度吸附在 MagSafe 上。曾经散乱在桌子上的防盗线,也一起通过微配重的方式,藏在了桌子里。原本因为考虑到 iPhone 充电口承载压力而偏角度的摆放,从而导致顾客可视角度减少的设计,也因为 MagSafe 特殊的固定方式而无需考虑。
这块磁铁,伴随着得意洋洋回归 Apple 时的 Steve 画下的经典产品坐标图而诞生,又因匆忙上线、天生夭折而偃旗息鼓。那时的磁铁只是众多 Apple 产品中那可有可无的小亮点,即便在最详细的产品介绍中都很难找到它。
网络革命的诞生和个人电脑的需求暴涨,让这块磁铁在那微乎其微的体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使这家即将跌入「下一个 IBM」深渊的庞大公司悬崖勒马,铺垫好了那些其他电脑公司没曾敢设想的「无线世界」。
2007 年 1 月 9 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公布更名为「苹果公司」,公布的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银光闪闪的小手机。无线的时代,正式开始了。曾经是主角的电脑,如今已经成为了那个最后才被「无线化」的设备,成为了那个磁铁最少的产品。
磁铁,这个曾经被数码领域痛恨的家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无线世界能够存在的功臣当然不会是那颗小小磁铁,无线通讯技术,那飘在空气中的波才是让这一切可以存在的原因。磁铁既不负责传输数据和电流,也不负责显示画面和声音。但它把一切零散的、琐碎的行为串联起来。作为一个中介,随着用户把手里的 iPhone、耳朵上的 AirPods,手腕上的 Apple Watch、还有那根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的 Apple Pencil「啪!」的一声准确无误地吸附在充电位置上时,那虚无缥缈的无线电磁波才被赋予了一种切实的体验,一种可以被语言和记忆捕捉到的情感。
那个我们嘴里说的「无线世界」,才会被感知。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