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征文 | 超越效率:10x 提升阅读体验后,我有哪些反思?
2023-2-7 11:29:0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35 收藏

年度征文 | 超越效率:10x 提升阅读体验后,我有哪些反思?

编注:

本文是少数派 2022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今年我们采用了更加依赖用户反馈数据的奖金结算机制,充电、收藏和阅读量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最终排名与稿酬倍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或内容对你帮助,请尽量通过充电、收藏或评论等方式表达你的支持与赞赏。


哈喽,大家新年快乐!#立青与佳# 祝您和您家人✨💘✨2023年🌟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平安幸福🍎💯🏮兔年吉祥🐇🌹

少数派年度征文截稿在即,趁此良机,我刚好想要总结和分享一下「我的效率系统 2022 升级版」,内容包括:

  1. 碎片化阅读
  2. 书本阅读
  3. 整理笔记的思维链路(#卡片盒笔记法)
  4. GPT-3 人工智能赋能的生产力工具
  5. 重新思考 Roam Research 的价值
  6. 任务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反思
  7. 白板的作用,以及各大笔记工具在 2022 年对白板的支持。

由于篇幅和时间有限,这篇文章只能涉及前 2 个话题(阅读篇),如果你感觉对某个话题很感兴趣,不如先来点一波关注。对于其他话题的细节,可以看我在 B 站的往期视频,在视频中能够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引言:我的年度关键词 ——「幸运」

面对新的一年,我的情绪跟股票市场一样,也是高波动,高分化。去年我的投资收益率大概在 16%,只不过是负的,🐶。

loading

但这其实是一种幸运,因为它让我可以有机会去把握「机会」,尽管我可能还没来得及做好充分的准备。跟股票市场的两轮暴跌类似,2022 年度我的心情也是两次暴涨,两次暴跌,所以总结下来,我对年度关键词「幸运」有了更深的理解:幸运不仅仅意味着要把握机会,也可能伴随着失去幸运的可能。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让自己的实力配得上所获得的「幸运」。

另外,去年我的 B 站关注数突破了5000,总计发布83个视频,累计时长22小时,而这背后所花费的录制和剪辑的时间至少是10倍以上啦。令人唏嘘的是,近一年的 B 站总收益是668.33元,不足少数派的一篇稿费,🤣 这更加鼓励我要继续努力。所以,非常感谢看我的文章和视频的各位,也特别感谢2022年新关注的4334位小伙伴,希望你可以和我一起,用努力来获得幸运,迎接新的一年!

碎片化阅读(化零为整)80% -> 20%

Readwise Reader 是我在 2022 年自我评选的最佳软件产品,我用四象限图表的方式总结了它和其他 APP 的区别,可以看到 Readwise Reader 属于「学习(认知)」部分,我愿称之为年度最好用的现代化阅读器,它是碎片化阅读的完美兜底。

loading
我的效率系统2022年度总结

我之前做过开箱视频和移动端使用的相关视频,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Readwise Reader 本身有一个 Feed 流的概念,能够帮助我把微信公众号、少数派、B 站、博客、Newsletter,甚至是 Twitter List 里的内容统一汇总到 Reader 里。我将之前订阅的 RSS 内容全部迁移过来了,下图包括我所有 Feeds RSS 订阅源(Subscribed),而 Reader 甚至还能根据你的订阅源智能推荐新的信息源(Suggested)。

loading

将所有信息源统一收纳之后,我就可以通过 Reader 的「每日摘要」卡片式筛选自己想要读的内容,然后保存在 Library 里。我还可以根据作者和对应的域名进行筛选,比如可以通过 domain:sspai.com 筛选出所有从少数派来的文章。

loading

特别的是,当我看到一篇关于 MarginNote 的少数派付费内容,通过浏览器端插件直接保存时,它可以备份完整的文章和对应的图片。进入精读的阶段,当我在 Reader 中进行文章高亮,右侧会有一个 Notebook 的列表,所高亮的内容也会实时同步到 Readwise 本体。我最喜欢的是精读时的纯键盘操作,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的快捷键快速跳转文章段落,以及按下 hn 进行内容的高亮(highlight)或笔记(note),并且支持在整个文档层级完成笔记记录、加标签、打开原网页、归档等快捷操作。

loading

在阅读高亮完毕后,我就可以跳转到 Readwise 查看所记录的所有卡片,编辑或添加更多的笔记内容,甚至可以制成类似 Anki 的闪卡,通过提问的方式总结知识卡片。Readwise 会每天提醒我回顾这些卡片,从而形成阅读的闭环,持续不断的反馈帮助我将卡片内容内化到大脑当中。

另外,使用 Readwise 还有一个好处,它会把笔记内容自动同步到笔记软件,比如我在 Readwise 里加了 #favorite 标签,也会自动同步到 Roam Research 方便筛选。而在查看笔记时,还可以通过 highlight 链接直接回到原文出处。

同时,Reader 的手机端体验也非常好,能够快速地将内容在移动端保存到 Reader 中。此外,它还支持其他文件类型,比如电子书支持 Epub、PDF 文件甚至支持文字重排、Email 支持 Newsletter 和 Twitter Thread 等,非常值得一试。

总结一下,对于碎片化阅读,虽然信息源多且繁杂,但是借助于好用的汇总和筛选工具,比如 Readwise Reader,可以「化零为整」,我们只需要 20% 的时间就能系统化地处理自己的碎片化信息。

书本阅读(渐进式总结)20% -> 80%

因此,这也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书本阅读。我想特别提一点我的反思:在 Reader 聚合了「碎片化阅读」之后,反而又让我重新更加重视「读书」了,更应该阅读的应该是书籍。

每当我打开 Reader 的 Home 页面时,看到自己未读完的内容、最近添加的内容、可快速阅读的内容,以及信息流中新出现的信息。此时,我会有意识地将书籍放在 Reader 主页的第一个位置,看到自己更应该去做的是「书本阅读」,而不是所谓的「碎片化阅读」。因为相比之下,当你看到可以阅读书籍时,你会发现书籍会给你更多有价值的体系性内容。

书籍阅读的渐进式总结流程

但是,这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什么是更好的书籍阅读 Workflow?我认为,更好的书籍阅读发生在 MarginNote 中,使用 MarginNote 可以很好地结合渐进式总结。那么,什么是渐进式总结?

loading

Tiago 的 CODE 框架是一种更加明确的提取和总结方式,它由 Capture(捕获)、Organize(组织)、Distill(提取)、Express(表达)四个阶段组成,而在 Distill 阶段的渐进式总结 Workflow 中,每个层级的筛选过程和提取比例都是逐步降低的。

  • 第一层是 Note,通过加粗高亮的方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并以视觉化的方式标注出来;
  • 第二层是 Mini Summary,用自己做一个简短的总结,然后跟自己的其他笔记 Remix,最终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 第三层是 Q&A,提问的方式来对关键概念进行总结,最终混合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L 先生的 INK-P 也是一套类似的理论,只要总结它们的原则和关键点,最终提取属于自己的,适用于自己的框架,就可以让类似的知识框架为自己所用。

MarginNote 阅读笔记流程演示

接下来,我会逐步演示一下我在 MarginNote 里面是怎么阅读的。MarginNote 对阅读和学习的支持非常好,借助 MarginNote 的「学习模式」,可以方便地完成渐进式总结的流程。我发现很多 MarginNote 的小细节,真的很贴心,比如 iPad 和 macOS 的联动,可以快速推送笔记,并且打开的笔记在书中的位置是完全统一的。

以终为始,我会先带你看看阅读笔记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子的?打开 MarginNote,以我正在看的《第二大脑》为例,左边是一个思维导图,右边是这本书。另一个模式是学习模式,点击某一张卡片,就会跳转到对应的 PDF 位置。最终的笔记成品是以一个个问题组织起来的,就像爆竹的引线,将一颗颗爆竹🧨串联在一起。

loading

完成对书本的阅读和学习之后,我会将 MarginNote 的笔记导出到我的笔记软件,完成统一的知识汇总。在 Roam Research 中有类似的一个大纲结构,对应 MarginNote 里面的思维导图,展开可以看到一些概念,比如书中所提到的「中间产物」或「知识资产」,都是以问题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loading

在 Roam Research 中,我还可以通过 Roam Memo 插件,间隔回顾对应的卡片内容,比如「什么是中间产物?」。只需要给 Block 加上 #memo 标签即可,这是插件所需要识别的标识符。如果我对问题的答案已经很了解,可以对它进行反馈,根据反馈指定下一次 Review 的时间,比如选择 Hard,就会明天提醒再次 Review。右上角的 Past Due 会标注是否错过 Review 时间。

当然,如果对卡片内容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可以点击链接,直接回到 MarginNote 所对应的卡片位置和原文位置。

Q1: 如何梳理书籍的知识结构?

以《程序员修炼之道》这本书为例,我打开的是 PDF 文件,因为 MarginNote 支持的功能会比 Epub 格式更多。在学习模式里面,你可以直接导入整本书的目录结构,从而生成一个思维导图,但问题在于,这还是以原作者的知识框架来整理内容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其实,按照作者的结构来组织内容,还是按照自己的结构来组织内容,这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完全没有框架性的基础概念,你可以先学习一遍作者的结构,也就是把原书的 TOC 目录放进思维导图。

但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初步认识,你就可以在这里选择只按照文档(By Document)进行自动摘录。此时每当我摘录一条,它就会存在整个文档的框框里面,而不会出现在之前的目录结构下面。所以,我一般就会把知识点概念单独摘录出来,把目录删掉,然后从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比如「正交性」的概念,就对它所在的关键文本进行高亮。

Q2: 阅读时遇到新概念怎么办?

重点来了,阅读时,我还会打开「学习模式」的 Title Link(标题字典),并且在文档中打开 Recall Mode(回顾模式),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开始回想所提取的新概念。

高亮之后,打开大纲模式,选择 Emphasize(强调),并且选中强调会同步到标题。此时,点击「正交性」这个词,它会自动同步到卡片标题上。而所有文中出现「正交性」这个关键词的地方,都会有一个小小的下划线。点击它,在左边的大纲中,就会出现词的具体解释,而在右边 PDF 的划线高亮段落中,所有关于「正交性」的词语都会隐藏起来,让你通过回想强化一次「提取强度」。

loading

更神奇的是,当我在其他地方划上高亮之后,也选中「正交」作为它的标题,那么点击「正交」这个词,会发现关于这个词的解释会有两个出处,可以直接点击它,分别跳转到不同的原文位置。

比如,「正交」的系统能获得两个最主要的收益:提高生产力和降低风险。因此,我就可以把生产力风险标注起来,从而使文章中出现的概念彼此相互链接。比如,我可以看到风险正交系统有关,它是正交系统的收益之一。特别是当我想要查看关键概念出处时,就可以方便地快速查看。如果对卡片内容仍然不能理解,就可以点击它回到当时你所划线的文章内容。因此,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就能够在阅读时把文章中的许多关键概念组织起来

Q3: 如何组织书中的新概念?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会通过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我的思维导图或者叫大纲,所以我就会在这里添加 Q 作为问题的前缀。(当你做笔记的时候,你可以把右边稍微缩小一点。)比如,新建一个问题:「Q:: 正交性的好处是什么?」这样按照你自己的思维链路,通过自己大脑里的提问方式来组织内容的表述:「好处就是提高生产力和降低风险。」

正交性促进了重用,特别是当两个组件的职责相对单一时,正交性的价值就提高了。因为一个组件能做 M 件独特的事情,另一个组件能做 N 件事情,如果它们是正交的,它们就能够组合起来完成 M 乘以 N 件事情。

所以,正交组件在组合过程中,单个组件单元的性价比就提高了。

同样的,当我遇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组合」,那么我就可以给这张高亮的卡片,手动加上一个标题:组合,从而书中所有出现「组合」的地方就会被划线高亮出来。

Q4: 笔记如何导出到 Roam Research?

完成阅读之后,我就会把这些内容复制放到 Roam Research 里面,但是如果直接复制,你会发现有个小问题:它是不带 MarginNote 的链接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会借助印象笔记作为一个中转,每本书导出一遍的频率倒也还可以忍受,仪式感满满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是英文系统,并且 MarginNote 也是英文版的时候,你登录的是 Evernote,而不是国内的印象笔记。 只需要在 iPad 上或者把 MarginNote 改成中文语言即可,在系统设置 language 里面,你可以添加增加 MarginNote,把语言改成简体。这样,当你重启之后,整个 MarginNote 就会变成中文,当你去导出的时候,它就会登录的是印象笔记。

loading

导出的时候,你可以不用附上原文的文档,也不用附上脑图。保存的笔记很快就会出现在印象笔记,我只需要选中它们,复制到 Roam Research 当中。所有的 MarginNote 的链接都会保留下来,一张一张的卡片以问题的方式组织起来,而通过链接可以非常快速地回到原文所对应的位置

loading

Q5: 如何间隔复习笔记卡片?

接下来,我就会批量的把这些问题加上对应的 #memo 标签。通过 Roam Research 的 Find & Replace 插件,我可以按下 Ctrl + S 再找到刚刚的两个 Q,然后替换为将两个 Q:: 作为前缀,然后将 #memo 作为后缀。这样就可以通过双向链接的特性,变成 Roam Research 所能识别的 attribute 属性页面。

此时当我点击打开 [[Q]] 页面,你就可以看到我之前所有的加了问题的笔记卡片。接下来,还需要去设置 MEMO 插件,额外增加 2 个标签,将 Q 和 memo 增加进来,作为 MEMO 卡片的标识符。这样,当我点击 Review 插件,选择下拉框,里面就会出现 Q 和 memo,点击查看所有的跟刚刚的卡片所对应的卡片内容。每张卡片,还会显示一个面包屑,从而我可以快速查看当前这张卡片的出处。

loading

Q6: 如何在阅读时 Remix 自己的旧笔记?

在 MarginNote 阅读时,你还可以快速添加自己的评论。比如,当我们意识到「正交性」的价值时,你可以把正交性概念加上双链符号,并且将它与脑海中的其他概念相互联系起来。比如,我会想到[[正交性]]与笔记的[[原子化]]非常类似,都可以用来增加笔记的[[可复用性]]

可想而知,我在 MarginNote 所添加的笔记双链,导出到 Roam Research 后会自动跟已有的 [[原子化]] 页面链接起来,从而我就可以查看[[原子化]]在我之前的笔记系统中有哪些相关内容。

比如,这里的原子化和之前我所做的另一个视频《【效率思维】顺理成:卡片化写作与原子化设计》就链接起来了。此时,我就可以再次回顾它,并且关联出一些相关的概念,也完成了我们刚刚所说的 Remix 混合的一个步骤。

好,以上就是我在 MarginNote 到 Roam Research 的一个渐进式总结。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演示,不过我特意通过 Q: 小标题提问? 的方式将内容组织起来了,也算是一个不断实践的亲身示范。

当我在 MarginNote 里面读书,在阅读过程中,就会通过高亮文本和提取关键概念,不断通过标题链接链接相关的知识点。而当我把笔记导入到 Roam Research 之后,又可以通过双链符号以及页面属性功能来进行间隔重复。

总结:书本阅读的重要性

作为年度征文,我向你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碎片化阅读」和「书本阅读」的整个流程。更多的操作细节可以参考我的视频

本文从文章篇幅上,就刻意强调了「书本阅读」的重要性,😛。当我们把碎片化阅读和书本阅读摆在一起时,优先级自然浮现出来。从书本中学习,从经典中学习还是会更加重要一点,哪怕碎片内容可能占据了 80%,但我们的重心仍然应该是花 80% 的时间去阅读书籍 📚

对于「碎片化阅读」,虽然可能信息量更多,时效性更强,但借助于好用的聚合与筛选工具,比如 Readwise Reader,我们只需要 20% 的时间就能够系统化地处理自己的碎片化信息,「化零为整」批量化处理,留出那属于自己的 80% 时间去阅读书籍 📚

题外话:因为录制的过程就是我思考的过程,时间相对会比较长,所以我想把它拍成几个视频来进行讲解。目前来看,至少需要三个视频才能够完整地讲完,然后再通过 Notion AI 转成文章,手动插图,然后才会有类似这篇文章的成品。

如果大家对之后的卡片盒笔记、人工智能、Roam Research 插件、任务管理、目标管理以及白板等话题感兴趣,可以帮我在少数派「充电、收藏、关注」三连啦,特别重要的是留下一个属于你的脚步:「己所欲,施于人」,为自己留下一个评论。

好啦,我的 2022 年度征文 Part 1 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拜拜 👋。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吕立青_JimmyLv

B 站同名 | 想做产品,却误入程序世界爱上写作的摄影师。 公众号:立青与佳 微信:jimmylv_jing (#roamcult) 博客:https://blog.jimmylv.info “在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人学习”

专栏:Roam Research

Roam 漫游研究所:欢迎一起学习探索 Roam Research 的技巧、方法论和用例。 #roamcult #RoamResearch #RoamCN #[[]]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8124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