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详解 Heptabase 的四大功能模块
2022-11-22 17:45:53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91 收藏

付费栏目文章试读

59 分钟就上手 Heptabase》将以五篇的篇幅,逐步解析 Heptabase 的创新性,介绍设计理念,拆解核心功能模块,展示 Heptabase 在实际场景中作用,见证一场卡片笔记与白板碰撞出的效率聚变。

🎁 前往购买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 Heptabase 的产品愿景。那么,基于产品愿景,Heptabase 究竟拥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产品愿景?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将对 Heptabase 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方便你快速入门使用 Heptabase。

日常工作工作中,输入-输出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模型。从输入到输出的中间环节,便是组织加工。那么,如果我们以生产知识作为目标,那么对应的具体模型便是:收集(输入)→ 思考/创作(知识的组织加工)→ 存档并分享(输出)。这便是知识工作的生命周期。

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我们可能会使用多款工具实现这些不同的环节。比如,我使用印象笔记收藏内容,使用写作软件 Scrivener 进行创作,最后再使用腾讯文档分享成稿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在不同工具之间进行切换,我们的想法被散落在不同的工具之中,我们专注、沉浸的工作状态也被被迫中断。而使用 Heptabase,你便可以轻松实现从收集到分享的所有流程,完成知识工作的整个生命周期。

Heptabase 从组织层面,建立了一个能完整保存和追踪知识生产脉络的工作流。围绕知识的生命周期,Heptabase 目前提供了包括 Journal 日志、Map 地图、Card Library 卡片库、Tags 标签这四种模块。其中,

  • Journal 是知识收集的入口,对应知识生产的初步收集阶段。
  • Map 是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对应知识生产的深度加工阶段。
  • Card Library 是对知识的汇总,对应知识生产的存档阶段。在完成内容创作后,所有的内容都会在知识库中进行汇总、整理。此时,我们便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对外的分享协作。在必要的时候,分享结束后,我们还需要对已分享内容进行对内的自我反思。最后,在将这些内容进行存档,以便将来的再次利用。
  • Tags 是对知识的汇总,对应知识生产的存档阶段。Tags 和 Card Library 互为补充

可以看到,在 Heptbase 中,一切皆是 Card。 四个模块的区别主要是,以不同的方式处理 Card。 而 Card 便在不同的模块之间进行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处理的完整流程。

让我们先从 Journal 开始,了解在 Heptabase 中实现知识输入、输出的知识生命周期吧。

Journal 日志

如何收集知识,这是绝大多数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对此,传统的笔记软件是基于文件夹,以抽屉柜的方式进行收集,而 Heptabase 则借鉴 Daily Note/每日笔记的思想,采用Journal 作为收集知识的入口。为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先回顾这两种知识收集方式的优缺点。

文件夹体系

在以印象笔记为代表的传统云笔记时代,我们是采用抽屉柜的思维方式收集知识。印象笔记模拟了纸质笔记本,允许用户以文件夹的形式,根据需求分门别类建立多个笔记组。这些笔记组/文件夹事实上就相当于一个个抽屉柜。作为用户,我每次记录一些笔记,都需要先找到合适的笔记组,再在其中新建一条新笔记。

这种收集知识的方法,相当于我每次为了记录一条笔记,首先需要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抽屉柜中迅速找到适合存放我的新笔记的柜子。这对于用户而言,太难了。由于我只是脑中有个大概的想法,我往往并不知道将要写的内容需要归类至哪个笔记文件夹之下。甚至,我刚写了一百字左右,便发现需要切换至另外一个文件夹,再记录接下来要写的笔记内容。

你可以看到,在传统云笔记的时代,通过文件夹的形式,进行翻箱倒柜的形式收集知识,存在:

  • 无法快速记录导致灵感收集失败;
  • 无法进行有效分类或者进行及时分类;
  • 反复在不同分类体系之下进行切换导致心智和精力空耗等问题。

Daily Note/每日笔记

那么,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从 2020 年开始走红的明星笔记产品 Roam Research 提供了收集知识的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建立 Daily Note。 

简单而言,你打开 Roam 等产品,每一天系统都会为你新建一个以当天日期为标题的每日笔记。在记笔记的时候,你可以为你的当前笔记内容,添加适当的标签/双向链接,以此实现笔记的整理和组织。

很多人刚接触 Daily Note/每日笔记的时候,一脸懵然。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呢?Daily Note 的设计貌似不起眼,却更加合理。具体来说,Daily Note/每日笔记的设计解决了收集知识环节中的常见痛点。

首先,每天新建一个每日笔记,你暂时不用纠结将笔记放在哪个文件夹类别之中。

事实上,你都还没有记录几行字,你怎么知道你的笔记属于什么类别?或者,你要写的内容,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类别,那我应该放在哪儿合适呢?先不要纠结。你收集知识的首要目标是收集,是记录,而不是分类。先快速在每日笔记的页面,迅速记录你的所思所想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每日笔记允让你的笔记先飞一会儿,让你笔记内容先自然生长。

先收集,再整理。如果你暂时不知道如何处理你的笔记内容,那么先让你的笔记在每日笔记中「躺」一段时间。等过几天,经过时间的发酵,你再集中对前几日的笔记内容进行快速整理。

笔记有很多种组织和查看形式,而时间属性便是笔记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如果你想看看最近一周记录了哪些内容,那么每日笔记允许你像翻看日记本一样,按照时间线索浏览近日的笔记记录

最后,卡片化的每日笔记有助于降低你的输入压力。

尽管每日笔记拥有诸多优点,但是对于很多进行创作的人而言,依然存在一个障碍 —— 一张巨大的空白页所带来的创作压力。就像很多作家面临一张白纸无法下笔一样,许多笔记用户面临空白的每日笔记页面也心存恐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进行目标管理的时候,宏大目标可能会一下子将我们压的无法喘息,而一些具体的小目标我们则容易达成。同理,不要让笔记用户直接面临整页、空白的每日笔记,而是以一些更小的卡片加以替代。使用页面较小的卡片进行输入,不仅能降低用户的焦虑感,并且可以提高用户的注意力。对用户而言,这只是一张很小的卡片,而不是需要去填满内容的巨大空白页面。

「我先记录几行或者几百字,这对于我而言应该不难」在不知不觉中,用户可能已经记录了多个卡片。这种卡片化的每日笔记,典型的例子便是 Flomo/浮墨笔记。

如图,随着你记录的进行,你便可以看到多个带有当日时间戳的卡片。

从上面这些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每日笔记的设计,使得用户不用过于直接面对分类压力。而卡片化的设计,则降低了用户对于输入的恐惧感。这些设计都有助于推动用户快速记录自己的所想所想,而不用被其他因素所累。

使用 Journal 作为知识收集入口

Heptabse 则正是承自卡片化的每日笔记设计思想,采用了 Journal 的方式作为快速收集信息和知识的入口。每一天,Heptabase 都会生成一个以当天日期为标题的每日笔记。你需要做的,便是快速记录你的所思所想:想法、任务、时间安排、参考文献……

如图,你可以在顶部导航栏进行日期选择。

在 Journal 中如何进行编辑呢?

同 Notion 一样,Heptabase 也是块编辑器,也就是说每个元素都可以像积木块一样移动。目前,Heptabse 支持 Block Darg & Drop(拖拽移动)功能,以及多种 Block 类型之间的块转换。如上图,光标移动至每个 Block 的首部,便会出现 ⋮⋮ 便可以使用此按钮操作块拖拽和块转换功能。

Heptabase 的编辑器已经支持多种 Block/内容块。 其中,这些内容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基础块
  2. 媒介文件块
  3. 高级块

具体而言,基础块包括纯文本、待办|无序|有序列表、分割线、数学公式、表格、引用块、代码块等。这些基础块之间多数可以进行相互转换。媒介文件块,目前支持图片、视频。将来的话,应该会逐步支持文件、嵌入媒介内容等功能。高级块的话,目前只有 WhiteBoard。 

此外,同如今的很多现代编辑器一样, Heptabase 也支持悬浮工具栏,选中文字后会自动弹出,包括常见的加粗、斜体、代码、链接等。

Heptabase 支持 Markdown 语法,默认是所见即所得模式,即输入语法符后会自动转化成富文本。在编辑卡片时,用户可以选择切换至显示 Markdown 语法的 Markdown 编辑模式。

不论是 Journal 或者其他界面,如果你正在编辑一张卡片,在点击右上角,可以弹出右侧面板编辑卡片。再次点击,这些卡片便会折叠吸附至右侧边栏。此功能有助于用户同时分屏查看、处理多个卡片,避免了在多个卡片之间的反复跳转和切换。

Map 地图

到此为止,Heptabase 可能与前面所介绍的 Flomo 等工具也没多大区别。而令 Heptabase 与众不同的便是 Map 地图。

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什么是 Map」,则可以定义为「Map 是由多个 Whiteboard/白板所组成的空间」

新建 Whiteboard

每个 Whiteboard 代表不同的工作空间/项目。Map 如下,这是我基于不同写作主题创建的多个 Whiteboard。

如图,单击 Map 的任意空白区域,便可以新建白板 / New Whiteboard。

随后,Heptabase 便会自动生成一个以当天日期为标题的新白板,如下图。当然了,白板的名字,你可以随后在进入白板内部后,单击标题进行修改。

Whiteboard 的背景颜色支持修改,双击任意 Whiteboard,你便会进入 Whiteboard 内部。

Whiteboard 支持嵌套和引用功能。换而言之,你可以在某个 Whiteboard 中,右击空白处,便会弹出选项框。其中,包括新建子 Whiteboard 以及引用其他 Whiteboard。 具体效果如图:

管理 Whiteboard

Map 本身具有 Whiteboard 的画布特性,你可以对 Map 中的 Whiteboard 通过拖拽移动位置,也可以对其进行缩放。

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对 Whiteboard 的位置进行组织。比如,我在左上角区域的 4个白板是关于 Heptabase 的介绍,左下角是我的写作主题,右上角则是一些效率方法相关的知识库,右下角则是一些素材,中间则是对外协作区。这样,通过空间记忆,每次我都可以快速找到我需要的 Whiteboard。

这种基于白板的 Map,事实上实现了文件管理的图形化展示。如果你的文件/项目数量不是非常庞大的话,Map 由于其直观性,是优于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的。

当然,你也看到,这些白板太小,压根看不清每个白板的标题。此时,便需要使用缩放功能。在使用 Heptabase 这种基于白板的生产力工具的时候,搭配触控板进行使用。

以下是我使用触控板进行手势操作、缩放 Map 的使用效果。

Whiteboard 的组成部分

在进入 Whiteboard 之后,便进入了 Heptabase 的核心区域。Whiteboard 主要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的卡片 Card 以及一些辅助 Card 的功能组成。

具体而言,在 Whiteboard 中,可以新建 4 种模块:

  • Text :基于纯文本的便签。Text 适合记录 1 行 或者多行的文本内容。Text 是 Card 的内容素材,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 Text 内容转化为 Card。
  • Card:多种内容块的组合。这是 Whiteboard 的核心组成部分
  • Section:多种卡片之间的层级链接。当我们新建多个 Card 后,便会面临管理 Card 的需求,而 Section 则是为了处理多个 Card 之间层级组织关系。Section 的主要功能便是,建立一个可以聚合多个 Card 、可移动的空间。
  • Whiteboard:基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库。多个 Section 以及一些未纳入 Section、独立的 Card/Text 共同组成了 Whiteboard。

这 4 种模块之间的层级是逐渐上升的。最后,多个 Whiteboard 便组成了 Map——即,基于多个主题的、可视化的知识体系。

新建 Card

Card 是 Heptabase 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下是四种在 Whiteboard 中创建 Card 的方式:

  • 单击白板的任意空白位置,便会新建一张 Card。
  • 导入 Journal 或者 Card Library 卡片:点击 Whiteboard 内部右上角 Share 后的第三、四个标志,允许用户分别导入 Journal 中的每日笔记内容以及 Card Library 卡片「即你已经创建的所有卡片」。为了更快地寻找准备导入的卡片,可以选择筛选按钮,按照 未分类、Whiteboard、Tags、自定义、引用等条件进行筛选。随后,选中目标卡片即可拖拽至当前 Whiteboard。
导入 Journal
导入 Card Library 卡片
  • 将 Block 转换为新 Card。 你只需要将当前正在编辑的卡片中的 Block 拖拽至页面之外的白板空白区域,即会生成新的 Card。
将 Block 转换为新 Card
  • 通过复制粘贴新建 Card。 在复制卡片的时候,你选择 Sync Pasted Card,此时新建的卡片,相当于原卡片的镜像卡片/同步卡片。无论是编辑原卡片,还是新建的同步卡片,两者的内容均能实现同步。如果选择 Dismiss/忽略,那么便是单纯的复制,新建的卡片与原卡片都是相互独立的。
通过复制粘贴新建 Card

管理 Card

在新建 Card 后,随着 Card 的增多,如何管理多个 Card、并且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呢?

在以往的效率工具中,这需要用户熟练产品功能,并且与各种方法论进行整合,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而在 Heptabase 中,思考、记录和写作则是深度融合的。

下面,我将围绕写作为话题,展示如何在 Heptabase 中进行 Card 管理。

让我们先建立一个标题为写作的卡片。我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路,围绕写作列了一个简要提纲。

如图,新建的 Card 支持折叠和展开。即 Expand & Fold。 在展开状态下,你可以查看卡片内容细节。在折叠状态下,你可以从全局鸟瞰多个卡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状态。当然,你可以可以根据自己对卡片的处理状态,有选择地展开和折叠部分卡片。

在围绕写作的主题,进行简单构思后,我们便可以新建更多的 Card 了。如图,我直接将构思内容,分裂成了三个新的子卡片。

随后,Heptabase 的思写合一的特点便得以显现。我不是等这些卡片全部写好之后,再开始组织内容。而是一边组织,一边继续写作。

为了描述主卡片和子卡片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为卡片添加关系线并增加关系描述。

如果想在卡片之间建立关系,点击每个卡片右上角,便会弹出 Draw Connection 按钮。直接从卡片 A 拖拽至卡片 B 便可以建立有向箭头。同时,你也可以在这些有向箭头上添加具体的关系描述。如果点击白板页面右下角的眼睛标志,即可隐藏所有非当前编辑卡片的卡片关系。

不同的卡片,属于不同的内容层级。比如,「写作」卡片是核心卡片,而其它三个卡片都属于从其衍生出来的子卡片。

那么,如何更好地区分内容层级呢?此时有两种解决方案:

  • 使用卡片背景颜色功能;
  • 使用 Section 功能。

我们先介绍卡片背景颜色的设置。

点击每个卡片的右上方,便可以在弹出的窗口中修改卡片的背景颜色。目前,存在 8 种可供选择的卡片颜色。卡片背景颜色支持一键批量修改。如图,我批量选中了三个子卡片,将其统一修改为绿色。

下面是我使用卡片颜色的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 将卡片背景颜色作为标签使用。比如,对于同一信息层级的卡片,我均使用同一种颜色。此外,也可以使用颜色区分内容的重要度任务状态。比如,红色表示优先级最高,绿色表示正在处理,灰色表示内容已经写好。如图,我将核心卡片设置为了红色,将即将要写的子卡片设置为了绿色。
  • 在同一个白板空间内,不宜使用过多的背景颜色。如果颜色过多,反而对视觉形成了干扰,也无端耗费了不少工作时间。

除了卡片颜色背景的设置,Section 也是一种表达内容层级的重要功能。Section,英文原意便是「切割成块状」。对应到 Heptabase 中,Section 便是在将无限扩展的白板画布中,切割划分一些块状的区域。最简单的应用便是四象限图。

那么,Section 的意义在哪儿?

  • 划分区域:将 WhiteBoard 之下的多种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空间。这使得用户或者协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地、一目了然地查看内容层级。
  • 减少非必要的关系线:同一个区域中的 Card 是属于相同的信息层级。因此,有些非必要的关系线便可以减少。
  • 批量处理多个 Card 内容:同一个 Section 中的多个 Card 可以随着所属 Section 的移动而整体移动,也可以为多个 Card 添加统一的背景。

下面是我根据 Section 的功能,对前面围绕「写作」展开的 Cards 进行了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只是对 Section 功能的简单示范。当你建立了几十个相互的关联的 Cards 后,便会逐步体会到 Section 功能的方便之处。

图片来自于 Heptabase 用户 Fred Lai,已获得授权。

当 Card 形成知识库,使用 Section 可以很好地区分内容层级。与此同时,可以使用 Card 引用功能(下文稍后介绍)建立内容索引系统。 这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

Section 可以对我前面刚建立几个 Card 划分内容等级,但是辅助效果不是很明显。为此,下面我继续以无 Section 的 Cards 展示 Heptabase 的功能。

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子卡片进行写作。围绕「写作是什么」,我在这个子卡片中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不少内容。

然而,随着内容的增加,卡片空间总是不够用。我总是需要手动拖拽并放大、拉长卡片。对此,Heptabase 贴心地增加了卡片尺寸自适应功能

「卡片尺寸自适应」即图中的 Fit to content。 卡片长短不一,为了更为便捷的输入和显示文本内容,此功能允许卡片尺寸根据内容长度进行自适应展开,避免了手动调整卡片尺寸的烦恼。

当然,有些人可能在卡片中写作不太习惯。此时,建议是使用Split Screen 模式和全屏模式进行编辑。

  • Split Screen 模式:Heptabase 支持用户直接在 Card 中进行编辑。与此同时,点击右上角展开的 📖 标志,便可以进入 Split Screen 模式即分屏模式。随后,点击某个卡片,卡片内容便以侧边栏的形式加以展开。
  • 全屏模式:Open in new tab。 即在新的窗口打开当前卡片。

随着卡片的不断增加,有些卡片你可能还没有来得及认真整理。如果你想要让你的知识网络更加有条理,那么便可以使用卡片整理功能,即 Tidy Up。 此功能是为了对多个卡片的布局关系进行迅速整理。

写作往往是非线性的过程。随着卡片数量的增加,我们在不同卡片、不同 Whiteboard 之间进行切换可能不太方便。对此,你可以使用引用功能创建关联。输入 @ 或者使用 [[ 即可引用已经存在的 Date、Card、Whiteboard。 如果没有搜索到你想要查找的关键词,便会提示你直接新建 Card。 点击你引用的内容,便会直接跳转。

在 Heptabase 中,链接包括两种类型:Outgoing Links 和 Incoming Links,即出链 & 反链,两者的区别看下图便知。

直接点击卡片右上角的 Card Info,或者在 Split Screen 模式下点击页面右下角的 Card Info,即可查看包括卡片引用关系、标签在内的多种属性。

最后,当我们写了很多内容,想要对多个卡片内容进行回顾的时候,便可以使用多面板窗口功能。此功能允许用户同时打开多个卡片。其中,非当前编辑卡片以 Sidebar 的形式呈现。不同卡片之间可以自由切换。

在对每个卡片进行进行回顾之中,我会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随后,当我们确认无误后,便可以将文档分享至同伴了。分享方式包括两种:

  • 导出为 Markdown 文档,随后你再根据需要转化为 Word、PDF 等格式,再发送给同伴。
  • 在线分享:即 Share。 点击工作空间右上角的 Share,即可将当前内容 Share To Web。 随后,直接 Copy 链接给同伴即可。

命令面板

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K,即可弹出命令面板。用户可以进行当前白板内容全局检索、查找/新建卡片、跳转至Journal / Map / Card Library / 回收站、打开设置、切换主题、导出数据等多个命令操作。

导航面板

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P,即可弹出导航面板窗口。用户可以对当前白板中的所有卡片内容进行全局检索。如图,导航面板还增加了卡片预览功能,十分方便用户查找内容。

此外,如果你需要的不是在当前白板进行全局检索,而是想要对你的整个知识库进行全局检索,那么,点击左侧面板右下角的检索标志即可,或者直接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O

Card Library 卡片知识库

通过从 Journal 到 Map 的流程,我们已经实现了对于支持的初步收集、深度加工。Journal是我们思想的入口。每一天,我们的各种灵感和想法都以 Journal 作为入口进行涌入。在 Map 阶段,我们通过 Whiteboard 的力量,在卡片之间建立了内在的关联。最后,这些知识卡片就像涓涓细流,最终都汇总至 Card Library/卡片知识库。

卡片知识库是对所有知识卡片的聚合和汇总。那么,知识库存在的意义何在呢?知识库相当于内容的存档环节。知识库提供了两种新的视图——网格视图和时间轴视图。通过这两种视图,你可以快速查看和回顾不同 Whiteboard / Tags 之下的所有知识卡片。此外,你也可以通过知识库的未分类等选项,对你的知识卡片进行查缺补漏。

下面,我们从知识库的两种视图介绍卡片知识库的基本功能。

知识库中的卡片以两种视图进行呈现:网格模式 Grid Mode 和 时间轴模式 TimeLine Mode 两种类型。其中,网格模式是默认模式。

网格模式

如上图,网格视图允许允许用户以四种方式对卡片进行分组查看:Uncategorized 未分类、Tags 标签、Whiteboards 白板、Custom 自定义。

其中,Uncategorized 未分类是指既没有贴上标签,也不从属于任何白板的卡片。通过 Uncategorized 未分类功能,能快速找到你知识库中的孤儿卡片,方便用户及时处理一些未组织的内容。Tags、Whiteboards 则会筛选特定标签和白板之下的卡片。

而 Custom 自定义则允许用户设置个性化的筛选规则以实现精准搜索。目前支持 Tags、Whiteboards、Keyword 三种筛选条件。

如果你想在知识库界面建立新卡片,直接点击左上角的 + 号即可。而点击扫帚标志,则可以删除所有没有内容的空白文档。

网格视图,其实就是所谓的卡片视图。网格视图的常见使用场景便是照片库。如下图。我筛选展示了 MoodBoard 情绪面板中所使用的卡片。

与此同时,如果是纯文本的话,网格视图如何高效呈现内容呢?

对此,可以从 Notion 和 Scrivener 这两款产品获得一些启发。在 Notion 中的卡片视图,会在卡片下方呈现包括创建人、时间、等级在内的多种文档属性信息。而在 Scrivener 中的软木板视图则与网格视图较为相似。Scrivener 允许用户为文档添加卡片摘要,并将其作为卡片封面进行展示。关于卡片展示效果,官方已经确定会继续优化。为了更好地鸟瞰卡片信息,我会在卡片开头部分手动添加卡片内容目录。如图所示:

时间轴模式

如图,点击右上角类似⚡️ 的标志,便可以切换至时间轴模式。时间轴模式允许用户以时间顺序查看和追踪自己创建的所有卡片

时间轴模式的顶部是一个突出显示的卡片编辑窗口,为用户提供了拟物化的卡片输入口。因此,如果你喜欢的话,也可以用时间轴模式 TimeLine Mode 替代 Journal 作为你每日笔记的入口。包括即将介绍 的 Tags 部分在内,Heptabase 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

Tags 标签

Tags 标签是 Heptabase 的第四个模块,也是最后一个模块。

在 Journal 的介绍部分,我们介绍了文件夹体系的优点和缺点。除了Journal 中所体现的 Daily Note/每日笔记理念,另外一种弥补文件夹体系缺点的方法便是使用标签。这是因为,相对于文件夹管理,标签管理允许文档同时从属于多个主题之下。标签以其灵活性,可以部分弥补僵化的文件夹分类体系所带来的问题。

Tags 标签模块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管理标签的面板。用户可以在将鼠标放在每个标签的左侧边缘,对某个标签名称进行统一编辑,或者执行删除标签的操作。

在 Heptabase 中,Card Library 和 Tags 模块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两者在 Heptabase 的功能设计中,处于同样的辅助地位。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你会发现卡片知识库和标签这两个模块可以实现无缝切换。

Heptabase 的文本内容都是以 Card 作为载体进行记录的。因此,Tags 便是为 Card 添加标签。用户点击每个 Card 的右上角或者左下角的 Card Info,便可以弹出卡片信息面板。其中,在最上方的 # Tags 处输入你想要添加的标签即可。如果你想要删除某个标签,光标移动至此标签的右侧边缘,点击 X 完成操作。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标签管理的优点是标签的灵活性,缺点则是这种灵活性的滥用。如果一个卡片添加过多标签,最后标签管理的维护成本可能过高,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在 Heptabase 中,可以使用标签,但是也不要过于依赖标签。毕竟,Heptabase 提供了更好的知识卡片整理方式—— Map。 以使用 Map 为主建立知识网络,再使用 Tags 为辅助管理知识卡片。

小结

在 Heptabase 中,作为知识基本载体的 Card 是核心。Journal、Map、Card Library、Tags 等四个模块,事实上是根据不同知识管理阶段的使用需求,提供了多种新建、查看、编辑、管理 Card 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Card 所承载的内容得以不断扩展、重组、深化。与此同时,Heptabase 提供了多种建立连接的形式,包括嵌套、关联、关系线。通过这些建立连接的形式,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交互性的知识网络。

目前,Heptabase 的嵌套功能已经比较完善,方便用户建立多级层级体系。除了纯文本的 Text,目前,CardSectionWhiteboard 均分别允许嵌套子 Card子 Section子 Whiteboard。 比如,在 Card 允许新建子 Card。 每个 Whiteboard/白板中又可以「新建子 Whiteboard/白板」和「链接其他 Whiteboard/白板」。每个 Section 也可以新建「子 Section」实现嵌套。

Heptabase 的关联功能还在优化之中。在 Whiteboard中,还可以关联其他 Whiteboard 即 Link to Whiteboard 功能。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 Copy 功能建立 与其他 Card 的关联,即 Sync Pasted Card 功能。随着 Heptabase 的进化,将来或许会提供更多的关联功能,比如支持 Whiteboard 关联其他白板中的 Section,或者直接关联不同类型的媒介文件。

而至于关系线功能则是 Heptabase 的特色。目前,Heptabase 主要支持 Whiteboard 之下的多个 Card 之间建立关系线,即每个 Card 右上角的 Draw Connection 功能。希望这种建立逻辑关系线的特性,也能在多个 Section、Whiteboard 之间实现。

除了从嵌套、关联、关系线等层面建立有效的知识链接,Heptabase 也正在从内容输入和输出等环节进行优化。比如,网页剪藏、Readwise / Zotero 整合、支持 PDF 批注、端对端加密协作。其中 Readwise Conections、PDF Card 已经上线,PDF 批注也属于高优先级开发功能。移动端 APP 也预计在年底上线。

这篇文章虽然尝试全面介绍 Heptabase,但是这个产品依然在高速迭代中。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想了解 Heptabase 更多的内容,建议前往Heptabase 的 RoadMap 页面。

在了解 Heptabase 的基础上,在未来的三篇文章中,介绍如何使用 Heptabase 进行时间管理、阅读、写作。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6704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