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教育
2022-10-23 18:31:52 Author: 花开记忆(查看原文) 阅读量:6 收藏

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良好习惯。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同自然发生的行为一样。

孩子小的时候觉得他们太小了,长大一些了,又心疼孩子忙着学习没时间,生活上这些小事都处处代劳,这样孩子就一再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自然难以培养起自立的品格。

语言是为了社交而服务的,因为社交的需要,我们才要学习语言。现在的社会讲情商,而情商的重要指标常常是看是否会社交。
现在的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合不合群?爱不爱跟小朋友玩?是不是乐意和别人分享?会不会欺负或者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些都是大多数父母关注的问题。

对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先保证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试想,身处以下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是否有学习的需要: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孩子的责任,可是,奖励和惩罚很容易把这种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学,那么他的投入度肯定不会高。

幼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间。早期教育花1公斤之力等于后期教育花1吨之力。幼儿习惯的培养,大多都是靠着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孩子就是一块天然的石头,是否能雕塑成精美的作品,功夫还在每个家长。

教孩子正确拿筷子的方法、等大人动筷子后才能吃、吃饭时手扶着饭碗、咽下嘴里饭菜再说话、吃饭时不要吧唧嘴、喝汤时不要发出响声、禁止用筷子敲打饭碗、不能随便更换座位、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以及吃完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添饭时不能说“要饭”或者“再要一碗”。

孩子自立的意识正是从穿衣、穿鞋穿袜开始的;责任感正是从帮助爸爸妈妈洗碗扫地抹桌开始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从自主自己的生活开始的;自信正是从轻松掌控自己的生活开始的。

成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准则不管好坏,都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而这些,归根到底来自于儿童或者少年时代的习惯与养成。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儿童时期的印记总或多或少的带入成年。而在成年之后,好习惯要继承张扬十分困难,坏习惯要马上克服,亦绝非易事。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憧憬着小学生活,上小学时他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当他们背上新书包,进入一年级学习时,兴致勃勃,充满着新奇与自豪,可是没多久,有些孩子就因缺少学习兴趣而感到学习疲劳,视学习为畏途,书包似乎越背越重了。对此现象教师们一致认为,小学学习差的孩子中绝大部分不是由于智力低下,而是由于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以及认真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外力作用,很少出于内部自觉。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随着学习认识的提高,把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动力,使学习习惯形成更趋于自觉性,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努力学习。

首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
其次,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统统形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4ODg2MTYyMw==&mid=2247483742&idx=1&sn=c2a939f8e258e626a4908bb5569e80fe&chksm=cff5e786f8826e908122b7440c84f4946b5e43751994f6db674eeade24dac13c95ba91ac186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