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一直保持阅读习惯的你读实体书多还是电子书多?我的话至少是七分实体书,三分电子书,作为更喜欢阅读纸书的人,平日里发现想读的书的渠道除了通过豆瓣关注或者各种互联网媒体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逛书店。
书店除了卖书,有的还承载了空间服务的功能。不同的书店经营者有各自独特的选书品味,书店的性格更多透过选书的风格传达给读者。三尺宽的书架实则承载着经营者认可的价值观、文化和对生活的认识,这种秘而不宣只等有缘人的方式,会和同样爱书之人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书,作为店主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传递着深厚的情谊。
上一次偶遇让你眼前一亮的书,是什么时候?不妨放下手机,和我一起去阅读、去感受。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人文社科、学术为主,从基础入门、通识级别到专业著作都非常齐全。
万圣书园位于北京大学密度最高的区域海淀区成府路附近,已经营业将近 30 年,是北京最著名的书店之一,在我小时候就已经听说过这个书店的大名了,称其为北京的文化地标也不为过。去年,我开始了书店探险之旅,第一站就是它。
万圣书园是一家主营人文社科和学术类书籍的书店,书籍存量非常巨大。人们常说,一个书店的性格从选书就能看得出。作为读者,能不能和这家书店对上线,也是要看书店的性格是不是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万圣书店的选书就非常对我的胃口。
我是一个对很多事都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总想窥探世界的全貌,前段时间很好奇城市规划和建筑,后来又研究社会学,最近则喜欢看和人脑、人体相关的科学通识。虽然我不做任何专业研究,但通识类图书对于我这样想要在不同领域浅尝辄止的读者来说很够用了。万圣书园在这一方面,简直就是人文社科类的游乐园——刚刚出版的新书和很有口碑的书都会摆出来,内容品质全很不错,我每个月几乎都要去一次,很多时候只为看看它又选了什么新书,给我提供一些读书的思路。每个月,店里收银台前面的黑板上都会写上月度书单,还是手写的,与其它平台所谓的「热门榜单」的选书品味和风格都大有不同。
逛万圣书店绝对是一场寻宝之旅,除了顶天立地的书架之外,过道还有一些横向的摆架,里里外外都是书,层层叠叠,有一种二手市场的感觉。虽然万圣书园的藏书量可以媲美图书馆,但与图书馆不同的正是它的这些一层一层平铺的摆摊儿式风格——逛小摊儿的乐趣就在于可能随意一瞥就被一本书的标题吸引。
万圣书园就像是大学教授或者老学究的书房,这个房间可能是小孩子最好奇的地方,趁家里人不注意,扒着门往里看;书架都有天花板高,屋内充满了墨香、书香、木香;看上去古老而质朴,可以说是朴实无华,甚至有一种随意的散漫,看似没有整理过,但其实有非常清晰的分类逻辑,还会勾起孩子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就是那种发现未知文明的心动。
啊,忘了说,在发现好书的旅途上,还会遇到高冷猫猫🐱。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文学、诗歌、女性主题。
如果用一个「人设」来概括码字人的话,它是友好、温暖、纯真,极富热情的中文系毕业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维护着自己的精神净土。任何一个双脚迈进码字人的人,都会被这份纯真和热忱感染,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
码字人应该是今天介绍的所有书店里最隐蔽的一家,在和平里北街附近的一家仪表公司厂房园区里。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走错了路,七拐八绕才找到,好在书店门口的招牌确实也很醒目。
踏进书店,它就给了我「这就是我梦想中的书店」的样貌,作为曾经的资深豆瓣用户,我甚至觉得,这就是非常符合「豆瓣气质」的书店,「文艺」这个词在现在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种暗含讥讽的贬义词,但确实我只能想到这个词来形容它最纯粹的文学气息。
码字人的空间并不算大,书架之间围着桌子、座位,方便读者读书,和其他很多书店一样,是提供给购买过咖啡酒水的读者的。而靠近书架的地方也有小的豆袋,方便其他读者就近坐下阅读,这个豆袋角落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上一次去正好是今年冬天的尾巴,当时正值社会事件在社交网络上的爆发期。码字人也在靠门最近的小书架上精选了整整三排女性主题的书,从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系列到女性身体、妇科圣经再到亲密关系以及和职场女性息息相关的社会学主题,涵盖广泛,看得出来选书的用心。
靠近门的左右两侧书架,应该是店里最精心选择的书籍主题,右手边就是女性主义和一些社会、生活议题,左手边是按照不同的出版品牌进行分类的书架。如果看过今年的第二季《但是还有书籍》的朋友,应该都能见到当时节目里提到的那几家出版品牌,如乐府文化、读库等——先按照出版品牌分类,再把出版品牌的系列书进行分类,相当于对出版社的系统性总结,我很喜欢这一点。今年 3 月,码字人的公众号里还向形思和鹿书两个出版品牌告别,这两个品牌在同一天决定停止运营,现在店里的那一扇出版集团的书架上有专门属于它们的区域以缅怀或纪念。
再往里走的书架是大批的文学书籍,有文坛新星,也有经典著作。靠近收银台的最不起眼的小角落书架上是一批港台地区的出版品牌图书,艺术类为主,也很吸引我。楼上通常是供给书店会员使用的座位,以更资深的电影、文学、社会学书籍为主。
码字人与其他书店最大的不同是:几乎每周它都会举办读书会或者主题沙龙,这也是我觉得它具有非常单纯的文学气息的原因之一。书店的创办人也经常在店里主持读书会或者招待客人、整理书架。店员虽然只有两三个,还有驻扎在工作的职员,人数虽然不多,但对待前来阅读的读者都非常体贴。
我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支持一家书店的最好方式可能并不是买书,毕竟一本书的毛利也就只有书价的 10% 左右,倒是消费饮品可以帮书店增加更多收入。另外,码字人推出了自己的付费会员卡——书房卡,一次可以免费借阅两本书两周时间,购书或者其它消费还可以享受折扣,还可以使用书店二楼的会员空间。爱书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支持它继续运营下去。
虽然我第一次去店里是今年年初,但是它已经一跃成为北京我最爱的书店第一名。只要在附近活动,我就去店里晃晃,买一杯喝的再翻翻书。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文学、诗歌、艺术设计,甚至还有一些儿童艺术教育培养类
书店人设:人美心善的社区义工,把自己的热情、爱心和经验都投入到公益事业里,总是活力满满地迎接大家的到来,想把知识和书籍的力量带给每一个人。
这家店和码字人差不多都是属于比较隐匿的店,但旁观书社坐落在更标志性的区域——798 艺术区,而且就在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斜对面巷子边,也是一家开了十几年的书店。我是去年才开始去的。
旁观书社店内的艺术、摄影类图书很多很多,毕竟是开在 798 的书店,也有很多哲学、历史类作品。除了当季热门,店里有不少绝版书,很有收藏价值。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两个小书架上满满都是儿童艺术培养类的书,以及儿童教育、心理学等。虽然都是艺术类书籍,但「艺术育儿」板块的存在让书店立马酷了起来,给人一种不仅仅关心自己的精神世界,还会帮助塑造下一代的精神世界的感觉。
书店店主会在店里做果汁、咖啡,老主顾光临还会聊几句天,而且不用点单就能直接把常喝的饮品送上桌;书店的氛围也是温馨阳光的感觉,午后的惬意时刻过来坐坐非常不错。
不过很可惜的是,我最近还想再去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暂停营业了,不知道是因为疫情缘故还是店主主动的决定。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家店是故意在做打折书,因为很多书都是非常低的折扣,绝版书也仅仅就是按照原价卖或者还会打一些折扣。现在想来,说不定是因为要休业了所以才打折。
我也仅仅做个猜测,不知道它还会不会再回归。也借此机会纪念一下它吧,希望它还可以再回来。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艺术设计、音乐、儿童绘本、外版杂志(非最新)、外版书。
书店人设:人美心善的社区义工,把自己的热情、爱心和经验都投入到公益事业里,总是活力满满地迎接大家的到来,想把知识和书籍的力量带给每一个人。
春风习习是朝阳图书馆的分馆,在北京应该有两三家店,作为图书馆在区域内的分馆,风格完全不像是我们认知中的图书馆,它很注重空间和氛围,是精心设计过的布置,选书也颇有自己的思路。
我时不时会去逛逛的这一家在三里屯北区,在它隔壁是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店。作为一家公益性质的书店,它看中的是公共服务,面向年轻的阅读群体。春风习习不像其它书店,书架又大又密——这里的书架都矮矮的,所以藏书量也不算大,但选书的倾向性也很明显。比如,这里有很多优秀绘本,既适合家长带孩子来看,也可以满足成年人的阅读快乐;书店里还有不少短篇诗集、轻小说,保证大家在短短的阅读时间里能够有所收获;三里屯年轻人很多,这里也提供了一些外版书和外版杂志,涵盖了音乐、艺术、旅行、时尚等很多领域;旁边很多咖啡店和奶茶店,买一杯就可以在这里坐一会儿,看看杂志。
春风习习在选书上的价值不在于提供阅读灵感,而是在于它的公共属性。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商圈,它可以用宽敞明亮的空间迎接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艺术设计、外版书、杂志。
书店人设:在欧美艺术大学的研究生,身上的艺术细胞活跃再加上比本科生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有足够好的品味和对美的追求。
之前 Jetlag Books 在三里屯北区的店就非常之 mini——藏在一个角落里。去年新开的店位于三里屯西区,挨着姜思达的花店(Dress Code)。他们两家店的氛围倒是非常一致,都是美丽在线。
我能发现它是因为之前偶遇它的快闪店,被选书的风格深深吸引到。内容以艺术设计为主导,有很多设计、时尚的书,都是沉甸甸的精装铜版印刷,可以用精美绝伦来形容。还有很多最新出版的杂志,都是品味和品质生活的象征,比如时尚相关的《FUDGE》和《CLUEL》,以及室内设计和生活方式类的《Brutus Casa & Brutus》等。
作为视觉动物,我很难不被它选书的封面吸引,包括那些非设计类的书,书籍的装帧设计也都非常精美,选题也完全对上我的口味,每一本都想拿起来翻翻——这不就是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吗?一下子就被抓住了眼球,让人有翻开阅读的冲动。当然,也会产生购物冲动。
Jetlag Books 总是能给我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逛它会找到很多新奇惊喜的灵感。这次去又发现了一套有趣的书,分享给大家。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艺术设计、外版书、港台中文书。
书店人设:同样也是艺术生,不过和伦艺、罗德岛毕业的设计系学生还是不太一样(且并没有高下之分)。
言 books 在朝阳区青年人最多的青年路附近、朝阳大悦城斜对面的一条居民区底商,大概已经有 6 年多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是在它刚刚创立不久。我知道它的方式也是因为缘分,当时我在淘宝买设计类的书,就正好是在言 books 的店铺里,下单之后发现可以自提,然后我就去店里拿了。
它是一家主营设计和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书店,设计类的书籍非常多,也很新鲜,而且它也是一家 100% 海外图书的书店,有非常齐全的台湾杂志,比如《小日子》《好吃》《shopping design》《秋刀鱼》等,也少不了日本杂志,你能想到的大部分生活方式或者时尚、艺术类杂志,店里都有。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有关杂志介绍的文章,可以搭配阅读。
走进店里就不难发现,言 books 不仅有很多新鲜的设计类书籍,还有咖啡吧台以及生活器物,店里还有知名设计师或者设计品牌的家具在售卖,比如日本设计师柳宗理的蝴蝶椅。
言 books 在空间打造上更多元和场景化,它的布局更像是一个两室一厅的结构,布置也「家味」了不少,主空间里都是各类海外设计书籍以及杂志,另外两个小房间则是偏生活方式的内容,基本上以台湾图书和日本图书为主。毕竟设计师和艺术创作者们也同样重视生活品质,这里书的选择正好契合了常来店里的人群的需要,不仅提供关于视觉和美的内容,还可以提供生活灵感,正如言 books 在招牌上所说的「More ideas for life」,这也是言 books 和作为同样提供艺术设计内容的 Jetlag Books 在风格定位上不太一样的关键。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电影、戏剧、文学、诗歌、艺术设计、外版书、港台中文书。
书店人设:在酒吧西装油头,手指夹着雪茄的电影大师——其实我脑袋里想到的人是 Martin Scorsese😂。当然库布里克书店的人设本应是 Stanley Kubrick,只是我确实不够了解他。
库布里克的名字取自于电影大师 Stanley Kubrick,他最出名的电影是《太空漫游 2001》,2001 年也正是库布里克书店这个品牌第一家店在香港开业的年份。我去的这家店是库布里克进入大陆之后开的第一家店,在东直门的当代 MOMA,也是艺术、文艺的聚集地,可见库布里克在选址上也很在意面向的人群。
虽然都是和艺术沾边,但库布里克明显更专注于电影、戏剧这个门类。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库布里克在香港油麻地的店铺就紧邻百老汇电影中心,北京这家店也是一样,当时香港店就是为了满足电影院观众的需要,会提供和电影相关的书籍,如今自然也已经成为了多元文化聚集地。北京的库布里克也有着同样不凡的艺术氛围。
书店整体是 L 型的空间,被划分成了三个区域,L 的转角是消费空间,读者可以来喝咖啡、办公学习,更靠近店门的空间是书店最明显的位置,都是关于电影、戏剧、音乐剧的书籍,有大师名作也有专业研究,除了大陆出版的中文书以外,明显港台版中文书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书籍都是港台中文的。再往里走的区域,则是文学、诗歌以及艺术设计相关的内容,也有大概一半的书都是港台中文书。之前在试播集里提到的今年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踏浪 in waves》就是从库布里克发现的。
如果不是非常资深的影迷或者相关领域的朋友,就可以去里面的这片区域里逛逛,虽说库布里克以电影、戏剧见长,选书的品味也一直延续到了其他领域,侧面墙的文学板块大多是以作者系列或者出版系列划分的,产生兴趣之后很容易延展。
库布里克的氛围相对来说有些安静,之前几次去都是有这样的感觉,一个是禁止拍照的标识非常醒目,会让人有一种肃穆的感觉,另外是消费空间和书架有一定的距离,书店区域的人一直不是很多,把书拿起来再放下的声响都非常明显。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包罗万象,大多数是人文社科,但书的陈列和排布通常比较严肃。
书店人设:知识渊博但是有点古板的老教授,好好的家里整得跟图书馆一样,但三里屯店的老教授还是比美术馆店洋气一点,毕竟在屯里多少也受着年轻人的熏陶。
大概是两三年前吧,三联的美术馆店开始装修,三里屯店也开起来了。之前美术馆的老店旁边还有一家叫小陕娃的面馆,很好吃,我通常都是去逛逛书店时先在美术馆晃荡一下,然后就去小陕娃叫一份面吃。因为位于二环,所以书店附近有很多可以逛的地方——美术馆街道的君琴花贵州酸汤鱼,还有香饵胡同的胖妹面庄和已经搬家的白老虎屯。
相比三联的三里屯店,美术馆店虽然也是新装修的,但还是保持着比较传统的书店模式,有点像小时候的新华书店的感觉。楼上楼下三层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图书馆」的名号,内容也以人文社科为主。不过我个人觉得,三联作为书店的整体布置还是应该更倾向于让读者找到喜欢的书,然后把它带回家,虽然听起来非常消费导向,但确实不像图书馆那么强调存量和功能。
再来说说比较年轻的三里屯店,上面提到的春风习习就在三联韬奋三里屯店隔壁。三里屯店的整体装潢风格虽然也是中式木制家具风,整个店铺里都是深调木色和黑色,不过店里的消费空间更大,还可以点冰激凌,也努力做了一个非常让人迷失的二层回廊,但总体来说还是图书馆😂。因为它的书籍存量很大,也很齐全,我时常也会来晃晃,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奇迹。虽然我对这两家店的陈列多少有些抱怨,但是还是依旧有很多对书籍质量有高要求的人深深地喜欢着这里。如果你有明确的目的,或者特地来找某一个品类的书,来这里看看准没错。
个人喜爱程度:⭐️⭐️⭐️⭐️⭐️
书籍种类:北区中文是近三年出版的新书,三年前的书在阅览室阅读,涵盖几乎市面上90%的中文书,也有大量外版书、港台中文书。
虽然今天的整篇内容都是在说书店,但我还是忍不住来提一下国家图书馆。我在之前的文章《关于读书的不持有生活实践》里提过我大多数的阅读都是通过电子书和借阅来完成的,这样的阅读形式对住所的空间要求很低,而且搬家也不会很累,因为是借阅,相当于读书有了一个 deadline,所以读起书来也会更高效,不会存在类似买书之后闲置不读的情况。
国家图书馆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可以自由借阅的北区中文区,另外一个是不能外借,需要在阅览室阅读的南区。
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国家图书馆借书,在第一次去过之后发现,北区中文区的书籍非常全面,国内近三年内出版的新书几乎都可以找到,虽然能不能借到就要看缘分了,但我确实是大开眼界。非常正规专业的国家级图书馆,编码图书的方案也是专业的,所以提前找好想借的书然后根据查询出的编号按图索骥成了我去图书馆借书的又一大乐趣。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几家书店之外,类似中信书店、西西弗书店、单向街以及 Page One 都属于在提供图书服务之外还有更多周边文创以及咖啡饮品、以及时段空间服务,读者可以买一杯咖啡或者茶饮在店里的座位上读书,还有很多来自习、工作和短暂约会的人也可以来店里消费的方式使用店里提供的卡座。
其中我比较常去的是中信书店和 Page One,去翻翻杂志和生活方式类的书籍,西西弗的装修风格我不是特别习惯,而且它的空间大多比较拥挤,周边占了很大区域,单向街之前经常有读者见面会之类的活动,氛围很不错。
最近在逛胡同的时候还发现南锣鼓巷和五道营胡同里都有很独特的独立书店,开在胡同的书店面积往往不会太大,不过装修风格鲜明,不管是为社区构建更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是单纯在「网红」街区制造文化地标,它一定能感染更多爱阅读的人,为街道的居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生活。
另外在北京坊的 MUJI 酒店 B1 层有一块敞亮的空间是MUJI 书店,或者说阅读区域,据说书架上的书是由日本知名选书人幅允孝特别设计选出来的,我只去过两次,一眼看去就知道它从始至终贯彻着 MUJI 独有的风格,诉说着 MUJI 的专属美学。
今天的北京书店探访之旅到此结束,祝大家阅读愉快。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