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写在前面
Notion 是迄今为止我用过的最好用的笔记软件,它能满足对我共享的遐想——通过多方协作,分享彼此的知识和资源。它像是一个平台,可以让大家一起构建知识大厦,比如一起搭建一个面试题库、一个 C4D 教程指南、一个英语学习路径指南或一个资源网站等等。
PS:如你对协作有兴趣可以在底部添加我。
这里我们不妨通过对比来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假设你要搭建一个学习资源分享的地方在微信/QQ 群里使用:
- 以往很多人会选择腾讯文档、谷歌文档之类的在线文档产品,再号召大家一起协作。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工具都是线性的,查找起来非常不方便,如果我们想做好一点做成一个网站,那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太高了。
- 使用 Notion 则能兼顾两者的优点:轻量、成本低、查阅方便快捷、界面简洁,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去实现这种小项目;还有个很酷的点是上传的附件是没有大小限制,就是说我们甚至可以上传一部电影,它的下载速度肯定会比免费的百度云快(当然不建议上传大文件,因为没有断点续传)。
因此在介绍 Notion 之前我会记录下「我的云笔记使用历史」,介绍我的需求变化。篇幅较长,赶时间的朋友可以利用目录直接跳转阅读。
我的云笔记历史
之前,我使用过印象笔记、网易云笔记、为知笔记和 Vnote,但这些工具都没能满足我的需求。
为知笔记
2016年初,我刚开始使用云笔记。那个时候唯一的需求就是看教程记笔记,因为纸质笔记很不方便,所以就开始接触云笔记,对比的当时市面上的产品,最后选择了 为知笔记,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免费、功能多。
通过写笔记,慢慢的我开始了解到 Markdown 这种标记语法,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原先看着 Word 那种编辑区众多的按钮让我备感压力,使用 Markdown 后则轻松了很多。
从此我对笔记有了多一个要求,一定要有 Markdown 功能。
因为为知笔记做的不错,Markown 功能也一直有,所以我也一直在用它,直到 17 年为知笔记的策略变了,免费版本只能本地使用了,我感受到了这家公司的困境,有点担心它以后会不会又提价(甚至是倒闭)。
那我写的笔记怎么办呢,我心里产生了数据安全的疑虑。
但我还是选择加入了付费,因为使用为知以来都感觉挺好的,所以相信它。2018 年,我发现分享笔记竟然需要审核了,这就相当于不管写什么内容都会被审核人先检查一遍才能分享出去,出于对隐私的担心和对云笔记分享及时性的考虑,我放弃了为知笔记。
Vnote
放弃未知笔记后,我转向了一个开源软件 Vnote。
它有全面的 Markdown 的功能、数据都储存在本地、通过坚果云等同步工具可以实现跨设备使用,还可以通过导出 Evernote 来实现分享。不用担心笔记的丢失,软件不能用了也没事,因为 Mardown 文件是通用的,很多工具都能编辑预览。
Vnote 有个功能很好的解决了 Markdown 对图片附件管理的不便。不管是把图片直接粘贴还是拖进编辑区,都会在对应的目录下拷贝一份图片,这就保证了以后的迁移和存档。Mardown 还有个其他普通文档不能具备的功能就是,我们可以嵌入视频、音乐等并直接预览。
唯一让我比较在意的是,Vnote 的操作界面和没有手机端。正如它的 Slogan 所言,它是「一个更懂程序员和 Markdown 的笔记」,面对的用户群不一样我也是理解的。
Vnote 支持自己去编辑主题,但要会一点 HTML,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修改它的主题(如上图),但不管怎么去修改颜色用起来还是不够意思——因为只能编辑颜色,样式布局都是固定的,最后只能将就着用了。而在使用 Vnote 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新笔记其实写得非常少了,因为使用起来还是不舒服。
笔记的长期稳定非常重要。将为知笔记迁移到 Vnote 上花费了我很大的精力,因为为知的图片没法直接导出来,且有很多以前不是用 Markdown 写的,所以我只能选择最笨的方法,一篇篇的复制粘贴,这不可避免地会丢失一些内容,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两个月时间才完成迁移。
在这里我开始看重笔记服务的可持续性,看重背后公司的发展状况。
接触 Notion
2018 年年底的某天,我在浏览网页时无意看到了 Notion,点进它的官网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没有任何的刻意装饰,图文排版都很舒服,那种线描的插画风格和 Dropbox 之前的风格有点像。
注册登录后第一次进入它的界面时还是有点压力的,因为全是英文 。还好我有 Chrome,一键变中文。我跟着它的提示一步步完成了写点简单的笔记,但此时它还是没能打动我,因为它的使用方法和我之前的笔记习惯有点冲突。
Notion 的操作方式是,每一行都有「+」符号来添加想要的 Block(类似组件)来进行组合,每一行文字就是一个组件,借此我们可以添加很多类型的内容。
无限层级页面、任意位置添加组件,这点让我感觉很新奇,因为之前的为知笔记让我觉得麻烦的一点就是侧边目录,文件夹分得太多了找起来还是非常麻烦。有了 Notion 的嵌套,我就能在一个页面中放很多的页面了——这是不是有点像网页?
然后我去仔细看了下官网的介绍,看到了价格是个人版本 8 刀每个月,免费版本有 1000 个组件使用。打算试试,可后面就淡忘了。
很多好东西放着放着就遗忘了,所以要及时记录。
确定 Notion
时间到了今年 4 月份,因为想再次把英语捡起来,而无意间又看到了一个使用 Notion 写的英语笔记。通过它找到了我现在还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 —— 恶魔奶爸英语。
我开始行动起来,按照别人使用 Notion 来安排学习的方法,在 B 站上看 HAPPY 的使用介绍,参考他的方法初步搭建起了一个「每日安排和回顾」系统,主要包括 待办记录
、任务排期
、日记回顾
。
这里有个很酷的功能,在任务列表里完成的任务可以关联到日历中,这样我能很直观能看到今天做了什么,可以做到快捷回顾。
所以让我们正式进入 Notion 的介绍环节吧。
最符合大脑思考方式的笔记应用
人脑记忆是网状的系统,每个记忆点都会和其他众多点相互连接。
而笔记的作用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帮助大脑去记忆,减轻负担。所以笔记最理想的方式是:可以互相关联、随意组合、展开收起。
Notion 可以说是符合这种理念的了。关于它的介绍官网已经说得非常全面和直观,总结来说它有以下特点:
- 将笔记、知识库和任务管理无缝整合的协作平台;
- 具有无限的层级和相互链接的组织弹性,给笔记间的关系提供了足够自由的组织方式;
- 排版灵活,能够把笔记里的内容按块(Block)进行组织和拖拽,
- 内容类型丰富,可以嵌入图片、网页、文档甚至视频,几乎无所不能。
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优点1:操作舒适
在我平常的使用中 Notion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舒服、美观,使用方式跟 Markdown 一致,且提供和 Typora 一样的实时预览。
存放的链接记不清是什么内容时,Notion 可以抓取链接图文信息,一目了然;图文排版参差不齐影响美观时,Notion 支持布局随心排布,看上去赏心悦目;想边看视频/音频边做笔记,Notion 直接内置播放,支持在线链接和自己上传;还有,在旅行计划中里嵌入地图、预览 Figma/Invision/Framer 设计图等等……
优点 2:知识库
整理知识库时,以往笔记软件从侧边目录查看十分繁琐,一层层展开太浪费时间了。想象一下,要是这些目录可以全部展开是不是很爽?在这个过程中,Notion 还能按我们喜欢的方式排列。
优点 3:多种视图
Database 数据库是 Notion 的核心功能之一,它让不同的数据拥有不同的展示方式,包括 Table(表格)、Board(看板)、Calender(日历)、List(列表)和 Gallery(图库)五种类型,不同类型之间可以互相切换,甚至复制链接到其他界面中展示。
利用每个视图的特点,结合筛选、排序和函数统计功能,简直嗨得飞起。
优点 4:强大的模板功能
我们可以在 Notion 中设置常用的版式作为模板,加速记录流程,比如:
康奈尔笔记模板
康奈尔笔记法对阅读笔记很有帮助,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从总结中联想出线索,从线索记起要点。
页面内模板
如下是我每天在工作中使用的一个模板,参考了 Beforweb 作者的方法。
优点 5:实时同步更新
Notion 同步的速度很快,可以在手机端上传后接着在桌面端编辑。
高级功能
Formulas 公式
我们可以添加一个公式属性,该属性基于其他属性运行并计算各种函数,就像 Excel 或 Google 表格中的函数一样。
例如下面的「到期日」计算就基于「时间-当前时间」得来: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 CodePen 这样的工具来嵌入番茄钟倒计时,这里不再赘述。因为篇幅有限,我能展示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大家可以用自己想到的任何方式去组织这些笔记内容,结合筛选和排序来自定义展示,比如将你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用书名、类型、日期、评分等等依据进行分类整理。
你可能会说「这些功能其他软件不都能做到吗」:看过的书/电影用豆瓣、作品集用站酷、表格用 Google Docs……
的确,它们都能,但是整合一起就不一样了。我们在 Notion 中对一切进行统一操作、统一管理。它们不在是单独的,而是完整的一个网络,包括你所做、所学的全部过程。我们还可以将全部内容关联在日记里,试想一下,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后再去看时,所做的事情都能重新回忆起来,每件事背后的故事都历历在目。看看自己是怎么成长的,是不是挺有意思?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过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得多少日子。
更多的实例
那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功能做些什么呢?
案例1:项目管理
项目/任务管理是我使用最多的场景,使用 Database 和联动,完成项目的闭环的。
- 随时随地快速添加待办,防止遗忘。
- 固定时间排期,如每周一安排一周工作,每天早上安排一天任务,并排上优先级。
- 项目执行中随时记录想法,如参考图,设计思路,文档资料。
- 项目结束后,整理之前记录的并附上最后的效果图,存成另一个 Page 归档至【项目总结】并将链接 Link 回来,写年终总结或作品集时,就轻松很多了。
利用 联动功能,在日记中全局查看。(Journal 中的任务在 TODO 里会显示完成)
案例2:作品集
我用的最多的是 Gallery 模式,因为可以直接预览到里面的内容。
就像 Behance 和站酷的主页一样,也可以作为个人网站,还挺有设计感的。还能结合 GitHub 自定义域名,完全可以替代个人网站啦。👉自定义域名教程地址
其他案例
还有一些选取自官方 Notion 模板库 的实用案例。
附近咖啡馆推荐
神奇宝贝图鉴
Notion 的不足
说的这么多的优点,Notion 其实也是有缺点,这里主要集中在语言问题上。
Notion 对中文的支持还不太友好,中文搜索不全面。我也问过官方客服,他们表示还没做国际化,但会保留我的意见。如果很多人去邮件反馈支持中文,相信会更快实现的。这里其实也有些补救方案,现在主要是对页面里内容的搜索不全,所以可以在文章的最前面写上关键词,然后使用「图库」视图的 Ctrl/Cmd +F
查找功能进行查找。
再者就是离线模式以及和更多软件集成,但这也是它一直在改善的地方。在上面提到的优势之下,这些于我而言也都是小问题。Notion 迭代版本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每半个月都会有新功能,马上他们会推出 Notion API,改善搜索、带来新的时间线、更好的离线模式、更快的移动端响应……
小结
Notion 的体验让我感觉有点像 Figma(一个在线协作的设计软件),后来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 Notion 开发团队背后的故事:
「2015 年 Notion 快要撑不下去了,天使投资的钱快用光了,两个创始人决定转租旧金山的办公室,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日本京都。那时他们利用 Figma 进行协作设计,且将全部人加入设计当中,利用 Figma 的实时性,做到边设计边开发。设计师创建的任何飞机稿都能被大家看到,保留下了迭代的全部细节,新加入的同事可以去回顾,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种实时协作、任意拖动和无限层级可能和 Figma 有点影响吧。」
Notion 团队非常重视设计,创始人伊万说:「设计意味着这里的一切,Notion 的感觉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如此,在 Notion 的网站你会发现,它们的网站似乎也全部都是用 Notion 创建的,给人一种很强的认同感。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笔记软件的颜值同样重要。试问一个界面简洁、功能强大、体验好的协作笔记,背后还有一群重视设计的团队,谁还有理由不去试试呢?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 Notion 的使用问题,或是笔记交流,欢迎交流。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OSEN_Design
P.S. 在逛 Behance 时,发现偶像「SOMEI 烧麦」大佬也在使用 Notion 制作项目,一个优秀的工具总是能吸引优秀的人去使用。
关联阅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