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将客人们请进自己的屋子时,你想让他们看看你是怎样的人。通常而言,将你的一切告诉他们的不是你的长沙发;而是你奇怪的乡村挤奶凳,它就放在一张复古风格的人物画下面,画上是一个或许开心或许喝醉了的人。
这个特别的「小场景」向人们透露了更多关于你的秘密,是其它物件比不上的。例如,你心中是否有一个成为「奥林匹克挤牛奶健将」的梦想?或者,你只是受到一张形状奇怪、看上去像来自另一个年代的凳子的启发?你希望你的客人和朋友们知道你的兴趣在何处。尽管你可以滔滔不绝地说着关于自己的事,但你最好还是让自己最喜欢的物件和纪念物来告诉人们关于你的故事。
——《家的风格》
于是,像邀请我们去做客那般,向我们展示你家的风格。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自家「温馨小窝」的文章,当初的想法是文章主要围绕智能家居展开,甚至大纲都列好了,但始终没有开始动笔写。最近受上海疫情影响,被封印在家的这半个多月里,自然而然地与家进行了「亲密接触」。恰巧在我派上看到了一篇「家的风格」的征文,仿佛醍醐灌顶,一下子就挣脱出了原本的束缚,下定决心要把这篇文章写出来。而且分享智能家居的部分更加偏向于分享智能家居「给我带来了什么」,而不是硬核的教程式文章。
自己在上海「搬砖」快一年了,一直是与陌生人合租的居住方式。先介绍一下自己目前合租房的情况:租在一个老小区里,一共六层,没有电梯。我住在二楼。面积八平方米不到,户型三室一厅,客厅被隔成了第四户,和其他三户人家合用厨房和几乎没有的公共区域。由于我是朝南的次卧,没有独立卫生间,所以得和其他两户人家共用卫生间。
我是去年 6 月底租的这个房子,当时刚毕业,处于即将要被学校宿舍清理门户,着急找房子住的地步。由于自己当时「涉世未深」,跟着中介草率地转了几个小区后,就着急租下了这个房间。刚搬进来的时候,房间里只有一个衣柜、一张儿童电脑桌、一把椅子、一张床、一个挂壁空调,还有一台小冰箱。大学的寝室生活没有给我发展自己家居的空间和金钱,自己只有床单被套和一些洗漱用品,什么东西都得现买。我会把我给新家不断「添砖加瓦」的重要过程和自己对这个房间的一些思考分享出来,见证一个陌生的房间,如何一步步被打造成独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
刚搬进来的前一个月在不停地买东西,大到买过两口炒锅,两把菜刀,小到挑选各种盘子和筷子,杂到购买各种调味料等等。自己花费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同一个品类的不同产品, 不断种草拔草和踩坑,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后,「体验」出了我认为带给我很多幸福体验各种「居家单品」。
颜值即正义。个人特别喜欢「性冷淡」的家电设计风格,可以看到这三款家电几乎是全白的,每次使用都会给我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或许这就是设计的目的:不仅让人们用手,看着也顺眼。
当初在电饭煲和电压力锅之间纠结了好久,考虑到电压力锅的高压特性能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价格比电饭煲贵不了多少,最终选择了 「Olayks 电压力锅」,白色的陶瓷釉内胆,颜值从内而外的高,而且容量对我一个人来说恰到好处,有一种小小的精致感。我一般中午会煮一个人吃两顿的饭量,晚上直接加点水,用「再加热」功能把冷饭加热好就可以直接吃了。不过有个不算缺点的小遗憾,煮饭倒计时结束后不能立马开盖,需要有一步「泄压」的操作,如果煮饭前把泄压时间计算上,菜做好后也能立马吃上饭,并且焖过的米饭似乎更香。可惜到目前为止我只用上了「煮饭」和「再加热」功能。
米家恒温电热水壶 Pro 是我目前用过最好用的热水壶,可以选择不同档位的温度保温,有显示屏可以显示壶内的实时温度。至于可以连接米家 App 这项功能,只有第一次好奇和需要进到 App 中设置保温的不同档位和时间的时候才会去使用这项功能。自己刚接触到这项功能的时候,异想天开地认为可以预约什么时间开始烧水,并且接入智能家居,不过现实非常「现实」地告诉我自己确实在异想天开。电热水壶和手机是靠蓝牙进行连接,每次打开 App 的时候才会搜索电热水壶的蓝牙信号尝试连接,而且连上 App 后只能修改每个保温档位的温度和保温的时间。虽然这个连接手机的功能比较鸡肋,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最重要的是,热水壶本体的颜值是真的高。
Olayks 多功能电煮锅买的时候特别巧,前一天晚上刚到,第二天小区就因为疫情原因开始封闭管理了。这口小小的锅可帮了我这种没有单独厨房的合租者大忙。我用它搞定过一日三餐,早上用自带的蒸笼蒸个番薯顺带加几个鸡蛋,中午可以用它做个懒人焖饭,晚上煮个面条也很惬意。得益于一体化和电源分离的设计,它既是一口锅,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碗,这代表着吃完之后可以少洗一个碗,简直是懒人福音。最让我满意的地方是,特殊情况下甚至连「最后一个碗」都不用洗。
比如漫漫长夜中自己突然肚子饿了,但是快到睡觉时间又不想「大动干戈」去做正餐,这时候用它煎个简单的手抓饼似乎是很棒的选择。这口锅表面是「陶瓷釉」有不粘锅的特性,所以完美诠释「吃干抹净」的字面意思,用这口锅煎好手抓饼后,直接把手抓饼放在这口锅里吃完,最后只需要用厨房纸「抹净」多余的油渍就可以了,完全不用走出自己的房间去洗锅。
相信有人在买锅的时候和我有着同样的疑虑:买带涂层的不粘锅还是买传统的铁锅。健康可靠的不粘锅价格较高,用的时候得注意不能破坏涂层「高温或硬物」。铁锅刚买回来需要进行一个「开锅」的步骤,平时得好好养护才能保持不粘效果,而且一不小心还会生锈,不过涂层的损伤可以重新开锅后修复。最终理智「钱包」还是让我选择了一款还不错的「熟铁炒锅」,而不是花大价钱去购买入门款的不粘锅。最终效果也很不错,得益于铁的优秀热传导,用它做需要大火爆炒的菜肴非常合适,而且自己用下来不沾效果不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买菜刀前我也做足了功课,从菜刀的种类,款式,用途下手研究。最终在多方考虑和对比下,锁定了「十八子作的三合钢桑刀」。三层复合钢制作,从刀的侧面一直到刀刃可以看到三种材料的过度。与我一起合组的朋友偶然间用过一次这把刀就感叹它的锋利,反而我一直用这把刀的主人感觉不出它有多锋利,或许这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似乎切菜伤到手很大的原因是刀比较钝,我用这把确实没有伤到过手,不过我的指甲盖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左手经常用来固定菜的三根手指的指甲盖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有个指甲被切出了月牙的形状,可见这把菜刀多么锋利。回到颜值上,个人感觉这种圆柱体的纯木手柄有着「浑然天成」的美感,用起来似乎更趁手。小建议,收纳菜刀前记得擦干水分,不然容易生锈「别问我怎么知道,我已经中招了」。
一开始用的是一块拼多多几块钱抢的那种回收材质做的砧板,很薄,切菜的时候稳定性较差,除了轻便一无是处。后来在网上苦苦寻觅了好久,终于锁定了一款「小米生态链 OOU 双面抗菌菜板」,这款菜刀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颜值,还有一些贴心的小细节,最后才是它的主要功能:抗菌、双面可用。不锈钢材质的一面的用来处理生肉类的食材,另一面用来处理普通的蔬菜和熟食,做到了生熟分离。四周包边适当增加了一些高度,让砧板表面不直接接触桌子。
这个小设计对我这种合租的人来说十分友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厨房,有一点点洁癖的我不能接受吃的东西碰到好几家人共用的区域。不过增加的高度容易让切出来的菜藕断丝连,菜刀最后一厘米容易切在增高处,将食材移动到砧板中央或者改变握刀的姿势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还记得自己搬到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摆好 HomePod,连上网络后开始播放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整理房间。如果家里只有 HomePod,用它来听歌完全没有问题, 一旦折腾智能家居后,这台 HomePod 的能力才会被完全开发出来。「温馨小窝」的很多「温馨体验」都得依赖HomePod 作为家庭智能中枢。
让我将空调接入智能家居最大的动力:夏天可以提前给房间降温。下班骑车到家后,打开房门迎接自己的就是舒服的空调房。没有设置到家自动化前,每次大夏天回到家打开房门,迎接自己的是满屋子的燥热,真的非常影响心情,让本就疲惫的一天更加疲惫。而且这个「Aqara 空调伴侣」本身还是一个网关,可以将很多配件通过自带的网管功能接入智能家居。套装自身就带了一个温湿度检测模块,配置好后不仅能让自己能够感受到家的温度,还能准确的看到家的温度。还有一个小功能就是可以检测连接空调伴侣的设备的用电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以前在网上找了好久「智能插排」,发现很多都不能单独控制每个开关的通断。只能一次性控制所有开关的通断,这对折腾智能家居非常不方便。现有方案下如果要单独控制一批电器,我只能单独买一批只有一个接口的「智能插座」来实现单独控制,而且还得一个个配网,加入 HomeKit。
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万能的淘宝上逛了好久终于找到这款「涂鸦智能插排」,一个常通插开关加上四个可以单独控制的开关,和 4 个为一组控制单元的 USB 接口,可以说完美解决了我的需求。并且涂鸦平台上的设备可以非常简单地通过 HomeBridge 或 HomeAssistant 接入 HomeKit,输入登录 App 的账号密码就可以了。
关于智能家居家居这件事我派上有太多精彩的文章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我派上搜索关键字「智能家居」。
刚搬进来的时候,回到家脱下外套,要么往床上随手一丢,要么往椅子的靠背上随手一挂,乱糟糟的衣服极大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房间内小小的八平米不允许我在寸土寸金的活动空间里添置一个硕大的衣架。于是乎,在拼多多上逛了很久,最终锁定了一款「顶天立地式衣架」,很好的解决了我替换衣物无处安放的窘境。
以前我经常遇到一觉醒来床单卷成一坨的问题,一开始还尝试着每天重新铺好床单,过了一段时间后干脆无视了。直到某天无聊的时候再刷拼多多,大数据给我推荐了一款床单固定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几个,结果最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床单再也没乱跑过了。
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样能够立马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居家好物,非「香薰蜡烛」莫属。点上一个香薰蜡烛,感受着飘入鼻尖的香味。关掉所有灯光,一切美好都映照在摇曳的烛光中。这时候再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在这充满孤独但浪漫氛围的房间里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幸福。
分享了这么多我各种踩坑和实际使用精选出来的生活好物,其实可以看得出,我个人的生活观念大体上符合「品质生活」的方向。虽然都是一些平价好物,但确确实实都是我精心做功课挑选后的选择。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和我合租的室友的菜刀十几块钱市场上随便买了一把就搞定了,而我还专门去做了关于「各种刀具的不同用途」的功课。我愿意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好好经营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正是这一个个小细节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具体和美好。自己每次切菜的时候都能感谢自己当初用心挑了一把好刀,能够让自己切菜的时候得心应手。而正是这些自己当初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一个个小细节,在生活中不断地给我反馈一次次的幸福体验,让我时常感叹生活的美好,这就是我「品质生活」比较具体的一个例子。
了解完提升我生活幸福感的一部分好物后,来看看我是如何在这小小的八平米内,给每一件「居家单品」安排好一个舒适的收纳或摆放位置。
房间里只有一张上了年纪的儿童电脑桌,但丝毫不影响我好好布置它的热情。桌面上主要的电子产品就是一台 MacBook 和一盏米家台灯Pro,最让我骄傲的小角落莫过于我将台灯的底座区域零成本「改装」成了「无线充电坞」,在这里可以进行 Apple Watch 、AirPods 、和 iPhone 的无线充电,这种随放随充的操作极大优化了充电体验。 电脑后面有一块软木板,这是钉住各种美好记忆的地方,每一个徽章或者小玩意都封存了一段美好的回忆,闲暇时刻偶尔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上面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在上面固定好小图钉后还可以挂一些像钥匙工卡之类的小玩意,充分利用了桌子的纵向空间,让本无处安放的小玩意有了个固定的家。个人感觉这种木质的颜色和质感会比金属洞洞板给人一种更加温馨的感觉,板子的右上角还被我粘上了和空调伴侣成套的温湿度,温馨的同时不失科技的优雅。
由于房门是向房间内打开的,门后面的空间几乎放不了东西,有一天对着冰箱附近乱成一团的各种瓶子沉思时,突然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罚那些到处跑的瓶瓶罐罐去门后面面壁思过呢?于是乎,就有了现在整整齐齐的一排在门后罚站的瓶子们,丝毫不影响开关门的同时又解决了瓶瓶罐罐无处安放的问题。
从学校搬到新家的时候带来了很多纸箱子,后面搬家还会用到所以一直没有扔掉,尝试着将箱子往床脚和墙的空隙间塞,幸运的是箱子的尺寸和床位的空间格外匹配,不大不小刚刚好能够填充满空余的空间。叠放了两层箱子后,两列不同高度的箱子最终组成的平面竟然差不多高,然后当我把房东配的小冰箱往箱子边上一靠的时候,冰箱的高度竟然也差不多高,又一次「零成本」给房间添置了一排「床尾柜」,无形中给房间增加了很多放东西的平面。我的 HomPod 就放在了组成这个「床位柜」的冰箱上,用包装盒垫高后,保证发音单元附近没有遮挡物,然后与后方墙壁形成了一段空间,给了「空间音频」技术最佳的发挥空间。
利用完墙角的横向空间后,虽然多了一排「床脚柜」摆放东西,但还是「一维」的平面,床脚看上去还是空荡荡的。于是又到了灵机一动登场的时候:我可不可以把衣架塞到墙角去?产生这个想法后立马再拼多多上进行了调研,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还真找到了现成的解决方案,就是上文提到过的「顶天立地衣架」至于直接暴露在房间中衣服上容易积灰的问题我也考虑到了:定期换件衣服穿穿,骑车带它们出去兜兜风,积灰尘的问题不就变像解决了吗。
由于房间的床不是榻榻米设计,所以床板无法掀开,只能从侧面往里面塞东西。平时根本看不见的地方也不能浪费,床下被我塞了很多平常用不怎么到的东西,床沿靠下方靠近外侧的空间被我塞满了需要随时取用的东西,用到的时候把东西从床下「抽」出来就可以,又「零成本」地给房间增加了一排「隐形抽屉」。
可以看到即使是房间里几个瓶子的摆放也倾注了我对「品质生活」的思考,就算房间本身有一些缺陷,我也能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化解这些缺陷,而我相信这种能力不是谁独有的,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感受自己和当下所处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上文这些「灵机一动」的时刻。
一天中呆得最久的地方除了床上,就是桌前。由于房间里只有这张桌子,所以它身上肩负的责任可不小,我给这张小小的桌子赋予了两种身份:「办公桌」和「餐桌」。一般情况下桌子都是办公桌模式,我可以在这里写稿、学习、工作。需要吃饭的时候只需要简单两步就可以变成半张「餐桌」,把心爱的分体键往两边靠,拿出一张小桌布往桌上一铺,完美盖住移到两边的分体键盘和 MacBook 的键盘和触控板区域。
这样做的好处是吃麻辣烫或者面食的时候油和糖汁不会溅到键盘上。而且吃完后不用擦桌子,把桌布叠好就可以切换回「办公桌」模式,但是别忘了定期清洗桌布哦。这张桌子最让我难受的地方在于桌面下方空间的各种设计让我的大长腿无处安放,两条大长腿不能比较自然的伸到桌子下方,反而是别扭的向两边张开后靠在桌子下面的柜子上,就像我用双腿夹着中间的这个柜子,这个真的是硬伤。这次吸取了足够的教训,租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细节,签合同前和房东沟通好,不然最后难受或者有不必要的支出还是得自承担。正因为这别扭的桌子和椅子,我平时除非很正经的写稿或者敲代码或者学习,其他很多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
虽然在床上睡觉的时间占据了很久,不过这张床给我的睡眠体验并不友好,问题主要出在床垫上,个人睡不习惯「席梦思」的床垫,但是这张床给了我很多其他美好的体验。我经常横躺在床中间,把大长腿架在凳子上,将被子裹成一团塞到床和窗台形成的直角中,硬生生的把床变成了一张凑活着还能用的沙发。这张沙发还可以调整角度,只要我控制往背后添加枕头的个数,就能控制自己是躺下还是坐着。在床上坐着是我比较喜欢的姿势,我常常将 MacBook 放在膝盖上,专心干活的时候可以保持这个姿势好几个小时,甚至比我坐在桌前还舒服。
如果遇到了一部自己特别喜欢的剧,我往往会一口气追完它,这时候一个舒适的看剧「体位」就至关重要了,它能决定你战斗的持久力,否则没看几集就会腰酸背痛,筋疲力尽。相信接下来的这个姿势是很多人喜欢的姿势,没错,就是用几个枕头横竖组合一下让自己以一个舒适的角度靠在床头,然后把电脑架在胸前,有这张床还要啥沙发。
后期可能会入手一个 iPad 支架,用支架将 iPad 屏幕朝下悬停在空中,人平躺在床上,调整好屏幕和眼睛的角度和距离后,配上一部好剧感觉自己可以连续躺一天不换姿势。不知道是否是我个人的原因,就算是真正很软的沙发,久坐也会腰酸背疼,一个正经座位的终极目标还是臂式支架 + 显示器 + 升降桌 + 人体工学椅,这才是「久坐」在我心目中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床上很舒服,但毕竟对脊柱和颈椎不友好,记得多下床活动活动。
记得有一次做饭欲旺盛,一人食一顿饭做了两菜一汤,这种极端的情况下那张小小的桌子可摆不下这么多东西。这时候就得动用房间的另一张超大隐形桌子:地板。把桌布在地板上摊好,接着人往床沿上一靠,顿时可以应付三菜一汤这种「大场面」了。别小看这张隐形桌子,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变成半个厨房。由外我往在冰箱后面藏了一个插排,所以电压力锅的电源线永远留在了插排上,要用的时候在冰箱附近找到接头接上压力锅就可以煮饭了。
床沿还有一个妙用,身上又脏又累,又不想立马去洗澡的时候可以当作一张懒人沙发。家离公司骑单车 7 公里左右的距离,晚上下班回到家后,最常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把书包往地上一丢,人也往地上一坐,上半身往床沿上一靠,把大长腿伸直后刚好抵到衣柜,这样人不会往下滑,拿出 iPad,享受独处的惬意时光。
写到这里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我如何让家被利用的更加合理,似乎都是我在主动,那么如何让家主动一次,让家开始懂你呢?我的答案是「智能家居」。
每天下班后,打开家门迎接自己的不是漆黑的房间,而是温馨的灯光,柔和的音乐,以及舒适的温度,「家」早已在我快到家的时候打开了空调制冷,当我走进小区的时候开始播放音乐,当我打开房门的时候帮我开灯。早晨起床,在设定的时间时,「家」会播放一些歌单陪伴我结束与被窝的斗争,早餐蒸红薯的时候,可以喊「家」帮我倒计时,红薯蒸好了后「家」会提醒我。吃完饭工作的时候,感觉有点困了,可以告诉「家」自己准备「小憩一会」,「家」会把房间的吸顶灯关掉,将台灯调至最暗的亮度,停止还在播放的音乐,半个小时后「家」会用舒缓中带着激情的音乐唤醒我。
可惜「家」他还没长大,还不会给我拉窗帘。准备吃晚饭了,今天看一部电影犒劳一下自己吧,将桌子切换到「餐桌」模式后,把美食摆上桌,告诉「家」,让家「陪我一起看电影吧」这时候「家」会自动关闭吸顶灯和氛围灯,将台灯调至最暗的亮度而不是直接熄灭,以防我吃错东西。晚上 11 点了,「家」会贴心的从 Apple Music 随机播放「助眠节奏」歌单,自动帮我将台灯和氛围灯的色温调暖和亮度调暗,提醒我可以准备睡觉了。11:30,「家」会帮我熄灭所有灯光,暂停音乐播放,切断晚上用不到的电源,并且整晚帮我值守,如果房门或者窗户被打开了会报警。一觉睡醒,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为什么我的「家」会主动帮我做一些事情,还能够回应我的一些指令?因为房间里有着 365 天 24 小时待命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和她的载体:HomePod,这就是「家」能够「主动」的关键。虽然很多苹果设备上都支持语音唤醒 Siri 的功能,但有着距离限制,唤醒效果不尽人意。而 HomePod就不同,只要在房间内,不管是不是面朝着它呼叫 Siri,还是房间中噪音比较大,只需动动嘴,Siri 随时为你待命,而且由于 Hompod 出色的声音,你会感觉真的是房间在和你对话。最近自己由于疫情原因被隔离在家又开发出了一项 HomePod 的全新用途:腌菜。关于用 HomePod 听歌这项本职工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早上七八点左右,太阳刚好可以晒到枕头的地方,只要轻轻一拉窗帘,冬日暖阳就可以洒满上半身,大自然的光线比任何闹钟的叫醒服务都管用。冬天的早上,最享受的事情就是盘腿坐在或趴在床上太阳照得到的地方,让自己半个人沐浴在太阳光下说不出的舒服,虽然没有阳台但胜过在阳台上的体验。自己会定期把床单被套枕头和被子挂在窗户外面晒太阳,这就是朝南的房间带来的好处,虽然可能每个月会贵几百块钱,但当温暖的阳关透过窗户洒到床上的时候,内心也跟着不自觉的幸福了起来,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雨天,关上窗户,暂停音乐,把枕头往角落里一摆,人往上面一靠,听着雨滴落在树叶和窗外晾衣架上的白噪音,手捧一本好书,窗台上放一杯香茗,多么惬意的一个周末下午呐。
一项能够让我感到非常幸福的活动就是边吃饭边看电影。提前在电脑上下载好想看的电影,有时候点个麻辣烫外卖,有时候是自己用电煮锅在房间里煮个喜欢的韩式泡面。把桌子切换到「餐桌」模式,摆上美食,将 MacBook 的音频输出切换到 HomePod 上,然后就可以尽情享受两小时左右的光影艺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百态。吃完饭后椅子坐累了直接抱着电脑躺到床上接着看。偶尔有这种时光真的挺幸福的。
完成一天的琐事后,一般都是晚上十左右,把桌子切换到「办公桌」,喊一声「Hey Sir,开始稿事情」温暖的的灯光伴随着惬意的爵士节奏,手指在分体键盘上不断律动,累了不用站起来直接从桌前挪到床上,望着天花板啥都不干发发呆,脑中不断闪过各种点子。或者来灵感了从床上坐起身拿过桌上的 MacBook 架在腿上换个姿势继续写。
读到这里的朋友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想法:作者似乎对目前自己居住的小小八平方米的房间感到很满足。其实如果不是当初签了一年的房租,如果不是疫情将我封闭在小区出不去,我肯定会选择搬走。这个房间的隔音很差,如果没有空调外机底噪压制其他噪音的情况下,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可以听到客厅里洗衣机下水的声音。
老小区似乎防虫措施做的不是很到位,一到夏天晚上可以看到很多蟑螂,吓得我把自己的门缝用隔音棉塞的满满当当。公共区域的各种设施老旧,每次洗澡还得手动把花洒的支架重新插回墙上早已松动的洞洞里。厨房的收纳空间里早已被其他合租的室友塞满东西,每次烧饭都得来回搬东西。晒个衣服还得使出浑身解数让衣服伸出窗户的时候不碰到满是灰尘的空调外机和墙壁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让我放弃去追求「品质生活」的理由。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平时的居家生活更加幸福,这往往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我一位刚毕业步入职场,几乎没有任何积蓄的小萌新都可以做到,相信我们的家中除了柴米油盐外肯定还有有各种等待被发现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