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少数派 2021 年度征文 活动 #效率 21
标签下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和往年不同,今年文章的数据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征文活动的最终走向,包括「双倍稿酬(由飞书赞助)」活动奖励、最终票选名单以及征文奖品类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通过充电或评论的方式支持作者。
时间过得很快呢,粗略算了一下,从 2016 年开始写作至今,已过去了约摸六年的时间了。虽说这六年的时间里,并非每天都会趴在电脑前或拿出纸笔写一写东西,但也从未想过让自己间断写作这件事。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曾有过连续日更一年的经历,也曾出现过连续三个月不写作的经历,走过许多弯路,也体验过飞升的畅快,收获不少成长和知识,但失去的更多,如时间、更健康的身体等。不过好在,也因为写作,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期待,因为我实在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只有打工这一条路。所以我写作。
在一开始的写作,我对自己并没有什么要求,只是觉得自己每天能写点东西就是好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把写作当作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也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我就越来越期待自己能够更高效写作。毕竟在当今的写作领域,竞争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能更高效地产出内容,自然就有更大的竞争力。
所以,我也来谈谈,我自己摸索的高效写作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先从我的写作经历开始吧。在我写作的这六年,我将它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见证了一次改变。
说来挺惭愧的,我刚开始写作,真的只是凑字数——每天都会让自己写下一定字数的内容,比如 500 字,然后用《锤子便签》或 Zine 稍作排版,以图片的形式发表在朋友圈,就算完成了一天的目标。但不要小看这 500 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
因为上学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写作,也很少写作,甚至连语文老师布置的每周一篇作文我都会偷懒,也从来没写过日记,再加上我本人的性格原本就不喜欢表达,所以六年前的我,在写作方面就是一个「新生儿」。
而至于为什么我会选择写作?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我不擅长用说话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就用文字的方式展现。因为我觉得,人活着,总要有一个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方式。
当然了,为了能让自己每天都能「凑够字数」,我也给自己定下了读书的计划,每天都会让自己读书两小时,虽然大多读不太懂,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只要有一丝丝收获,就是好的。
在我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后,我也接触到了自媒体,一个可以赚钱的方式。在当时流行的各大自媒体平台注册好后,我就开始了新的创作。原先为了凑够 500 字而发愁的我,在此刻,却能在四五个小时内写好六七篇篇 1000 字左右的短文。因为当时自媒体的环境,就是「以量取胜」,只要你能创作更多内容,就能有更多的收获。但现在回过头看,那时的创作更像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着某些物件,数量很多,却基本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创作。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媒体创作后,我开始陷入了迷茫,因为我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那种创作的方式和在工厂打工没有区别。所以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我决定重新构思自己的写作方向。这一阶段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一决定,才让我走到了今天。
随着读书和写作,以及自己经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意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而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仿佛也达到了白热化。这些竞争其实看不见摸不着,人与人之间仿佛也都是很和善地交流,但在这和善的背后,倘若你的能力比对方稍稍逊色一分,那你少了不止一分的竞争力,就因为这一分竞争力,别人可以大鱼大肉地吃喝,你或许连汤都喝不到,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我觉得,人一定是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为此我开始步入到个人 IP 领域,这期间也摸索了许多,比如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学习方法、高效读书方法、写作技巧、效率工具等等,这些探索也让我自己得到了不少的成长,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那么现在,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写作?」
一开始,我想得很简单,就是「坚持写作,就能让自己有所收获」。但慢慢地我发现,如果一味地去坚持写作,哪怕自己特别不想写的时候也要逼迫自己坚持下去,反而会得到负面效果。
最终,我找到了答案,之所以会有上面的想法,是因为我把写作只当是「一份工作」,当自己以这种心态对待写作时,就会遇到很多烦恼。所以我觉得,写作不应该只是工作,更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吃饭、睡觉、出去散心、看电影等等,我们也应该把写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开心的时候可以写作,不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写作,如此一来,写作就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来。
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我的写作还在继续,经历也会不断延续下去,写作的这几年我也耽误了不少时间,走了不少弯路,但人生就是如此,该走的弯路一步都不会少。就像我摸索了很多写作方向,也使用过各种写作工具应用,有些工具在使用没多久就被我早早舍弃,但我也的确感激它们,在创作的路上,带给我更多思路。所以,为了让这一切能更顺畅的继续下去,我很有必要为自己定制一套高效的写作方式。请接着看下去吧。
谈到高效写作,我们自然会想到另一个词汇「非高效写作」,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对于同样的写作,我们该怎么判定是「高效」还是「非高效」的?当然这需要更多自我的评判。
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高效」的,还是「非高效」的?那么我就会首先反思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次我会反思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的管理是否足够到位?再接着就是写作工具的问题等等。
或许你也已经发现,影响写作高效与否的因素大概有这几个——
先说外因,就是外界环境。其实对我个人而言,一个好的写作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就好比,在我写作时,周围有人在打麻将、有人在玩游戏、还有孩子在哭闹,那我一定不会定下心来写作,或许我会装作毫无影响的样子,但紧锁的眉头出卖了我。
再就是内因,我个人管理的问题。我相信,每个写作者在自己状态不好、情绪不佳的时候,都很难继续写作下去,因为创作不只是把文字打/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输出自己的思维——写情感的要输出自己的情感,写干货的要输出自己的知识,这都离不开我们的脑子和思维。而情绪和状态,恰恰影响着脑子和思维。
最后便是混合因素,写作工具的问题。说它是混合因素,是因为它毕竟只是辅助我们写作的工具,属于外因,而它又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又属于内因。而工具是否顺手或流畅,也影响着我们写作是否高效。举个例子,在我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我所使用的写作工具是「TXT文本文档」,就是电脑上自带的应用,但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它很致命的一个问题:不能自动保存。如果电脑突然死机或关机,而我又没有及时手动保存,那么之前创作的所有内容就都灰飞烟灭——很不幸,我曾中过好几次招。后来我就坚决地将它换成了另一个写作工具。
所以再次回到那个问题:到底怎样才是高效写作?
我列了一个公式:高效写作=适宜的环境+良好的情绪和状态+顺手且流畅的写作工具
。
那么,这样就真的可以做到高效写作了吗?
我觉得还不够,还是缺少点什么。那么缺少的是什么呢?
主动!
如果我们的学习、工作,完全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就像上学时,老师不断地向我们输送知识,而自己却是被动的接收,那么结果就不会很好。而对写作的自己来说,主动写作也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外界环境的干扰,上学时我就有这样的同学,无论班级里有多么吵闹,他依然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就是主动的力量。同样的,当我们能够主动写作时,我们的情绪和状态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于是,公式就变成了这样:高效写作=主动+顺手的写作工具
。
其实写作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愿意写,再使用一个顺手的写作工具,那么你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写出更好的内容来。由此看来,写作工具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PS:有人说,写作能力也决定写作的高效与否,我个人认为,能力是需要学习和经历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在我们现有的能力上,能否更高效地写出内容,才是更为重要的。
我以前看过不少关于写作的内容,比如就有人在教大家「如何快速写出一篇文章」。我个人认为,「快速」的意义不大。虽说「高效」包括「速度」,但在「速度」的同时保持内容的「高质量」,才是真正的「高效」。
当然我个人也走过这样的路,那时我还在创作「美文」领域(也就是所谓的鸡汤)的内容,因为那时自媒体平台对「量」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无论内容写得如何,只要达到了一定的「量」,就会站在比别人更高的地方。当时我每天仅仅花上 4 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创作出6至 8 篇 1000 字左右的内容,其余的时间,我完全可以潇洒地玩起来。但我并没有觉得从中收获多少东西,至少从我的个人成长方面,是没有什么收获的。
但至少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作不要盲目追求速度,那收获的可能只是许许多多的字数,却不再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我大概罗列了一下,自从我写作,我用过了太多太多有关写作的工具,如:
TXT 文本文档、Word、锤子便签、Zin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Mori 手账、拾柒、手机自带备忘录、墨记日记、滴答清单、幕布、flomo、石墨文档、Notion、Typora、微软 OneNote、思源笔记、语雀、我来
⋯⋯
基本上每看到一个新鲜工具,我就会尝试一番,真正做到了「告别效率,回归工具」!!
这看起来挺酷的,但对于我个人的写作,却没有太多的正面价值。并不是这些工具不好,只是对于写作者来说,在选择写作工具方面,要学会做减法。
其实在我前几年的写作中,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只有在深夜的时候,才会有更好的状态写作。不只是在写作的我们,就连平时不写作的人,也会觉得「写作者通常在深夜里会更有灵感」。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 2018 年的时候,我曾在「时间管理」领域有过几个月的探索,我揣摩并亲自尝试了在「早、中、下、晚」几个时间段写作,最终我发现在我身上的一个惊奇的结论:深夜并非我的最佳时间,反而,早上(7 点左右)是我创作欲最旺盛的时间,就像清晨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似要把全世界还在沉睡中的人吵醒。当然了,这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冬天,清晨的气温是很低的,我更愿意在冬天将创作的时间放在中午或下午进行。
但其实每个人在创作方面的状态是不同的,也有各自喜欢的时间段,但我觉得,只要适合自己就够了。
我认为做任何事,正确的态度是首要的。
在我写作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态度的转变,第一次我觉得写作就是很随意的写写东西、记录生活,第二次我把写作作为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第三次我认为写作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有了这样的态度,我才能够一直写下去,即便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曾暂时将写作搁置,但在重拾写作后,我能很轻易地进行下去。
所以我觉得,先树立一个正确的写作态度(相对于自己而言),起码不要让自己觉得写作是很辛苦的一件事,那么我们才能够坚持写下去,并且更高效地写作。
为了让自己更高效写作,我们需要在写作之前做好四件事:阅读、素材收集与吸收(建立素材库)、选题库、学会思考。
而这四件事,我建议大家用知识管理工具来管理它们,比如我个人是使用 Notion 这个应用进行管理的,将它们分别建立页面并做好分类,这样也方便我以后翻阅和更新。
作为写作者,我觉得很有必要做好个人管理。比方说,因为写作的缘故,我们有时需要连续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这对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时间久了,身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我认为,写作者在个人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
在写作工具方面,我目前在使用的有四个方面的工具,分别是:记录、写作、思维导图与大纲、个人库,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写作者不可少的四个部分。
在过去,我最常用的是锤子便签,很简洁,而且打开的速度很快,离线也完全可以使用,但前段时间,我在少数派被安利到 flomo 笔记,打开就可以直接记录,比锤子便签要少了一步,而且界面属于卡片式的,对于写作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另外,flomo 笔记的服务号可以直接记录内容并同步到个人的 flomo 笔记中,这也让我们多了一个可以直接记录内容的入口。而锤子便签目前是作为备用的工具,以防某一天 flomo 笔记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使用。
思源笔记是作为我专门写文章的一个工具,在过去,我所使用的创作工具是 Word,但 Word 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每次写作都需要新建一个 Word 文件,然后再打开才能开始创作;Word 也会时常有崩溃现象,我也重置过几次电脑系统,但这个问题依然会有;再就是 Word 文件都是单独的,虽然我也专门在电脑端设置了独立的写作文件夹,但每次打开都需要一些步骤,在管理这些内容的时候是很低效的。
我也尝试过不少写作工具,最终我还是选择思源笔记,有几点原因:
其实思源笔记有很多功能,但对于我个人的创作而言,离线、管理、备份、同步这四个功能足够使用。
因为目前思维导图和大纲功能,大多软件都是同时具备的,所以就作为一个功能来说。我个人对于导图和大纲的功能使用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大纲,当我要写长文的时候,我就会用大纲的方式来扩展自己的思路,我最常用的软件就是幕布,不仅可以列大纲,还可以一键将大纲转化为思维导图,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另外我也会用幕布做读书笔记,也是因为它大纲的方式能更加清晰的展现一本书的精华。
以前我会说「知识库」,但后来我发现,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库,还有自己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称它为「个人库」。这是我个人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所以我在选择的时候是很慎重的。
先说一说我所希望的功能:
综上所述,我选择了 Notion。
截至写这篇文章前,Notion 还不支持中文,这自然会增加一些学习的成本,不过我个人觉得,英文也好,中文也好,这都不是大问题,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个人库」?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答案是肯定的。它不仅能满足我上述所希望的功能,其他的一些方面也都 ok,比如它也支持全平台同步;支持创建自己的团队,很好地解决了线上协作的功能;还可以链接其他软件,比如 Evernote、GitHub 等,方便传输或转移资料;另外它还有相关的浏览器插件,帮助我们快速保存希望保存的网页内容⋯⋯
对了,让我选择 Notion 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flomo 笔记可以链接到 Notion,比如你绑定了 flomo 笔记服务号,同时也将 flomo 与 Notion 绑定,那么你在 flomo 服务号中记录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同步到 Notion,这对于喜欢记录碎片的我们简直方便太多了。但虽然方便了不少,我们依然要明确自己记录的初心,不要让这些记录,在工具里吃灰。
另外我个人认为,Notion 并不代表所有,它更像是一个「中转站」,你可以将 Notion 连接其他工具如 flomo,可以存储各种资料,但最终,它的导向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大脑和行动,只有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行动,我们才能真正进步,那么这个软件才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
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或许还需要一些外设类工具,比如称手的机械键盘和鼠标、可以让自己更专注于写作的显示器等等,不过目前我仅仅使用了一个茶轴的机械键盘,打字方面的确舒畅了许多。但我在外设的研究上也仅仅是一个外行人,就不做过多的讨论了。
PS:说一说关于学习成本的问题。当我们选择一款软件后,我们是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它,就比如 Notion,在一开始我使用的也很不习惯,但使用时间长后,我发现它真的比其他同类软件好太多了。所以我的建议,在选择一款软件后,给自己至少半个月的磨合期,如果半个月后你依然觉得这个软件很难用,那就可以完全舍弃它了。毕竟我们选择一款工具,是为了提高效率,如果起不到高效的作用,那它对我们自己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
以上的这些探讨,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持续高效创作,但想要做到足够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篇内容从开始构思到创作完成,用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期间增删了不少内容,好像跟高效沾不上边。但我觉得,这样的探索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帮助我梳理了一下我目前的写作方式,让我自己更清晰地看到我是如何创作的;它还给我更多的启发和新的思考,我想,这对我接下来的创作有极大的帮助。
但,以上仅仅属于我个人对写作方式的探讨,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也并不一定都是对的,欢迎给我提出更好的建议。我也只希望着,能够通过我的内容,给大家一些启发,以及写作方面的一些帮助。
一切为了写作。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徐雁冰,终身学习者。于我而言,人生重要的三件事:活着、写作、爱。喜欢写作、运动、弹吉他(初学)。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冰哥笔记”(xyb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