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少数派 2021 年度征文 活动 #生活 21
标签下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和往年不同,今年文章的数据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征文活动的最终走向,包括「双倍稿酬(由飞书赞助)」活动奖励、最终票选名单以及征文奖品类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通过充电或评论的方式支持作者。
2021 年,还在读研的我,实现了经济独立。
没有找家里拿一分钱,在欧洲攻读双硕士学位,每个月有过万元的收入。
也是在这一年,我去了 21 个欧洲国家,实现了环游欧洲的梦想。
这一年,我 24 岁。
一切的开头,要从 2020 年的年度征文说起。
2021 年初,完成了少数派年度征文《国内读研太贵,我花了 15 元出国留学》后,我就踏上了欧洲的旅程。
在很多亲友(以及媒体)眼中,这是一个「出国即赴死,他国即地狱」的时代。但我毅然决然,开始了自己的少数派之旅。
月入过万,半年假期,环游欧洲
环游欧洲有两个必要条件:
- 积蓄够多;
- 假期够长。
先说我的资金来源。
由于疫情,我在国内上了一个学期网课。但学校非常信守承诺,每月依然打给我 1000 欧元的生活费。所以当我出发前往欧洲时,已经有了一点积蓄。
然而刚到欧洲,也无处可去。2021 年春季正值欧洲大封锁期间,许多餐厅商铺都不开门,更不要说跨境旅行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疫情的封锁虽然限制了出行自由,也给了我更多积攒收入的时候。由于疫情,许多企业将大量工作转移到线上。我也成功找到了一份奥地利的线上实习工作,帮助公司开发遥感影像处理的算法,每个月有 1000 欧元左右的实习工资。
同时,我还有一份兼职的中文写作工作,帮助 36 氪访谈企业并撰写文章(作者 ID:刘年华)。没有 kpi,稿费完全与我生产的文章数量挂钩,每个月也有几百到数千元不等的稿费。
除此之外,我刚好赶上了系里主办的学术大会,需要有学生帮忙写宣传稿和拉赞助。虽然只有几百欧元的补贴,但也是一个意外之喜。
生活费+实习工资+稿费+补贴,让我每个月也有过万元人民币的收入。虽然没法实现财富自由,但作为一个学生,这笔收入足够让我实现经济独立了。
一个人选择的自由,首先来源于经济独立,这是我坚信不疑的道理。
除了收入外,足够长的假期也是一个必要因素。作为一个欧盟伊拉斯谟计划的学生,我在两年时间内要去欧洲不同学校学习,因此经常涉及到跨国搬迁的行程。我的硕士项目有三个月的暑假(7 月-9 月),两个月的圣诞假(12 月中旬到 2 月中旬),以及学期中间的各类假期。这些假期加起来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我的行程。非常感谢欧盟和学校,即使在放假期间,学校依然会按月给我们发生活费。
等到钱攒差不多了,暑假也到了。欧洲的疫情开始缓解,申根区内部的出入境限制开始放松,于是我开始准备出发了。
追寻阳光,走向夕阳
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我开始了环欧之旅。
我是个典型的阳光少年,特别喜爱阳光和蓝天。此时正值欧洲的夏天,阳光正好。于是旅途的第一趟,我决定往南走,去看看意大利。
在威尼斯的巷子中穿行,我遇到了当地的路霸——沉船书店的懒猫帮。书店内部狭窄,本就只容一人侧身通过,而懒猫更是要横在路中间,仿佛在宣示主权。十几只懒猫叱咤书店各个角落,接受着络绎不绝的游客顶礼膜拜。每个游客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有哪个猫主子赏脸,愿意抬头看一眼。然而,无论如何按摩伺候,懒猫们依然不屑一顾,丝毫看不上我们这帮愚蠢的人类。只留下我们游客用瑜伽一样的姿势穿过书店每条走廊,生怕哪一步下去不知轻重,踩到主子,就要被拉去猫星献祭了。
被猫星人占领的,除了威尼斯,还有希腊的圣托里尼岛。阳光下的圣托里尼岛非常耀眼,仿佛一颗地中海的明珠。虽然岛上有数不尽的野猫,但懒散的猫咪却已经人格化,见到阳光就四仰八叉,在地中海的微风中乘凉。而真正成为岛屿象征,是岛上的劳动者——驴。圣托里尼岛沿山而建,错落的山道狭窄,车辆无法进入。因此要往岛上各个旅店运输物资,只能靠驴来搬运。久而久之,驴成了当地的象征,成为了画在纪念衫上的图腾。
与阳光搭配的,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在欧洲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欧洲的美食水平,由南向北依次递减。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自然是站在欧洲的美食之巅。
来到葡萄牙里斯本,饥饿的我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地中海的人吃饭时间很晚。于是,当我带着长途跋涉的劳累,走进街头一家叫 Lucimar 的小餐馆时,得到的答复却是大厨还在用餐,没办法做主食。主事的老板却走了过来,看我饿的不行,开始给我做各样前菜。老板已经上了年纪,用饶舌一般的葡式弹舌英语,和我介绍里斯本的景点,并让我和他聊一聊澳门的景点。餐前的美味小菜,主食的超大烤鱿鱼,餐后的一杯甜酒,让我一扫旅途的疲倦。当我起身准备买单时,老板却只收了我主食的钱,希望和我交个朋友,葡萄牙人的热情和豪爽展露无遗。在全世界所有「谢谢」的单词中,葡语的 'obrigado' 是我认为最好听的一个。
正午的阳光虽然灿烂,却也有单调的时候。日出和日落的景色,就能带给人丰富的心情。
欧洲有两个地方的日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个是埃菲尔铁塔。当我到达巴黎时,正值东京奥运会结束,2024 年巴黎奥运会正式接棒的时候。除此之外,球王梅西也在同期加盟了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双喜临门,巴黎全城格外喜庆。早我两天,法国总统马克龙登上埃菲尔铁塔,喊出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新奥运口号。而我也选了一个日落时分上塔,在巴黎城的万丈光芒下,注视着这座即将迎来奥运的城市。
另一个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布达佩斯的日落。没有埃菲尔铁塔的居高临下,在布达佩斯,我选择静静走在多瑙河边,望着对面的渔人堡,欣赏着美丽的日落。我幻想着,茜茜公主加冕的那天,她是不是也在河边,看着这个太阳,祝福着奥匈两个国家的和平。
美丽故事的另一边,是河边铁靴的悲惨事迹。二战期间,纳粹军队为了图方便,将布达佩斯的犹太人带到多瑙河边,等众人脱下靴子后直接枪杀,尸体顺着河流直接冲走。这些靴子的主人,也许从来没有一刻闲暇时光和心情,像后人一样享受布达佩斯的落日。战争的残酷,莫过于此。
作为一个早起困难户,日落是我经常观赏的景象,但日出却寥寥无几。但在这极少的日出观赏时分,依然有震撼无比的场面。
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因为要赶火车,我订了清晨的闹钟起床。拉开窗帘那一刻,我被窗外粉蓝色的景象震撼了。煮了一杯牛奶,手机里播放着《克罗地亚狂想曲》,我倚着栏杆端详着远方的天空。传说中马克西姆在创作这首曲子时,克罗地亚正在饱受战火洗礼,四处是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血泪和尘埃之中。虽然故事是假的,但狂想曲的澎湃,配合萨格勒布的清晨,依然让我对这个早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城市的日出仰望天空,郊野的日出俯瞰大地。
在 2021 年圣诞假期,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前往冰岛旅行。在斯科加瀑布,我们在冰岛肆虐的疾风中,等来了渴望的太阳。穿过地平线,阳光洒在冰雪覆盖的地面,从粉色,到金色,再到黄色。这一刻的大地,不再雪白。
除了日出,冰岛也给了我们无限惊喜。在我们环岛游的一周中,赶上了太阳风暴,因此当周的极光指数尤为强烈。躺在酒店户外的热浴池中,我们抬头观赏着漫天绚烂的极光,许下新年的愿望。
当然,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旅途也不是阳光常在。我也遇到过狼狈的雨天,也在雨中经历了许多崩溃的瞬间。
欧洲的夏天虽然阳光绚烂,但冬天经常乌云密布,尤其在荷比卢区域。圣诞期间,我一个人到荷兰,想去瞻仰一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人还没到荷兰,刚好赶上奥密克戎爆发,荷兰政府宣布封城:所有博物馆关门,餐饮店不许室内就餐,只能外卖或自提。少女没有看成,想着用中餐美食安慰一下自己,于是到鹿特丹点了一碗黄河拉面。餐馆内没法就餐,我只能一个人在瑟瑟寒风中捧着一碗面,蹲在鹿特丹水道旁边吃。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我捧着刚打开的拉面,没法开伞,又不知如何是好。只看到路过的车辆纷纷向我投来怜惜的眼神。
当然,雨天的崩溃,更多的不是落魄的体态,而是难受的心情。在柏林的「恐怖地形图」,暴雨倾盆而下,人群寂静无声。看到那些残酷的照片,每个人都在反思战争的苦难。在波兰,我赶上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 77 周年。当天冷风咆哮,每个人都裹着三层大衣。导览带我们走在空旷的比克瑙集中营中,顶着大风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这种天气,为什么有人要穿着单薄的衣服去劳动?是谁造成了这种灾难?」
导览是一个波兰人,他的祖父幸存于集中营的大屠杀。在导览时,反复抛给我们很多问题,让我们去思考战争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守护和平。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正在路上
环欧之旅还没有结束,我的学业还在进行,东边的俄乌战争已经打响。
对于我而言,2021 是魔幻的一年。我很难想象,一年时间我能去 21 个国家。
「环游世界」曾经是我最大的梦想,当我真正实现它时,发现也不过是别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斯德哥尔摩遇到过一个华裔小哥,他用磕磕绊绊的中文告诉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去一趟中国。原来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也是其他人眼里的梦想。就像每个撰写 #生活 年度征文的少数派一样,大家都是平凡人,我们都在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环欧之旅,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开眼看世界」的学习之旅,把我曾经在课本里学到的知识,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故事串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这一趟旅程,我见到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我看到了国家总统登峰造极的时刻,也看到了路边难民落魄无助的神情。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拿着一个地球仪,转到欧洲大陆,向我的孩子述说每个角落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那些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征文的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我在旅途中常听的歌:Avicii《The nights》
里面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歌词:
He said: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My father told me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these are the nights that never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