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少数派 2021 年度征文 活动 #生活 21
标签下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和往年不同,今年文章的数据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征文活动的最终走向,包括「双倍稿酬(由飞书赞助)」活动奖励、最终票选名单以及征文奖品类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通过充电或评论的方式支持作者。
回顾 2021 年,让我最头疼又最有成就感的事,便是从去年 10 月起,将我的小户型二手房进行了改造。在农历虎年前,完成了硬装部分,逐步开始进入软装,年后将有全屋定制柜进场,以及部分家具的进场。本文整体较长,前言我不多赘述,立马进入正文。
不可否认第一次装修,装修前我轻视了这件事的复杂程度。装修初期我面对巨大的焦虑,装修中有更多临时的问题冒出来。焦虑最主要来源于对很多事情的不熟悉。对 90 后来说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网络,但对于水、电、煤几乎都是没有怎么接触过。装修期间我常常感叹,自己生活中那些「理所当然」好像本来就应该存在在那的事情,总是要花费我最多的精力和经费。
对于「我总共有哪些事」,「要经历哪些事」不清楚,是焦虑的首要原因。其次,当面对一个装修问题的时候,总是会牵动到其他相关的事项上,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学习、比较。
总结下来两大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本文想通过对自己装修过程中踩的坑、获得的经验复盘的目的:「对装修项目全貌的了解」和「处理信息过载的办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即将开展装修,或是正在装修的同学们,对装修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快速走出焦虑。如果将我装修中遇到的事情一一整理展开,可能篇幅长的过于夸张,我重点将我踩的坑与建议分享给大家,也给自己未来的装修做好备忘录。
我把整个装修项目分成三大方面:事、人、财。分别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对接的人以及需要花费的钱。我使用到的工具是 飞书 与 Powerpoint ,分别用来整理事物与照片资料。
想要更好的掌控我们的装修,我觉得首先要从「一共有多少事」入手,了解和清晰我们总共需要经历哪些阶段,完成哪些工作,再到注意哪些细节。在没有对整体全貌有所了解时,对任何细节的注意都是有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其次是从自己的角度,打开小红书一搜装修,都是满满的成品展示,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忘厨房具体的一个「收纳神器」」上倾斜。
回顾我的硬装装修部分,经历了:「设计 - 拆旧 - 水电 - 泥瓦工 - 木工 - 油漆工 - 安装」七大阶段。
设计阶段我找了朋友推荐的设计师,「人」的部分我后续会谈,这里我们就事论事。现在回头来看,设计既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决定了整个家的设计风格、基本功能,但是在实战装修时,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且后期软装的风格又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最终的呈现。我的建议是设计要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多做几个备案,以免在面对现场实际问题的时候手足无措。
回顾我的设计阶段,其中有两部分的主要工作:
这在我看来是前期筹备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少数派上很多装修稿件中都会提到的第一项工作。明确自己的需要,对目前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三句话看似简单,但却直接呈现了我们对未来 5~10 年对这个「家」的想象。
另外也是与所有未来的家庭成员的重要沟通阶段。平衡和家人对「住」的需求。两个人的温馨小窝却有着很多的不同需求。对于是否需要双人书桌、在哪化妆、需要多少空间展示模型手办、需要多少空间放衣服和鞋子等等问题,都需要在这个阶段梳理清楚,虽然在后续也可以再做调整,但沟通的越仔细,越能在迷失在茫茫的设计稿中时,坚定原则。
最后就是对风格的具体学习和探讨。这真的是在我的工作之余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的思路是:首先我的喜好不是凭空自己创作出来的一个全新风格(不然我就可能已经是一个装修界的大师了),我的喜好一定是来自于一些系统性的风格,喜欢了某个家具,某个软装,它的背后便是一整套风格。简单些说:为什么小红书上的推荐总让我喜欢,能猜中我的心思?其实一定是在相似的风格上进行了标签,定义了我的喜好。那么我只要反过来从成熟的风格体系出发,先进行风格的筛选,便能找到我的喜好。再进行多种风格的混搭和折衷,就能有自己的风格。
灵感不会拍拍脑袋就来,比起「网络冲浪」 不如「多出去走走」。外出时,关注自己喜欢去的餐厅、酒店、商场,他们的装修风格,多做好记录工作。比起网上的参考,拿它们的装修作为参考更具有实战意义。
现在回头来看,设计初期与设计师过多的探讨我想要的「风格」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应该更多的将精力放在装修细节、尺寸高度、开关电位等等的细节问题上。「风格」的存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的理解最终住宅的呈现是什么样子,但是在这个眼前的阶段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将空间功能划分、水电进行设计。希望屏幕前的你可以看到这个建议,多将精力放在与「软装」无关的事情上。
回头来看,我当初确定这些插座位置时真的非常随意,一方面是我对设计师的信任,一方面我没有注意到这些「理所当然」的小东西,其实对未来安装阶段、软装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的另一个沟通点,是多从个人的生活习惯出发,可以帮助你的设计师更好的安排空间。下图是在反复修改了多次之后的平面图。考虑到在这套小户型住宅中,有更大的活动区域空间,我选择将卫生间与厨房进行了缩小,在洗衣机与冰箱对门的中间形成了一个过道,模糊了卫生间、厨房与客厅的空间关系,形成了一个类似走廊的空间。
小户型的拆旧非常的快,从一个完整的家,拆到毛胚房,大概一周都不到的时间。但这阶段中需要与小区物业沟通,不同的物业有不同的审批要求和收费标准。虽然说没有遇到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也学到了平时去工地上,都带两包烟在身上。
拆旧阶段虽然没有太多需要在现场盯的事情,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基础的选品。这里的选品只是在种类上的选择,不需要具体到型号。以马桶举例:我们需要在这个阶段,想好我们是需要选择「壁挂墙排」还是「下水直排」。这决定了水管的排放方式,这是在设计稿中,不体现出来的,需要与设计师、队长进行明确类型。同理的还有:水龙头是台上还是墙上、灯是选择吊顶灯还是壁挂灯、厨房的家电有多少个,需要多少个进出水位置。这些需要多去线下的建材市场多做功课。不过,新的家居建材好看归好看,越新颖的品类相对造价就更高了,不光是单品的价格,还有管道铺设等的这些人工成本也可能相应增高,所以要提前注意。
巧在我的选品阶段,正好遇到双十一即将开始。选品直接成了选购,但凡选好的东西都要尽快下单锁定低价。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当时压力爆表,家电与智能家电全部都要对比研究,每天晚上都是深度对比时间,一下子精力就顾不过来去现场多看水电前期的铺设了。
所以我建议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制作两个非常重要的表单:「装修进度表」与「采购清单」。我也直接附上我的两个表单,分别使用的是飞书的甘特图和多维表格进行了设计。我非常感谢装修过程中让我「抄作业」的朋友们。大家如果觉得可以借鉴的部分,也可以「抄作业」,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装修进度表展现的是整体装修进度的全貌,通过重要性,可以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精力,也能很好的把焦虑归档。另外「非常重要」这个标签,我也用来定义了「这个事项需要我到场」,以这个标准视作最重要的事项。通过和队长的沟通,预估每个事项开始与结束的时间,提前进行采购规划。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也能有一定的提前规划量,不至于总要临时请假、临时采购。
随着选品提上日程,采购清单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制作。考虑到有时不能一下子作出决定,就把考虑购入的东西都记录在采购清单中。这个表单涉及更多关于财务的思考,具体在财务部分展开细讲。
水电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隐蔽工程,作为装修新人,我又非常大胆的几乎没有去现场多看看,只去了交底与验收两个环节。水电阶段除了水管、电线管路,还有网线的铺设。通过下图简单的示意关系,我保留了一些基础的家电,方便大家看到其中「水、电、网」之间的关系。小户型中我觉的燃气没有特别需要注意,设计好需要用燃气的位置(热水器与灶头),在橱柜安装前与所在地的燃气公司预约测量和安装即可。
电的施工是三者中简单的,配合设计师的开关、插座点位设计图,只要符合日常习惯,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水的设计是较难的,不止有一路常温冷水,还有进入热水器后的热水管、联通各个排水口的排水管。当然这些都可以交给队长和现场的师傅,只要交底的时候清晰,不会出太大的岔子(毕竟房子比较小,水电点位都不多)。
这里单独需要提一下网络的布置。首先大家的入户光纤会进到一个弱电箱内,其中包含了网络运营商的光猫 Wi-Fi、一个插线板为光猫供电、几路通往其它网线端口的网线线缆。可惜在很后期才了解到,公牛等很多品牌都有很好看的弱电箱,对内部进行了区隔。如果希望弱电箱也收纳清晰,需要在预埋时就提前采购好。
接下来是智能家居的部分,这通常不包含在设计图纸中,如果使用品牌的全屋智能方案还有额外的服务费产生。在我的小户型设计中,我采用的是「网关+智能开关」的组合,来实现智能家居的部署。这个设计方法的好处是:对对智能家居不感兴趣的家庭成员非常友好。他们可以像使用普通开关一样操作。如果是「网关+智能灯泡」的组合,就会遇到:如果关闭了灯的开关,就会断开灯具和网络的连接;需要保持连接就要一直将开关处于「开」的状态,通过智能音箱、无线开关等遥控灯具。「网关+智能开关」组合的方法,在水电阶段,需要和电工师傅确认各个点位是否有设计零线,来选择购买对应的「单火开关」或「零火开关」。
另外,我希望家中的智能设备全部接入「苹果 HomeKit」,尽量避免使用小米的「米家」。这就导致了我购买智能开关的价格,相较于只可接入米家的设备价格高出了不少。如果不是一定要接 Homekit ,还是米家更实惠一些,毕竟家中总有一些「漏网之鱼」,像是阳台的智能晾衣架,还是要接入米家。
从水电验收开始,就新增一位关键人物:监理。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监理的重要性,在同事的强烈建议下还是安排了监理到场验收。包括后续的每个验收环节监理都有到场。监理在后文「人」的部分会继续强调。
水电验收阶段一定要:多拍照,做好留档。我的做法是将照片按照房间,通过 PPT 按房间进行整理,并导出成 PDF ,存在「微信 - 收藏」中,方便转发后续各个安装环节的对接人,也方便查阅。如果有一些角度漏拍,可以翻阅一下监理的电子验收报告,对现场没拍到的照片进行补拍。这一步的整理工作要尽早做,拖拖拉拉到墙都上了水泥,就无法再补拍了。
厨房的管线图留档
选瓷砖真的是一个既纠结又漫长的过程。对于小户型,我的建议是:选择 300*300mm,或 300*600mm 的常规规格瓷砖。这样人工和材料的价格都性价比更高,谨慎选择异形砖、小规格砖、马赛克、超大规格的瓷砖,这会让整体的造价猛涨。有了尺寸的限制,就不太容易再迷失在茫茫的花砖之中,再确定好色调和花样,选择起来就会快很多。
厨卫我选择了常规的 300*300mm 作为地砖,300*600mm 作为墙砖,没有超出预算太多,但阳台的瓷砖为了追求「好看」,选择了 200*200mm 的小规格砖,加上人工,整面墙瓷砖部分的造价要将近 3000 元。
考虑到我上一家的装修采用的是实木地板,搭建龙骨时对楼层板进行了打孔,这就会在做全屋找平时,存在洇水到楼下的问题。因此我家从厨卫防水,增加到了全屋防水。这是我这次装修中为数不多的增项部分,在做决定前我也询问了监理的意见。
木工阶段是我整个装修过程中最头大的部分,抱着「尽量不去现场」的态度,到了木工阶段就无法很好的开展工作了。加上队长经验不足,与木工师傅的沟通一度陷入僵局。回顾看来,主要是需要想象出木工吊顶与整个房梁、房顶之间的关系,以及要知道木工吊顶后,整个吊顶的高度。需要更多自己亲身到现场去感受和想象。
蓝色为木工石膏板
油漆工阶段我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在决定颜色前我也没有少翻小红书上的「网红色号」,一次就选定了颜色,没有特别翻车的地方,安全下车。这个阶段需要视天气情况,如果遇到阴雨时间可能延长。
家电家具的安装都是对前期设计的合理性、施工精度的考验。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多去现场实地测量好尺寸,再下单。第二就是将我们采购好的家电、家具的尺寸图、特殊要求制作成「安装指南」,和管线图文档一样,用 PPT 进行整理,导出为 PDF,放在微信收藏中。如果安装阶段有家人可以协助到场,将这份文档发给他们,可以更好地帮助现场的安装工作。
截图产品介绍,整理成安装指南
安装中还需要更多的去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我的镜柜高度与插座相撞,在想了各种办法后选择了切除一部分镜柜。又例如前期花洒的出水口没有做好水平,结果花洒装不上,最后在小红书上搜到了「万向曲角」,避免了一场切瓷砖重做的惨剧。
万向曲角 YYDS
事在人为。人是把事情做好的本质。
从不想听,到部分听,到主动问。这大概就是我经历的心理过程。在装修初期大量的信息要处理,设计、选品、风格等等,身边的家人、朋友(特别是年长的男性)都特别喜欢给出很多他们装修时遇到的门门道道,听还是不听?现在复盘想来,每个建议都可能在特定的阶段起到作用,需要一个信息管理中常提到的「inbox」的机制,将他们的建议记录下来,择日再研究。而不是像我刚开始装修那会儿,一有别人建议就想着如何付诸实施,最后忙的处理不过来,就索性全部不听。
我觉得在装修初期,如何让自己把注意力从「装修」这件事上转移出来,多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除了工作就是装修,有时候茶不思饭不想,看小红书上的各种翻车案例,看到深夜更加焦虑。翻车案例是得看,建材比价也得看,但人还是要休息,三餐一宿还是不能变。设置一个每天的休息时间,类似 Apple Watch 中的正念 App ,让自己休息一下。想一想有些东西是否太早开始关注,水电阶段就开始看地板,木工阶段就开始看椅子,油漆工阶段就开始买灯。多将精力安排在当前阶段的工作和下一阶段的准备中,同时做好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更好的面对「每天一个的新烦恼」。
谁不希望自己的设计师、队长都特别靠谱呢?但往往事情就不一定按照自己想的方向发展。在磕磕绊绊的装修之路上,总会有一些问题让我们对施工方的信任掉到谷底。在我看来,一味的争论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上班都已经那么累了,就希望装修可以让我不要再像上班一样辛苦。
我的建议是,在前期的装修队选择上一定要有所比较。我装修的初期着急着尽快开工,没有对施工队、队长进行多家对比选择,对后期在施工过程,埋下了不少的问题。
装修过程中问题总会出现,出现问题之后如何解决,谁来解决就是关键。在队长不能担负起队长作用时我们是不是选择尽快补位队长的角色?这当然也是一种解决办法。但如果实在不满意队长,我觉得还是尽早提出更换,在《人生第一次的装修手记》也有看到换队长的案例,反倒是自己在发现问题时没有及早的作出更换的决定,到后期更多的由自己和家人来扮演「队长」这个角色。不过,也是在转换角色后,发现了「监理」的更多作用,撇开队长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出发点,监理的视角相对更加客观。在后期我才更多倾向咨询监理的意见,其实应该及早意识到监理不止完成验收工作。
前文提到过的「采购清单」,在我装修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也不断提到,装修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巨大的工作,且整个执行的周期非常长,在一整个季度的装修工作中,很难将几个月前发生的一笔交易清晰记得,也很难在茫茫的选品过程中重新找回自己考虑的那个 Plan B 。这就更离不开记录工作了。 最简单的案例就是:通过采购清单的备注,记录了购买时与客服沟通的购买后可以退双十一差价 200 元,成功在马桶安装后获得了「差价款」。
另外一个是我发现很多选品是可以在入住之后再购买的,这能够很好的降低自己的现金流压力。因此在优先度中特别额外设置了「S2」这个标签,代表第二阶段工程考虑的内容,将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在眼前较为急迫要去采买的东西上去。
我在选择建材和全屋定制柜的时候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段时间内,大家家里的装修风格都是几乎类似的?很大的原因是从资金出发,越复杂、好看的设计,就需要越昂贵的造价。也就是装修师傅们常说的「钱花在哪,哪里就好看」。那么在选择建材的过程中,我们过多的追求性价比,就很越容易趋近于这个时代的「风格公约数」。
相信大家的装修预算都是有一个具体的数值的,20 万,30 万,而不是每到一个新阶段就制定一个全新的预算。在小红书博主 Reha 的视频中,我觉得有一个家装策略非常好:将强烈风格的家具放在家的 C 位,配以常规、中庸的家具围绕,形成一组空间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节省下不少的预算。
另外大家也可以尝试搜索关键词「宜家改造」。大面积使用宜家很容易成为「出租屋风格」,但通过自己的简单改造,配合上宜家的性价比,就能组合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家具。
宜家勒叙与海默尔柜的改造
装修初期,我抱着不想用宜家的心态,能买全新就不考虑二手。但在金钱面前,我重新拾起宜家,发现有些家具确实可以先使用宜家,能缓解一部分预算压力。另外,让我在装修期间重新认识的 App 还有:闲鱼与拼多多。以前我没有购买二手的习惯,但装修后,像小爱音箱、智能开关等数码产品都可以用闲鱼,能省下不少钱,不一定非要买全新的。拼多多上很多工具小辅料,如:工具箱、防撞贴、纳米胶、刮胶器,单价便宜一件包邮。这三个 App 和小红书搭配组合,真是居家省钱好帮手!
装修之路真的非常漫长,如果细到每个细节上,估计本文可能长到离谱。虽然很累,踩了很多坑,但回想来还是非常有成就感,从拆掉所有的旧装修,到如今干干净净,非常期待真实入住的那一天。
当然在此之前,还有软装要布置,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非常感谢在这段期间里帮助我的家人和朋友,陪伴我一起走过硬装的三个月。
P.S. 飞书表格更新到农历年前,以副本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后续不会在副本上更新软装的采购细节,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