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伤口自处理的小方法,帮你抓住自救和求助时机
2020-10-16 16:32:14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373 收藏

现代社会中的独居人士越来越多,然而伴随独居的自由和私密空间而来的也有不少安全隐患。编辑部成员中独居的比例很高,而大家也在独居生活中遇到过许多安全隐患和受伤时刻。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想与大家分享如何注意独居中的安全事项的问题。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如何对住所进行改造,预防安全风险。而在下篇中,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些突发情况下的自我急救和有效求救方法,希望你尽量别用到它,但真要用到时也不害怕。

上篇:减少安全隐患,这些家中的事故重灾区需要你留心

个人急救伤口处理

为了方便你在紧急状况时查用,这里记录了几种常见伤口最简单的「须做(dos)」和「不要做(don'ts)」,可以帮助你在受伤时及时缓解疼痛、避免感染等等,至于一些无需急救或很难自救的场景就不在这里列出。

你也可以查看完整版的急救手册了解详细的应对措施。

烫伤及烧伤

处理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降低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

创伤

指皮肤或身体表面的创伤,可包括割伤、擦伤、挫伤、刺伤、炸伤等。

处理目的:控制出血,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是破伤风)

处理方法:

包扎

包扎能减少出血、降低感染风险,发生创伤时,如果力所能及,可以尝试自己进行包扎。包扎只需要用到的无菌敷料和绷带或胶带(独自包扎时胶带会更方便),主要目的就是在不给伤口施压也不污染伤口的前提下将敷料固定到伤口上。

伤口中无异物的情况可直接进行包扎,如有异物,则在伤口两侧用纱布垫垫到高于异物的水平后再包扎。

图片来自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急救课程手册》

以下还有使用敷料的几条原则,可以帮你快速上手包扎:

包扎时要注意避免在出血点上加压;同时注意伤口边缘不要包扎得太紧,要注意血液循环。

检测方法:轻压指甲或皮肤直至变白,然后放开。如果颜色不能恢复或恢复很慢,说明绷带太紧了。将绷带解开数圈,直到皮肤恢复温度和颜色。如果有刺痛感,必要时解开绷带重新包扎。

图片来自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急救课程手册》

扭伤

处理目的:减少肿胀和疼痛

处理方法:RICE 原则,即,

  • R-Rest,让受伤部位休息
  • I-Ice,使用冰敷或冷敷
    冰敷可以用冷垫、包裹了毛巾的冰袋、装进塑料袋的冰块进行,如果在受伤后一时找不到冰袋,将做冷饮的冰格里的冰块或一些小型冷冻蔬菜(比如冻豆子、胡萝卜丁等)倒进保鲜袋里,也能当成临时冰袋使用。
  • C-Compression,压迫以防止体液在患处聚集,避免肿胀。
    可以用弹性绷带包裹扭伤处,但不能包扎得太紧,如果感到麻木、疼痛、被包裹处疼痛,都应该放松包裹的绷带。
  • E-Elevation,不管处于坐姿还是躺姿,尽量将肢体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缓解肿胀。
图片来自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急救课程手册》

骨折

处理目的:防止受伤部位的移动

下肢骨折(包括腿部、骨盆、臀部骨折)的情形下,你的自主移动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也很难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固定肢体、包扎等操作,因此求助之后保持静止等待救援是比较好的做法。若为肋骨损伤,断骨可能造成内出血,也应尽量保持静止。

如果是上肢骨折(包括上臂、前臂、手部、腕部骨折),可以使用简易悬吊固定伤肢并自行前往就医,例如将外套解开一个扣子、将手通过衣缝放进衣服里;在没有外套的情形下,可以用皮带或窄衣物做成锁扣悬吊手腕(手部受伤的情形则需要固定悬吊整个手臂)。这两种方式如下图中左侧所示,可以仅利用外套和皮带完成,不需要安全别针。

图片来自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急救课程手册》

几种急救医药用品及使用方法

在了解了生活自救的方法之后,你还需要准备一个药箱,这个药箱里装着和伤口处理相关的重要物品,请务必单独保管,并牢记它的位置。

在这个药箱中,你需要常备这些医疗用品,它们都可以在你家附近的药店或在线购物平台买到:

医用胶布

图片来自京东

医用胶布可以用来缠绕和固定纱布,对于某些极其微小的伤口,也可以临时当作创可贴使用。部分较宽尺寸的医用胶布还能替代绷带,配合敷料用于大面积包扎伤口。

和一般的胶带相比,医用胶布更易撕扯,你不需要使用剪刀,单手就能扯断胶布,便于处理伤口时减少中间步骤,及时止血或包扎。

纱布和绷带

图片来自京东

纱布就是最常见的「敷料」,是处理外伤必备的医疗用品,特别是大面积伤口暴露及出血时,纱布既可以避免伤口暴露,还能用来涂抹药水、药膏。

市面上有不同尺寸的纱布可买,建议你购买大、小两个尺寸(譬如一包 5cm×5cm 和一包 10cm×10cm 的),并提前了解两种纱布的实际大小,避免出现意外后临时裁接,手忙脚乱。

绷带经常会和纱布配套使用,用来固定纱布。自粘绷带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主流,这种绷带不需要额外的胶布固定,而且可以免剪手撕。

除了用来固定纱布,绷带亦可单独使用,为某些部位提供支撑,这种用法通常见于扭伤后,用法详见上一节的「扭伤」。

创可贴

图片来自京东

创可贴是家家都要常备的生活小道具。生活中难免遇到刮蹭,大部分小伤口都可以用创可贴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创可贴主要起保护伤口的作用,额外添加药物的产品并不能帮助伤口更快愈合,还有可能进一步刺激伤口,请警惕此类产品(譬如云南白药)。另外,尽量确保使用创可贴前伤口干净、干燥。创可贴贴上之后很容易忘,记得及时更换。

另外,你也可以考虑使用液体创可贴。液体创可贴像一瓶胶水,使用的时候用小刷子刷在伤口上,部分产品还采用了更卫生的喷雾式设计。它有十分强烈的杀菌作用,液体形成薄膜的速率很快,将渗出的血液封装紧实,只要不吝啬用量,会形成一个透明硬壳,避免造成二次创伤,从小创口到黄豆粒大的创面都能应付。液体迅速形成的保护膜会主动脱落,此时也是伤口完好的时间,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水汽完全不会进入保护膜。

医用镊子

医用镊子不是必需品,但在处理伤口时使用镊子可以避免与伤口直接接触(譬如夹起纱布及消毒棉球),减少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的风险。

传统的金属镊子需要自主清洁和消毒,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消毒不达标,不适合家中常备。一次性医用镊子是更好的选择,这种镊子已经经过灭菌,用后即弃,干净又方便,很适合备来应急。

图片来自京东

一次性手套

和镊子一样,一次性手套也能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如果伤口出血较多,戴手套还能避免「血流满手」的尴尬状况。购买一次性手套时需要注意,不要购买普通的——吃小龙虾的——塑料手套,而要购买医用一次性手套。普通一次性手套就是一层塑料布,而且和手指完全不贴合,处理伤口时不仅不能有效隔绝细菌,还会碍事;医用手套通常用橡胶制作,可以紧紧贴合手指,且具有一定的防扎、防刮能力。

生理盐水

一旦出现伤口,你需要第一时间用流水冲洗以确保伤口及周围干净。生理盐水就是清水的绝佳替代品。

相较于自来水,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体体液相近,所以冲洗伤口时刺激感更小,适合大面积伤口清洗或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冲洗伤口的状况。另外,生理盐水也有温和的杀菌作用,比本身就有含有一定细菌的自来水更为干净、安全。

除了清理伤口,生理盐水还被用来做静脉注射的辅助剂,或者纯粹作为补剂,这是购买时的注意点:用于后者的生理盐水需要明确标注「无菌」字样,其与用来清洗伤口的生理盐水在部分安全指标上略有不同,在电商平台能买到的生理盐水通常都会标注「清洗用」或「不可注射」。

碘伏(棉球或棉签)

相信每个调皮的八〇后小孩都有被爸妈带去诊所涂碘酒(或者紫药水)的经历。碘酒属于强效消毒剂,确实可以消灭大部分细菌,但由于对伤口刺激性太强,如今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

碘酒的替代品是碘伏。相较于碘酒,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绝对消毒能力不及碘酒,但应付日常消毒已经足够。更重要的是,它对伤口的刺激作用小了很多,已经成为临床消毒的主力。你在医院扎针时,大夫用来涂个圈的消毒试剂通常都是碘伏。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碘伏棉球、碘伏棉签等产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比买一整瓶碘伏原液更容易保存,推荐购买。要注意,碘过敏者不可用此类消毒剂。

图片来自京东

双氧水(可选)

双氧水的学名是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被用来当作清理伤口的清洗剂。双氧水不是家庭必备的医疗用品,因为上文提到的生理盐水、碘伏等在功能上基本可以取代双氧水,且不会像双氧水一样刺激伤口造成疼痛。

双氧水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氧化能力可以将伤口及周边的血迹、污物等清理得非常干净,所以适合伤口面积较大或伤口周边比较脏的情况使用(譬如在泥土地上踢球,不小心摔了一跤)。使用双氧水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如果你此前没有经验,不建议贸然使用。

图片来自京东

酒精(液体、棉球、湿巾等)

酒精是日常必备的消毒用品,除了清理伤口,家庭消毒也可以用到它。尽管酒精很容易买到,也很便宜,但我建议你将其作为手边没有碘伏或生理盐水时的替代品使用——酒精会对伤口产生很强烈的刺激,尽管消毒能力不弱,但伴随而来的生理不适也会加剧你在受伤后的痛感。另外,酒精不能直接擦拭伤口本身,否则会影响伤口愈合。

市面上有很多酒精棉球、棉签、湿巾等产品,可以常备在手边,出现小伤口、小刮蹭时临时一用,或者用来擦拭其它医疗用品。

冰袋

冰袋是需要人人常备,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医疗用品。无论开放性伤口,还是摔伤、扭伤,冰袋都可以有效减缓局部的血液循环,帮助伤口凝固、消肿。

你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或药店购买专用的医用冰袋,其内部的冷凝液不会冻成硬邦邦的一条,部分型号还会有辅助捆扎的魔术贴或绑带设计,更容易配合关节、肢体的形状将其长时间固定在患处。时下流行的一次性冰袋也可以尝试,这种冰袋无需提前冷藏,使用时捏破内部令其化学物质接触融合后就会自然结冰,更容易储藏。

如果你通过超市购物、线上购买生鲜等途径获得了冷冻食品的冰袋,也可以代替使用,但要注意先用毛巾包裹后再敷在伤口上,避免冻伤。

图片来自京东

葡萄糖补剂

当你意外受伤时,往往会同时受到惊吓,或进入精神紧绷的状态;处理伤口也需要你保持高度专注——人的身体和精神在高度紧张时会大量消耗体力,所以在受伤或出现意外后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以有效维持身体机能,避免进一步出现低血糖症状。

需要留意的是,不要购买带有保健品性质的葡萄糖补剂,此类产品往往有很高的品牌和宣传溢价,还会添加大量乱七八糟的营养素,并不划算。除了葡萄糖,部分电解质补剂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也可以尝试购买。

急救品的处置

以上提到的各种急救药品,在当前垃圾分类的情况下在不同城市可能被归类为不同的垃圾,丢弃前应了解清楚。应该佩戴一次性手套将污染物放进单独的塑料袋内丢弃,最后再脱下一次性手套并丢进垃圾桶内。

就医

如何判断就医方式

如果需要就医,也要判断是自己(及寻求附近的朋友帮助)前往还是需要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道路拥堵、医院距离远近等都会影响救护车到达的速度,在这过程中你的状态也可能发生变化。

如果出现大出血、开放性骨折、颅内出血等情况,尽量不要移动,以免加剧出血或导致感染。应该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援,并在救援过程中进行力所能及的急救处理后尽量保持静止。

对于脏器疼痛、烫伤等移动不会加剧状况的病情,自己打车前往能更快速得到治疗。

如果你难以自己判断情况,可以先拨打 120 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

需向 120 提供的信息

在拨打 120 急救电话时,根据急救中心提示需要提供的信息有:

  • 地点、车辆进入方式,现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你或你在路上的朋友)
    关于具体地名和车辆进入方式的精确描述是日常容易忽略的,你可以提前进行演练或记录在笔记软件中,具体到 XX 路和 XX 巷的路口进入、是否单行道、楼栋门牌号等。
  • 需要救助的人数、年龄
  • 症状,是否有能力开门
    如果医护人员到达后才发现无法开门,再联系警察进行破门就会非常耽误时间。因此如果你无法移动或开门,在拨打急救电话时最好一并说明。

另外,为了确保信息登记成功,不要先挂电话,等 120 挂你的电话。

准备身份证件和就医证件

平时将病历本、社保卡等含有病史信息的资料放在一个文件袋中,方便取用。

紧急联系人

选择一位能及时赶到你家的紧急联系人,TA 可以是住在附近的同事、物业、邻居等,要告诉他们你将他们选定为了紧急联系人,并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段响应的可能性。

在手机中设置好紧急联系人,这能方便你通过手表、手环等方式快速拨通他们的电话,也能让救援人员在无需解锁你手机的情况下联系到他们。

如果你使用智能手表 / 手环,确保可以用可穿戴设备拨打紧急联系人和紧急求助电话,并尽量在远离手机时佩戴好它们。如果使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及更新的机型,还可以打开「摔倒检测」来保护自己。

此外,也要考虑自己受伤后无法主动联系他人的情况。保持和身边的一名朋友的高频定期联系,并且告知如果你多少个小时无法被联系到。他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也有线上平台开发了「独居人士生命值检测」的功能,通过每日定时打卡来确保独居人士的安全问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但此类平台会收集你的住址、电话、姓名等个人信息,在加入前要注意甄别。

受伤时,您可参考的资料

你还有什么个人自救方法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路尼克

I have nothing except talent. 微博:少数派的尼克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3189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