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Redlock 分布式锁实现原理
2022-5-8 23:22:21 Author: her-cat.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0 收藏

前言

不知不觉中,这篇文章在我的草稿箱已经躺了半年多了。

起初写这篇文章是准备做一次技术分享,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将分享的主题换成了什么是惊群问题 ,这篇文章也就一直在草稿箱躺到了现在。

在博客鸽了几个月之后的今天,我又想起来了草稿箱的它…,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后,让它从草稿箱走了出来。

在介绍 Redlock 前,我们先来看看在项目中是怎么使用 Redis 实现锁的。

基于单实例 Redis 分布式锁

我们平时使用的 Redis 锁大部分都是单实例的,只有一个 Redis 实例。

为什么叫它分布式锁?因为这里的分布式是指分布式的应用,即多个调用方,而不是说锁本身。

Redis 加锁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使用 SET 命令并带上相关的选项即可。

SET key value NX EX 60
  • key: 需要锁定的资源,比如对某个订单加锁,那么 key 就可以是订单号。
  • value: 在平时使用的时候,value 通常是一个无意义的值。
  • NX: 只有当 key 不存在的时候才能设置成功,,作用等同于 SETNX 命令。
  • EX: 60 秒后过期,作用等同于 EXPIRE 命令。

NX 选项的作用是,当有多个客户端同时申请对一个资源进行加锁时候,保证了只会有一个客户端能够加锁成功,其它客户端在锁被释放前都无法获得锁。

EX 选项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死锁问题,使用 EX 选项对锁设定了有效时间,当客户端持有锁的时间超过有效时间后,锁会自动被释放(过期)。

避免某个客户端获得锁后突然挂掉或其它原因一直持有锁,导致其它客户端永远无法获得锁。

最后,业务逻辑处理完之后,直接使用 DEL 命令删除指定的 key,就完成了释放锁的操作。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假设客户端 A 获得锁后开始处理业务,这时候客户端 B 也想要获得锁,但是发现锁已经被客户端 A 占有了。然后为了让自己获得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使用 DEL 命令把锁给释放了。

导致客户端 A 的正在执行的业务逻辑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因为创建的锁被别的客户端释放了。

怎么能避免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在 SET 命令中将 value 设置成一个随机字符串,作为持有这个锁的令牌(token)。

客户端在释放锁的时候,需要传入自己的令牌,只有令牌与 value 匹配时才能删除 key,这样就保证了锁只能由持有锁的人才能释放。

示例代码:

function releaseLock($lockKey, $token): bool
{
    if (Redis::get($lockKey) == $token) {
        Redis::del($lockKey);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releaseLock('order-lock:订单号', '随机值');

可以看到,上面的代码中需要分别执行 GET 和 DEL 命令,两个命令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其它命令被执行,导致我们释放锁的操作是非原子性的,同时也耗费了两次网络请求。

非原子性操作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 客户端 A 发出 GET 命令拿到令牌。
  • 这时,Redis 中这个 key 过期被删除了。
  • 客户端 B 发出 SET 命令获得锁。
  • 客户端 B 开始执行业务逻辑。
  • 客户端 A 发出 DEL 命令删除 key。

最后导致客户端 B 的锁被客户端 A 释放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 Lua 脚本,让 Redis 来执行释放锁的逻辑,这样 Redis 在执行释放锁的逻辑时就不会被打断,同时减少了一次网络请求。

function releaseLock($lockKey, $token): bool
{
    $luaScript = <<<LUA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LUA;
    
    return (bool) Redis::eval($luaScript, [$lockKey, $token], 1);
}

Lua 脚本的逻辑与我们上面的 PHP 版是一样的,区别是验证令牌及释放锁的逻辑是由 Redis 执行的,在执行的时候不会被其它命令(信号)所打断,也就保证了释放锁操作的原子性。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以 Redis 服务正常为前提,如果 Redis 服务宕机,就会导致加不了锁,后续的业务逻辑也就无法正常的运行。

虽然可以使用 Redis 的集群提升 Redis 服务的可用性,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还是会导致我们的锁失去作用。

进程 A 发送 SET 命令对 order1 进行加锁操作后,Master 实例宕机了,但是数据还没来得及同步给 Slave 实例,所以 Slave 也就没有这条数据。进行主从切换后,Slave 升级为 Master 提供服务,然后进程 B 对 order1 也能够加锁成功,这时候就有两个进程同时对同一个资源进行操作,所以锁也就失去了作用。

Redlock 的介绍

Redlock(Redis lock)是 Redis 作者设计的一种分布式锁,Redlock 直译过来就是红锁。

Redlock 需要部署 N (N >= 2n+1)个独立的 Redis 实例,且实例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也就是说,只要一半以上的 Redis 实例加锁成功,那么 Redlock 依然可以正常运行。

使用独立实例是为了避免 Redis 异步复制导致锁丢失。

Redlock 加锁过程

假设我们有 5 个 Redis 实例,当我们对 order1 这个订单加锁时,先记录当前时间用于统计加锁过程花费的时间,然后依次让 5 个 Redis 实例执行 SET order1 token NX EX 60 命令,最后统计加锁成功的实例数量以及加锁过程耗费的时间。

当加锁成功的实例数量超过半数(>= 3)并且加锁耗费的时间小于锁的有效时间,我们就认为加锁成功了。

为什么需要计算加锁过程耗费的时间呢?

因为当某些 Redis 实例由于网络延迟或其它原因,导致执行 SET 命令花费的时间比较久,这些 Redis 实例执行命令的时间加起来甚至超过了锁的有效时间。

比如锁的有效时间是 4 秒,但是 5 个 Redis 实例执行命令一共花费了 5 秒,对于这种情况,即使加锁成功的实例数量超过了半数,也是算作是加锁失败的。

所以 Redlock 加锁失败有两种情况:

  • 加锁成功的实例数量未超过半数。
  • 加锁过程花费时间超过锁的有效时间。

Redlock 解锁过程

无论是加锁成功还是加锁失败后都需要去释放锁,及时让出相关资源给其它调用者。

解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 5 个 Redis 实例依次执行 DEL 命令删除加锁时的 key,为了确保只释放自己的锁,需要用前面提到的 Lua 脚本来代替直接使用 DEL 命令进行解锁操作。

总结

在本文中,先介绍了单实例 Redis 锁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然后又介绍了基于多实例的 Redlock 分布式锁的实现,Redlock 在解决了单实例以及集群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但是 Redlock 本身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 加锁/解锁的效率会随着实例数量增加而降低。
  • 客户端无法感知锁失效:客户端获取到锁后,处理业务逻辑时锁失效了,客户端是无法感知的,可能会被其它客户端再次获取到。
  • 过期时间依赖系统时钟:如果系统发生时钟漂移,那么会影响到 Redis 计算过期时间,导致锁提前失效或持有时间比原来更久。

所以在业务选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业务情况使用合适的分布式锁组件。

  • 业务比较简单或者对锁的可靠性要求不高时,可以直接使用单实例的 Redis 锁。
  • 对于锁的可靠性有一定要求,又不想引入其它组件时,可以使用 Redlock。
  • 对于锁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时,可以使用 ZooKeeper、Etcd 等组件。

如果你想要更深入的了解 Redlock 或上面提到的问题,推荐你阅读下面这些资料:


文章来源: https://her-cat.com/posts/2022/05/08/redlock-distributed-lock/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